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22|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08: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4:11:01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中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做了全新的界定,对以前高中美术教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大胆的改革。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组织方式上,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全面、科学地落实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共同指向,促使师生心理、思维活动同时进行。
美术课程按照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
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重在审美,除了开设好美术鉴赏必修模块教学,运用本模块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外,还要充分挖掘其他模块内容中的审美要素,把审美教育与本模块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3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模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适宜的内容。
    5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应用。对美术技能的学习,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应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6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当地资源及其他学科的相结合,采取从体验到理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了解及理解他国或他民族文化的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倡导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如: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
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归纳与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8要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并重视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要充分的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模块供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修,尽可能让学生的不同艺术潜能得到发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教师的配置和培养上,在专业技能上尽可能多的胜任多版块的教学要求。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二、模块选择与学生选课指导
1、模块设置与选择建议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各学校在开设模块的选择中,应将《标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做好模块的开设。由于目前高中美术师资的短缺,一些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实施,因此,在开始实施阶段,模块的选择可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情况择优选择。学校要做好规划,逐年扩大和完善模块的选择范围。
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修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把美术鉴赏作为必修模块,所有学生必须在本模块获得至少1个学分。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和要求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
以获得1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同时,建议学生在高中前三个学期中学完必修的54学时美术课程,获得三个基本学分。在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可以为有兴趣、有需要的高中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学生还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上增加课时,获得更多的学分。如在美术鉴赏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再在其他模块中修习1个学分;或者美术鉴赏修习18个学时,获得1个学分,在其他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
     一般情况下,在高一上学期或全年开设美术鉴赏模块,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学年再逐步开设其他模块,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和场地、设备情况制订一个详细的课程模块和开设计划。
考虑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建议学校在排课中除美术鉴赏课外,其余模块教学尽量做到两节课连上,以方便教学的实施,确保学生美术学习成效。由于每周只能开设一节美术课,所以要作到两节课连上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如,可以将美术、音乐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单、双周轮换上美术、音乐课,并且能保证美术、音乐都能两接连上;还可以采取单(双)周开课两节,双(单周)停开的方法,实现两节课连上。

模块的具体开设方式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的实际进行灵活的设置。
下表是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组合方案,供学校选择时参考:
方案
年级
学时
模块
备注
方案一
高一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二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二
高一
36
第一学期:《美术鉴赏》18学时
第二学期:设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学习18学时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18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可与《音乐鉴赏》利用同一课时,单双周并行开课,两学年后获得2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三
高一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说明:由于普通高中总课时量的限制,不能安排完54个学时的美术课堂教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可考虑在54个学时中留出9个为学生自修学时,学生的自修学时计算在54个学时之内。这样既便于学校排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自修必须在总体教学计划之下根据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对学生自修的内容及其成效应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和评估方法。
2、学生选课指导建议
(1)各校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认真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2)提供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要利用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尽可能地多提供学习模块,扩大选择的范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学习模块。
(3)学校可通过举办美术展览、讲座、座谈、出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和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征,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4)可通过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不同门类的美术特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模块选择。
三、各模块教学建议
《标准》根据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5个系列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5个系列分别为:
系列1: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主要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高中美术课堂信息量大,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进行美术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或文字描述、肢体语言等形式表达美术鉴赏的心得与体验。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还可以采用办美术墙报或召开专题美术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系列2: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欣赏中可以模仿借鉴,使学生在造型能力上得到启示和帮助。在该系列教学中,造型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技能的学习应融于造型实践活动过程中,并应在表现思想、表达情感上下功夫,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列3:设计·工艺
“设计·工艺”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有创意地完成艺术创作。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创作的计划性和专注度。
在民间工艺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学时组织学生采风,深入民间学习,有益于学生直接向民间艺人或民族工作者学习传统工艺,掌握民间工艺的独特风格,了解美术文化的历史沿革,理解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系列4:书法·篆刻
文字是书法、篆刻创作的根据。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文字”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形态衍变的时间脉络。以便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书法和篆刻创作。要重视学生对于优秀书法、篆刻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以临习历代碑、帖、印谱为学习技法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技法形成与变革的原因,寻求自己能够适应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追求的方向。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
这一系列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要有硬件设备如照相机、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录像编辑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以及必要的软件等作为教学保证。教师要注意积累图形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以备教学使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从观念、创意、拍摄与制作技巧等方面,用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优秀现代媒体作品;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了解媒体设备的特点,学会独立操作和使用软件,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有创意地完成自己的现代媒体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平衡关系,教学活动要体现高中阶段特有的教学要求。
人文性——通过美术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体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技术性——美术本体的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教已经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针对当前受视觉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另一种倾向——美术教学似乎成了看图识义。关注美术之所以成为美术的技术性:对图像生成规律的认识,对图像生成方法的学习,对图像美感的评价。
高中美术课程力图避免单一的倾向。专业院校更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当然,这一现象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已经有所改变。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功能,这似乎可以用里德的通过艺术的教育来表述,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好像更体现为工具价值。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依然更关注通过美术教育获取一定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课程设置的特殊性,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向本体适当地回归。
2、教学过程和方法应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发挥。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逐步成熟,加上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艺术学科不同于科学学科,艺术学科具有情感的多样性和艺术感念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学生更多的投入艺术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设置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多创造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场景,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的讨论,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的观点和结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只要他们的结论能够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与逻辑分析,就要给予肯定。
3、教学过程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鉴于高中阶段总课时数的限制,依靠学校不多的教学时间,显然达不到我们期望的要求,学生的美术技能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的得到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中再次进行二次选择,选择本模块中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内容集中教学,尽量少的变换内容,以便相对深入地学习一个内容。其他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开设的课外学习时间加深对版块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4:09:35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孝感市教科院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做了全新的界定,对以前高中美术教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大胆的改革。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组织方式上,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全面、科学地落实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共同指向,促使师生心理、思维活动同时进行。

