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培班]导师--尹少淳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20:0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尹少淳


  男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1990年供职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该系副主任兼美术教育研究室主任。 1996年岁末作为人才引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作。 教学工作 所授课程为美术学科教育学、美术心理问题研究,并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指导。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兼及美术理论研究。
  在研课题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与实验》 教育部 2001年开始滚动进入“十一五”规划 主持人 2.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至2009年 主持人 3.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 主持人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主持完成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主编国内第一套《美术教育译丛》(6本),第一套《跨世纪美术教育研究丛书》(4本);主持编写全国高等师范专科统编教科书《美术教育学》;主编《湖南省初级中学美术课本》;执笔《湖南省高中美术欣赏》(外国美术部分);出版译著《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出版学术专著《美术及其教育》(全国教育科学青年专项重点研究课题)、《走近美术》、《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学校艺术教育史》的编撰工作并独立完成其中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部分;撰稿大型美术图书《今日中国美术》的部分内容;有多篇论文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教育》及其他刊物发表,并有论文获全国美术教育论文一等奖。
  著译目录 一. 著作类《美术及其教育》(全国教育科学青年专项重点研究课题)《走近美术》《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译著) 二. 主持政府美术课程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三.主编丛书《美术教育译丛》(6本)《跨世纪美术教育研究丛书》(4本) 四. 教材全国高等师范学校统编教科书《美术教育学》(主编)《湖南省初级中学美术课本》(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主编)《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主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师研修手册》(主编)《湖南省高中美术欣赏》(独立作者) 五. 参编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学校艺术教育史》《今日中国美术》
  获奖荣誉 1.著作《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被教育部师范司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2.2006年度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老师。 主要兼职 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 教育部中小学美术教材审查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 美术教育国际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16:32 | 只看该作者
版画与少儿美术教育——专访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尹少淳
  少儿美术教育中,版画是做得最好的

  记:为纪念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诞生80周年,中国美协将2011年定为中国版画年,请您谈一下版画艺术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尹少淳(以下简称“尹”):就我个人判断而言,在当下的少儿美术创作和教育中,版画是做得最好的。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有一批执著的人在很热心地推动少儿版画教育的发展,比如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张桂林等人。另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像江苏东海、郑州新郑等地对少儿版画教育比较支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

  相对而言,绘画是直接性的表现艺术,可以直接表现,版画则融绘画和制作印刷于一体,蕴含了两种价值,一种是自由性的表达,一种是对材料控制的感觉,让少儿在其中体会到绘画和制作的双重乐趣。有些少儿对笔的控制能力比较弱,版画则可以用刀刻或拼贴等形式来弥补这个不足。版画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少儿观察和表现能力的锻炼,其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或载体,训练了工艺所具备的程序制作性。

  技巧的熟练掩盖不了思想和情感的苍白

  记:如您所言,版画这种艺术形式进入少儿美术教育,相对容易操作,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尹:美术教师往往认为在少儿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是技巧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技巧的熟练根本掩盖不了思想和情感的苍白。就像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不是说他不能把文字组合成一篇文字,他会告诉你他不知道写什么,没东西可写。

  我觉得对于教师,首先应考虑怎么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和经验,让他们学会观察和思考。我用“人”字结构来解释,一方面是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表达的能力。仅有表达的能力,而没有内容,表达就比较空洞,没有价值取向。只有与表现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两者兼备,才能构成“人”字的感觉。所以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积累经验,现在很多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网络,其深刻性就比较难说。

  家长和老师要想办法带着孩子体验生活,多去观察。而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尽量让孩子有要表达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加强技巧的培训,这样美术教育的效果就容易表现出来。很多情感不是冥思苦想出来的,是在情景的诱发下产生的。

  现代教育是“禽兽不如”?

  记:少儿美术教育同时也是对少儿进行智力开发的手段。您认为应如何在少儿版画教育过程中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性?

  尹:最近我一直在开一个玩笑,我说我们现在是“禽兽不如”,大家肯定都笑了。我这不是在骂人,可以想一下,我们真的比禽兽好吗?真的在所有方面超过禽兽了吗?我们的眼睛不如鹰,速度不如马,力量比不过牛吧,这是不是“禽兽不如”呢?我在讲教育的“禽兽不如”,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动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出来不需要父母养育可以自己生存,比如鱼、蛇、青蛙等;另一类则需要有父母的养育,比如哺乳动物等。人类生存的能力比较弱,一生下来,只有应激性的反应,冷热和饥饿等感觉只会用哭来表达,大概到6岁后才能独立生存下去,人如果没有这段养育期的话,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的。因为人在养育期内所获得的经验,是从上一辈人那里借鉴过来的。动物亦如此,动物小时候的食物也是父母找来的。到一定阶段才能自己出去觅食,如果动物学不会自己去觅食的话,按照自然丛林的法则,它必死无疑。动物的觅食能力越强,它将来活得越好。

  人亦如此。在这里,我把食物比作知识。觅食的能力则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从小到大,我们的知识大多来源于家长和教师,我们在背诵他们教给我们的知识。但是,小孩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吗?几乎没有。从这点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禽兽不如”?当你给动物喂食的时候,它会急切地张开嘴巴嗷嗷待哺,但是人类还不一样,我们教给小孩知识,他往往会拒绝,牙关紧咬,你还得撬开他的嘴巴往里硬塞。现在的教育现状即如此。恰恰这一点告诉我们,动物学会了觅食,将来会活得更好,而我们人类如果终生对知识感兴趣,学会了学习的话,那你的发展就会比别人要好。

  很多知识是在学校里学习的,社会上的知识则是根据需要而学习的。我觉得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学待用”,我们学的很多知识比如微积分、函数等将来根本不知道做什么用,只知道高考要用。还有一种是“以用代学”,比如摄影,扔给你一台数码相机或者电脑,你摆弄几下很快就能学会使用,是谁教给你的?是因为你需要用它了,自己学会的。

  我们的版画教育也一定要开展渗透方法的学习,并加强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孩子觉得学习版画很苦,没有什么意思,他就不学了,那就回到了“禽兽不如”的阶段了。如果他没有学习的能力,老师一旦不教他了,他就没戏了。这跟美术的学习能力有关系,跟一般的知识学习能力也有关系,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叠的,不能分开的。作为一位有前瞻性持续发展眼光的少儿版画老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于版画艺术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孩子对于版画或绘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先进的少儿版画教育理念。

  人心的污染比环境污染还要可怕

  记:在少儿美术作品展览或比赛中,有些相对成熟的版画作品经常出现抄袭或者严重模仿的嫌疑。您认为我们应如何面对这种现象?

