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葛杨红:关于“质疑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1 15: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葛杨红:关于“质疑教学”

      3月26日上了一节课,课题是《兵车行》。据说有上海华师大专家听课,于是就把这节课定义为一节“公开课”,而非常态化的教学。
      一堂课首先从重点难点的把握入手,因为这学期学生一直在啃《唐诗宋词》这本书,平时课堂上一直强调的无非就是作者的感情以及表现的的手法。当时的考虑就是如果课堂上再纠结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话,无疑有点炒冷饭的感觉,会让听课的老师感觉,这学期的唐诗宋词都教些什么了!为了要体现章节的特色,我把重点放在了杜甫诗歌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上,同时通过这节课为后面讲“沉郁顿挫”的风格作一点铺垫。当然,理解“广度”和深度,还是要结合文本展开,自然也离不开一些鉴赏手法,于是在课堂中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环节出现,只是不作为重点罢了。这就是我当初的设想。之后就是资料的搜集、教案的成型、课件的修改、学教案的制作等等。
      初见区教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朴素大方、端庄得体。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透着学者的睿智。之后就是听课和评课。
      区教授是第一个站着评课的专家,坐在下面的我有种回到大学时代的感觉,那么遥远却又真实。整个评课的过程我听得也非常认真,如同求学年代对知识的渴求。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那么一语中的那么切中肯綮的点评了,上次印象深刻的是苏高中黄厚江老先生的点评。点评风格不一,前者温婉后者幽默,但不管怎样给我们留下的都是同样的精神食粮,弥足珍贵。之前听上海的亲戚讲,上海的中学招聘老师非华师大研究生不要,现在想来是有理由的。喜欢区教授,虽然只是一面之缘。
      针对课堂现状,区教授在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技术、教师学生对话四个方面指出问题、给出意见。我看了曹伟娟和曹雷玉老师的文章,里面都涉及到了这些意见。所以在这不重复了。只是谈谈给我影响最深的一点——课堂质疑。
      区教授认为课堂的质疑就是课堂上给学生自己查漏补缺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是推进课程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做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构建“质疑文化”。传统课堂的特点,就是知识传授的记忆性,完整地执行教案似乎是教和学最理想的进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情感得不到交流、思维得不到碰撞、智慧得不到启发。而实施“思维型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对知识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区教授认为也许一开始学生的问题会很简单甚至很幼稚,但是这是最能出成绩的办法。就如炖一锅好汤,需要长时间的熬煮。对待这些孩子,我们也要有这般的耐心。区教授还拿他得一个朋友作为例子。朋友是教化学的,自己弄个个补习班,问题式教学让他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即使再落后的学生也能教出骄人的成绩。
      我听了内心激动不已,特别是听到她朋友的教学案例。不经意想起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脑海中浮现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在校园里在大街上声嘶力竭地宣讲什么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画面。台下的大学生们激动、欣喜、鼓掌,有的热泪盈眶,那是一声惊雷,穿破苍穹,驱散了几千年来弥漫在华夏大地的烟雾。所有的年轻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涌动的暗流,那是真理的力量。而我就像当年那些台下的大学生一样,望着区教授,近乎崇拜。满心充斥的都是“质疑教学”。
      从我自身的状况而言,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我喜欢分析教材钻研考题,喜欢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望着我,喜欢考试分数出来后的那份暗自窃喜。只是,近2年似乎感觉到了专业的止步不前。事物的发展速度总是有其高峰和低谷期,也许我正处在这样的低谷期。我渴望突破,渴望有人能指引告诉我走一条不一样的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区教授提出了这个课堂教学模式,让我看见了一个突破口,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如何实践是个问题。
关于质疑,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中也会有这样一个环节,包括我自己。还记得以前教高三时,有段时间晚自习会走到学生中间,问问学生“有问题问我吗?”或者指定一些学生必须问些问题。然而这种“质疑”很快夭折了,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夭折”还真的是记不得了。课堂上的“学生质疑”就更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有时候也只是上公开课能体现关注学生关注生命的一个借口而已。如何让质疑教学常态化,成为一节课的主体,真正从学生出发再回到学生,是值得推敲研究的。特别是在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的语文课上如何让学生抛出问题,老师再沿着这条线走下去,更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上下求索的。学校的课堂和补习班的课堂不一样,面对的是多数学情不一的孩子。用“复杂”一词概括也绝对不过分。
      当然不管“质疑教学”如何具体实施,有一点是必须的,那就是语文老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要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真的不是一件轻飘飘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纸上谈兵的事情,不像数学英语都是围绕着公式和语法单词展开。语文的天地太丰富多彩了,语文的样式也很千奇百怪。刚刚看到高三的一模试卷。其中一道题目是问“雷锋之歌”的作词者是谁,并写一幅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对联。汗颜!曾经一句话说“文史不分家”,语文老师还得涉略历史地理,现在竟然还要往音乐这块阳春白雪之地发展,乖乖隆地咚。
说了这么些,真的是想到哪写到哪,也不管什么逻辑和文采了。
      我的潜意识告诉我“质疑教学”是一个能真正打破传统教学真正有活力有灵动的教学。现在我们有了区教授的理论支撑,我们还需要有实践的指导,指导我们如何在一块荆棘地中开垦播种施肥结果。哪怕是东施效颦,也要效一效而后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01 , Processed in 0.0588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