美术课程按照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总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重在审美,除了开设好美术鉴赏必修模块教学,运用本模块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外,还要充分挖掘其他模块内容中的审美要素,把审美教育与本模块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3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模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适宜的内容。

     5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应用。对美术技能的学习,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应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6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当地资源及其他学科的相结合,采取从体验到理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了解及理解他国或他民族文化的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倡导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如: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 →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归纳与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8要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并重视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要充分的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模块供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修,尽可能让学生的不同艺术潜能得到发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教师的配置和培养上,在专业技能上尽可能多的胜任多版块的教学要求。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二、模块选择与学生选课指导
1、模块设置与选择建议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各学校在开设模块的选择中,应将《标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做好模块的开设。由于目前高中美术师资的短缺,一些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实施,因此,在开始实施阶段,模块的选择可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情况择优选择。学校要做好规划,逐年扩大和完善模块的选择范围。
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修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把“美术鉴赏”作为必修模块,所有学生必须在本模块获得至少1个学分。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和要求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 以获得1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同时,建议学生在高中前三个学期中学完必修的54学时美术课程,获得三个基本学分。在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可以为有兴趣、有需要的高中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学生还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上增加课时,获得更多的学分。如在“美术鉴赏”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再在其他模块中修习1个学分;或者“美术鉴赏”修习18个学时,获得1个学分,在其他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

一般情况下,在高一上学期或全年开设“美术鉴赏”模块,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学年再逐步开设其他模块,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和场地、设备情况制订一个详细的课程模块和开设计划。

考虑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建议学校在排课中除美术鉴赏课外,其余模块教学尽量做到两节课连上,以方便教学的实施,确保学生美术学习成效。由于每周只能开设一节美术课,所以要作到两节课连上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如,可以将美术、音乐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单、双周轮换上美术、音乐课,并且能保证美术、音乐都能两接连上;还可以采取单(双)周开课两节,双(单周)停开的方法,实现两节课连上。

