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表达本位:走向言语智慧的通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 13: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表达本位:走向言语智慧的通途作者:曾扬明
表达本位:走向言语智慧的通途
——二教《狐狸和葡萄》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丁元林
在一次研究课中,本人执教《狐狸和葡萄》一课,经历了试上、反思、研讨、再上、再研讨的过程。因为备课的视角不同,立足点有异,所以课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教:在内容理解的沉疴中昏迷
师:秋天到了,葡萄园里的葡萄成熟了。(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几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像一串紫色的大珍珠。
2:我也看到了几串亮晶晶的葡萄,就像紫色的大宝石一样。
……
师:出示“只见几串成熟的葡萄,(                    )”,指名请学生填空。
师:望着眼前的葡萄,你想怎样?
3:我很想把他们摘下来,美美地享受一顿午餐。
4:我想立刻把他们摘下来,一颗一颗地品尝,享尽葡萄的香甜。
……
师:是啊,成熟的葡萄甜津津的,不要说尝,就是看看那晶莹剔透的外形,都会让人馋涎欲滴!
师:看到眼前的景象,狐狸是怎样的神情呢?它心里会怎么想?嘴里怎么说?还会怎么做?
学生根据图片和课文内容描述狐狸的表现。(此处概略)
师:狐狸想了哪些办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千方百计)结果怎样?板书:白费劲
指名读,读出狐狸由喜悦转为失望的语气变化。
师:引读: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你觉得狐狸说的对吗?为什么?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
5:狐狸说得不对,成熟的葡萄肯定香甜,他是眼看着吃不着,无能为力啊!
6:是的,狐狸在自我安慰,谁叫它吃不到那香甜可口的葡萄呢!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
学生畅谈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表明自己的观点。
师:让我们把这则寓言的“灵魂”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出示寓意)齐读寓意。现在,你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一定比以前更深刻。有什么话想提醒大家吗?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
……
乍一看,这则案例中,老师注重了学生的想象表达,也对学生进行了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从故事到寓意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的感悟、想象、表达融为一体,因此部分老师对此课都有较高的评价,也许他们认为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带有“语文意识”的。可是整节课的教学围绕着课文内容颠来倒去地“嚼烂”,文中大部分环节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本来简洁的文字表达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想象、扩写,变得是那样的浮肿、奢华,寓言本身的意味早已消失,作为文本的这种类型的教学意义早已变味!
语文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学生习得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绝不是在分析、感悟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应该通过课文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循着这种语文意识,语文课既要符合年段的特点,又要符合阅读教学文体类型的特点。
二教:在言语表达的回归中明澈
于是第二次教学《狐狸和葡萄》时,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已经清楚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形式。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曾把它比作身体和灵魂两部分,于是在《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中,学生已很容易地找到了这则寓言的“身体”和“灵魂”,我以为关键就是要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这个“身体”表达“灵魂”的!
师: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在我们文中具体是指谁呢?它做何事呢?
1:在我们文中具体是指狐狸呀,它想吃葡萄却又够不着。
师:你真了不起,短短一句话,就把文章两段话的内容概括了!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两段话的内容,作者是如何刻画狐狸这种形象呢?
2:抓住了狐狸的语言描写,“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师:葡萄真的是这样吗?
3:不是,几串成熟的葡萄,肯定是香甜可口!
师:是呀,可惜我们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这些成熟的葡萄,你能不能为我们描绘一下?
4:那几串晶莹透亮的紫葡萄,羞答答地缀满了枝头。
5:清晨那一阵雾气拂过,他们的身上又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盈的白纱,玲珑剔透,非常可爱!
师:你瞧,通过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智慧,这几串成熟的葡萄变得更加可爱了!作者怎么没有细节描写呢?是不是写得不好呢?
(同座位讨论)
6:我想不是啦,细节描写是根据文章的重点决定的!本文是一则寓言,重点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不是描写景色!
7:我同意他说的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这课的三则寓言,还有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国寓言故事,它们的语言都比较简洁、精炼!
师:我们来翻翻看前面学过的寓言,确实他们的身体往往都是“小个子”,但是说明的道理却非常的深刻!这是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除了语言描写,作者还抓住狐狸的什么来写的?
8:还有狐狸的动作、神态和心理,“馋得直流口水”、“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感到无望”、“只好转身离开”!
师:这些动作、神态和心理不是很具体,如果让你来写具体一点,肯定不费劲!不过你有没有仔细观察,狐狸的这些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小组讨论)
9:它们所描写的形象都不太好!
7:它们往往写的是反面的形象,有点讽刺的味道!
6:是不是只有这则寓言才有这样的特点?其他的有没有呢?
10: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寓言——《蝉和狐狸》、《牧童和狼》、《滥竽充数》……
3:是呀,《蝉和狐狸》中的狐狸,《牧童和狼》中的牧童,《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
8:是的,作者表达的都是他们的反面形象!往往表是讽刺和否定的态度!
师:你们真有一双慧眼,不知不觉中你又发现了寓言的第二个特点——讽喻性,它往往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告诫我们正确的言行与道理!
……
第二次的寓言教学,我找准教学的起点,关注了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关注了学生的言语表达,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用一篇寓言来让学生熟悉、理解寓言这类文体的特点,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包括读法、写法)。我想,这正是强烈的语文意识烛照下的健康的寓言教学。
一、“授之以渔”教寓言
语文教学,究其哲学实质而言,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的智慧教育。语文教学,理应指向表达本位,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饶有情趣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发展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颜回顾这段的教学,表面上似乎没有传统教学的情境朗读、直观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地想象与理解,但是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我明确了教学应有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一读即会的不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非语文的以及关于语文的绝不占有课堂的任何一分钟!这节课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于是在文体写法的学习中进行文本内容的感悟更有实效性,那些指向文本内容的繁琐分析是毫无意义的!同时,文体特点与阅读方式和情感基调应该协调一致,寓言就是寓言,绝不能把它当做散文、叙事性文章来教,更何况新课标中已明确要求“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生若真正学会这类文章,他们能自己独立编写“身体”和“灵魂”,学会这种文字表达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触类旁通”学寓言
崔峦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关注“怎样教”转变为关注我们的孩子“怎么学”。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本案例讲述的只是《伊索寓言》中第一则寓言的教学,关于这课还有两则,我想学生若吃透了第一则的学法,二三两则可完全放其自学!接下来的重点在于编写寓言的“身体”和“灵魂”,这才是真正的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若只在乎一则寓言的内容,只会单调地学习一则寓言,那么学生是无法感受到寓言真正的文体特点!同时在我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将《狐狸和葡萄》与《伊索寓言》中的《蝉和狐狸》、《牧童和狼》作横向比较,也将其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做纵向比较,逐步认识到寓言的文体特点!这是一种具有整体意识的的学习观,就在学习这类文体的课文中,学生已自主掌握了这一类的学习方法,已形成相应的语文学习力!
不论是自己“授之以渔”地教,还是指导学生“触类旁通”地学,这些都要具备真正的语文意识!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地教与“触类旁通”地学是有机融合的,两者“不显痕迹”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至和谐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3:33 , Processed in 0.0737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