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家浅谈我国留学趋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8 10: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专家浅谈我国留学趋势——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对话国内教育专家 2011-03-31   【主持人】:网友们好,大学生朋友们好,家长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来到中青在线的直播室,与三位教育专家来谈谈留学问题,这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孩子的教育前途,甚至是人生幸福的一个大问题。
  演播室里坐在我左边是我热爱的、喜欢的、崇拜的刘煜炎博士,是剑桥大学化学博士,从这点证明智商比我高的多,情商就不一定了,现任北京康福国际学校校长。请问刘博士,“康福”这两个字怎么来的?
  【刘煜炎】:健康幸福。这两个字的来历是这样的,我是从剑桥大学毕业的,“剑桥”即“Cambridge”,取“Cam——康”有了;后面“ford”是Stanford、Oxford、Harvard的组合,拼在一块就是“Camford”。这个学校的特点是以英国教育的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使他们将来能到剑桥、牛津、哈佛、斯坦福这样的大学留学本科为目的的学校。
  【主持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写到“不带走一片云彩”,刘博士把人家的名字都拿过来了,也体现了办学宗旨。在刘博士旁边是王军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也是教育学专家,在日本留学八年,请你讲讲“比较教育学”是一个什么概念?
  【王军】:这主要是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教育进行一个比较,当时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刚开始,逐渐制度化以后恢复高考,主要研究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研究制度各方面来进行借鉴,是这么一个专业。
  【主持人】:在你带的大学生中,你最得意的门徒是在做什么论文?
  【王军】:我带的研究生种类比较多,我自己原先的经历也稍微复杂一点。最早我是艺术学院毕业的,学小提琴专业,在吉林交响乐团当首席,后来到比较教育学专业,又改到人类学专业。从比较教育学角度讲,也不大一样,前一段时间的一批学生全在研究国外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方面。
  【主持人】:这边是马孝江校长,是我的前辈,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校长,90年代初期在北京引起巨大反响,第一个实行了国际化教育改革,在现在也是在国际化教育方面走的很前沿的学校,请马校长讲一讲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跟其他学校不同?现在在做点儿什么?
  【马孝江】: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是北京市第一所民办学校,是政企联办——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学校,这所学校初期引领了中国的国际教育、中国的民办教育的发展,董事长张杰庭先生一直在教育和地产做探索。
  这所学校由一个全日制的寄宿学校,逐步跟着中国形势的发展,在2004年、2005年开始接触国际教育,有很多的小孩要出国,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对国外的认识是通过改革开放认识的。
  【主持人】:进入国际教育的标志是什么?
  【马孝江】:我们从办国际班开始入手,然后到国际部,学校全面开展国际教育,规模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今年开始改名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也就全面国际化了,放弃高考了,希望只招国际的学生。一部分招外国学生,一部分是国内学生。
  【主持人】:在座四位都是从事教育的,跟国际教育都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话题是留学,目前留学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变化?
  【刘煜炎】:关于留学,从我个人观察和实践来看,留学变成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原来可能有一些高端人才,像博士、博士后到国外深造、工作,是高端的学术交流。现在不光是学术上的,有商业的、企业的、生活的全方位的留学服务。
  一是十多年前留学是一高一低,硕士、博士出国,高中出国,考不上中国大学的学生去留学,然后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生到国外读博士,中间的没有。从去年开始,留学读本科的学生大概占70%左右,超过了出国读博士和硕士的人数。
  第二,原来是成绩差的学生到国外读高中,然后在国外上大学,再转正规的大学。现在是很多学生本来能够考上一本,甚至是清华、北大,甚至是高考的状元还要去留学,这个留学的趋势向高端、世界名牌大学转移了,在十几年前就呼吁留学去名校,非名校不去。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0:49: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学生留学热造成美滥发文凭?
