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需提升自己的道德语言品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8 21:5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需提升自己的道德语言品质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语言也承载着历史、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和动人魅力,应该是体现高度文化自觉的典范,包含有巨大的道德约束力和道德影响力。所谓道德约束力,在于语文教师的语言是精心过滤过的合道德的;所谓道德影响力,就是指语文教师的语言具有教育的力量,能影响学生,能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可见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语言品质。什么叫道德语言,目前学界有这样的认同:指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与人之德性具有本质关联的合乎德性的语言和语言行为。《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3期刊有《论教师的道德语言》(李义胜)一文,对教师的道德语言从三个方面比较透彻的阐述:“道德语言:道德思考的一个切入点”、“道德语言的性质:描述、规定与情感的统一”、“教师的道德语言:品质提升的路径”。读过李文,受益匪浅。作为语文教师,对其道德语言的要求肯定应高于其他各科教师,因为语文是典型的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而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的确有“润物细无声”的默化功能,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既是学生道德成长的营养品,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鈅匙。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的水平直接反应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也折射一个学校的文化追求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当下,随着跨文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开放,低俗、庸俗,甚至颓废等文化垃圾也弥漫在我们的四周,大量的非道德语言和反道德语言正以极快的速度冲击着纯正的校园传统的语言规范,其中也不排斥有些语文教师的推波助澜作用。
语文教师应是道德语言的典范,语言与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不仅构成人类的思想,还构成人类的生存方式,有学者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最后家园”,语文教师必须守住这一“最后家园”,守住了道德语言就守住了德性之家,守住了德性之家就能确保德性的存在,就能守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因为道德语言不仅构建了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与其师德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而语文教师的崇高师德就自然成了其道德语言的内在源泉,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是其德性的外显,透过语文教师的语言很容易体察作为言语主体的教师的内在德性,道德语言是语文教师职业操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个有德性的语文教师总能在其日常行为中自然显露出来,而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其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道德语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非常自觉的日常语言行为。亚里士多德说:“人如果轻率地出口任何性质的而言,他就离恶行不远了。”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轻率地出恶言,不仅其本身就是恶行,甚至可能是一种背叛与犯罪,就会走到歧途上去,语文教学面向未来,要建好未来就得首先建好我们的道德大厦。
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首先得是体现着一定事实判断上的价值判断,具有价值的引导性、引领性,因为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本身就是可贵的教育资源,就有巨大的教育力量;道德语言有体现其应有的规范性,符合约定俗成的民族文化的言语习惯;情是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师的道德语言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道德语言素养就是提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道德语言品质就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品质,语文教师追求道德语言的巨大张力就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巨大教育力量。
以德施教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其身正,不令而从,德能服人,语文教师的体现健康价值观,符合规范传统,具有情感性的道德语言需要长期的积淀,语文教师提升道德语言的过程就是养语文教师之浩然之气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不断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23 , Processed in 0.0693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