  尹:现在的某些作弊,往往是功利性的。这个问题可能不单单是美术教师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一两个人造假可能还说得过去,我比较担心的是形成一种造假文化。在这个造假文化里会让大家觉得造假是一个无所谓的现象,这就比较难改,比较麻烦了。我们现在生活在自然空间和文化空间里,文化是人造的,同时文化也可以改造人。现在大家都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认为人心的污染比环境污染还要可怕。不讲诚信所造成的可怕性同样如此。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而诚信的社会氛围。从比赛或展览的主办方来讲,有必要建立一种严格的制度和评判标准来控制和约束作弊的行为。另外可以提供一个公示平台,让大家来参与公平而阳光的评比。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诚实,怀着对社会美好事物追求的心,把这种诚实正直的心渗透到孩子们身上,要以身作则,以德育为本。

  多样的组合与巧妙的借鉴

  记:您觉得在各种少儿美术教学中,除版画外还有哪些艺术门类适合少儿美术工作者采用?这些艺术种类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尹:这是一个发散性的思考,少儿美术教育可以借鉴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水墨画就比较有特色,在浙江杭州、山东淄博等一些小学,开展得都比较好。少儿水墨画的学习有游戏性的特征在里面,还有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可以在所有的主观、客观、内力、外力等各方面作用下,达到一种特别好且巧妙的组合。

  另外,泥塑也非常好,其材质的塑性、动手时触感都很好,适合开展少儿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一个很丰富的内容,具体可以结合每个教师的特长而定。造型艺术的区别主要在于工具和媒材,一般的造型要用手或工具,通过贴、塑、画、剪、刻,甚至是熏、烧等方式来改变材料的形态。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第一要有表达的东西,第二是要注意技法性的学习,能够表达。

  感谢鲁迅

  记: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有没有结合“版画年”这个契机具体着手开展一些工作推动全国少儿版画事业的发展?

  尹:今年8月份,作为学术支持,我们指导开展了“鲁迅少儿版画奖”中国少年儿童版画教育展评活动。9月份,我们还将联合“全国少儿版画创作基地”江苏东海开展少儿版画创作展活动。

  记:谈谈您对参加“鲁迅少儿版画奖”中国少年儿童版画教育展评活动的感受。

  尹:感谢绍兴,养育了鲁迅;感谢鲁迅,培育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抗战年代无论在解放区晴朗的天还是在国统区的大地上,版画都开出了灿烂的花朵。这之前的版画没有这么强的战斗性,也没有注重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正因为鲁迅倡导开展新兴版画运动之后,版画的作用、影响力、关注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持续不衰。“鲁迅少儿版画奖”中国少年儿童版画教育展评活动在绍兴举行,很大程度上是对鲁迅的感恩,意义非同一般。本次活动还特地举办“首届全国教师高级版画讲习会”安排专业美术教育家进行理论指导,版画艺术家直接在画室里对来自各地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开展技法培训,针对版画的技法观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教师的版画教育和创作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链接]“鲁迅少儿版画奖”唱响绍兴

  适逢鲁迅先生倡导中国新兴版画运动80周年之际,为继承和弘扬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精神,繁荣我国少年儿童版画教育事业,8月17日至20日,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绍兴鲁迅纪念馆、《少儿美术》杂志社、绍兴市文联、绍兴市美协等单位联合在鲁迅先生家乡浙江绍兴举办了“鲁迅少儿版画奖”中国少年儿童版画教育展评活动。

  本次活动为中国少儿版画教育提供了一次历史性总结,系统地展示并表彰了国内少年儿童版画艺术教育的实践成果。活动包括《中国少年儿童版画手拓本》首发式、“鲁迅少儿版画教育奖”全国少儿版画教师作品展、“鲁迅少儿版画奖”全国少年儿童版画作品精品展、全国少儿版画教育论坛和全国教师高级版画讲习会等。
                                                                        
来源:美术报/作者:张书彬 王道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13:28 | 只看该作者
尹少淳在江苏无锡全国美术活动会上的讲话
2008-07-02


我先给大家一首诗:

“上课日当午,汗滴课堂土,须知美术课,课课皆辛苦。”

   3天以来,每个老师准备、上课都非常的辛苦,特别的投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首先向每个上课的老师表示敬意。


下面我讲个小故事:


有一个家庭,这一天妻子在厨房做饭,准备炒菜,丈夫在客厅看报纸。妻子从厨房探出头来喊丈夫,没有酱油了,去打酱油。


丈夫就出门了……


这个故事有3个结果:

一是买酱油的丈夫买好酱油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家商店里处理皮鞋,是“跳楼价”,大甩卖,他就挤进人群,过去看,很动心,于是买了一双皮鞋,高兴的回家。结果妻子问他酱油买到了吗?他说买到了,但一抬手,发现手里拎的是皮鞋,而不是酱油,一想,坏了,酱油忘记在皮鞋大甩卖的地方了,他被妻子一顿臭骂。

第二个结果是,酱油和皮鞋都买了回来。

第三个结果是,买皮鞋的时候把酱油瓶子打碎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情况有着偶然与必然,预设与生成,这二者的关系如何把握是每个教师需要好好思考的。

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怎么样对待教学目的的问题。


教学中目的不明确,知识、技能的具体目标也就不能实现,目的这个问题,解决它的关键在于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达成教学目的,那就需要将所有的教学精力放在重点这里,而难点呢,就需要在重点解决的问题里去找。


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水彩画的表现。假如是表现水彩画的湿画法,其重点就是解决湿的问题,而湿画法的难点呢,难就难在对水分的把握,这也就是说,解决水彩画湿画法是教学重点,而对水分的把握程度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课堂教学里要在重点上下工夫。


这样,就要求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教学相关性的问题,相关的东西就放进去,而不太相关的东西就少放,而无关紧要的生发是没有意思的。


下面,我想说说美术教育的目标。美术教育属于学科教育,美术学科教育有两个功能,一是美术功能,二是教育功能。在一堂美术课中,这两个功能需要兼顾这才是一节相对完善的好课。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不知道俄罗斯的国徽是什么?