   据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 针对有媒体报道的美国北达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学违规招收外国学生和发放文凭一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要求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核查有关情况。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已第一时间联系校方和相关中国学生,并要求校方保障中国学生正当权益。
    近日,美国北达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学系统发布的一份内部审计报告指出,学校给数以百计没有达到规定最低成绩线的海外留学生发放了毕业证书,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 调查者说:“招生中的不少硬性要求被人为降低,甚至对一些作假行为视而不见。更重要的是,在颁发毕业证书时也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方式。”这导致学校成为“文凭工厂”。
    据报道,狄克森州立大学位于美国中北部北达科他州的狄克森市,是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与中国不少学校签署过合作协议。2003年起,共有816名海外学生参与了该校的国际课程,然而经调查发现,其中743名学生的档案文件存在问题;被授予联合学位的410名学生中,只有10位完成了所有的必修课程;120名在读学生中,仅39名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并有资格获取学位;584名学生之前已获得过其他证书或学位。统计,不合格学生中约95%来自中国,其余来自俄罗斯。
    我以为,问题还在于中国的留学热,还在于中国大学的洋教授热,以及各地的海归热。官员们一边号召大学生到基层去,去边远地区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而凡是这些地方都是低工资低待遇,而对于海归却以数十万年工资,数十万创业费,三室两厅的住房等作为承诺。可见前者的虚伪性,而对于后者不看能力水平的一味吹捧,崇洋媚外,形成歪风,更值得注意。</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0:48:23 | 只看该作者
赴美留学人数占半壁江山 主要留学国申请热度不减


 2011-12-21
 来源:扬子晚报 

  转眼又到年底,回顾2011年的中国留学市场,人数多,增长快成为大家的共同印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家庭分享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意愿和能力也将越来越强,2008年-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从17.98万增长到35万,翻了一番。目前,中国以留学身份在外国留学的人员已超13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派遣国。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留学市场注定会将继续火爆。
  【美国】保持“风向标”地位
  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在华盛顿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2011年,中国已是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最大来源国。报告显示,中国留美的学生总数达到了157558人,这一数据约占美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22%。其中本科生为56976人,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43%;研究生为76830人,增长了16%。据业内人士称,2011年美国留学人数将达到25万人,并且将以20%-30%的速度稳步递增,预计2012年底将冲破35万人大关。
  据江苏金阳光出国服务中心总经理李云仙介绍:“赴美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教育目标。而申请人数稳定而快速地增长,是基于美国近5000所的高等院校的庞大数量,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世界上的其他留学国,因此也可以容纳最大量的留学生数量。但是,为了吸引更优质的生源,美国校方仍在不断提高录取标准,这种高标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出来:一、校方申请要求明显提高;二、申请截止日期普遍提前;三、不少院校取消春季入学。在目前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李云仙老师希望赴美留学的同学:“一方面应尽早地为孩子确定将来的学习计划及规划;另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在任何时候都会给你加分;最后,多参加社会活动、学科竞赛等,为自己的综合实力加分。”
  【加拿大】今年增长了66%
  2011年,中国外国留学的总人数在35万左右,其中加拿大约有5万人。与2010年相比的3万人相比,增加了66%,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幅增长呢?据加成留学顾问容竞说:2011年的突破一方面源于2010年利好政策的延续,包括针对申请社区学院学生推出的“STP计划”,针对留加学生推出的“经验类移民”等;另一方面,2011年加拿大新的留学打工政策出台,工作签证延至两年(多伦多,温哥华地区仍为一年),这个便于移民的新政,传递出欢迎留学生的讯息,因此也催生了2011加拿大的留学潮。这些政策无论是针对留学的,还是针对移民的,都在给加国的留学加温,使得加拿大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留学移民转化效率最好、手续最简便的国家。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留学移民不分家的加拿大,在移民方面的政策调整将直接辐射到留学行业,加拿大将更加看重学生的语言成绩,他们更欢迎那些可以在国外出色完成学业的学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加拿大的留学质量。