模块的具体开设方式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的实际进行灵活的设置。
下表是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组合方案,供学校选择时参考:
方案
年级
学时
模块
备注
方案一
高一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二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二
高一
36
第一学期:《美术鉴赏》18学时
第二学期:设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学习18学时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18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可与《音乐鉴赏》利用同一课时,单双周并行开课,两学年后获得2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三
高一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说明:由于普通高中总课时量的限制,不能安排完54个学时的美术课堂教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可考虑在54个学时中留出9个为学生自修学时,学生的自修学时计算在54个学时之内。这样既便于学校排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自修必须在总体教学计划之下根据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对学生自修的内容及其成效应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和评估方法。
2、学生选课指导建议
(1)各校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认真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2)提供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要利用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尽可能地多提供学习模块,扩大选择的范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学习模块。
(3)学校可通过举办美术展览、讲座、座谈、出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和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征,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4)可通过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不同门类的美术特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模块选择。
三、各模块教学建议
《标准》根据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5个系列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5个系列分别为:
系列1: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主要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高中美术课堂信息量大,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进行美术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或文字描述、肢体语言等形式表达美术鉴赏的心得与体验。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还可以采用办美术墙报或召开专题美术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系列2: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欣赏中可以模仿借鉴,使学生在造型能力上得到启示和帮助。在该系列教学中,造型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技能的学习应融于造型实践活动过程中,并应在表现思想、表达情感上下功夫,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列3:设计·工艺
“设计·工艺”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有创意地完成艺术创作。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创作的计划性和专注度。
在民间工艺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学时组织学生采风,深入民间学习,有益于学生直接向民间艺人或民族工作者学习传统工艺,掌握民间工艺的独特风格,了解美术文化的历史沿革,理解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系列4:书法·篆刻
文字是书法、篆刻创作的根据。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文字”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形态衍变的时间脉络。以便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书法和篆刻创作。要重视学生对于优秀书法、篆刻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以临习历代碑、帖、印谱为学习技法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技法形成与变革的原因,寻求自己能够适应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追求的方向。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
这一系列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要有硬件设备如照相机、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录像编辑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以及必要的软件等作为教学保证。教师要注意积累图形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以备教学使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从观念、创意、拍摄与制作技巧等方面,用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优秀现代媒体作品;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了解媒体设备的特点,学会独立操作和使用软件,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有创意地完成自己的现代媒体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平衡关系,教学活动要体现高中阶段特有的教学要求。
人文性——通过美术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体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技术性——美术本体的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教”已经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针对当前受视觉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另一种倾向——美术教学似乎成了“看图识义”。关注美术之所以成为美术的技术性:对图像生成规律的认识,对图像生成方法的学习,对图像美感的评价。
高中美术课程力图避免单一的倾向。专业院校更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当然,这一现象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已经有所改变。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功能,这似乎可以用里德的“通过艺术的教育”来表述,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好像更体现为工具价值。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依然更关注通过美术教育获取一定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课程设置的特殊性,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向本体适当地回归。
2、教学过程和方法应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发挥。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逐步成熟,加上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艺术学科不同于科学学科,艺术学科具有情感的多样性和艺术感念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学生更多的投入艺术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设置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多创造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场景,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的讨论,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的观点和结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只要他们的结论能够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与逻辑分析,就要给予肯定。
3、教学过程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鉴于高中阶段总课时数的限制,依靠学校不多的教学时间,显然达不到我们期望的要求,学生的美术技能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的得到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中再次进行二次选择,选择本模块中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内容集中教学,尽量少的变换内容,以便相对深入地学习一个内容。其他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开设的课外学习时间加深对版块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01:13:07 | 只看该作者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持人:陈卫和
嘉 宾:周凤甫 李于昆 马永建 房尚昆

