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课异构更需要“异构”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3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课异构更需要“异构”什么?


诗舞禅音


近几年来,“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新思潮和教学模式可谓被炒得风生水起。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效仿,纷纷同课异构。对这一教育现象,笔者也曾给予很多关注。尤其是近日,笔者亲自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献课活动,听了专家和教师们的发言之后,对同课异构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并非浮在表面的形式而已,而是一种交错纵横比照和反思活动。
就概念而言,同课异构一般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人们通常认为,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围绕目标,“异构”教学资源,把握重点,“异构”教学环节,突破难点,“异构”教学活动,凸显个性,“异构”教学语言等。而笔者认为,这些异构都是属于观课着把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师的教学进行对比,或者成为PK,比较出孰高孰低。另外就是把自己与献课者比较,如果献课着没有出众的表现,则产生也不过尔尔的无视情绪;如果献课者很出众,自然会心服口服,但也容易产生“我无法企及”的畏难情绪。当然,更多的同课异构活动,会让授课着和参观者从中受益无穷。
这些都是人们对于同课异构价值的某些认识。而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并不拘泥于形式,时时,出处都可以同课异构。因此,同课异构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内化的反思活动。
首先,可以自身比照异构。对于一个教书多年的教师,可以问一下自己,面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教不同的次数,不同层次的班级,你同课异构了吗?是不是总是用那一套老得掉牙的方法来教学?学生学的情况怎么样?是否尝试过用其他的方法教学?
其次,可以从每一次的听课学习异构。每一次的听课活动,都是一次异构活动。看到授课者精心准备的一堂堂异彩纷呈的课,也可以与自己比照,不必妄自尊大,更不必妄自菲薄,带着一种谦虚的心态,总会得到更多的精彩。授课者某一个环节设计的巧妙,某一句话的启迪,某一次点评的机智,甚至某一次失败,都可以成为你异构的基点。
第三,可以从学习的主体的角度异构。学习的主体即是学生。不管你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你都可以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精神面貌,从而也可以与你自己的学生比照,学生身上反映出你教学的得与失。本次在綦江古南中学上课,最震撼笔者的就应该是学生了。七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在有很多老师观摩的课堂上,落落大方的举止,发言时的侃侃而谈,回答问题时的从容气度,对老师提问后的轻轻道谢,这些都不止一次地扣动我的心弦。我自认为我的大语文观已经渗透到我的学生身上,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已经彰显了语文的气质,但与古南中学的学生比较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语文教师,还任重而道远啊。
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异构,我们发现的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


2012.4.8 星期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3:45 , Processed in 0.0749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