俄罗斯的国徽是鹰,是一只双面鹰,为什么双面?因为俄罗斯这个国家横跨欧亚两个大洲,一边是亚洲,一边是欧洲,这双面鹰的两只眼睛是两面看。同理,我们的教学也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功能,不能偏颇一方。


另外,我们每个教师一定要有全面综合的观念,做事情、教学都不能盲目,不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今天,这是一个有很多可能性的社会里,就如同我们的数学、英语的考试那样,是多选题的,A、B、C、D多样的答案都有的,对待一堂课也就有很多的观点,这需要老师们自己找到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听一两个人谈。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9:12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7:53 | 只看该作者
尹少淳先生关于儿童美术教学的谈话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尹少淳教授,看了儿童水墨画作业100多幅,以及其他儿童美术作业。李力加教授提议:此刻的对话围绕着如何在儿童水墨画教学里渗透书写性这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当儿童在水墨画表现中有了这方面的能力,画出的水墨画就会不一样。
王叶峰老师(以下为“王”):目前呈现来看,很多小孩写书法的姿势出现了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以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小孩子写书法的姿势都是兜过来比较多。这个我感觉……(李力加教授:执毛笔的)不是执毛笔,这和幼儿园阶段小孩子手的发力还没有形成有关系。我感觉,孩子们画画时要涂大量的色块,他要用力涂,正好是这一个手的力量。而且,越是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小孩子问题越明显,外来民工子弟,不存在这个问题。越是我们当地的小孩子,他这个量就越多,这是我观察的结论。
      李力加教授(以下为“李”):你这个观察有意思,但是,我说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是儿童水墨画中书写性笔墨问题。
王:小孩子我在这里边学习,我就尽量按我的规范来要求他们。比如说,用水粉作画,使用这种软性的毛笔(水粉笔)来作画,我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在毛笔当中,我的执笔要求是这样的:首先,不像写楷书,现在学校里书法课那么规范要求这样握笔。而我是把它转化过来,给他们这支笔,就是说你可以抓笔。抓住以后,要求是要用指尖抓住笔,然后(演示手臂、手腕,边说边示范动作)能够活动起来。(李:悬腕)不,我不讲悬腕,我就对小孩子说,你的手各方面都能够转动为标准。我可以这样,也可以这样(演示手臂、手腕握笔转动的动作)。好,这样的用笔你觉得舒服了,姿势合适了,那我就认为你这样就合格啦。
李:还有一个问题,你这个工作室低幼的孩子们怎么解决用笔问题?。
王:我也是这样教的。就是说:他过来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手执笔)一般做拱形状,然后指尖握住这支毛笔。笔握好之后,他开始可能有的是像正规写毛笔字这样握笔。画线条时先进入然后再推出去,推好以后他(演示小孩子执笔的姿势)就变成抓的了,抓好以后然后就先转!因为,开始几节课我就是让他们玩水墨,玩的时候我给他们的是那种大纸,你(指学生)玩的时候必须要那样擦过去,推过去,这样,刷过去(演示用笔动作),或者侧面侧过来。然后,就是在画纸中间,加一个什么形态……因为,以往学生(小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或者说写毛笔的时候太注重整支毛笔去蘸墨,但是在画水墨的时候要求是,笔洗干净之后在笔尖上蘸墨,这样,好让他们在一笔之中找到线条的粗细(感觉)。我基本上对学生的要求是,水墨画里面的要领是六个字:粗、细、干、湿、浓、淡。
李(频频点头):粗细干湿浓淡。
王:我要求小孩子们,在画中找这么六个方面,在你的画里面,要着
重突出一个方面,其他几个方面有所渗透,那我就觉得你基本达到我水墨画教学方面的要求了。这就是说,作画时要让你这个手腕能够动起来,我觉得手腕动起来,然后手指、指尖握笔。因为,科学上说手指的那个地方是神经最敏锐的地方,控制起来比较好一些。我不知道科学不科学。
李:(转头看着尹少淳老师,面带微笑)小王在教学中还是挺动脑子的。
尹少淳教授:(若有所思)刚刚讲的是: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儿童美术中画什么的问题,这不只是说在水墨画里面的问题,所有的儿童美术教学都面临这个问题。首先,这个问题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不知道写什么东西。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我看你有很多方法,而且方法都是随机的,比如说,用水墨画个石膏像,这是属于画什么的问题;其二,你看到龙虾很好,就买龙虾给孩子们画。从儿童水墨画表现来看,它分几种情况,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这是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是离孩子们近的,一个是离他远的,离孩子们近的就是生活。问题是离孩子们远的东西,你教师怎么去引导他,这也是个问题,从内与外的东西来讲,也可能就是说,我们的儿童美术教学现在搞的大多数还是外在的东西,例如,画面的形式,表现方法等。内心情感的东西,你美术教师究竟怎么去诱导孩子们?当然,孩子们有时候可以借助外在的东西承载他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不知道你在儿童水墨画教学里,究竟是用哪个方法来引导这些东西?
王:引导学生内在的东西这个方面,我基本上这样做:首先,我主张每个小朋友要画出自己个性的作品。但是,没有框架也不行。举个例子,最近有一个比赛,小孩子们都要交作品,比赛主题是《我家住在运河边》。我的教学指导往往跟别的教师相反着、逆着做,别的美术教师在指导《我家住在运河边》这一主题创作的时候,往往画一条运河作为画面主要形态。我呢,则从发生在学生们身边带有运河的情感与生活经历的事件或物出发,然后,这样将主题套过去,这是我指导中比较多的方法。我会给学生这么一个大的场景,例如,在运河边发生的故事。我不会一开始就给孩子们说运河,因为我们这边的流域就是运河这一带,我会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到过这些小镇、古镇吗?在这些古镇上,你发现有什么?让孩子们讲,这是引导他们去发现有什么。因为,我们周边有很多运河流域的生活,包括以前平湖的生活,我的教学指导都是结合平湖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结合发生在运河边的人和物进行思考。比如,南河头那边、莫氏庄园那边都有这样的生活。让孩子们去发现,发现了什么?哇,以前的木房子;发现了门前或者门后有一条小河;会发现,以前有的人会在那些地方经商,会在那边洗衣服、日常的生活等等。然后,抓住小孩子自己发现的这一点之后,再让他们去深入挖掘。每一个小孩如果突破一点的话,这个小孩子就会引发他对以往生活当中经历的回忆。我的教学是以孩子们生活当中比较多的感受为基础,是在孩子们以往生活当中他观察到的、有印象的,或者说通过自己思维的变迁,能够把自己生活的这种变迁移到主题创作的那个场景里去。最后,我关注的是创作的点究竟在哪边?我一般是以小孩子自己为主,你要考虑自己在哪边,还有和谁做了什么事情?然后去表达。那么,这里面就引发学生们去探索,比如说,那天我看到我叔叔家的结婚场景,是从船里面走出来。或者说,从那边路上经过,或者说有人家在吃早点,或者说那边的人家在生火炉。好,这些生活场景让小孩子迁移到创作主题那边去,最后形成一个表现题材。那么,我们今天,就以这种环境下的生活场景,用你学习过的水墨画技法来表达这一主题。我基本上是
这样去引导的,借助一个点,当然,有时候是借助图片,我们教室里都配备了展示台和电脑,让孩子们去看,因为毕竟美术的东西还需要直观的感受。你教师讲得再多,孩子们一看就明白的。例如,教师有的时候讲某个动作,比如说双手举起、托起,孩子们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是怎么做的啊,他可能想不出来,那还不如图片往屏幕上这么一打,他马上就体验到了。然后再去表达的时候,就会进一步的夸张,比如说自己坐在下面小小的,上面那个更大胆了,当孩子们感官上有这个东西的感受体验以后,教学起来就比较简单,孩子们也比较容易理解。
尹:你一般给学生看国画和水墨画吗?
王:看的
李:看谁的作品?
王:我基本上是看水墨人物画作品,比如有蒋兆和作品。
王:对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我感觉有很多像我小的时候,包括跟我当时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他们没玩过水墨画就不知道这个水墨画和中国画(的区别),或者说只知道水墨等于中国画,他就不知道用水墨表现这个东西,只知道用铅笔画画。那就是说,小孩子你过来学画,接触到中国水墨画,首先要了解水墨的基本知识,比方说毛笔的特性,墨的特性,水的特性,然后宣纸的特性,各种宣纸的特性……这些能够让学生有初步的体验,然后,能够自己执笔,能够简单地利用好干湿浓淡去表达。那么,以后他在看大画家作品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也就是会看。包括能够看明白它的构图,中国画的构图,这种构图、这种意境、飞白等,让他们去理解。我是教给他们这么一些东西,也不是说很系统,就是一种水墨画的导向,让他们能够感受这种东西。所以说,一般小孩过来学习的时候,我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连续的,包括是中间穿插其他学习内容,课外布置一下写生的作业等等。