  当我们对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明确以后,接下来就是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说,《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可以包罗万象,特别是在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的今天,凡是可以引起我们的视觉美感和心灵感动的形象,都可以成为我们《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进入21世纪的高中美术新课程,已经不再是只注重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只把经典美术作品作为唯一的教学选择,而是需要美术教师慧眼识珠,随时随地把生活中的图像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显然,这样的高中美术课程对于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大人广的国度实施基础教育,为了保障新课程能够健康发展,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写国家教科书当属基本措施。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设美术模块教学时,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写,又经过教育部审查推荐使用的《美术鉴赏》课本,应该是我们的首选。目前,通过教育部审查通过的高中《美术鉴赏》总共有5本,他们分别由5家出版社出版,我们习惯上把他们分别称为人美版、人教版、湘美版、山东版和广东版。这些课本各有特色,凝聚着许多学科专家和优秀美术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担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老师有条件,找齐这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研究,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也是自己对美术史和作品背景的系统温习,对于承担好美术鉴赏教学的老师不无好处。广东省是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他们在选用教科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为此我们特意访问了该省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老师。作为基层的美术教师大部分没有直接选择教科书的机会,了解教科书选择的方式和要求有一定意义。按照上级要求,教科书的选用是以地市为单位,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选用教育部统一推荐的教材。广东省的美术教科书的选用是采取组织教材选用委员会,通过各方面意见的反映和综合,最后协商确定本地区选用的课本。选用什么教科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选取者的价值取向,作为参与教科书选用意见的个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角度,最后只能是协商解决。既没有可以一本“包打天下”的教科书,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教科书,一旦确定了使用的教材,我们都要挖掘自己手上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抓住教科书的主要脉络,并且要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教学当中。美术教学内容只有建立在学生的体验之上,才有可能成为艺术的学习。
  深入研究和认识手上的教科书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用好用精用活任何一套教科书,都可以营造出学生欢迎、学习投入的美术课。这里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美术教师自身。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研究《美术鉴赏》课本,建立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宏观视野,以利对于教学内容的更好把握。也许,我们大部分美术教师难以具备这样条件,一些专门长期从事美术史和美术作品研究的高校教师,他们在这方面有些意见看法颇值得我们参考。就此,我们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以及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马永建副教授进行访谈,他们在这方面谈了很多富有启发的意见。
  马永建副教授的观点:美术鉴赏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对于图像的认识和解读已经体现为文化素质。过去低于文化的认识局限于文本,其实大量的文化信息蕴藏在图像之中,图像文化和文本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因为对于图像文化的重视,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具有重要位置。过去一般人把美术教育理解为学画画,把美术学习看做单纯的技能学习,这是一种误解。美术教育不等于写写画画,美术学习实际上承担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人类历史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内容就是通过美术形式进行传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一些美术经典作品,表现出不约而同不谋而合,经典作品应该是视觉文化的集中体现。美术作品要成为经典必须具有一定条件,首先是在那个时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表达了人类的价值观;同时作品能够给人启迪,能够举一反三,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获得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美术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意义就在这里。作为教师的美术教学要抓住这些经典作品,帮助学生感受优美的形式、理解图像的含义、认识时代的背景,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这是我们教学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学习美术和学习历史有个相同之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记录着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思考和经验,美术上面的每一次发现,都可能带来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深化,也许这样的认识相对于文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这恰恰是一种大美术的体现。我们的美术学习一定要从课堂走向生活,站在今天的立场去理解经典作品,从而看到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李于昆教授的观点:人类对于文化的认识具有时代发展的特点,由语言时代进入到文字时代,今天又来到图像时代,这儿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视觉文化时代强调图像的意义具有时代性。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我们看到的各种图像,大多数是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在不同的教科书中间出现,因此具有共通性。这些作品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二次创造,包含着深刻的人类智慧。作为美术的经典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表现才出独创性,以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社会。
  经典美术作品都是时代的符号,图像的信息含量极大,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不同时代独特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去思考感受人类文化的发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有利于我们的高中学生对现在的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认识,不去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不会盲目的跟随。
  以上两位高校专业老师的观点确实对于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具有一定启发,使我们看到在悠久漫长人类文化历史中,美术积淀为一个巨大的宝库,珍藏着我们美术教学的丰厚资源。当我们的视觉感官触及到这些人类文明的美丽创造,将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和教育的启迪,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应该说是空间无限,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人类美术文化发展和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之间选择,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让美术文化珍藏放射璀璨光芒,使更多学生受到艺术光辉的沐浴和陶冶,确实是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由此,我们特意访问了优秀高中美术教师——深圳中学艺术科组长房尚昆老师,他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归纳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常用方法。房尚昆老师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课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特别强调了美术鉴赏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教无定法”在艺术课程中更是如此,鼓励老师们勇于实践大胆创造,鉴赏教学的成功在于美术教师的不断追求。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关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要求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活动。”应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美术鉴赏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并由此衍生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第一种是感知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感受作品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种是经验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三种是以知识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主要结合一些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对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1).以作品感受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充分调动视觉和触觉进行感知的优势,往往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无言地吸引学生,使内心受到感动。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要收集一些视觉展示效果佳好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最真切最清晰的亲近作品、感受作品,与艺术紧紧拥抱。
  比如有的老师把学生带到博物馆、美术馆实地参观教学,这是最能够直接感受作品的机会;有的老师把民间工艺品,美术作品直接搬上讲台搬进教室,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办画展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作品,亲近艺术。现在有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具有较强的美术创作能力,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胜过对一些是似而非的印刷品感受。
  以作品感受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提高作品展示质量,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准备精美的课件范画,让学生真切感知艺术作品;2.把学生带到作品陈列现场,直接感受原作,如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或者送作品进学校,还有就是高水平的老师在学校举办个人画展;3.充分利用较好的仿制品,如二玄社的国画仿真作品、现代艺术的日常生活代用品、民间美术工艺品等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形式都可以起到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鉴赏教学效果,推荐给老师们作为教学参考。
  2).以学生经验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艺术需要情感投入,强调内心感悟,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处在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求知欲望,我们高中美术课程帮助学生确定专题,组织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收集方式去了解美术世界,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经验,形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判断,获得对艺术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方面深圳中学房尚昆老师确实创造性地提供了极好经验。他把学生组织起来,分组分专题去进行资料收集和备课,然后在班上展示和讲述美术鉴赏专题内容。采用这样的方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从备课到讲课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获得艺术探索的经历,得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悟,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以知识讲授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经典的优秀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作品的诞生往往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动人的创作经历,当这些封存的历史记录随着作品鉴赏而复活时,会同时带给学生以审美享受,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优秀的美术教师伴随美术鉴赏教学,把关于美术和历史的知识讲活,甚至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讲课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也确实是对许多美术教师的挑战——能够动手并非长于动口。我们看到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无须动用其他工具和材料能够把美术作品和美术史实演绎再现,当然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美术教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教师,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会大为提升。
  以上对不同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举例说明,看到了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合,也看到不同教师教学风格在各自课堂中的表现,这里绝不是我们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全部,只是归纳出三种常见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教学实施策略的启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谈到教学策略进入“无定法”的层面,成为我们对教学艺术的追求。
思考题:如何定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转引自:http://hi.baidu.com/%C3%C0%CA%F5 ... b5fa2a96ddd841.html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17:26 | 只看该作者
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高旭彬老师美术鉴赏课教学观摩有感



