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到刘祥老师的书稿《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那天,是农历壬辰年二月初二,民间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这是一个好征兆,似乎预示着这部来自教学一线的书稿,既能助作者实现蛰龙抬头、腾飞九霄的宏愿,又能为万千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教海搏浪、龙宫探宝的力量。这样的感受,不是我故意夸大其词,而是我读完书稿后的由衷感叹:语文原来可以设计得如此精巧、大气。
结识刘祥老师最早是在我组织的第一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上,当时他的谈吐和参评论文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缘的是,我二度承担“国培计划”(2011)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浙江师范大学高中语文班的管理和教学任务,他被民主推举为学习班长。此时,他扎实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功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撰写的文章、编辑的通讯受到了一致好评,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国培学员们共同具有的勤奋好学、严谨执着、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刘祥在此专著中所体现出来的系统性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探究更令我感佩。如果说,国培期间,刘祥老师在《荷塘月色》展示课中呈现出的举重若轻的文本驾驭力,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掌控力,仅只能够呈现出他的文本深度解读能力和娴熟的语文教学技艺,那么,这部专著中蕴藏着的关乎生命、成长、个性等学生主体健康发展需要的理性化认知,则较为全面地揭示出刘祥老师心目中语文教育观。在刘祥老师的心中,一切语文活动,倘若不能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建立必然的关联,不能满足学生终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诉求,便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这样的语文观,和当下社会中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狭隘教学观相比,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我与刘祥老师的再度深交,是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应大庆实验中学之邀,我去作讲座,刘祥老师去开设展示课。刘祥老师和大庆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授课后,则由我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作点评。通过他的授课、说课,以及宾馆里的畅聊,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背叛”与“颠覆”。身为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刘祥老师没有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对高考分数的无止境追逐中,也极少从应试技巧的角度探究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而是始终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成长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将语文学习和滋养生命结合起来,这样的认知与行动,在应试洪流日趋猖獗的高中领域,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背叛。我不知道刘祥老师为了这样的背叛与颠覆,是否付出了一些名利上的牺牲,但我相信,肯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压力,从社会、家长、学校、同伴等角度一起作用于他的肩头。倘若没有“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精神品质,没有对语文教育美好未来的坚信,没有对语文教师的教育良知的坚守,他又如何能如孤独的荷戟之卒,纵使遍体鳞伤,依旧敢于奋力前行?正是在刘祥老师以及诸多如他一般奋勇前行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希望。
这部《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我更乐意于将其视作一线语文教师的八种修炼。除最后一课的作文教学外,其余七课的内容,分别围绕着备课、导入、初读、细读、研读、拓展、总结等语文课堂教学七个环节而展开。在这些貌似平常的教学环节中,刘祥老师从大语文教学理念出发,依照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体系建设的构想,高高树立起了语文学科教育的“人”的旗帜。刘祥老师倡导在语文教学中让生命在场,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引进质疑的声音。在他的思想深处,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应该是温度、宽度、深度的有机结合;所有的语文活动,都应该能够直抵文字背后隐藏着的生命。他总是在变换着视角,更加客观冷静地解读文本和教参;他总是以朝圣的心态,虔敬地对待来自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他这样想,这样做,并且渴望着唤起更多的人与他一起去想、去做,他便在终日的劳碌之后,利用每一个深夜,将自己的思考凝聚成一行行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他的思想,更是他对语文教育的痴心。
现在,这部二十万余字的书稿,静静地展开在我的眼前。我在品读每一行文字的同时,也在感受着一颗心的有力跳动。在这心脏的跳动声里,我依稀听出一种生命的呐喊,正透过现实的层层重压,从课堂上、文章中迸发出来。这样的呐喊,宛然便是初春的雷声,它在召唤着绿色与希望,激荡着热情和勇气。
探索,实践,思考,成长……语文教学的土地,无论肥沃,无论贫瘠,总会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乐意于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这些被世俗称其为“带着镣铐跳舞”的一线语文教师,这些不折不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在教育的大地之上。他们春种秋收,劳心劳力,不是为了换取尘世的功名富贵,而是为了眼睛中的生命、心灵中的理想、以及年轮中的实实在在的成长。
毫无疑问,刘祥老师是当代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然而,他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却很少获取过体制内的耀人的荣誉。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对日常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一谈起语文教育却两眼放光、口若悬河的中年教师,竟然奇迹般地保存着初上讲台时的那份天真、单纯甚至好奇。这部书稿中,他坦陈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既为一些失败的课而长久懊恼,也为一些成功的课而沾沾自喜。他总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他的课堂上汲取到尽可能多的生命养分,他甚至幻想,能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必须。若非有赤子之心,他又岂能过了不惑之年,却仍然在大大小小的疑惑与探求中惊喜地成长着。
作为这部书稿的最初阅读者,我以为,《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所张扬的,是这样一些教育理念:一方面,语文教师应竭尽所能地修炼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人类崇高精神的栖居地。语文教师应在成就学生的生命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生命与成长。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有明确的语文课程意识,要注重语文教学艺术的探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把语文课当做语文课来教。语文教师,只有落实了这两方面的目标,才能真正称其为优秀。
最后,祝愿刘祥老师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祝愿所有的语文教师能够如刘祥老师一样,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天地中纵横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土壤;祝愿语文教学的又一个美好春天早日到来。
2012年2月28日于浙师大丽泽花园
(蔡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师大《语文教研》主编、“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学者、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组成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曾在省一级重点中学任教20年,被评为金华市首批名教师、浙江省第八批特级教师、首届全国十佳中语教改新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