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专题讲座提纲)
采芹人/文
受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岩寺小学的邀请,2008年1月8日来到该校并做了《追寻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的专题讲座。我觉得,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新课改以来无论是观念层面、制度层面,还是操作层面、学生层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具体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传统方法手段与现代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偏差。通过反思,我们应献给学生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悟、探究的小学语文课堂,并运用相应的策略方法,以提高语文新课改的效略。
整个活动期间,徽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和中心校的领导全程陪同,并参与研讨,同时讲座材料学习和参考了兄弟省、市的很多教改经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专题讲座的提纲上传,供老师们参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地总结成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才能实践好新理念、教好新教材,也才能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新课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以促进我们的母语教育质量大幅度地提升。
一、准确把握小语新课程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的把握
1、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四个最基本的理念,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成为各学科的所共享的教育理念。
2、语文新课程体现了四个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改革决不是教科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价值取向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全新的教材就不会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须建立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之上。
3、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标教材都在努力体现新课改的共享理念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1、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已取得的成效: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学生层面。
2、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中出现的偏差。
①在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产生重“文”轻“语”现象;②在处理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关系上出现偏差,产生了反文本现象;③在处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产生了无中心拓展现象;④在处理传统方法手段与现代方法手段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产生了方法手段滥用现象;⑤警惕读答现象。问题反映出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落实存在偏差,也反映我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经验的认同、吸纳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开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必须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反思和高度重视。
二、追寻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方向探讨
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一个对话的语文课堂、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一个感悟的语文课堂、一个探究的语文课堂,使他们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操作要领探讨
1、阅读教学要紧扣“四个点”,要紧扣知识点、能力点、疑难点和借鉴点,狠抓基础不放松。
2、阅读教学要兼顾“四个面”,要兼顾涉及面、结合面、扩大面和侧重点,拓宽视野强素质;
3、阅读教学要记住“四个三”,要做到三品(品词、品句、品读)、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三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反璞归真显本色;
4、阅读教学要做到“四个动”,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动手,发挥主体能动性。
5、阅读教学要反思“四句语”,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教语文,求真务实保质量。
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引教学,用新课程目标规范教学,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正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中推进课改、深化课标,让语文教育永葆生机,为提高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