李力加

《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是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尹少淳教授一本著作的书名,如果还没有看其内容,也能够领悟到其主题是讲今天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应该属于文化课程。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术教师高旭彬提出了“打造有人文特色的美术教学”的响亮口号,也是他追寻的教育目标,按照这一教学研究方向,准备在不断地教学积累与反思中将来形成一点自己的特色。

教师节这一天,上午一节,下午两节,我在师大附中连续观摩了高旭彬老师的三节高中美术课。在听课过程中,尹少淳老师的信息发到手机上来,“过有意义的教师节”,这番鼓励,感受颇深。

关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多年来老师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与探讨。例如,有的教师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1、激发兴趣
、 2、外出参观、3、举办展览、 4、搜集整理”
等方式,其目的还是想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湖南美术版的《美术鉴赏》,是在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的13个省区里使用较多的一本教材。这本教材的编写有其比较突出的特色,就是以美术学科体系为基础,注意整合其他学科的文化研究成果,构成美术鉴赏的文化思路。

看到我的到来,高旭斌老师说,他今天要在3个教学平行班来上不一样的内容,让我全面了解他的教学。

高旭彬老师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图像与眼睛”、“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三个课题均来自湖南美术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里。





一、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怎么教?





在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是每个高中美术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上面提示出的某个老师的4个教学思路,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探索,包括了进博物馆,采风式的田野研究活动等。而当美术教师仅仅面对和局限于普通课堂教学里的时候,美术鉴赏课如何能够上得更受学生欢迎,应该更好的去研究。

本次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美术。

第一,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考虑,它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

第二,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

第三,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考虑,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第四,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考虑,它可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湖南美术版《美术鉴赏》教材的编写特别关注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阐释,而高旭斌老师的教学更是在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抓好教学导入

例如,《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他的教学导入:

在PPT展示中连续出现了图文配合的6个问题:

“什么叫可爱?

什么叫感动?

什么叫浪漫?

什么叫好笑?

什么叫晕倒?

什么叫有意思?”

连续的发问,所引发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图像、艺术、画?由此引出了主题内容:图像与眼睛。在这个基础上,又引发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些作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教学导入,体现了高中美术新课程的一个总体教学思路:

“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发现”

美术课程是人文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在2000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一定性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使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而且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及最广泛的联系,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高旭斌老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细节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由文化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一种特别创设了的生活情境里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教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里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基础,有的教师说是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一些。这话没有错,在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里,已经接收到社会生活里各方面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且生活里的各种诱惑又这样多,如何能够让全体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的确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导入这个环节上下工夫,研究教学思路的新颖性,促进高中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深入化。问题:

在高中学生数理化、英语、语文等课程学习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怎么样让美术课程能够逐步成为学生系统文化学科课程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的开启课程,而不是所谓的文化课学习的陪衬。这一教学研究目标应该是未来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向。

一般的民众,绝大多数的教师,一直将高中阶段的艺术(美术、音乐)课作为副科,而不是主科课程。艺术课是数理化、英语、语文等课程的附属,而且是最为不起眼的,可以随时被撤换掉的科目。

因此,作为美术课程本身,如何在高中整体课程里生存,并不是想让它存在而就能够存在的。虽然国家课程里规定了这门必修课程,但在各地、各个学校实际的执行中,“水分”还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有的地区,高考时大学重点线录取排名第一的高中,美术课根本就开不起来,在一个这样所谓的优质高中里,只有一个美术教师编制,平时没有课上的。这样的状况,如何能够使高中美术新课程里那么多的教学板块得以实现呢?

所以,在高旭彬老师的教学里,他首先重视每节课的教学导入,这一研究思路还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除了靠教师自身的魅力外,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有了学生的喜欢,有了学生的参与,课程才有发展的基础。

高旭彬老师在他3节不同的课堂教学里,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导入。在下午的教学里,“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这一课,他采用了概述电影《夜宴》的故事情节,由此引出中国美术史上那幅著名作品、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的方法。

这个导入后,学生的实际反馈其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高旭彬老师问高二(7)班的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夜宴》时,竟然有相当多的学生都说没有看过,什么原因呢?有的说学习太忙了,没时间看;有的说,这部电影属于“少儿不易”;还有的说,实在没有精力来关注艺术。

在这样的学生生活背景下,这一教学导入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的、看的(因为高老师同时出示了不少的电影剧照)相当入迷。

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题里,高旭彬老师的导入又变化了。他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摄影图片,而且来源非常容易,就是网络上的。内容是:摄影拍摄者被他人偷拍后的姿态。可以说是对“螳螂补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这组图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为摄影图片不同的视角,使大家很想知道高旭斌老师将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在观摩了高旭彬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后,师大65个教育见习的学生一致在说,高老师这样上课,我们真是想听下去,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吸引人的。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理论研究和方向?

