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志民:互为师生的时代即将到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6 05:3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志民:互为师生的时代即将到来




  ——专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互联网时代将是一个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一个政治充分民主的时代、一个文学进入无经典的时代、一个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一个教育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就教育工作而言,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继承和发展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的重要作用。每一次技术变革不仅增加了教育内容,同时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工具。
  学习的革命
  《中国教育网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教育信息化有浓墨重彩的表述,您认为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李志民:互联网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技术进步为标志的,只有技术进步到一个新的台阶,人类文明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从铅与火的时代,走进光与电的时代,再走向互联网时代,每一次技术进步发展,都对我们的教育与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教育公平,让所有人享有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教育和学习两个词涉及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一致的,从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上看,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是主动态和被动态两个方面,也可以说一个是政府职责义务,一个是个人发展需求。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正面临很多批评,所有人都好像是教育家,教育问题成了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学校问题、家庭问题、孩子问题等等,把教育的功能无限扩大。而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让学生又会面对很多指责,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把学习的功能等同于跻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敲门砖。教育和学习在不同的阶段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其角色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政府不光是教育的主角,也要学习历史,学习他国的经验;教师是教育者,但也需要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类教育资源无限增多,可以满足不同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学习不再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而是根据个人需要而学习,模糊了教育和学习的界限,改变校园和家庭学习(教育)功能的区分,淡化了老师和学生的概念,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学生。
  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使学习更有效。我们的学习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社会交往类的学习,如语言学习、礼仪习惯、品德养成、管理有效等,这一类的学习是靠模仿和习惯养成,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了同样的环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在教室内学习的效果比场景学习效果差很多,这一类的学习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第二类是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如文字、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这一类的学习靠师传面授,课堂教学效率高,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第三类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如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这一类的学习需要灵感、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和创新思维。所有这三类学习,都有积极学习和消极学习之分,或者说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之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被动的学习模式,缺乏内在动力的被动学习或强迫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还会给参与者带来痛苦。互联网时代将成为自我做主的学习时代,快乐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互联网将会使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减少参与者的痛苦,提高学习质量。
  互联网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将会改变人类学习的方式。在互联网技术进入民用的初期,就出现了Email、E-learning等等。我们看到今天的Email几乎完全替代传统的信件,彻底改变了人类通讯的方式,而由于教育的复杂性,E-learning却仍然踯躅不前,我们急需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现在对待学习,尤其是对待通过互联网学习时,有一定的误区。家长因为担忧孩子沉迷于游戏,而禁止孩子上网,殊不知有些家长沉迷于电视的时间远多于孩子的上网时间,家长为什么不自责?现实社会中不会因为有交通事故而不发展汽车产业,同样,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而忽视它对人类社会积极的一面。
  《中国教育网络》:您曾经指出:未来大学的功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将逐渐转变为以研究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大学的功能产生变化了吗
  李志民:是的。大学有三大传统的功能:知识传播、知识产生和知识应用,即我们常说的产学研。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对大学传统的三大功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为受互联网的影响,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宽,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会使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逐渐弱化,而知识产生的功能会逐步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会逐步演变成为以知识产生为主的研究机构。无论你相信与否、愿意与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贪婪将会导致大学功能的根本性转变。移动电话取代固定电话用了二十年时间,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而大学将通过政府授权,成为鉴别人们掌握知识水平的考试和认证机构。这一天将很快到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5:38:37 | 只看该作者
资源共享多元化发展
  《中国教育网络》 :著作权一直是资源开放共享不可避免的讨论话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目前不少学校也在努力进行机构仓储的工作,您如何看待这一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