李:尹老师,刚才你讲了画什么,现在你讲一讲怎么画的问题。
尹:刚刚讲的是画什么。究竟怎么画呢?其实就是说,为什么要了解水墨画的精神层面,孩子画的水墨画,美术教师需要跟成人画的作品做个比较。就是说,孩子画的水墨作业要跟成人画的水墨作品比较,它怎么画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美术教师可以拿成人水墨画作品来看一下,成人水墨画跟孩子画的相比,成人水墨画的区别有几点:一是,成人水墨画作品的用笔方式。用笔方式就是刚才李力加老师讲的,就是书写、书法入画,成人水墨画表现中那个书写笔法如何进去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水墨画中,书法笔法的进去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给小王老师要画板,演示讲解以下问题……)
尹:(演示:在纸上画圆:○)一切都可以从这个圆开始。你比如说(画S形弧线,竖的S,横的S,即是圆的变形,中间断开),我们看中国书法(书写中)的“横”是怎么写的?(演示:用签字笔示范书法中横的写法,其实就是一个横“S”的变形:~),它就是把这个圆(S)的中间拉直,两头缩小,但事实上它还是一个圆。然后看“竖”划(继续示范:……),它还是这样一个变化,是吧!这就是讲,中国文字书写的很多笔势都是这样的规律。但英文字就不一样了,你看,(在画纸上写英文“I  love you”),它整个的书写动作只是半个圆的动作,是不是这样子(示范:自右向左的圆弧)?在中国文字的书写里面,它很多笔画都是这样过来的(示范:自左向右的圆弧),看看“中国”两个字(继续在画纸上写),这个“国”字外面的框,它是不是这样过来的(继续在画纸上写出“国”字由外向内收转的“圆势”走向)!所以说,我们讲汉字,讲书法,讲句老话,都是用圆,都是在找那种画“圆”的感觉。横划啊,竖划啊,都是这种感觉,包括(国字)它也是这样包过来的。还有一个我们讲(示范:中国书法“文字”中带“三点水”的字),它也是这样包过来的,笔势可
以分两种。所以说,我觉得中国的书法用笔从圆开始,圆,它往这边(示范:右边转)动,再往这边(示范:左边转)动,中国的书法用笔有一个包的感觉就出来了。其实小孩子写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感觉的。(王插言:对,我称之为这样的用笔都是飘出去的)。总的讲,书法用笔它有个“进入”,有个“收”回,这种感觉。小孩子在水墨画学习中能否慢慢地、慢慢地……是不是在水墨画用线的时候,能够把这种书法用笔的感觉用进去呢?
王:我在给孩子们讲水墨画表现的时候,有两种线条是反对的(例如,飘的线条),出现这种线条的时候,我对孩子说,你的心没定,你的线条是飘出去的,这是要批评的。所以,这两种线条在我学生的画里,很少有但不是没有。
尹:所以说,我有感觉。看那个笔势,老外的(演示:英文的书写笔势),它是这样的(演示:平缓的波浪),中国人(演示:书写笔势)它是这样的(演示:起伏大的波浪),这样转得多。而且它这个横线、竖线也好,包括所有笔画都是这种圆形的分解,拉开以后,这个(圆形)变成这样的(演示:由两个半圆组成的S)。你的儿童水墨画教学,要把这个能够渗透进去,孩子能够体验这个东西。这是一个方法,一个方式。第二个就是说,我们要看(比较)儿童画跟成人画的组织,这种画面感觉。成人的水墨画,组织比儿童要好,很严谨(李:因为成人有理性啊)。所以,美术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说,要注意美术表现的那种形式的法则,疏、密,虚、实……这种东西。当你看孩子画了一个东西(物象形态或墨迹)的时候,我可能不知道小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虽然他什么也没画,例如,四岁的小孩子,画了几个墨点。但是,这几个墨点在画面中有种组织感,你知道吧?在成人的水墨画里这几个墨点有主次的感觉。我们的孩子没什么概念,画出来的东西没有法则(李:这是一种意识)。所以,你看成人画的东西,他很多是有组织的,他跟孩子的画差别就在这里,成人的水墨画组织的比较好,该虚,该空白……作品中有这些东西。儿童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如果能够把这些东西给孩子用进去,教学就有深度了。但是,不一定说,我一定要这么做或者能够这样做。美术学习中,要能让孩子们知道一些美术学科的东西,比如,这个物体和那个物体摆好以后它是一种什么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比较,慢慢地孩子们就有一种意识在这里:中国画、水墨画应该是这样来做(表现)。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宽泛的去讲,那没意思。教学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地小孩子们对水墨画就有一些了解,是吧?所以,我想,你在这些方面的教学还是要注意一下。
成人水墨画构图里面还有一些东西,是什么呢?例如,水平线(严实:画一条水平线以及垂直线),这种水平定向是在儿童画里面用的比较多的。所以,为什么我们拍照的时候啊,有的东西,水平面、海平面,一定要拉很平。拉得很平,然后,在这里有一个帆船(演示:画帆船),这种感觉它是非常非常静的,它就是水平定向。然后,小孩子再到一定程度他是什么定向?他就是一个(指水平线)可以偏移的,这样一种阶段;逐渐发展,再这样一种阶段;再发展,再这样一种(演示:斜线)……凡是表达这种线条,接近这个水平线或者这种垂直定向的线,它就会怎么样?它就会偏于安定;凡是倾斜了,越来越倾斜,倾斜到45度角的时候,它就会怎么样啊,它就会动感很强烈。你要是偏向这边,那它的动势是往这走的。如果是这条线也是往这走的,然后这个方向再拉,拉到这个垂直线和水平线之间,它的动感特别强烈。
李:(对王老师说)这就是说,你需要教孩子们这些东西,这是儿童美术水平发展内在的能力。
尹:对,在系统的课堂教学中,你如果能够让孩子不断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创作感觉(孩子们画面的视觉图式)就会不一样了。所以,还有一些构图方式就是大“S”、打折线……我们为什么讲,巴洛克艺术是这样的,古典艺术跟那个埃及艺术不同啊……例如,埃及艺术,你看它是什么感觉?它(演示:身体侧面)是直的,肩是平的,是吧!这是埃及或者说是(希腊)古风艺术的视觉图式,呆板吧?然后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怎么样?松胯了,重心松下来了,它这个线(指人体的动态线)不是直的,然后这个(亲自进行肢体演示:肩部、上半身)是这样的,这个(肢体演示:胯部、下半身)是这样的,它造成一种变化(肢体演示:指人体部位的扭动造成的曲线美),(李:摆)就是摆。你看,发展到了希腊化时期又怎么样呢,就是那种(肢体演示:夸张扭曲的身体动态),就是那种它整个把这个垂直、水平打破掉了。其实我们讲巴洛克艺术也是这种感觉,巴洛克艺术为什么感觉画面看上去大动呢,它就是画面上使用了这种打折线、大曲线构图。那么,它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大起大落,动感强烈。但是,洛可可艺术不一样,它是非常琐碎的、小的东西,这是洛可可艺术的特点,跟巴洛克艺术不一样。所以说,你在水墨画教学中,可能要给孩子一种意识,就是在组织画面这个方面要有这个意识。然后,你又运用了这个书写的方法进入画面,比如说,这个所谓笔法进去。然后,画面形式、构图、物体的主次进去,再加上你强调的水墨表现的浓淡干湿等画面效果的处理,它产生的变化就是一种节奏,这样,你的儿童水墨画的画面就真的很好了!
王:对!节奏,我也在讲,但是,动势呢,可能没有太重视。
尹:节奏,是一个什么呢?节奏就是一种对比因素。它有个规定的反复,那样表现画面上就好看。所以,为什么说,我们儿童水墨画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成人的表现方式来做,但是,成人绘画里的有些东西可以被少儿绘画的教学所吸收。比如说,儿童画同样可以表达成人绘画的一种感情,儿童水墨画的笔墨不可能像成人绘画那么纯熟,用笔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娴熟。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师可以划分一下水墨画表现的一些要领,然后,在教学实施中怎么去把它处理好,处理到儿童的画里面,去引导儿童去表现这个东西。这也就是说,要将成人水墨画中那些有意识表达的、能够转化为儿童可以理解的方法,让儿童经过一定的学习时间掌握。例如,大面积的、泛的与精细东西结合(指水墨表现画面上泼墨的、出大效果的、某些肌理性的东西,要与精细的、工笔的东西结合),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比如,像齐白石,他那种很豪放的(拿白石作品来说:画面效果、泼墨的叶子等),但是,他那个蝉啊(指画面:就画得很精细),这就是绘画语言掌握的非常好。儿童水墨画教学中需要传递不同的、多样的水墨绘画语言。所以,我看了很多儿童水墨画,当然有它自己的味道,但是,儿童水墨画表现相对在画面的组织、在水墨绘画语言的运用、在有意识地表现等方面就没有那么好。这个问题就是,美术教师对这方面问题没有教,没有注意、也没有引导。儿童们到了这里他就是随意画,那孩子们随意画画的话,你美术教师如果不给他一种意识的东西,他的水墨画学习就不会有什么进展。
我想,如果儿童的水墨画学习将儿童的天性、随意无拘束性的表达,与成人的有意识的处理、与书写性表现的进入画面两者一结合,儿童画的水墨肯定跟别人不一样。
王: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得慢慢地琢磨……
