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人是么样教伢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7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15:21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
——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
曾     锋

1、为什么要探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石性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不仅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影响,甚至冲击学校教育。
我是家庭教育的热心探索者,曾于1998年主持编写了家庭教育理论著作——《全才家教指南》,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素质教育角度研究家庭教育,在全国属首创,在省、市是绝无仅有的,是上栗县第一本教育理论著作,被确认为上栗县家庭教育正式教材,填补了我县家庭教育的一项空白。
2、为什么要探讨美国一哈佛家庭教育?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一流的国家,拥有一流的科技,源于一流的教育。
哈佛大学是美国,也是世界超一流大学。据统计,美国的历届总统大多出自哈佛;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美国科学家,而这些获奖的美国科学家中,有90%是哈佛培养出来的精英。
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英才的策源地,得益于她悠久的素质教育传统,得益于她领先的素质教育理念,得益于她不懈的素质教育实践。
哈佛大学的成功与哈佛大学教育家的远大的眼光密不可分,他们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策略封闭在校园,而是推向社会,推进家庭,使每位家长都深谙科学教子的方法,清楚家庭教育的内容。
应该看到并承认,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举世无双的。就这一点说,美国父母不如中国父母。但中国父母的家教内容与方法远不及美国父母先进。
中国有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让我们一起虚心地学习美国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吧!
一、美国父母科学的教子方法
(一)最重要的方法是赏识与激励孩子
“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这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哲理的论断。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更何况孩子呢?多给孩子赏识和激励,孩子的进步将会令你大吃一惊。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为优秀的孩子;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不求进取。孩子需要赏识就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
1、人都渴望赏识,何况孩子?
(1)成年人需要赏识。
(2)精神病患者需要赏识。
美国精神病专家发现,至少有50%的病人,精神崩溃的原因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赏识,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一旦精神崩溃,就喜欢站在街头,当众演讲、唱歌、跳舞,过足赏识瘾。
(3)孩子更需要赏识。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的。
2、孩子需要赏识就象植物需要阳光。
例如:孩子哭哭啼啼,吵吵闹闹时,父母将孩子抱在怀中,对孩子讲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父母多么喜欢他,孩子大都会停止哭闹,转为正常。
3、用赏识激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
哈佛一位教育家指出:“其实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的最初的6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发现发挥这种潜能。
大多数孩子成绩不好不是高年级才落后,而是刚入学便被压抑、否定。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优秀人才,关键是看家长、教师能否通过赏识激活其天赋与潜能。
例: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念书时,自己认为完全缺乏数字才能,对数学毫无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了。那是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老师都没有解出的数学难题,使他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
孩子的潜能需要父母赏识的星星之火点燃。怎样点燃呢?
(1)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2)仔细观察孩子的闪光的一面。
(3)创造孩子发挥才能的机会。
(4)耐心等待发挥潜能。
(5)给孩子赞美和掌声。
4、成功的家长是表扬孩子的艺术家。
表扬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可以说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成功的家长都深谙此道,都是表扬孩子的艺术家。
表扬孩子应做到:
(1)表扬应是客观的,真心实意的。
(2)表扬应及时。
(3)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
(4)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应用不同的方式表扬。
幼儿倾向于公开表扬,物质表扬,青少年倾向于含蓄表扬,精神表扬。
(5)表扬孩子不应以偏概全。
5、通过激励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方法。
身为家长,你是子女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给子女鼓励,无条件地接纳他们,激励他们,从而使孩子的主动进取。
琳达·梅林要独立抚养3名子女,经济上左支右出,可是幼小马克渴望参加球队。虽然孩子患有严重的哮喘,梅森依然鼓励他坚持下去,自己即节衣缩食为他购置球衣。她说:“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真的有兴趣,我会想办法,让他得偿所愿。”马克读高中时,哮喘病大致好了,且成为了球队的主力。
有位叫唐·雷利的家长说:“孩子并不是样样都能的,但我只要见到一些会使孩子双眼发亮的事情,我便会鼓励他去干。”
6、精神上的鼓励更能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人和动物的明显区别在于:人具有更高级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动物则单纯是满足生存需要。例如,一些孩子更愿意得到一句真诚的赞美,而不是十元钞票,特别是大人当着别的孩子的面表扬和赞许。
7、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许多美国的父母认为,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父亲深谙个中巧妙。据说她在陪弗洛伊德洗澡的时候,总是对他说:“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从小就这样不停地暗示她。
一个美国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级的学生对待,而将一个优秀班级的学生,当作问题班级的学生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
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骂孩子“笨蛋”,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8、赏识孩子要把握一个“度”。
赏识孩子,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成一种精神“毒品”,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毒品的。一味赏识孩子,可能使孩子产生“赏识依赖症”,会造成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
9、鼓励孩子,而不要事事夸奖他们。
[美国]海伦·R·考尔顿:有一点家长应明白,孩子是十分看重我们对他们的行为的反应的,因此要格外谨慎地说出我们对他们的评价。
作为家长,对孩子要注意赞赏,但不能事事赞赏。
10、有效地奖励与惩罚孩子的原则。
奖励和惩罚是激励孩子进步的这块金币的两个面。奖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是防止在无意中强化其不良行为,惩罚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某些危险行为,但应适可而止。
(1)奖励良好行为。
社会奖励包括微笑、拥抱、拍肩、亲吻、口头表扬、目光接触以及注意等。
物质奖励包括小点心、小玩具、零花钱等。
活动奖励包括去游玩等。
(2)不要“无意中”奖励不良行为。
孩子任性是因父母或他人无意中奖励了这种不良行为。例如孩子哭泣、发脾气时,父母最终让步,并答应孩子不合理要求,这便是奖励了不良行为。
(3)温和地惩罚不良行为。
例如,一位母亲给4岁的小女孩买了一辆小三轮车,并规定女儿不准骑到马路上去,一次小女孩将小三轮车骑到马路上去了,这位母亲对小女孩说:“你这周不准再骑三轮车,因为你违背了诺言。”
11、奖励要大胆,惩罚要小心。
美国家长教育孩子运用的原则是:“大胆奖励,小心惩罚,公开奖励,私下惩罚。”
12、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奖励孩子。
奖励孩子的方法很多,而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又千差万别,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因人而奖,因材而励,灵活地运用各种奖赏和激励孩子的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1)预先奖励
如在孩子未开始行动前便说:“你是个认真、用心的男孩子,做这件事一定会使我们满意!”
(2)事后奖励
A、微笑、手势、点头或亲切的话语。
B、赠送玩具、书籍等礼物。
C、当着他人的面褒奖其良好行为。
(二)民主与平等地对待孩子
美国父母们对民主与平等有足够的认识,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多能自动地用民主、平等的方法,充分尊重孩子,做孩子大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发展。
1、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
相互平等及尊重的关系不只存在于成人之间,也存在于成人与儿童之间。从幼儿一出生开始,做父母的就应该意识到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权利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而不仅仅是拥有他。
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幼儿,逼迫他们向陌生人做各种动作或者微笑,做父母的满脸笑容,但孩子却哭哭啼啼,这便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2、尊重孩子,从放弃成人主义开始。
成人毕竟是成人,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如打扫卫生,小孩与大人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3、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一首小诗这关写道: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这首有哲理的小诗,揭示了孩子成长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呢?我们应听听孩子的心声。
有位学者对美国家庭小孩作了调查,总结了美国儿童对自己父母、家庭的最重要的要求:
(1)对每个孩子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2)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3)父母之间要谦让,不要相互责怪;
(4)父母对孩子要关心,关系要亲密;
(5)孩子的小朋友做客时,要真心欢迎;
(6)对孩子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发脾气;
(7)家里要尊老爱幼,全家的大事决定前要征求大伙儿意见,要有家庭民主;
(8)家里要搞文体活动,星期天最少玩半天;
(9)父母有缺点,孩子也可以批评。