在艺术教育中突出关注学生们的社会情绪能力。

这里的研究与思考以及理论上的阐述是要从脑科学的研究进展说起。(这一方面的研究略,以后专题阐述)。





2、美术文化的构成要素及课堂教学实施

构成美术文化的要素可以有这些方面:涉及到历史学、宗教学、文学、美学、社会学、音乐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传统、语言文字、道德习俗、行为方式的总和,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珍视自己的文化。

文化又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离不开沟通、交流和借鉴,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将自己封闭起来,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文化的交流更是不可避免,所以多元文化观也应该是每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

一个高中美术教师,面对这样一个背景,在思考自己准备传递的美术学科知识的时候,所需要补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高中美术新课程给美术教师带来的挑战。

当要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使自己的教学基本达成教学目标,那就要建立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的思维方式。

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在任何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⑴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核心

高旭彬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正是沿着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这样的思路来构成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并展开教学实践的。

例如,在“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这一课的教学里,他是采用社会学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的。分别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音乐学等几个角度来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这样的引导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一作品中的人物——韩熙载展开探究式的学习,比如,音乐学的角度,是高旭彬老师给学生提出的一个研究思路,这个思路是基于作品中“第四场:清吹”这一组图像而言的,这个局部,是中国古代那段历史上管乐器演奏的展现,学生可以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由这一局部切入,对音乐学方面的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能够展开的研究将是非常深入的。

再如,关于韩熙载这个人,高旭彬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从历史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谈到了他原来有的政治抱负,在后主李煜的时代他采用了消极的态度来应对皇帝派画家顾闳中到自己家中所进行的“监视”。这些情节、问题都能够引起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能够被激发出来。

还如,在这一课题里,对于文学的关联,又是一个亮点。高旭彬老师在教学的一个环节里设计了学生集体朗诵李煜的词“玉楼春”、“浣溪沙”的片段,这样的链接,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美术课程并不是圈养在“学科”内的,而是在整个文化情境中的,是与学生的文化学习关联的。

⑵比较研究贯穿教学活动

“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这一课的教学里,高旭彬老师以文学、历史、中西美术的关联,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他设计展示的PPT课件里有这样的文字,第一祯:

“皇帝的夜宴PK大臣的夜宴

文字的夜宴PK绘画的夜宴”

这一段总结,使学生可以领悟到这样的道理,“这样的朝代,怎么能够不灭亡?”在这里,所举例的是后主李煜和他的王朝,虽然李煜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但在政治上的腐败带来的结果令人深思。

第二祯是这样的文字:

意大利的夜宴PK中国的晚宴

宗教的晚宴PK世俗的晚宴

这个环节为学生所呈现的是达芬奇著名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虽然这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但在这个环节里拿来与中国的著名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引发出的思考是相当仿佛的。

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里,高旭彬老师所推出的比较研究就在生活里,让学生去发现:

不一样的艺术家、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气候条件,表现同一个物象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的提问,给学生的研究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⑶观念形态的引领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已经是具有相当知识量的“准成人”,高中学生有自己对问题独立的见解,有着非常强的个性,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而美术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习群体的时候,所应该给予的观念形态引领又是美术课程所必须施行的一种“教化”。但是,如何“教化”,是一个学问。

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高老师用了三个西方艺术家的“视线”分析作为课程教学发展的主线,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积极地思考。三个美术家的作品代表了各自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埃舍尔的作品,带领学生进入他所创造的那“不可能的世界”;

贾科梅蒂的作品,将学生的思路拉向他那“孤单”、“还是孤单”、“连苹果也是孤零零的”……这样一种思维状态里;

而在莫兰迪的作品里,高旭彬老师反复强调了画家一辈子画了1024张“瓶瓶罐罐”,这样的强调,所引出的结论是:我们面对的世界,有那么多的诱惑,莫兰迪一辈子在“瓶瓶罐罐”中追求着一份“宁静”,他将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瓶瓶罐罐”赋予了生命,“通了人性”,莫兰迪由宁静中获得了人生的价值。

结论:画家莫兰迪的视线:纯净、清澈。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从这样的视线里能够反思到什么呢?

为什么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不同的美术家对问题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呢?美术家不同视线的原因何在呢?