尹:其实像有的时候我写字,经常有意往这边(圆:︵)强调。我觉得这个圆,它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手势,直的那个样写还不行。其实这个线(演示:书法中的横划)就是把这个圆(S)的两头缩小,还是这个过程,用笔时的一个进、出的感觉。成人的水墨画是什么呢,就是把书法用笔揉进去了,小孩子不行,就是那种(飘的线条)。
李:我给你一个提示,关于书法用笔这个东西,我十几年前总结的一个东西,是我安排我手下海奇老师在教。当时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首先,给学生欣赏的作品是汉简,小孩子看了汉简以后,引导孩子用汉简的表达方式,写出不同墨色的信,什么信?也就是孩子们在用不同的墨色书写个人的心情。例如,用淡墨写今天的心情,(写我今天怎么样,妈妈是怎么送我到学校,路上遇到、看的什么等等),然后,明天用再浓一点的墨继续写。这个系列教学,是让孩子将这样的书写方法揉进水墨表现,我倡导的是用汉简的书法图式进入,因为,汉简好进入、容易进一点儿,汉简的书写方式不同于楷书那么程式化。这样,小孩子们的水墨表现就逐渐有了书写感。对于这种书写感,我要求拿出专门的课时,来练习这个书写感,你可以是试试看。当小孩子在水墨表现中有了这种书写感之后,他就有意识了。
尹:如果再达到一个状态的时候,就是说他真的将这个笔、墨的浓淡干湿,要跟他所表达的东西同步,这就是同构性。我记得当年在济南搞的展览,这个展览(指李力加1999年在济南山东省美术馆举行《感知与创造——儿童美术作品展》)中,我就看了一个小孩写的一段文字,他知道当乌云来啦,应该用什么样的线条、什么样的色彩来表现。他就知道这个东西。这是一种表现意识。儿童美术学习真的好了以后,他是用这种形式的东西来强化一些技术表现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同构性是很重要的东西。(此处尹老师所讲的是,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的艺术知觉的“同形同构”论点与实践验证的问题)
李、王:尹老师讲得非常精彩。
尹:我是纸上谈兵,李力加老师做了很多事情。
王:您的话让我得到启发,接下来我要慢慢实践。节奏的问题,以往也是一直在讲,包括疏密的节奏啊、墨色的变化这些节奏,也跟学生在讲。但是,像这个构图呢,只能说是讲到疏密,没有讲动势这一方面,这是我没弄过、没想到的。
尹:其实中国绘画里的很多东西,我觉得它很多是用这样一种方式,你比如说画山(演示:在画纸上示范),它一般山是这样一个方向(演示:向上走的一个趋势);然后这里(演示:指画面的底部)一般是这样的一个方向(演示:横向画小山丘)。中国画很多都是这样直线,来条横的,这样的构图方式用的比较多,你看,很多画家都是这样(指手中拿的成人中国画画册)。
李:它是有传承的图式。
尹:你的教学一定要去靠近成人的水墨,一个是笔法,一个是画面的组织。成人水墨画面的组织跟我们小孩子的不一样,小孩是随意的,没有组织。当然你可以保证他在开始画的好,有些效果,但儿童水墨画老这样画,那就没有进展,他至少没有成人美术表现的意识性……
李:尹老师讲的,如果你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要是有了一定的引领性,小孩子的表现就能够从偶然到必然,儿童的美术能力是能转换的。
尹:对,儿童的水墨表现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他有意识在里面。
李:他在转换,这样教学后出来的作业就有含金量。
尹:这样,儿童水墨画中的很多东西就会变得有意思起来。
王:就有东西,就有让人琢磨的东西在里面。
尹:对,大人也是(能)看出来的。因为那些东西是大人组织的(形式、法则)。
王:不然的话就只能浮在表面,走一种形式。
尹:对,否则的话,孩子今天那样画画,涂的满满的,也不管什么,明天还是这样画法,这就是说,美术教师在连续的教学过程中要有引导,当然不是一次性引导到位,要慢慢的。慢慢的(李:要有一个过程的),孩子们就能画好了。
王:一下子不可能到位。
徐仁达老师:尹老师,能不能这样理解:这个引导就是要求让孩子们做一个中国人?因为,现在,像肯德基这种外面的东西比较多,整个社会里的东西有点西化,儿童美术学习真正到水墨、笔墨的层面,要让孩子们学古人或者就是学中国人的味道,就是能够向中国文化这边转化,向这边传承,不然的话就跟外国人一个样子了。
尹:肯定是这样的。因为,就美术来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画法,中国人他有图式也好、程式也好,其实我们的大脑中总有一些图式在里面,有预存图式在里面,着就是我们中国人。例如,浙江大学的一个国画系的学生,再加上他们的一个外国留学生,同时让两个人画一座山,怎么会画的一样呢?
李:肯定不一样
尹:对,那个美国人,他虽然是你给了他毛笔,但他还是会按照他的(西方人)那种画法,画明暗···
李:我这次去上海会议讲的PPT里面,有五张义乌的儿童水墨画,是外国小孩子画的水墨,很有意思,我这次专门拿来。我也是偶然碰上他们学校的儿童画,看到展览的作品在风的吹拂下飘动,就拍摄下来。这些作品有韩国的、孟加拉的、印度的、还有非洲小孩子画的五张水墨,有意思极了,他们的世界···
尹:对,而且他们画,你比如说这里是一个树林,他这个山画过来以后,这个线会连起来,外国人就会这样画。中国人画到这里线可能就断了,他显示出这里有一种气,是吧?所以,过去传统中国画那种三段式构图,是一个套路。外国人就不会用这个套路的东西去画,中国人就会去这么画。
王:呃····有的山水画或人物画就是有一个笔断意连在这里边?
尹:有啊,肯定有。笔断,笔不断呢,是工笔的说法,写意它肯定是要断笔的。还有,你看外国那个波提切利的作品,他的画是带有东方风格的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他那个线条啊,是没有多少虚实关系的。我们在威尼斯,到那个学院美术馆去看过他的那幅《春》,还有《维纳斯的诞生》,他那个线条是没有空气感的,所以它带有装饰味,有东方艺术那种味道出来。他不是有意这么做的。那你再看那个达芬奇的作品,他不是用线了,它是随着轮廓的变化、远近、明暗,会呈现一种融在空气里的感觉,他是不一样的。
王:够我好长时间消化,有东西可以琢磨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6:59 | 只看该作者
尹少淳:美术教育要改革,就必须松裤带子■李力加 浙江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为期15天的“国培计划”培训,最终以教育部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尹少淳教授讲座《宏观与微观——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概览》收官。尹少淳教授用隐寓的方式,为一线美术教师们解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制定、实验、修订的过程和思路。引领美术教师,对基础美术教育更深入地理解。
  /美术教育:松松裤带子
  他用“裤带子”、“药丸子”形象地比喻当下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太紧。他认为:“中国的教育要改革,就必须松裤带子。”美术教师要将枯燥的美术学科知识,例如,画面的规格、比例、空间、肌理、材质、结构、色彩、形状等等,用有趣的形式来包装,使孩子们爱学,帮助小学生理解各种美术语言。由此,引导孩子们用手操作工具,运用特殊的技巧,改变材料的形态,创造出新的形象,最终达成美术教育的目标。
  //美术教师:精选教材内容
  对于美术教师的成长,尹少淳说,自2000年美术新课程改革启动至今,我国农村的美术教育依旧还处于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比如,缺少大量的专职美术教师;在职教师美术专业知识薄弱等情况。农村美术教师在美术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需要坚持美术课程的视觉性、时间性、人文性、愉悦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解析美术教材,主动精选课程内容,拓展美术学习方式,坚持评价体系,开发利用当地与身边的各种美术资源。在自我实践中,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
  ///美术课堂:培养对知识的渴求
  对于美术课堂教学,尹少淳认为,要从禽鸟的成长之中获得启发。例如,一些动物出生以后就与上一代“割裂”了,而哺乳动物所具有的养育期,增加了两代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而使学习行为得以产生。因此,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能力。只有分析才有思维,启动思维才有结果。作为美术教师,一节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个问题,然后“二方连续”,进行不断深入地拓展。
  最后,尹少淳对美术课程性质又做了形象的解释。“两种取向的美术教育,如同一个人的两个脚。一脚踩美术,一脚踩教育。如何平衡,或者有所侧重……”他告诫各位美术教师,要掌握好这两个方向的侧重性,不能够“金鸡独立”,造成偏离。
  至此,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周的学习任务圆满完成。来自全国的32位专家和主讲教师、44名学员,来自浙江省金华、杭州、平湖、嘉兴三市地600多名美术教师们,共同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留下了新的足迹。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6:02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4:50 | 只看该作者
美术“好课”之我见
(作者:尹少淳)