  【澳大利亚】2012年将是关键性一年
  从最新澳大利亚政府教育中心(AEI)截至2011年9月数据上来看,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依然贡献70634人,与去年9月同期减少近7000人。数据显示,虽然受倒闭门影响,但澳大利亚留学市场形势与往年相对持平,澳大利亚高质量的教育体制依然得到中国市场的高度认可。
  2012年澳洲留学市场应该何去何从?政策多变的澳大利亚留学究竟还有多少优势?对此,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教育集团南京分公司经理施建军认为,2010年-2011年,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留学信心指数可谓是“跌宕起伏”,但在陆续实施的新政策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政策非常符合现在中国学生的状况和需求,可望取得双赢结果。如:简化签证审理、降低担保金数额、简化学生签证、发放毕业工作签证等,都在为中国学生留澳营造最佳环境。
  2012年,对于澳洲留学市场,将是关键而重要的一年。施建军总经理认为:“如何从2010-2011澳洲留学市场竞争的波折走出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与移民局需要继续针对本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抓住2011年9月以来陆续发布的一系列新政以来的机遇,继续完善教育质量、提高国际学生的就业率等。另一方面要面临针对加、美等国一系列利好政策来吸引中国市场留学生的挑战。”
  【英国】人数突破26万
  2011年中国留英学生人数出现明显的增长。而签证政策是2011年英国留学最值得关注的变化。学生签证通过率达到94%。截至2011年10月,在英留学中国学生数突破26万大关。
  由于英国学生签证政策改为记分制,对申请TIER 4签证的学生来说,2011年他们面临更为严格的申请要求。对于学位课程申请人,学生必须达到IELTS 5.5,且单项不低于5.5的要求。即使他们就读大学的先期语言课程,也不能低于IELTS单项4.0的要求,并必须获得大学的书面同意。
  尽管如此,中国留英学生的热情不减,2011年英国留学的申请量依然出现飙升。当然,也有来自签证方面的利好。如,将学生访问签证由原来6个月延长到11个月,这意味着学生可在英国修习更长时间的语言课程。
  在2012年,调整主要来自其他热门留学国家的竞争。为此,英国大学对中国市场更为重视,并通过更多奖学金项目吸引生源。如,20所英国名校与UKEAS诺思留学联合推出总额达40万元的“2012’UKEAS诺思留学英国联合奖学金计划”,这是英大学首次与中国留学机构推出规模最大的奖学金计划。(刘慧磊)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0:16:55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这是形式教育的概念,墙是最大的形式,无论是长长的紫禁城,还是我们自己的房子,首先是墙围起来的,如果把墙变成一种开启人们心灵的窗户,这个很好。为什么要留学?留学回来的人不错,我本人留过学,我的孩子在国外留学,王教授讲讲你的孩子吧。
  【王军】:他在国内读完复旦大学,然后到了维也纳大学。他自己选专业选不了,根据大学本科主要学习的课程去认定。过去在国内学的是中文专业,到了维也纳大学根据认定最后改成了中国学专业,现在进入博士阶段了。
  【主持人】:他什么时候学的德语,是怎么学出来的?
  【王军】:他最早在学校学的外语是英语,最后选择到维也纳留学,几个月时间突击了一下德语,到那儿继续去学。德奥这些地方,一般采取预备校制度,到那儿用一年多时间把德语基础过了之后,就可以直接转入到研究生学习。预备校是一年。
  【刘煜炎】:奥地利预备校对中国本科开放了吗?
  【王军】:实际上所有人都可以,当你能进去之后,是两种:一种是维也纳大学本身办的预备校性质;二是社会被认证的一些学校都可以选择,最后只要拿到那个证书,证明可以进入大学了,就可以了。
  【刘煜炎】:奥地利是不是不收学费的?
  【王军】:过去是不收,这些年适当的增加,收的也很少。
  【刘煜炎】:一年多少学费?
  【王军】:几乎是免费的,到现在为止也是,生活费自己付。
  【主持人】:语言学校,无论是维也纳大学还是社会的,都是要交费的,一年多少钱?
  【王军】:人民币一年五六万。
  【主持人】:去欧洲许多国家读正规的学位是免费的,关键要把当地的语言学好,如果语言学不好的话就崩溃了,最后一事无成了。你的孩子,比较少见的非常顺利的,从中文到德语研究,这个不简单。
  【刘煜炎】:我儿子学英语,到剑桥读本科硕士,他随我去英国求学,我在那边读博士,他在那边就在学了,妹妹是小学的老师,他们的收入很低,现在我妹妹的孩子根本没法留学,我这个侄子考武汉大学落榜了,二本不爱去,我当时建议是出国,他如果要去英美的话学费比较贵,去不成,我建议去德国或者法国,最后选择去德国,因为德国工科很好,他很喜欢。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经过六个月左右学习已经通过德语考试了,也办好签证了,3月份要到德国上大学了,费用一年大概五六万生活费,我作为舅舅给他赞助就可以实现。
  【主持人】:马校长的孩子怎么样?
  【马孝江】:我年龄比较大,我的小孩现在已经移民加拿大了,他在中国读的大学,在北外读法语。读完法语以后,我把他放在深圳了,我小孩比较忠厚老实,父母在左右他,我们还是中国传统的家长。
  【主持人】:他有没有用法语跟你们吵架,你们反正也听不懂。
  【马孝江】:听不懂,大学毕业以后到深圳工作两年,主要在报社,他学的是语言,后来专业改了,他到《投资导报》工作,因为文学底子比较好,他的外婆外公都是学中文的,他中文就比较好,到报社当记者。他在这个期间接触了很多人物,像杨元庆、柳传志一些企业家,他专门写人物传记,经济上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所以他就下决心到法国学经济。
  他是怎么入的学呢?他就把他写的文章寄到法国一个大学,在三个月时间就录取了,都是免费的。每年生活费不到十万人民币。
  【主持人】:在法国学了多久?