实际上,把上述要求作一个归纳,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一定要记住:“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4、做孩子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在美国,家长在孩子面前大都没有架子,家长与孩子朋友式的相处,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民主意识强,强调公平、自由、科学,注意讲事实,摆道理,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积极选择的能力;他们处理问题比较全面,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为人心胸开阔,能与人友好相处,而这些方面正是当今社会所应具有的。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
(2)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
(3)争取理解孩子。
(4)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解决。
(5)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并不是要迁就孩子的错误。
5、用平等交流来了解孩子。
想创造民主、和谐、友好的家庭环境,就必须平等地做孩子的朋友;要做好孩子的朋友,就应该了解、理解孩子,平等交流是了解、理解孩子的手段。
有调查显示,20.1%的独生子女与母亲天天交谈,而非常愿意与母亲交谈的比例为48.5%;有15.1%的独生子女天天与父亲交谈,但非常愿意与父亲交谈的比例为43.8%。从以上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父母与独生子女交流不够充分。为此,作为父母应注意:
(1)挤出时间与孩子交流。
(2)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一项研究表明,许多父母在一周之中,听孩子说些什么的时间不到30分钟。现在不是缺少对孩子的教育,而是缺少双向交流。
(3)掌握与孩子说话的技巧。
A、少指责。
B、求简短。
C、要坦诚。
D、正态度。
E、讲方式
作为父母,你们是否做到了与孩子平等交流呢?不妨自己思索几个问题:
A、你在听孩子说话时,能专心一致,全神贯注吗?
B、在孩子说话时你是否有一股急于打断孩子说话的念头?或者是急于寻找别的话题与孩子交流呢?
C、是否倾向于用说教、训斥之类的方式贯彻谈话的始终?
如果以上问题的回答不是令人满意的,那么你与孩子的交流肯定是不成功的。
6、蹲下来,同孩子面对面讲话。
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着脸,眼对着眼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家长与孩子的平等相待,这样孩子会自然地与你合作。
一个周末,汤姆逊夫妇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到家里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饭了,下地去玩时,孩子的母亲也立即离开餐桌,蹲下来面对着孩子说:“你是不是坐在离餐桌远一点的地毯上去玩?”孩子高兴地坐到那边独自去玩了。
有一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小孩到公园里玩耍,小孩异常兴奋,手舞足蹈,跑跑跳跳,不一会,绊了一跤。只见眼泪在他的眼睛里滚动着,马上就要流出来。小孩的妈妈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由此可见,蹲下来同孩子面对面讲话,更能争取孩子的合作。
7、聆听并肯定孩子内心的感受。
善于聆听的父母能够运用想象力从孩子身上透视整个状况,他们用语言以安抚的、非批评的方式反映他们所听到的,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用内心真正地去感觉孩子的感受。
[美]巴菲·邓克:“孩子表露他的情绪时,你就回应所听到和留意到的事情。这样是向孩子保证你在仔细倾听,同时你肯定他的感觉。”
下面是一位母亲与她9岁的女儿莱温凯丽的对话。注意这位母亲最关心的事就是认可他女儿的感觉:
女儿:明天我不想去上学。
母亲:你不想?那真奇怪,通常你是喜欢上学的。我很纳闷,想知道你是否担心着什么事情。
女儿:(含着眼泪)对呀。可能是朵恩和白蒂的缘故吧。
母亲:今天在学校跟朵恩和白蒂发生了一些事情吧?
女儿:今天在休息时,朵恩、白蒂两人都不理睬我。
母亲:啊,那一定让你很难过。
女儿:是呀。
母亲:看来你明天不想去学校是因为你担心朵恩和白蒂可能在休息时间里又不理睬你。
女儿:对呀。我每次朝他们走过去,她们就走开并做其他事。
母亲:哎哟,我的天呀。我的朋友如果这样对我,我一定伤心透了。
女儿:就是呀。我觉得自己好想哭。
母亲:啊,我的宝贝(拥抱着她)。你发生这事我真的感到好难过,对于你的朋友这样对待你,我能够了解你的悲伤和愤怒。
女儿:我就这样,明天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不想去学校。
母亲:因为你不希望你的朋友再伤害你。
女儿:对呀,而且她们是我一向的玩伴。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朋友。
母亲:你希望我帮你想些可行的办法吗?
女儿:对呀。
母亲:或许你可以跟朵恩和白蒂谈谈当他们不理你的感受。
女儿:我想我做不到,那太尴尬了。
母亲:对,我能了解你为何会有那样的感觉,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老天,我也不知道,让我想想吧。
母亲:或许你可以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你也知道朵恩她们今天可能很差劲,明天或许就会比较友善。
女儿:但万一她们不会呢?
母亲:有没有其他人想跟她们一起玩?
女儿:没有。
母亲:我曾经在篝火讨论会上看到你跟克丽斯塔在一起,而且你跟她在一起完全不会感到羞怯。或许你可以请她教你如何玩球。
女儿:或许吧。
母亲:好,那你就有另外一个办法啦。
女儿:对呀,或许行得通。但万一不行呢?
母亲:看来你还是很担心。好像你害怕到时候没人跟你玩,你不知所措似的。
女儿:对呀。
母亲:你可以想出一些自己一个人玩的有趣事情吧?
女儿:你是指跳绳吗?
母亲:对呀,跳绳。
女儿:我可以带着跳绳去学校,以防万一。
母亲:对呀。
女儿:我可以这样做。
母亲:那么现在何不把跳绳放进背包里,就不至忘了。
女儿:OK,那么我可以打电话问克丽斯塔明天放学后可以过来吧?
母亲:这主意好极了。
9、别让孩子感到你有偏心。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应该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形象,这样有助于孩子公正态度的形成。如果孩子感到你有偏心,那不仅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更会妨碍孩子心灵的塑造。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感到家长不偏心呢?
(1)用讨论代替简单粗暴的回答。
(2)表明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
(3)增强孩子的信心。
(4)在日常生活中做表率。
(5)对兄弟姐妹不能绝对平等。
(三)引导与启发孩子成长。
教育家缪尔·布丁斯说:“父母的最大成就,就是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长处,并及时给予引导与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向。
孩子的进步需要父母的引导与启发,只要对孩子有耐心、信心和期望,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出类拔萃。引导和启发是促进孩子成才的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自己展露某些天赋或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再着重去引导、启发孩子去思索,去实践。
培养孩子犹如治理奔腾的江河一样,疏导才是上策,否则将会造成恶果。引导胜于强制,启发重于灌输。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多用引导和启发的方法,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遵循尊重个性,启发引导的教子原则。
美国父母认为,科学的家教应遵循的原则为:尊重个性,启发引导。
所谓尊重个性,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为适合孩子的个性特征,孩子才能乐意接受,进而才能乐学爱学,在学习上逐步达到自觉主动。家长切不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强迫性地塑造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否则,久而久之,只能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和家长公开对抗。试想,如果是这样,还能指望孩子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吧?
所谓启发引导,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坚决摒弃“注入式”。“注入式”也称“填鸭式”,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强塞硬灌,孩子只有被动接受的份,而没有主动思考的余地。久而久之,不仅使孩子因学习的枯燥无味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而且使孩子对家长、对老师产生依赖性,进而抑制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
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两千多年前便提出了。孟子:“引而可发,跃如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引导,循循善诱,诱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父母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至于启发是孩子在父母的激励和鼓舞下,自动自“发”。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家长必须掌握以下教学原则:
(1)引导孩子确立志向,树立目标。
(2)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
(3)激发孩子的旺盛的求知欲望。
(4)引导孩子养成乐观自信的积极心态。
(5)慷慨地赏识和激励孩子。
(6)大胆放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
(7)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8)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9)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面对学习。
(11)鼓励孩子直面挫折,战胜挫折。
2、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孩子思考。
提问是一种启发孩子思考的方法,家长为了启发孩子思考,可以在自然的情况下,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提问。
美国父母认为:提问是亲子间的聊天,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考试。提问不能有损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预做答案,及时校正。
(2)开明开放,自由发挥。
3、用示范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简单明了的示范远胜繁复抽象的说教。无论你要引导孩子做什么,都需要经过示范,然后再让孩子练习,学习的效果才会大大提高。
如要教孩子写字,就得确确实实地把握笔、笔顺、构字等示范得清清楚楚。孩子看过之后,依照要领练习,才容易学会。
父母要怎样示范,才能引导孩子做有效的学习呢?
(1)先讲解,后示范。
(2)示范动作要慢,要让孩子看清楚。
(3)孩子在示范后要紧跟着练习。
(4)练习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造成疲倦。
4、引导孩子亲近自然,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引导孩子亲近自然,就如同让孩子走进了一个神奇而美妙的智慧迷宫。在这一智慧迷宫中,他又将会感受、发现、体验、惊喜、质疑、探究……同时,他们在亲近自然的时候将会更加热爱自然,珍视生命,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例如,在生活中,小孩大都对蚯蚓、昆虫等产生兴趣,进而将这种兴趣发展为质疑、探究的精神,从而更加热爱动植物,热爱自然,同宇宙融为一体。聪明的家长应注意:
(1)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
(2)引导孩子深爱大自然。
5、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
一个人生下来,除了在襁褓中,在摇篮里,一切由父母照顾之外,长大一点,直到老死,都有个学会管理自己的问题。这是因为人都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的。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单位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你所去的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公园、公共汽车等,也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离不开社会,从大的方面来说,都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规;从小的方面来说,社会各组成部分的规章、守则等需要遵守。注意去遵守,就是在管理自己。因此,可以说,人都需要管自己,实际上人人也都随时随地在管理自己。