  一、非“好课”的表现
  第一、教师缺乏组织能力和控制力,课堂纪律混乱,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
  第二、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要么吵闹,要么睡觉,要么做与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
  第三、不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对立,剑拔弩张,课堂气氛不融洽。
  第四、教师的表达(包括语言、文字和图像)不清晰、混乱,信息传达不到位。
  第五、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第六、存在着知识性的错误和方法上的误导。
  第七、内容安排不合理,对特定的教学对象而言,有的太难,有的又太易;不能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分配
  时间。
  第八、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
  第九、缺乏互动性,教师成为“话霸”,强行灌输,忽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未能激活学生的情绪和思
  维,学生未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第十、形式主义,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游戏而游戏,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第十一、美术学科知识与教育功能的关系处理不当,或者局限于美术学科没有延展性,或者无边际拓
  展,却缺乏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
  第十二、未能根据需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第十三、学生上完课后没有任何收获,既没有学到美术知识,也没有学到美术技能,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和引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二、评价“好课”的几个层面
  其一,是普遍的层面,即适应所有学科——如语文、数学、美术等的好课标准。其二是美术学科层面,即适应美术学科所有内容——如绘画、设计、工艺等的好课标准。其三是不同目的、内容、方法层面,即适应美术学科具体目的、内容和方法的好课标准。
  在第一个层面有学者对一些教师和学生访谈后,认为优秀的课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①学生学到了特定的知识或技能;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完成了任务;③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产生了新的见解;④学生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⑤极少有破坏行为出现;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⑦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一堂好课要达到的要求是:①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④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拿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⑤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件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一堂好课要符合下述九条标准:
  ①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和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
  ②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
  ③科学性正确,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注意点。
  ④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多维互动、多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把研
  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高。
  ⑤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⑥从多渠道及时和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能精心设计好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针
  对性,能揭露矛盾,激发思维。
  ⑦根据本学科特点,能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教具,包括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的网络条件
  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⑧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有感情和吸引力。
  ⑨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三、美术“好课”的标准
  1.对美术课堂具有基本的控制
  所谓基本的控制是指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使美术课堂保持一种应
  有的秩序,保证教学正常和高效的进行。
  2.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美术教学活动一如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必须尽力追求信息和交流的最大化
  3.正确处理美术学科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任何学科教育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本体,即该学科的知识与技
  能,二是该学科所能够发挥的一般教育功能,如思想道德教育、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思维和能力
  训练、创造力培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等等。
  4.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表明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意识控制能力的高低。依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更倾向于方向目标。所谓难点则是突出学习重点,达成学习目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是所有教
  育智慧和学习方式的指向。一般而言,难点是在重点之中确定的,比重点更细微。
  5.知识内容正确,容易适当,难度适宜
  知识内容正确实际上应该作为美术课起码的标准,因为假如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就会使一节美术课
  滑向差课的泥塘。
  6.方法恰当,灵活多样
  教学目的的达成,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反过来看,教学目的决定着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
  用,脱离与教学目的的联系,会导致方法与手段的形式主义弊病,变成为方法而方法,为手段而手段。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3:57 | 只看该作者
尹少淳老师谈美术与文化
晓闽 发表于 2007-10-14