  【马孝江】:研究生学了两年。我的小孩是个书呆子型的,他学的是市场研究与分析,念书很上心,最后总成绩是专业第一名。学校就把他留下攻读博士,读了两年,这两年边工作边读,工作就到温州人一个眼镜店打工,一天给80欧元。毕业以后就回国了,我太太想儿子,我们就劝他回国,在法国不移民,再往下走就没意思了。回到国内,还是走了语言,到法国食品协会专门做红酒推广、奶制品推广。
  【主持人】:难怪中国人民喝葡萄酒越来越多。请你们两位讲讲,你们两位在中国读完本科出国,有什么不同?
  【马孝江】:我的小孩是在中国学校读书的时候,感觉很辛苦,整天在伏案读书、背和记。到国外读书,完全转变教学模式了,学习方式也转变了,是在研究。他们有一个考试,分小组在机房做题目,有个规定,进去以后就不许出来了,一直到答卷出来,时间不限,当时我的小孩、非洲一个小孩和日本一个小孩一组,他们一直在机房里,从开始到完成17个小时就没出来,17个小时里他们几乎没有吃东西。出来以后,非洲人出了机房交了考卷就摔倒了,很辛苦,但是平时又很轻松,他在做研究的时候比较专一。
  【王军】:中国和国外比较,小学阶段或者大学阶段看,这个差异对人的影响还是在兴趣和创造性方面。日本过去发生过一个事情影响很大,有一个一年级的测试,就是冰化了变成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常识,几乎所有人答案冰化了变成水,但有一个小孩答案是冰化了变成春天,结果把这个判成错了。后来家长、学校认为这个不对,讨论越来越大,最后变成整个国家各种媒体都在参与,经过大概半年左右讨论,几乎达成了共识。必须来纠正这种错误,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这个小孩将来再有和别人不同想法的时候他不敢说了,因为会被社会惩罚,久而久之可能就变成一个庸人。
  后来变成一个理念:如果一个老师是这样的,冰化了只能变成水,可能扼杀的是一个儿童一生的创造力;一个校长如果是这个观点,可能扼杀一个学校;如果整个国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整个二十一世纪一定是在世界上被淘汰的。现在我们把创造教育或者创造性放到很高的位置。
  在大学阶段也是这样,我后来在日本大学当了教授,刚开始和我们大学有很大的区别,时间长了,还是感受到里面有可借鉴的。国外的大学,像东京大学,大学生俱乐部非常非常多,一般要有几百个,考察学生工作的时候,很重要的一项是看你参加过多少个俱乐部,有可能是影视俱乐部,有可能是道路标识俱乐部,都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这种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无论出国还是在国内,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我上课的时候讲,你们的创造性是很难改的,从小孩生下来一直到研究生,甚至到博士,是在“背着别人的答案、猜老师在想什么问题”中长大的,根本没有你的意见。假如现在说,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书上就告诉了,如果不和书上标准答案一样的话,一定会判错。学生不是在思考,是在想着出这个题应该是什么答案,这样的话创造性就谈不上了。
  国外的学习,冰化了可以变成春天,可以变成任何东西。是在鼓励有更大的想象力,这种教育长期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0:16:27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请马校长谈谈你的感受。
  【马孝江】:孩子到国外学习应该选择最佳最好的模式和最好的方法、最好的学校。从家长到学生都是这样讲,但事实上不可能。
  【主持人】:什么叫模式方法?
  【马孝江】:模式是通过一种先进的教育或者说这个孩子受到了一个专门的培养,可以进去的。方法就是有一批老师和一批校长推动向这个方向努力,这样的话就能达到。
  【主持人】:您怎么看流行趋势越来越本科化?
