|
厉以宁:经邦济世 诗化人生 2012年02月26日 作者:尧华 吴志菲
厉以宁:经邦济世 诗化人生
厉以宁近照 王天天 摄 ■特约撰稿 尧华 吴志菲
年初,81岁的厉以宁出席经济学会议,风采依然。
他声音有力,妙语连珠,不时在空中做个利落的手势,仿佛将你裹挟进思想的浪涛和时代的洪流。
他的名字,是当代经济学领域的关键词。无论是“厉股份”还是“厉民生”,都彰显出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多次重大经济决策出台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历史变迁中打上的烙印。
除了是一位以深刻的学术思想影响着政府决策和民间思潮走向的学术翘楚,他还有着更加立体的人生维度: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始人,他为北大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力量;作为沿袭北大名师风范的杰出教师,他深刻而不乏生动,“天堂和地狱”、“三个和尚水满缸”、“怎样避免被老虎吃掉”等新意迭出的阐述,让他的课堂座无虚席;作为诗情满怀的文学爱好者,他出口成章,给家人写诗,从终身伴侣写到儿女孙辈,从青春年少写到白发满头。
“钟声何必似当年,新事新风闹市前,若是乡民皆菜色,诗人能不带愁眠。”
“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在厉先生的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体味他的求新求变、不拘一格,感受他的心怀天下、勇于担当,也得以品悟他的诗情画意、浪漫情怀……
一次改变命运的“偶然”选择
虽然喜爱文学和化学,但老同学替他作主,代他将第一志愿填报为北京大学经济系,拉开了他终生致力经济理论学术研究的序幕。
1949年4月,文化名城南京解放。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所有南京市民的命运,包括厉以宁。
在金陵大学附中就读的厉以宁因数理化天赋出众,成绩名列前茅,被保送到金陵大学深造。因为立志做一名化学家,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他当时选择了化学工程系。南京解放后,金陵大学停办,厉以宁便到湖南沅陵一家消费合作社担任了会计。
两年后,厉以宁再次参加高考,将目光投向了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他委托在北京的同学赵辉杰代为报名。赵辉杰认为厉以宁选学经济系最为适合,就替老同学作主,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同年8月,厉以宁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拉开了他终生致力经济理论学术研究的序幕。“至今我愈来愈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最佳选择。”厉以宁回忆道。
这种选择是厉以宁早年时料想不到的。
1930年11月22日深夜,厉以宁诞生在南京,家人给他取名“以宁”,“以”是排行,“宁”指出生于南京。4岁时,他举家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两所著名的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3年,他随父母迁居到湖南沅陵,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南名校雅礼中学,1947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附中就读,直到高中毕业。这些教学质量优异的中小学为厉以宁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像很多与他生长于同时代的人一样,他曾有过缱绻的文学梦。因为偏爱文学,他曾熟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和古代诗词,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等人的作品他也十分喜爱,外国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也在他的涉猎范围。
在湖南读书的那段日子,他不断将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受用诗歌、散文、杂感和短篇小说等表现出来。他的每一个作品,都被同学们争相传阅。
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时,一流的数理化老师们使厉以宁的兴趣逐渐从文学转向自然科学。他还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兼化学课代表。
高中毕业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去一家大型化工厂参观。机器轰鸣,烟囱林立,化学工程师严谨博学,这让厉以宁印象很深。他说:“这次参观使我了解到化肥生产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心走‘工业救国’的道路。”差一点,中国就多了一位化学家,少了一位经济学家。
然而,早年的经历并没有阻碍厉以宁日后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经济学具有这种性质:它既是一门需要以严谨科学精神进行数学计量和推理的学问,又是“致用”之学,需要对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深刻理解。可以说,厉以宁投身经济学之前的经历为他成为经济学家打下了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