生活与情感,文化背景”,当这个结论再次出现的时候,教学所给学生观念形态上带来的引领是非常清晰的。

思考:

浙江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听课后最大的感受是,要做一个美术教师需要这样的文化知识量,真让自己不敢继续想下去了。有的学生说,“当高老师在课堂上一给学生讲古诗词的时候,我就开始‘犯晕’,我这方面是最差的。”

一起观摩课的青年教师们在反思课程问题。“在高老师的课上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到底是‘以文入道’,还是‘以技入道’?很明显,大家都看到了,高老师教学的成功说明了应该‘以文入道’!而恰恰我们这些人又都是在‘以技入道’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以文入道”,还是“以技入道”的观点,是在1997年滕守尧先生思考中国的艺术教育现状时,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做教授时所提出的一个反思。也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的理论思考与研究。

在今天,已经10年过去了,我们的师范大学,高等学校的美术学专业,依旧这样按照“以技入道”的课程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而今天,在基础教育的领域里,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成功的、好的美术教师,全部都是这些教师自己在后来的继续学习中,由“以文入道”入手,加强与发展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教育部在首都师范大学所举办的美术教师国家级“园丁班”学习。每当回忆起这个国家级“园丁班”的时候,尹少淳老师就感慨,“那个班还是很有效果的,出了这么多的美术特级教师,在你们浙江省、你身边就有两个,一个是王五一,一个是朱国华。”

高旭彬老师给自己提出了“打造有人文特色的美术教学”的教育目标,就是在按照“以文入道”的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在给自己加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须学习,除了发挥自己在文学、历史两个方面的爱好这一擅长之外,他加强了对美学、艺术学方面的学习,在这条路上,他走的还是很扎实的。





二、应该深入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通过观摩高旭斌老师的3节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应该让我们深入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可以有这些:

美术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成长

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教授与学生互动的关系

何为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高中美术新课程教材的再认识

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的理解性教学研究





1学习型课程

这次教学观摩令我思考的重要问题是,究竟什么是课程?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但凡是读一些教育学、课程论的著作,我们就可以如数家珍地列举课程专家们思辨出的种种课程定义(课程即知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文化,等等)。

但是,高旭彬老师的3节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以及我因为开会耽搁了时间,只听了一半的金华八中美术教师叶春龙的教学《战争与和平》,他们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成功背后的东西都在启发我、告诉我,还存在这样的一种合法的课程——一种学习型课程。

美术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同时作为学习者,美术教师本身对一个学科领域和多个学科领域的关联所形成的文化情境展开探究,从边缘摸索走向中心的参与体验就是真实的课程;而参与者(学生及教师自身)在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核心知识,参与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高旭彬老师以及叶春龙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首先就在对一个学科领域和多个领域的关联所形成的文化情境展开探究,他们从一开始的边缘摸索走向中心的参与体验,随着自主学习的进程,个人的知识储备由不足,逐渐得到补充,从能够应对教学,到比较从容地把握课堂,这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从这个角度讲,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要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紧密关联,要从不断推进的学习型课程中得到反思。





2、讲授与对话什么样的比例最好?

要说高旭彬老师3节课里的不足,那就是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里讲授与对话的时间比例把握的不是很恰当。总起来看,讲得多了,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少了。这其中的原因依据我个人的分析,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这3节课都属于公开课性质,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要有严密的设计,如果在某个问题上与学生对话太多,可能就会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完整性;二是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的课型是基本成定式的。

对话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可以说课程,也许它相对“完美”的课程教学有不少的留白,但却能够给众多学生的参与设置了可以介入的多个入口和可以效仿的成长路径。这样的教学归宿正是“正规”课程所可遇不可求的境地。但是,这样的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课堂上会让人感觉乱糟糟的,而且如果在公开课上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容易使能够到手的成果表征有瑕疵。

这也许就是高中美术鉴赏课开放式主题课程设计的突出特征:生成性——把原本由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的一切要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在这样的对话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里,被动态性、不确定性、开放性所打破。

例如,高旭彬老师的这3节课都可以设计成展示和陈述论证的教学形态,在《图像与眼睛》这一课中,展示与陈述论证的主题是,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个层面的含义。这里包括了美术作品本身的意义——美术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美术所承载的文化的教育意义。教学可以运用文化比较的方式,对不同文化风格的中西方美进行了比较,并深入挖掘和揭示其教育内容和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父亲》(罗中立作品)、《握手》、《接吻》(夏加尔作品)、《寒江独钓》(马远作品)、《京韵》(吴大羽作品)等。这样的课程教学之所以能够更成功,是因为她能够打动人,能够深深感染学生,这就是对话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魅力!——以其卓越吸引了学习者(学生与教师)的主动参与。

当然,高旭彬老师的这3节课,如果需要改进与调节的话,可以尝试在教师的主要讲授线索中,选择一个话题,由此展开与学生的对话,与美术文化的对话,让教学活动形成一个高潮,比平稳地讲述要更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达成。