  【马孝江】:第一,中国经济发展了,我听说这样一个报道,现在中国人的经济状况是这样的,每一个家庭收入来扶植一个孩子到国外读书在经济上没有问题了,留学趋势已经大众化了。
  第二,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都要开阔眼界,要扩大思维,家长希望孩子看到更多的东西,希望这一辈子有发展,很多家长在鼓励孩子出国。
  我的理解出国往往不是孩子本身意愿,是家长的意愿,在鼓动孩子出国。
  【主持人】:我还不太同意,往往是孩子出国旅游一趟回来,就说“妈妈,我要留学”。留学大众化的现象,请王军教授看看,这对中国教育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军】:现在中国教育和以前比,现在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原先是高端的留学,现在又增加了几个方面:
  一是这个孩子并不一定很优秀,但是这些家长和孩子仍然选择国外的大学,可能想对国外教育方式、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一种体验或者一种学习,对异文化进行了解。
  第二,还有一部分在逐渐增加,出国留学不完全是一个事业的追求,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比较幸福、快乐、宽松,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总的来看,这种多元化趋势对我们国家整个发展长期来看还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刘博士说一流的学生都出国读本科了,本来考清华、北大的人也出国了,这会对中国造成人才流失吗?
  【王军】:不应该是这样的。从国家整体来看,无论在国外工作还是在出国之后选择回国,因为是中国人,在这里有很多母校的同学、朋友等各个方面,对祖国的感情,这种交流技术文化各方面,通过各种趋势不断的加强。
  【主持人】:刘博士和马校长你们都是国际化中学教育的前沿,有人说中国中小学教育很棒,基础很好,比欧美的好,美国也在叫嚷着说向中国学习,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中国中小学教育比美国好吗?
  【刘煜炎】:如果要分开几个地方来解读的话,中国的教育有比美国好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从基础教育角度看是中小学,总体上看比美国要强,这是我的一个认识。这个认识,我过去一直这样认为,去年底世界经合组织对各个国家15岁学生能力的评价,发现亚洲学生水平高一些,上海是第一的。
  高在哪儿呢?测评的内容是数学和科学,如果测评数学科学的话,在中国中小学是比较重视数学和科学学习的,但是对人格教育培养、对文化的熏陶,对将来领袖精神、人文精神的养成性是不够的。我儿子在英国读高中,下午三点钟过后到五点多钟全部是踢球的时间,没有下午要上课、晚上要复习,每天的下午三点过后都是玩的,周末不上课的,照样能考剑桥大学。不像我们这样,从周一到周六甚至到周日都在上课。我的儿子举了一个例子,中国有一个重点中学的两个孩子跟他是同学,但是这两个孩子考上之后,成绩很糟糕,学习能力很低,因为过去老师辅导太多,一年过后就被退学了,在英国的学生就没有。
  这就说明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确在考试分数上是高的,但存在一个问题,学生情商、自控能力、人格方面的确存在一些缺陷,创新就更不用说了。比较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教育,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也有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果改进的话,就是在人品、身体、艺术多元性的发展方面,在中学里要加强。
  【主持人】:难道这些不比科学、数学更重要吗?我这样问,是因为我的数学、科学很差。
  【刘煜炎】:不见得这些比科学更重要,但是我们从培养学生思维角度来讲,数学和科学可能是脑筋的一面性,体育是身体的一面性,艺术是情操美德的一面性。
  【主持人】:二十一世纪学校学生三点以后有玩吗?
  【马孝江】:有玩。我在2010年3月离开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刚离开一年。我在做课题研究,研究学生的英语学习。我在二十一世纪学校的时候,中国教育大纲规定一个孩子每周35课时,任何一所学校要增加一两个课时的学习,就是40课时,都超了。所有的学校给学生加班加点进行知识课的巩固,这样占的时间多了,孩子必然在课外学校的时间少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寄宿制学校,也有一段时间是一个多小时的课外学校,我们的场地和学生人数是有悬殊的,场地是少的,有一部分学生可以活动,有一部分学生就没有场地了。国外的学校人数少,场地大,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出去活动,给了很大的运动空间,而中国的学生运动空间不是那么大,我们就开始多方面发展,音乐、美术就起来了。
  这个课程体系还是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在基础阶段比国外的好,因为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建设和要求,理性的东西多,数学是理性的。
  【主持人】:最近哄抢碘盐是理性的吗?他们都是中国中小学毕业的。
  【马孝江】:碘盐是一个国家文化。
  【主持人】:我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持热爱中带有批评态度的。王教授你在日本八年,请你谈一谈对日本中小学教育和中国的比较。
  【王军】:从比较教育角度来看,一般很难做一个总体的评价,都是具体的从可比性来比。
  【主持人】:就说数学、科学、人格、体格。
  【王军】:在学科知识方面比较看,我们国家比外国强,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来讲,恐怕要跟很多西方国家差距很大,这方面是很多学生选择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从世界分,教育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实质教育,一种是形式教育。实质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教给人们知识。形式教育的话,教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只是培养和发展人的一种手段。现在世界一个趋势肯定转到形式教育了。