  李志民:应该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著作权法应该进行相应的修订。事实上,现行著作权法已经被出版机构过分地解读。比如,关于一稿多投的问题,出版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用霸王条款限制作者。著作权法第32条明确规定,从肯定的角度许可著作权人在法定期限后一稿多投,也就是说,法律实际上赋予了著作权人在法定时限届满后一稿多投的权利。事实上,学术界要避免的是一个成果多处发表后,谎称取得多个成果的学术不正之风。
  所以,在一定层面上,著作权法常常被误读,这也是现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之所以困扰的原因,学术界应该打破出版商垄断学术资源的局面。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制定规则。最近,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重新修订了网上发表论文的规则。对论文的版权所属,作者在网络上如何署名,网络参考文献如何引用等规则进行明确的规定。
  再有,目前对学校教师课件的著作权归属并不明确。我们了解到,很多高校都在着手进行本校的机构仓储工作。机构仓储在国际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就是学校的教职工在工作时间内所有的职务成果和职务发明,都应该归属于学校,包括在任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作者在享有著作权之外,学术成果应该在学校归档,包括讲义、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课件等,都应该交给学校存档。相信机构仓储的推广,将很大程度地推进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应该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
  李志民: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应该由政府进行引导性的资金投入,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政府不要试图大包大揽。保证开放共享的活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和激励政策。教育信息化不是具体的项目,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政府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同一规则下相互竞争,共同推进这一事业的发展。
  要保持资源开放的活力,我们的评价体系一样需要改变。比如,我们现在的名师、精品课程等,是由少部分人评选的,而不是大众选择。不同的人对名师的理解是不同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而互联网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由公众选择,自然能选择出好与坏。基于互联网的新的评价体系建立,将大大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进一步将我们的教育资源推向更广泛的人群,促进知识的生产和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5:38:10 | 只看该作者
资源共享规则先行
  《中国教育网络》:当前,互联网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面临着迫切的需求,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您认为,促进开放共享,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李志民: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技术发明,它还给人类提供了一个伟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互联网还有一个本质的规律:无穷大和无穷小。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讲,互联网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无穷多的学习资源或课件,但真正好的课件、真正有用的资源可能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学习效率高的课件,好的资源尽管比例小,但选用的人会无穷多。所以说,互联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是教育和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会在资本和技术的驱使下逐步解决。就教育信息化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定互联网教育规则,而不是教育资源和课件的技术细节标准。如果拿互联网与高速公路相比,公路上跑的车可以是不同汽车公司的,零配件可以是各大中小企业生产的,不同汽车的零配件不通用是允许的,只要汽车跑得好就行。而政府的职能,一是修好路,二是制定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比如左右行、出入口设置、交通管控、汽车排放标准等等。现在的视频公开课,对课件基本要素的简单规则还没有,只是谈技术标准是舍本逐末的。
  对当前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来说,不宜过分强调技术的标准,否则有可能使得教育资源建设停滞不前。我们要鼓励多元化的发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队伍中来。制定互联网教育管理的规则很重要,现在的情况是相应规则的制定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中国教育网络》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很早就已经建设“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学术会议在线”这样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您认为这两个平台对资源开放共享的模式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李志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一个公益性的科技论文网站,从2003年创办至今已经8年;“中国学术会议在线”是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信息服务平台,从2005年开通至今已有6年。
  建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初衷就是试图建立互联网时代学术的新规则。传统的学术论文发表流程是先评审后发表,而我们采用先发表,后评审的流程,大大缩短了中间的评审环节,规避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第一,网络发表速度非常快,传统论文发表周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个平台上只要论文投过来就可以发表。新的科技成果提前一年交流,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将大有帮助。第二,这种方式可以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有效地规避了传统的论文发表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中间环节的各种不正之风。另外,后评审能够给同行一个学术水平的参考值,解决了学术界普遍要求的同行评价问题。
  谁有新思想、新成果,我们第一时间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公布、免费发表、免费查阅,以国家机构的名义给他一个证明,保障他的原创性成果不受侵权。我们不要版权,允许并鼓励作者再向传统学报投稿发表。国家出钱做这样一件事情,不仅能促进学术成果快速免费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而且能够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减少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中国学术会议在线”,它是为了解决“大科学家有钱没时间,小科学家有时间没钱参加学术会议”的难题而开设的。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新的技术条件,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参加学术会议。更主要的是,学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些会议资源,发挥它的效用。过去我们条件不是很成熟,传输速度比较慢,图像不够清晰,最近我们改善了网络条件,服务质量会有显著提高。我们还会一点一点地改进,以便能够真正给广大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免费的环境,保证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放在科研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6:40 , Processed in 0.0724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