孩子的自我管理是相对于社会管理而言的。它是按照社会行为规范进行的自我调节活动。其实,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的个人行动,这种行动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下来进行的。
孩子的自我管理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水平的增强,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会逐步提高。
孩子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家长应指导他们不断与他人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不足,最后达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就不用别人管束,自己就能调节自己的言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便进入了自我管理较成熟、较完美的境界。
6、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
社会是现实的。我们应该允许我们的孩子有机会接触生活的各种侧面并学会如何对付它们,而不是将他们与现实隔离开来,用我们的希望来操纵现实。
下面的例子中,母亲就没有注意到这些,而是越俎代庖,剥夺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无意中干扰了孩子对自己事务的处理:
海伦虽然才11岁,却是一家夏令营的辅导员助手。由于她公正、热情、待人细致周到,这是第三次被聘到夏令营做助手,照顾年幼的夏令营成员。妈妈一向相信海伦的自理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对她的整个暑假都在夏令营生活很放心。这天妈妈忽然接到了海伦的电话,妈妈很高兴问她情况怎么样,海伦有些情绪不佳。
“亲爱的,有什么不对吗?”
“妈妈,我们原来的辅导员走了,新来的辅导员莉沙小姐很粗鲁,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很厉害。”
“那么她怎么对你厉害呢?”
“今天早晨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我的队员召集到早的面将我训斥了一番,让我在队员面前抬不起头。”
海伦的声音有些沙哑了,妈妈为女儿难过,“你是义务去帮助她们的,她没有理由这样待你,我马上给你的营长打电话,叫她去同你的辅导员谈谈,好吗?如果不行的话,不如辞了工作回家来,反正假期里应休息一下。”
7、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做事。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早早训练他们生活的技能,就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天分,孩子越能独立去做事,他们的自信心就越强,而自信心却是每个孩子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素质。如不少家长让1岁以上的孩子自己吃饭,上厕所,系鞋带,穿衣服等,让大一点的孩子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8、引导孩子应把握十个恰当的机会。
美国父母常抓住以下十个时期引导和启发孩子:
(1)新学期开始时
新环境,新感受,新意识,新动力,新起点,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2)成功喜悦时
信心足,心情好,乐于接受更高的要求,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任务,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受委屈时
家长以冷静、宽容、同情的态度帮助孩子解释,换回局面,孩子感激,最容易接受长告诫。
(4)老师登门告状时
不要落井下石,而要协调教育,共商用优点克服缺点的良方。
(5)有困难、失败时
理解、关心、鼓励、帮助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6)有较大过失时
要理解同情,循循善诱,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振作精神。
(7)对某事物怀有浓厚兴趣时
是培养孩子好奇心、创造力,鼓励他们深入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好时机,要诱导深入,促其迁移。
(8)有较大集体活动时
是培养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等的好机会。
(9)他人取得成绩时
是鼓励孩子暗下决心,超越现状,提出目标,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10)做客或有客时
孩子喜欢听好话,当着客人的面引导、鼓励孩子特别有效。
9、正确引导孩子解决同伙伴间的冲突。
孩子间的冲突是难免的,同时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一种特别的人生教育。当冲突发生时,家长要注意:
(1)不要过多干涉或承担解决冲突的责任。
(2)帮助你的孩子开动脑筋。
问问你的孩子,用另外的办法能否解决他们的问题或者问问他们能否达成妥协。
——[美]大淦·乌思
(3)设法将坏事变为好事。
教导孩子检讨自己,分析责任,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养成豁达开朗,不拘小节的胸怀。
二、美国父母独特的教子内容
(一)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和求知欲
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对兴趣的顽强入迷。”
美国家教专家:“制造庸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这一点就够了。”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我们说:“一旦孩子拥有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那么他人实际上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位有教学经验的美国父亲讲过:
女儿5岁时,我正在自学法语(大学时学的是俄语)。为了便于记忆,我把能见到的家里的东西,例如门、桌子、闹表等贴上用纸条写好的相应法语单词。满地跑的女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便教她读,女儿读得很认真。很快,她就能指物读出一些法语名称来,我们很高兴。于是便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培养起女儿学习法语的兴趣。有了一定基础,她在以后学习法语中,从来没有压力,越学越来劲,越学成绩越好。
有一次,女儿在家里因一件小事被妈妈批评了,她有点不高兴。我陪女儿到她们的校园里散步。她一声不吭地走在前面,见到地上的小石子,一脚踢得很远。不一会儿,来到教学楼前,看见一片片盛开的小桃红,蜜蜂在花朵里飞来飞去,美丽的花蝴蝶翩翩起舞,时而落在鲜艳的花瓣儿上,时而双双你追我赶地飞向蓝色的天空,她高兴极了,气也消了,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及时启发女儿说:“心情与客观环境很有关。心情不好连路上的小石子都看不顺眼;环境的好了,心情自然就好了。”趁热打铁,我让女儿写一篇小作文,果真写得很好。正好赶上州电视台少年儿童节目征文,投去后被选中,在电视台播放了好几次。我们很高兴,女儿高兴劲就不用提了。这件事在她心灵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使得她对作文很感兴趣,从此在学校里写的作文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二)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书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作为家长要遵循孩子阅读的规律,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注意引导孩子阅读。
据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学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8-11岁的儿童最好选择一些图画的书。
在对1200名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发表的研究报告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应阅读以下四类图书:一、童话故事书;二、科幻故事书;三、传奇人物和英雄人物故事书;四、数学游戏、发明创造、科学知识、动物世界、海洋、旅行、战争、历史、笑话、娱乐、诗歌、传记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
孩子自发地爱书的时间极短,专家认为,一般为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
激发孩子爱读书的方法是朗读与讲故事。
美国的吉姆·特利里思一直致力宣传一个他认为当今最有效的秘决——给孩子读书。他说:“大多数人初次听到时都不相信。原因有三:一、简单;二、不费一分一毫;三、小朋友喜欢。”
一般来说,课外读物分为书籍,报纸、杂志。
书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读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娱乐类;2、学习参考类;3、科普类。
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有:
1、精读法
(1)边读边思考;(2)理清结构;(3)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
2、快速阅读
(1)以默读代替朗读;(2)不要逐字逐句地阅读;(3)学会简化一系结构复杂的长句。
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培养循序渐进,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复述等阅读习惯。
(三)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与爱心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与爱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而且是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
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勤劳;(2)俭朴;(3)善良;(4)谦让;(5)知耻。
2、引导孩子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养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使孩子从小养成有教养的良好习惯,成年后才会在社会中处处受欢迎。
有一则美国总统教育孙子的故事:
有一天,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先生和他的孙子一起骑马外出。
路上,有一位奴隶向他们脱帽鞠躬,总统也脱帽还礼,但他的孙子却不理睬这黑人。
这位祖父对孙子说:“你怎么能让一位奴隶比你文明得多呢?”
3、教导孩子有责任心。
4、让孩子懂得奉献自己的爱心。
5、引导和培养孩子善良的同情心。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立能力。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们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更缺乏自主的主动积极性,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家庭到社会,要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面对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过程。一个缺乏自信心与自立能力的人又怎能在社会上站稳脚根,扮演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呢?因此,对孩子自信心与自主能力的培养,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给孩子自信,让孩子自立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做到的。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应给予的是理解和鼓励,使孩子敢于正视和迎接困难,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在给予肯定和赞许的同时还要加一些忠告与提醒,使孩子在自信中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平衡。可以说,每个孩子都具有天生自立的本能和把事情做好的自信,家长的作用是保护、培育、发展孩子的自信与自立能力。
有人问居里夫人:“你认为成功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
美国的哲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
在美国,家长对孩子常说的话是:“你是最美丽的,最聪明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当总统!”“失败怕什么,这次不成,下次不就成了嘛!”“啊,考了80分,不错啊!比老父当初强多了。”更多的是从家长嘴里吐出“孩子,我为你骄傲”之类的话。
在美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问题,即使家庭不重视,但美国的大环境会时刻提醒家长和孩子关注自己。