  我刚到日本留学去研究国外教育时,发现一个吃惊的现象,日本小学有一面墙很乱,过去我们觉得日本教室很干净,结果每个教室几乎都是差不多的,贴有大大小小的纸条,后来我问这个老师才知道,每一个小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海水为什么是咸的”、“男人为什么不生孩子”等等,所有问题或好奇的,都可以写成一个纸条贴到墙上。假如我了解这个问题,或者我想教给你,我自己就回家查词典,最后打印做得很漂亮,告诉你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再在底下把名字写上。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断学习,这个学生可能没兴趣的问题,最后全交给这个老师了,这个老师要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后来日本有个统计,这一面墙教给人们的知识总量几乎超过全部学校课程教育的总量,对人的一生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我第一次听说,“有一种墙封堵人类文化,有一种墙打开儿童心灵”,这个很好,你们两个回去可以在学校里弄这样一个墙。孩子提问,日本人比较内向羞涩,贴在墙上可能更加好一点,这就看出中外教育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出去读本科,出去读高中的现象是一个什么趋势?目前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刘煜炎】:读高中,过去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早早送到国外读高中这种盲目已经基本上走的比较理性了。据我跟学生家长的接触,一般出国读高中的学生家长都是有一些移民倾向的人。仅仅为留学,送孩子到国外读大学、读高中的趋势,相比在中国读完高中再到国外读大学的趋势在下降。读高中总人数增加,但是不如中国读完高中再到国外读本科的人数。
  【马孝江】:这个趋势现在是低龄化发展,过去基本出去读研究生,但是现在出去读本科的多了,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大家理解教育,接受另外一种教育,从小抓起效果会更好一点。
  第二,我们国家教育的开放,成立了很多国际学校,特别是在私立中学学校国际化发展,很多公立学校也在办国际班,这个方向一出现必然引导学生高中毕业以后要出国,有组织的,甚至有计划的,这个国家是鼓励的。
  【主持人】:会不会造成教育不公平?大家都想出国读本科,结果有钱的孩子上了中学国际班,没钱的孩子只能上中国班。
  【马孝江】:看怎么理解教育公平了,一个孩子有权利被允许接受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博士后教育,这个教育是自由的。但是有些孩子家庭比较有钱,家庭允许出国,有些家庭不能出国,因为现在这个社会收入不是平衡的。
  【主持人】:我个人认为,与其允许、鼓励中学办国际班,最好鼓励人们去办独立的,像康福、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这样独立的对外中学,初中是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到了高一,选择国际班的就走国际学校,选择在国内的就国内中学,结果这个学校里两种体制,第一不可能搞得太好,第二造成许多问题。日本学校的墙学到的知识总量更多,怎么达到的?
  【王军】:第一,不是一个学科的概念,假如现在的学校——小学、中学,中学语数外史地政大概多少分,这是固定的,按照学科角度发展,把知识分离出来,数学就是数学,物理就是物理。但实际上人们认识和工作面对的对象,将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甚至是多学科交织在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教育是很有限的,人们的这种兴趣可能远远超出学校原有的那种从古希腊开始一点点建立起学科制度,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了。无论从政治到文化,从艺术到方方面面,这是我们学校原先制度满足的。开辟这样一个,让孩子广泛的产生兴趣,老师、学生互相的互动过程当中,会启发很多人对不同领域甚至交叉领域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
  【刘煜炎】:我比较认同日本做法,在学校里读书学习过程中,我们固然要学现在人类社会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我们更重要是要学怎么样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体系已经在了,就算没学,查一查书也会知道,或者我们自己就是不知道,我们问专家,可能也会知道,因为他干过这个事就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手机信息交流很发达,我们一查就知道了。如果发现一个新问题,谁都不知道,就需要我们能够提得出新问题,能够解得了新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创新,这个方式很大程度上,从量的角度讲,不见得这个孩子学的知识内容有多少,我觉得从效果上来讲抓住了一点,每一个人都有求知的欲望,鼓励这种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自发求知,自发的去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自主的行为就是能力培养。
  【马孝江】:从我的角度看,大家选择留学,在多数人中,对学习科学或者学科知识的比较,影响更多的是文化方面。包括我们自身大学读了硕士、博士,真正受益大的未必是学科知识,而是一个更广泛的文化,这对人的影响远比学校学科知识要大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40 , Processed in 0.0752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