10月12日,在浙江武义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会议上,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中国美术家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尹少淳教授亲临武义,在实验小学的报告厅里,他做了非常重要讲座:
“再谈文化”。


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这里刊出,提供给大家思考:
“文化的交融是生存空间的交融”,
“封闭与交融导致的不同结果”。
“文化交融的意义”——
“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并非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或多或少的发生着变化。”
“优秀的文化——生物性和人性的双重满足、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满足、身心状态的高质量的提升。”
……
    “文化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综合体”——
“兴许只有专门的学者才可能从综合的视野看待文化。”
……
“人们需要熟悉自己的一隅,也需要概略地了解文化的图景。”
“没有文化视野的人只了解自己所居的一隅,有文化视野的人不仅了解自己所居的一隅,而且能将自己所居的一隅放在文化的视野中来认识。”
“比喻:
在GPS中,我们需要在具体的位置与大的范围中不断的变化。既知道所在地的信息,又需要知道更大范围的信息。”
“还原:
我们需要熟悉居住地,也需要了解我们的居住地在更大的版图中的位置和关系。问题是,很多人只熟悉居住地,而对其与外界的关系一无所知,也不关心。”
“我们需要了解,甚至掌握美术,也要了解美术与更大文化范围的关系,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美术又是如何反映了文化。”
……
“将具体的事物放在文化的脉络中考察,被认为是文化观。”
……
“各个学科都要与文化连接起来,我们所做的是打通美术学科与文化之间的通道。”
……
“我们倡导的将美术学习视为文化学习,是这样的吗?!!”