曾有一个三口之家到餐厅用餐,服务生先问母亲要点什么,接着又问父亲要点什么,之后问坐在一边的小女儿:“亲爱的,你要点什么呢?”
女儿说:“我想要热狗。”
“不可以,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母亲非常坚定地说。
“再给她一点生菜。”父亲补充道。
服务生没有理会父母的提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女儿问:“亲爱的,热狗上放什么?”
“哦,一点西红柿酱和黄酱,还要……”她停下来怯怯地看一眼父母,服务生一直微笑着耐心等着她。女孩在服务生的目光鼓励下说:“还要一点炸土豆条。”
“好,谢谢。”服务生转身径直走进厨房,留下两位半张着的,吃惊不已的父母。
可以想象,这服务生给女孩的不单单是平等,更多的是自信。
那么怎样培养自信心呢?
(1)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滋味;
(2)过程重于结果;
(3)以鼓励代替责备;
(4)给孩子合理的期望;
(5)父母自信示范。
(五)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孩子的学习任务好比河,高效的学习方法好比桥和船,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就永远过不了河,同样,不解决方法的问题孩子就很难将学习真正搞好。
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院“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需要学习热情、勤奋、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且更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该项成果中指出:学习水平与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影响学生学习的二十个因素中,学习方法居第三位!
美国有影响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五字诀:找、查、归、整、体又称迈哈民学习法。
(1)“寻找”学习法
把要学的东西找出来。明白“学什么”“如何学”。
(2)“调查”学习法
把不明白的问题调查清楚并做好笔记。
明白“学什么”,“如何查找资料”。
(3)“归纳”学习法
在学习书本知识时,认真注意学习这些方法并将共运用到新的学习中去。
(4)“整理”学习法。
预习中,对“哪儿不明白?”“哪儿不懂?”“想知道什么?”“重点是什么”等进行整理。
(5)“体会”学习法
“体会”就是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不断运用于实践,运用到学习中,运用到生活中。
2、SQ3R读书法:浏览、发问、阅读、背诵、复习一条龙。
注: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学习新内容时的五至十分钟内是记忆的最高峰期,随后便会忘记。在二十四小时后便会忘记大部分内容,所以孩子要在学习的十分钟内背诵重要内容。
3、多感官学习法:眼、耳、口、鼻、手、脑齐上阵。
4、铃声学习法:巧用“条件反射”促进学习的自动性。
5、互相帮助学习法:让孩子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
6、劳逸结合学习法:永葆孩子旺盛的学习劲头。
曾有句名言:意思是: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
学习效率公式:7+1大于8,就是每天7个小时学习,1个小时娱乐锻炼,效果大于8个小时连续不断的学习。
科学家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一天中最适合的时间长度是五个小时。
爱因斯坦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首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当有人问他的业余爱好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小提琴。”
马克思在研究中一旦感觉到疲劳,就找出一张草纸,画一些图,借助这种方法转移大脑的兴奋区。
家长教育孩子善于转换学习内容,用其他活动转移兴奋热点,把紧张和放松交替在一天的学习中,使孩子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六)发展孩子勇于创造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这决定着一个人一生能否取得成就和取得多大的成就。纵观历史,只有那些不拘一格,独辟蹊径,异想天开和具有反叛精神的人才有创造和创新。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与创新的潜能或天赋。
美国孩子的创造力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要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培养出有丰富创造力的孩子的,请了解伯顿的“十要点”。
1、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儿童被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使他受到敬重,并作为小组的成员受到重视。
2、使每个儿童都懂得自尊并学习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3、每个儿童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应当允许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偿试。
4、儿童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和环境的自由,以及学习自由。
5、儿童需要对他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和别出心裁进行称赞和鼓励。
6、应当鼓励儿童去探究,选择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7、好的态度应当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8、应当避免引起儿童害怕的压力,害怕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的思想,而敢于认识可导致探险,不安全感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主张和阻塞儿童选择答案的途径。
9、父母、老师应当做到倾听、观察和沉默。
10、应当在评价儿童中避免迷信权威的做法。
(七)鼓励孩子应对各种挫折。
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残酷的现实,是每个孩子必将面对的严峻考验,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要想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炼,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下面是一位美国学者对女儿进行挫折训练的例子。
孩子小时候,我们常担心她跑去了,于是,我们教她说:“找不到亲人时,不要哭,去找警察叔叔。”她能不能掌握这个要领呢?在她四五岁的时候,一次,我们趁她玩得高兴,突然躲避起来。她找不到我们,先是惊奇,后是大哭,最后想起了找警察叔叔。在她快到民警跟前时,我们出现在她面前。
还有的美国父母注意创造机会,给孩子“劣性刺激”:(1)饥饿;(2)劳累;(3)困难;(4)批评。
(八)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孩子拥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将终生受益。
作为父母要注意激发孩子劳动兴趣,引导孩子甘心情愿去劳动,从而培养孩子自谋生路的能力。
在美国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相当重视劳动教育。美国南部的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美国孩子从上初中起便开始试探着走进社会,如超市打工,给人送报,帮人打扫庭院、铲除积雪等。
日本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的一切都是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九)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理财
理财教育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家长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激发孩子的理财兴趣,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基。理财包括挣钱、储蓄、用钱、借钱、投资等等。
在美国,按大纲要求,从七年级起便开始学习投资课程。这种被称为“—O—”的投资课程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投资训练,大多数孩子对投资课有浓厚的兴趣,踌躇满志的孩子为自己的小组起了诸如“未来投资家”“未来百万富翁”“投资娱乐城”等响亮的名字,名字中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十)教导孩子懂得礼貌与礼仪
礼貌礼仪,是一个人的外在美。有了这种美就可以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美国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和培养,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所开列的十六岁之前青少年礼仪教育方案,被大多数美国家庭采用。
1、三岁到四岁
会说“喂,你好!”“请”“谢谢”“再见”
会握手
2、四岁至五岁
会说“对不起”
会正确使用叉子和匙子
会请人夹食物
会用餐巾
不会满嘴塞着食物讲话
3、五岁到六岁
在公共场所,在一定的时间内,举止得体。例如不会大声嚷嚷或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
4、六岁到十岁
不会打断别人交谈。
当必须打断别人讲话时,会说:“对不起”
对残疾人很尊重。
必要时会助人为乐。
尊重老年人。
不再作出伤人的评语,例如:“你的耳朵太大”、“这件衣服太丑”。
在拜访客人时,举止十分得体。
会铺床。
会写“感谢条”。
5、十岁到十二岁
会分辨话题:不泄露家庭秘密。
当被问及时,会作出得体的反应。
在叫某人听电话时,会轻声慢语地说话;
得体地回电话;
收拾自己的房子,并且很整齐;
既守时又有效益,愉快地完成分配的家务;
演奏乐器时会自觉降低音量;
排队等候;
撞倒别人时,会说:“对不起!”
会做客;
会对别人的礼物,昨夜的拜访,美味的点心等写感谢条;
很守时;
尊重司机;把垃圾分类放置;
走路、骑车对动物很友好,滑冰时遵守安全规则;
尊重别人的隐私,包括兄弟姐妹。
6、十二岁到十六岁
注意遵守居家规则,例如噪音。
不堵塞车道;
晚会后自动收拾打扫。
不接或打深夜电话。
父母不在时不接受朋友的拜访。
(十一)教孩子恪守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矩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必须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只有知道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才能赢得人生舞台上的竞争资格。
美国家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就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孩子入园后,便会教他遵守幼儿园规范,孩子长大后教孩子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
(十二)青春期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对“性”有一个健康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性刺激控制,从而避免孩子发生性罪错。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以性生理知识为起点,性心理指导为特点,性道德教育为重点。
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1、性生理知识的教育可稍稍超前于孩子的生理发育。一般应在7-12岁这过渡年龄期进行,女孩有的应在10岁以前进行。
2、性心理知识应与孩子的心理发育同步进行,即在青春一期进行,一般为12-18岁,女孩适当提前。
根据性教育学者的建议,性教育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性生理知识教育
如性生殖器官构造、功能、性反应系统的特点以及生殖器官的卫生保健知识。
2、价值观教育
如反对性的自私和滥用,在性方面不受他人损害,也不损害他人等。
3、婚姻与家庭生活教育。
如异性交往,恋爱择偶,家庭责任等。
4、健康教育
如避孕,堕胎,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
对于性教育,美国虽然很重视,但由于性解放思想的冲击,性教育是失败的。据说,曾有一位初中学校的老师曾对班上25位学生进行调查,问:谁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全班只有3个同学举手,而其他同学或跟母亲,或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有的即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也不是原装家庭,不是后妈,就是后爸。
根据美国国会有关孩子和家庭的报告:
68%的女孩和86%的男孩在20岁前有性经历,其中不足一半的人承认使用过保险套。
每年有300万青少年染上性病。
这一切应引起中国父母的高度警觉!