3、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尹少淳先生的论点,优秀的美术课,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他的看法比较简单:“即学生为你的课心动、行动,体验愉快,获得知识或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课。[1]

从尹少淳先生这个评价指标来看高旭彬老师的这3节课,已经达到了学生为课而心动、行动,体验也非常愉快,学生喜欢高老师的教学,在美术文化的知识方面有所收获。

好课则为教学有效。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最终的评价点应该落实在哪里呢?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可由下面的思考展开:

讲授式的教学与对话型的教学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而后者也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最为强调和推进的教育理念。

如果用“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来评价和检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是以崭新的美术文化建构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作为理论基础,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主张人类历史以来的美术文化,作为知识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的话,要涉及两个维度——“明示知识”和“默会知识”,按照与修海林先生的讨论并与艺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得出的概念可以称为“已知知识”“迁移学习”

人类知识的进步正是上述这两个知识维度互动的产物。作为文化的美术新课程,构成其知识的进步也必须依据这两个知识维度展开互动,使学习者(学生及教师)得以收获。注意:我这里反复将教师和学生并列放在一起,同是学习者,这样的观念确立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主张,真正的美术鉴赏课学习过程,一定要涉及人类知识的“默会知识”的维度,在美术史的学习方面,“默会知识”的维度指的是什么呢?因为“默会知识”总是同具体的、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学习者(学生及教师)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这就涉及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对脑科学的研究,例如,高旭彬老师的教学内容里,关于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个层面的含义与概念的认识,按照“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教学的话,教师用语言传递这些已经确立的概念与知识点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教学认识论中,学生好比是学习的容器,教师传递的知识进入其中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会再研究什么“默会知识”。而要在“默会知识”的维度上进行教学研究,那就需要深入学习阿恩海姆的《艺术思维》、《艺术与视知觉》,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等著作。这些著作如今真正在研究学习的老师可太少了点。

在艺术课程教学里,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历史以来的经典艺术作品,属于“明示知识”、“已知知识”,也就是已经存在的知识及概念。而社会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视觉文化影响因子,则属于“默会知识”,这是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存在的文化烙印,或者说文化因子,这些“默会知识”与教师讲述的课题内容产生碰撞的时候,要通过“迁移学习”使学生对其理解与深刻地认知。

“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主张美术鉴赏课里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起来的。这就是说,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都是一种对话性的文化实践,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在艺术课程里,应该是一种对文化的对话性交流、沟通、认同、思考,而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某种具体的艺术学科技术再现。

当今国际教育界风行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这种学习观和知识观的典型代表。高旭彬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已经开始沿着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这样的思路来构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践中在验证当今国际教育界风行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认识论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分为两个层次:

其一是要对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里的“社会互动过程”展开分析,

其二是对要对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里的“个人认知过程”进行分析。

(关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互动过程” 、“个人认知过程”的解释略,等以后专门文本结合教学实践阐释。)

这两个层次,也可以说是课程研究潮流,目前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研究中都比较陌生,特别是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里,这样的分析研究还是没有人去涉及的。如果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要真正地使课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现实,首先就要着眼于对目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改造。

所以,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研究的实际价值就在于此,它能推动艺术课程拓展对教学活动三位一体多元视界的分析,并能同时推动艺术(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8:08 | 只看该作者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4:19 | 只看该作者
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一一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的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因此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二)重点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历来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古建筑保护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因而在这两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古建筑阶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三)难点
    文物建设和历史地段具有重要而丰富的阶值,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我们本课所要阐述的古建筑保护的出发点和原则,因此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二、教法: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城市建设破坏文物古迹的电视记录片,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这节在本课是引导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阐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建筑家梁思成与老北京城保护的故事,来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问题:A、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对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B、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这一问题巫待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全面的保护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
    这一节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明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国周庄风景。提出问题: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璀璨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这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让学生明确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和冲突,对这些利益冲突我们该如何协调。
    教师活动:
    1、展示各国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兰克富火车站等。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B、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分4组进行讨论,并且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五)、小结本课,提示下节安排。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3:4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一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讲授 、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
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3:1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一一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
    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3、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壮丽以重威一一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环节二、宗教艺术的杰作一一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环节三:追求生命的术恒一一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环节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彩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3、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彩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哪些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环节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在你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建筑?拍下照片,谈谈它们的艺术阶值。
四、知识拓展:中国建筑的材料和造型的特点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梁柱结构承重,下部有砖石台基,上部为瓦屋面。屋顶出檐深远,称作飞檐斗拱,有弧形的翘曲,如同举翼翱翔的飞鸟,十分优美。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分别学习和认识了古代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
六、板书设计
    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2: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课  用心体味  建筑之美一一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环节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艺术性:1)雨果:名言
    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z、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47 , Processed in 0.0934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