lw美国如何教育小孩?


   这个贴子是我在雅虎看到的,感觉特别值得一看.所以就转了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11:25 | 只看该作者
1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No.1,在各个方面都会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和研究了解的兴趣。国人日下大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认同“科教兴国”的作用,那么,美国的科教对当今美国国势的强盛,究竟起到何种作用,有何具体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题目,我有点害怕,先从小的做起吧。先谈教育,而且选一个小一点的题目:美国的家庭学校。我这样做,一则是自己的兴趣,二来也是想引起同好者的共同参与,所谓“抛砖引玉”也。

由于我的时间比较零星,所以,也只能一边了解,一边讨论,浅薄和错误自当难免,欢迎大家指教。是为开场白。

2
美国的家庭学校,也有译作“在家上学”,以有别于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在英文里作:home schooling, home education, home educating(children)等。能看英文的朋友,可以在网上用这些词语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很多资料。美国的“家庭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它是指适龄儿童少年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符合教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的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在家中完成初等教育的学习课程。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社会融入这方面,家庭学校的学生似乎比学校学生在总体上也更胜一筹。所附赵立芹的文章对此略有提及。这方面美国近年来就有很多的研究和资料。比如有一位就以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名字叫:Larry Edward Shyers,他的论文是:Comparison of Social Adjustment Between Home and Traditrionally Schooled Students,长达299页。
有很多人对我的质疑,最集中的是如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社会融入问题。我曾说过,我的教育也有社会融入的内容,而且我相信,我可以做得不亚于现在的学校。美国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就是一个有力的旁证。

3
虽然,家庭学校在美国历史上应当早于近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但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家庭学校,一开始就是作为主流教育——现代学校体制的对立物而产生的,而且是作为一场基层的教育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掀起,迄今也仅半个世纪的时间。在1986年,估计约有20万的孩子在家学习。但到目前,已发展到约有200万,而且,其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近四五年来,每年以7%的速度在迅速递增。若单从速度来讲,家庭学校教育无疑已成为美国教育样式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块了。不仅如此,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模式,已开始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在提出现代私塾模式,可有益地作为我国现行主流学校教育模式的非主流补充时,既考虑到我国历史上私塾的传统价值,也曾拿美国的家庭学校作为现代观念的参照系。

纵观半个世纪来美国家庭教育运动的发展轨迹,确实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尤其是从总体上看,美国社会对这场运动,能够用一种民主、包容和务实的态度来理解和对待,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4
那么,为什么家庭学校能够成为气候呢?当然是因为学校令人失望。有观念上的问题,比如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的取向;有民族问题;但更多的是对学校制度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不能认同,对学校环境的担忧,家长们想给孩子提供一种比学校更适合于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有趣的是,根据最新对这些经过家庭教育至少七年以上的孩子,所作的具有社会统计学意义上的研究,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总体上家庭学校出来的孩子,在学业方面远比学校学生强。

5
在研究美国家庭学校时,我认为最突出的是美国人的务实精神和包容精神。家庭学校在六十年代出现后,因为它是作为学校教育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势必会遭到极大的反对。但它却在争论中发展起来,当它的实际效果逐渐显露出来后,社会舆论也就更为宽容。当初却也有争持不下而上法庭的案例。直到1993年,在全美国的所有五十个州,都确立了家庭学校为合法的法律,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我想,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个性的崇尚、自由精神所汇聚而成的那种务实、包容精神,是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得到验证的。
我们国人对于现今的教育,有那么多的不满。如果搞个投票,我想会有一亿以上的人会否定现在的教育体制。但是大家都会满足于骂骂娘而无所作为。确实,在中国要改变一点什么是太难了。其实,体制内解决不了的,完全可以从体制外去想办法。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告诉我们的一条最朴实的道理。在教育上,我们千家万户的父母,完全有能力来给孩子创造一种比现今教育更好的教育。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家庭学校和我们的传统私塾,对我们会有很重要的启示。

6
我也记得FM曾提到过美国的homeschooling,这个话题对我们颇有借鉴意义,希望FM加入讨论。FM因为担心不好解决孩子的社会化问题,不敢把孩子接回家来。但从美国的经验看,家庭教育安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从某种角度讲可以解决得更好,无非是因为家长充分重视,而且孩子离开学校后有充分的时间可以直接地介入社会;而所谓学校,在理论上讲,除了学生群体的社会性,只能折射社会,并不影响离开学校的孩子直接地接触社会。我看现在的学校脱离社会的倾向日益严重,还不如毛时代的学校。对那些所谓的专家为我的孩子离开学校而担心其缺乏社会性,我从内心觉得他们是有点滑稽的。

7
确实,美国家庭学校的很多家长学历比较高,而且也有时间。但从很多个案看,有些父母并不是高学历的,也做不到完全全职。但他们有很好的氛围和支持系统。在同一个社区里,有几家孩子在一起学的,几个家长联合起来,分工合作。有关家庭学校的组织、网站、杂志、课程以及各种课程的家教老师等等,应有尽有。这就为很多家庭学校的进行给以了有效的支持。我在想,主要的问题还是观念。观念到位了,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8
无论是美国的家庭学校还是我国的传统私塾,能吸引人的另一重要性,就是他们的成本,都要远远低于学校教育。
据一美国研究家庭学校学者的说法,美国的家庭学校学生只花了大概十分之一学校学生的费用。因此,家庭学校运动的发展,倒使美国政府节省了教育开支。现在已有美国人提出,美国政府应该向实施家庭教育的家庭返还部分缴税。
至于私塾的成本远远低于现在的学校,似是不用证明的事实。钱的问题肯定是中国教育必须考虑的大问题。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无论如何是中国教育应当追求的。

9
我国几千年的私塾传统,到了新中国诞生,就被切断了。近年来似乎有人想要复兴它,但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又都只是与读经相联系,缺乏时代感和科学性,不理想。我提出现代私塾的观念,至少具有以下内涵:1,虽然可以传承传统蒙学的合理精华,也主张读点经,但反对照搬传统的私塾;2,教学内容无疑应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人文学科为主体;3,应当鲜明地倡导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宗旨,在学科基础较全面的平台上,积极倡导自主自由学习、研究性学习、应用性学习,直接面对社会与实践;4,具有超前性。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10:4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家庭教育
 
        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成风气。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总结起来,美国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美国家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孩子们像伙伴似地称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
  二、注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感到高兴,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美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通过思考得出的一切结论。

    美国的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9:11 | 只看该作者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美国华人的家庭教育(2001-7-6)


  中国留学美国的学生,大部分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龙和凤。他们学成后,许多人回国建设祖国;而另外一些人则留在美国工作,大都成家了。他们是如何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呢?依我看,他们依然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更加心切,并带有美国文化特色。   在美国的中国人不仅要求其子女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要求他们在音乐、体育和美术都有一定修养和造诣。虽然很少有人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为音乐家,运动员或美术家。然而,他们大都不惜成本来培养孩子们有各方面技能,不管孩子们有否这些方面的才能和爱好。   我们居住的莱城是个小城市,已工作的中国人只有百来户。除了孩子太小外,几乎每家都花三四千甚至5000美元以上给孩子买架好钢琴,每星期还要送孩子去私人钢琴老师那里学琴。如果有一家没有钢琴,其子女不能学琴,你可以想象,这家的家长要承受多大压力!   这里学弹钢琴的学费一般为每小时10-30多美元。在大城市,学费也许更高。我的外孙向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女钢琴家学弹钢琴,她的收费是每小时36美元。孩子们在这位艺术水平很高、责任心很强的钢琴家教导下,进步很快所以许多人都愿意把子女送到她那里学琴,她的在学的学生有20多人。   今年5月23日她为她的钢琴班学生举行的“春季演奏会”在一个教堂里举行。参加演奏的都是她的学生共17名,其中有6人是中国人,占了35%,他们都是在学的中小学学生,学习弹钢琴是在课外时间学的。这次演奏会实质上是钢琴老师向家长们汇报这些学生的成绩。   老师按学生的水平排队,水平低的先演奏,演奏的乐曲相对较简单。我的外孙今年12岁,他学弹钢琴已经4年了,在这里他的水平算是中等。这次演奏的都是有名的古典乐曲,包括贝多芬、舒曼、舒勃特等名家的名作。学生演奏完,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赞赏,这掌声是鼓励。   只要有条件,大家都会力争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例如,去年李老师从武汉来此探亲,她擅长舞蹈,在国内就担任少年宫舞蹈队教练,她还是武汉舞蹈学会理事。这里的中文学校请她当舞蹈队教练,李老师很乐意接受了。这里中文学校的老师都是义务的。为了使这里的孩子们学会中国舞蹈,李老师热情地手把手地传授,孩子们进步很快。今年5月底的一个晚上,中文学校举行学期结业晚会。晚会上孩子们表演了许多文艺节目,尤其是孩子们表演的新疆舞,他们脖子左右摆动,地道的新疆舞风格,博得一片热烈掌声。中文学校的舞蹈还多次被邀参加莱城市的各种文艺演出。   学习画画,也是一项有趣的课外活动。正好有位来美探亲的家长洪先生是画家。他的美术造诣很深,对人也很热情。所以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到洪先生那里学画。洪先生特别负责任,一般是一次教一个至两个学生,这样可以手把手教,所以孩子学画进步就很快。洪老师根据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和兴趣,教素描淡彩、儿童简笔淡彩画和花鸟画、山水画。洪老师对学生严格训练,外国学生知道了,也来洪老师这里学画。   除音乐和美术外,体育也是华人要求其子女要参加的项目。有游泳队、体操队、网球队和足球队等,比较普遍的是参加游泳队。这里最大的大学是肯特基大学,它的体育中心有一个游泳训练部,终年培养与训练爱好游泳的中小学生。肯特基大学是公立大学,所以游泳队的收费较低。每星期游5次,每月收费65美元。我的外孙在游泳队里训练,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我的外孙还参加网球队和足球队的训练。   此外,留学生们总给自己的子女再“吃小灶”,教他们做大量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   美国的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着重启发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高科技时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富有创造力的高科技人才。咱们的龙子龙孙们也自然受到这种培养与熏陶。他们的自立能力和创造力比国内的学生要强一些。   例如,5年前的夏天,我的外孙7岁时,独自一人由美国肯特基州的莱城回北京,中途两次转飞机。我问他害不害怕,他自豪地指着胸前的牌子说,这标明″Independence″(独立旅行的标志)。国内的一些新大学生由家长陪着到学校,这真是鲜明对照!这不能怪孩子们,主要是中国的父母们,对子女外出,有一百个不放心。其实对子女照顾太多,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闯劲。   我的外孙不仅独自长途旅行,还顺手拿起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世界地图,并在图上标明飞机从莱城起飞,在芝加哥转机,经过东京,最后抵达北京。图上标明的航向是如此准确,它是由我7岁的外孙画的,真使我感到惊喜和欣慰。   美国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看过我外孙在幼儿园时的学期成绩报告单,详细列上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社会知识、数学,还有一项是“研究”等成绩。老师对每一项都给打分。我感到很奇怪,四五岁的孩子懂的什么研究?一了解,所谓研究是这样的:有一次,老师出一个题目:“说一说你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可以向家长询问,也可以查书。孩子们又查书,又问家长。尽管了解的不一定很深入,但从此培养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天,我参加我的一位老乡洪女士家的会餐。这里的华人喜欢用会餐的形式来联络感情。会餐后,洪女士的7岁儿子涛涛表演小魔术,其魔术虽然并不高明,但依然博得赞赏的掌声。洪女士告诉我,当天上午他们在Yard Sale(美国流行的在庭院里拍 卖私人旧物的一种方式,一般在周末拍卖)买了一套小魔术道具,涛涛不求大人教,自己阅读说明书,就学会表演了。   在美国,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形式与活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例如在许多博物馆里,就设计许多有趣的又能启发思维的展品,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特别喜欢,从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社会上一些团体和公司也乐意为孩子们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   例如今年暑假,这里的《莱城先锋导报》在大学和公司的赞助下,为9至12岁学生举办了为期3周的写作学习班,是免费的。我的外孙也参加该学习班。由报社记者来讲解和辅导写作。学习班结业时,出版了一份报纸《莱城青少年之声》,共有2页8版。这种写作学习班,既有趣又能提高写作写作水平,孩子们特别喜欢参加,有的同学参加了好几期。   朋友们,读了我上面的介绍,似乎觉得咱们的龙子龙孙们在美国所受到的教育是很完美的,是否有值得忧虑的问题吗?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吗?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是价值观念问题。美国与中国的价值观念相差深远。举一个例子,在国内,孩子在家里干家务,家长从来不必考虑给他们报酬。在美国则不然,美国孩子给家里干活,如给小花园除草,父母要付给孩子工钱。中国人也只好学着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孩子与美国同学相比,他们会觉得吃亏,心理不平衡。这样做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与自主性。使他们知道,什么都得靠自己,你要有钱,就得靠自己的双手。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时,照样不向父亲伸手,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从传统的中国文化的视角来看,它显然冲击了中国人传统的浓浓的人情味,挑战着传统的情感和情意。给家里干活还要拿钱,真是不可思议。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情与义。咋办呢?这种文化的冲突在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心灵中碰撞。有个孩子对其父亲说:“爸爸,我尽量替别的家干活,可多赚钱,但给你干活,可少收钱或不收钱。”多么单纯可爱的孩子!   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果能继续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吸收美国文化的精华,该有多好!看来任重道远!   其次是压力问题。有一次,我参加这里中文学校学期结业晚会。联欢会上,除了小同学表演的中国歌舞节目外还有游戏。有个游戏是请学生及其家长成对上台,并且背靠背。主持人请孩子们回答他的问题,请家长根据答案判断哪一个是自己的孩子答的。在国内电视台文艺节目中也常有类似游戏。这次共有3个家庭上台,当主持人问道:“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是什么?”3个孩子都回答:“学习。”   这个答案令人吃惊,令人回味,令人沉思!尽管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然而他们的回答向家长们显示:给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太重了,可能超负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应根据科学方法和孩子们的实际条件来进行,过了头就可能有副作用。实际上,有的孩子已采取对抗的办法。   还有一个问题,不管在国内或在美国,一般说来,中国人比美国人娇惯自己的子女。这会影响下一代人健康成长。   愿龙子龙孙们在异国他乡健康成长!
《福建侨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8:20 | 只看该作者
 在美国家庭中,父母一般都很爱孩子,很尊重孩子,从幼儿开始就大胆放手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如:对不满周岁的孩子,让他们自己抓饭吃(因不会用餐具,就用手抓),即使吃得满脸、满身,也要让他们自己吃。所以美国孩子一般到周岁时,已能自己吃得很像样了。   *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免不了要摔跤的。当孩子跌倒时,他们的父母亲不扶孩子而往往只是说一两句鼓励的话,然后等待孩子自己站起来。 
  *对睡觉,西方的孩子习惯从婴儿开始就自己睡,即使嚎啕大哭,引来了父母,得到的也只是一些安哄和宽慰,最终父母依然离去。等孩子长到五、六岁,他们非常感兴趣做一种游戏式的睡觉,那就是sleeping over(几个小朋友自定到一位小朋友家去睡觉)。这些小朋友分别带好自己的睡袋、洗漱用品,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晚上可以尽情地玩,然后在同一间屋子的地毯上就寝。父母们要提供的只是他们玩和睡的空间,其他如睡前的洗漱和就寝就由小孩子们自主去完成。今天住你家,过几天去他家,孩子感到其乐无穷。 
  *父母常常让孩子直接面对困难,经受锻炼。有一对美国夫妇有一个两岁半、一个五岁的女儿,两岁半的孩子上厕所都由他自己处理,尽管大人事后要检查,但十分注意让孩子自己去做该做的一切。每到开饭时间,5岁的女儿就像主人一样,主动摆好一家人的餐具,然后端端正正,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开饭。美国的习惯,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自立能力差的孩子,要被小朋友看不起。如果有人称他是“妈妈的小宝贝”,孩子会感到羞耻。 
  *吃饭、行走、睡觉,当孩子初临这人生几件事的时候,西方人随意而顽强地锻炼孩子自主、独立、坚强的性格,敢于让孩子面对困难。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会战胜困难的本领,而不是直接为他解决困难。 
  *他们的观念是,母亲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附于她,而是使孩子独立于她。孩子到18岁时,都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了。 
  *在美国还有一个习惯:如果孩子想买一个自己心爱的东西,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去买。他们可以在家里或社会上主动找活干,或帮父母剪草、浇花、打扫卫生、照顾弟妹、收拾餐具等等;或者去帮助别人送报纸(每天清晨骑上自行车挨家挨户送报纸)每次做这些事都可以得到一些报酬:25美分、50美分或1美元。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也有了自己的积蓄。 
  *一位美国家庭主妇让孩子每天帮她倒拉圾,每次可得25美分。因为钱是他自己挣到的,花起来特别小心仔细,见到一件心爱的东西,他首先要考虑质量和价值是否值得买,或自己有个小计划,多久能挣到钱买到它。这样,在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同时,让他们对金钱、价值也有个正确的概念。 
  *美国家庭(即使富有的家庭)也会教育孩子懂得节约,虽然他们定期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他们常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制作礼品或玩具,制作过程中既发挥了创造精神,又感到无穷乐趣,也节省了钱。有一个美国家庭,父亲是一位副教授,母亲是建筑设计师,生活较富有。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家里都要买圣诞树,而树上挂的各式各样彩灯和小玩具,却由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他们用彩笔、棉花、旧布、小棍儿、胶水、针线粘、贴、缝,做出各种小动物,挂满一树。孩子们特别高兴。其他如感恩节,孩子们装伴成卡通片中的各种人物,这些装束,也由母亲和孩子一起做,这不仅是节约,也是培养了孩子的创造精神和手的灵巧。 
  *美国的幼儿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自主自立同时,也帮助孩子把美好的梦想变成了事实。生活就是这样成功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7:5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家庭教育风俗   
  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夜宿,无父母陪护。 

  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 
  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4.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 
  6.让孩子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曲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 
  7.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 
  8.没有午睡的习惯。 
  9.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出、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10.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说你无能。所以,必须找工作,做到经济上独立。 
  11.在用钱上,就是那些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对自己“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无论一起进公园或歌舞厅买票,还是入餐馆买饭,一切费用都是“AA制”。 
  12.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真正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    
  13.资本家如果觉得自己的子女不争气、不成材,他们宁肯花钱去雇用一个有才干的经理来经营他们的事业。资本家死后,子女“吃”遗产有规定期限,但要付出很高的遗产税,而且这些“剪息票”的寄生虫,权力和地位是继承不到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7:0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家庭教育风俗   
  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夜宿,无父母陪护。 

  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 
  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4.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 
  6.让孩子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曲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 
  7.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 
  8.没有午睡的习惯。 
  9.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出、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10.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说你无能。所以,必须找工作,做到经济上独立。 
  11.在用钱上,就是那些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对自己“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无论一起进公园或歌舞厅买票,还是入餐馆买饭,一切费用都是“AA制”。 
  12.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真正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    
  13.资本家如果觉得自己的子女不争气、不成材,他们宁肯花钱去雇用一个有才干的经理来经营他们的事业。资本家死后,子女“吃”遗产有规定期限,但要付出很高的遗产税,而且这些“剪息票”的寄生虫,权力和地位是继承不到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6:2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最令我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我终于给玛丽打了电话。
  “Hello,玛丽。猜猜我是谁?”我心情是忐忑不安的,但却强迫自己装出很轻松的样子。
  听到我的声音,电话那端的玛丽又惊又喜,像年少时一样兴奋地直嚷嚷:“嗨,是阿珍!你在哪里?我的来电显示你不是在中国!”她的中国话依然流畅至极。
  “是的,我在西雅图。”我说道,“对不起,玛丽!十年前,是我误会了你。”
  “不,不,你不要提往事,那不是你的错。你什么时候来的美国?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
  “我没来几天。其实,我早就想给你打电话,就怕你还在生我的气。”
  “不,阿珍,你知道。我不是鸡肠小肚的人。只是那些年,我的经济不是太好,不停地搬家,最后连电话本都丢了,所以——要说对不起的,是我。”
  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我们很快就前嫌尽释。从小时候在国内一起经历的种种趣事到现今各自的生活,我们天南海北地整整地聊了一个小时,却依然意犹未尽。
  “这事儿还真该怪你——你一直有我的电话,却不肯给我打,直到今天,告诉我,你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肯选择给我打?”玛丽问。
  “说来话长。”我有些惭愧地说道,“你知道,我们内地的观念还是很保守的,特别是教育这一块。直到我来了美国后,接触到了美国人的思想,我才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短处,也才肯真正地向你低头认错。都是我脾气太倔了!”
  “这不只是脾气倔的原因,阿珍。我了解你,你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但是,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坚持到底也没有用。说句不好听的,井底之蛙,看不到天空的全部,他自然只能坚持天大如井口的原则。要怪,只能怪这只青蛙所处的环境。”
  “你说的也许对。”十年来,我第一次对她这么忍气吞声。
  “幸好,你现在跳出了井口,祝贺你,阿珍!”玛丽笑了起来。
  我却没有笑,只是极沉痛地回答:“是的,比起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很幸运,但相对你,我已经落后了不只十年。”
  不过,玛丽却越说越来劲:“当然。不过,刚才我说的那句话,应该改成‘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更好一些。中国的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但中国人却总喜欢拿着这些不算十分科学的东西死命地驱赶着孩子们往前跑。说实话,作为一个曾经生在中国、养在中国的人来说,我时常会觉得痛心,十分地痛心。”
  她说的话有些刺耳,但是,我听得出,她的语言和感情是诚恳的。
  临挂电话时,玛丽再三邀请我到她所在的安那寇特斯市(Anacortes)的 ……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6:05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代序)
  1、3岁的小孩也有正规名片
  2、蹲下你的身子
  3、平凡的小名
  4、父亲的和儿子的对话
  5、1美元25美分也要存进银行
  6、破坏与创造是种正比关系
  7、父辈的成功与孩子无关
  8、我真正地承认了错误
  9、玛丽的儿子
  10、孩子,请自己保重
  11、当孩子摔破了牛奶罐
  12、拜访玛丽
  13、富家子弟的小帐本
  14、富豪家庭的财富生活
  15、吃苦头的好处
  16、金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手指
  17、劳动是最美好的赚钱方式
  18、“孔融让梨”是愚蠢的
  19、黑暗中成长的孩子,才能迎接住艳阳天
  20、坦露世界的真相
  21、当两个天使在争吵时
  22、学习,就是追逐自己的兴趣
  23、不许犯规
  24、每个人都必须做义工
  25、孩子,你可以选择不上学
  26、菲比偏食了
  ……
  后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09:13 , Processed in 0.1211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