尹少淳教授在讲座中举例:“我所居住在的位置,是北京的花园村,作为我来说,只知道花园村和其周围的地方可以吗?不可以!还需要知道花园村是在北京的海淀区,只知道海淀区就可以了吗?不可以!还需要知道海淀区在整个北京的位置,只知道这些可以了吗?不可以!还需要知道北京在亚洲的位置,这可以了吗?不可以!还需要知道北京在整个世界的位置。
一个美术教师只知道自己的课堂可以了吗?不可以!还需要知道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问题。”
当一个美术教师把美术教学放在文化的脉络中考察的时候,其视野就宽阔了。在美术活动中,很多问题是不能仅仅用审美来解释的。
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在美术学科教学活动里,许多问题是不能依靠审美来解释的,天坛顶部的瓦是蓝色的,为什么用蓝色?是审美的原因吗?这样解释肯定是不对的。必须将其放在观念形态中思考。
今天的美术史研究,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了,而是从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思考与研究。
我的思考
2002年7月20日,第一次到河南省进行艺术课程教师培训的时候,我提出了把综合艺术课上成文化课的观点。
2003年7—8月,在苏州大市的两次艺术课程教师培训,在无锡市的艺术课程教师培训中,我又反复提出了“把综合艺术课上成文化课”的观点。
几年来,这一观点反复在向周围的人渗透中,但其真正的意义似乎还是没有人理解。
直到2006年8月5日,在艺术课程网注册了这个博客,从8月8日开始,又在几十篇文章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阐述这一问题。
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后,听了高旭彬老师的高中美术课教学,我再次提出了“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这5年多来的实践与教育现实似乎在验证着尹少淳老师2007年10月12日在浙江武义实验小学报告厅里所阐述的观点:
“文化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综合体”——
“兴许只有专门的学者才可能从综合的视野看待文化。”
……
尹少淳老师在报告里曾经说过:一个具体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一个具体在某个生产岗位上工作的工人,可能不会这样去思考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美术教师,不这样思考问题,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我清晰地记得高旭彬老师在武义实验小学报告厅里的话,尹老师的讲座使我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清晰了。
这是非常欣慰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0:03:08 | 只看该作者
尹少淳:加好课外美术教育这道餐2012年04月0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尹少淳

家乡 王冠知(10岁)
尹少淳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
■肖弋
近年来,“美术”成为了家长最愿让孩子拥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家长们不满足于学校内的美术课程,纷纷为孩子报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美术培训班,美术课外班之“火”,从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的广告可窥一斑。校外美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课外美术教育与校内美术课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课外美术教育究竟该怎么定位?近日,围绕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国内著名美术教育专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尹少淳教授。
肖弋:您认为课外美术教育应该怎么定位?
尹少淳:你这个问题对于理解课外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很有意义。所谓定位是比较而来的,最好用校内课程作比较,这样能够比较清晰地把握课外教育特征。
首先,目的不一样。校内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美术素养,而课外教育具有孩子或家长自主的选择性,在美术素养的发展上更深入,培养要求也具有更大的弹性。
其次,校内课程内容是按照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对比较规范。课外教育则比较自由,教师可按照师生特长自定教学方案。校内的规范容易造成教师的惰性,造成自主性﹑创造性发挥得不够。校外相对比较前卫,对艺术创作实践非常敏感,有很多内容和方法,甚至直接来源于艺术家的创作,降低了难度,适应了学生学习。
肖弋:教育取向决定教学导向,但现在课外美术教育普遍存在对取向的困惑,您的理解是什么?
尹少淳:你说得对,明确了教育的取向,教学的开展才不盲目。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是为了延续美术文化,由专业的美术教育承担。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更多是通过美术去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中小学美术教育基本属于这种状态。而课外美术教育应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当然,过去的课外教育比较偏向于美术本体,但现在很多校外的老师受校内实施的国家课程标准的影响,也在关注文化认知,而不仅仅是技能学习。课外教育兼顾了两种取向,由过去的偏向知识技能发展到现在比较注重教育取向,老师超越了一些美术本体的认识,已经从学生整体的人格建构来下功夫了,这就是变化。
肖弋:您觉得课外美术教育要不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何建立相对科学的课外美术教育内容体系?
尹少淳:我曾多次听过从校内离职后在校外办学的老师提到这两个问题。有些老师因为习惯了校内比较规范的管理,出来以后太自由了,有失落感,反而不知该怎么做。我认为课外教育体系保持自由非常好,没有必要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要作统一的标准,像校外的原有优势,自由性、前卫性、选择性、创造性就失去了。
另外,我们谈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时,我的隐喻是食物就是知识和技能,觅食和捕食就是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在丛林法则中,兽必须会觅食和捕食才能自我生存与生长,兽的父母也会引导﹑要求孩子去学习觅食和捕食。可现在有的教育可不是这样:从小学甚至到大学教育,老师是自己找了知识后去“灌”学生。兽的父母把食物喂给幼小孩子时,它们会嗷嗷待哺,急切地呼应,我们的学生可不一样,你给他吃,他还咬紧牙关,填还填不进去。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我们只给知识,没有注意让他们去掌握寻找知识和捕获知识的方法。
肖弋:课外美术教育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您认为课外美术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
尹少淳:这个问题对教师成长来讲很重要,但又是三言两语难说清楚的。教师智慧说的是老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策略。策略必须有多种方式方法可以选择,如果一个老师只能有一种方法可用就谈不上策略。学习方式就如下陆战棋,每一粒棋子就是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教学策略就是下棋策略。为了达到赢棋的目的,教师需要精心谋划,合理而智慧地调度各种方法。教师很重要的是将美术理解通透了,达到高屋建瓴这个层面,而不是简单模仿他人的教法,这样自己就能有很多种选择,而一旦有很多种选择就进入到一个战略家的整体高度,教学会变得非常自由,就有教学智慧了。
肖弋:现在校外各种美术比赛层出不穷,大有只要参赛就能获奖之势,您怎么看?您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学生美术参赛作品?
尹少淳:现在很多校外比赛评奖面广,有些是为了不打击孩子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有些是为增加参与量获取经济效益。奖项本身意义不大,应该是作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美术学习兴趣的一个工具来看待。而说到评价学生作品,我看很难有统一标准,得看比赛的目的和取向。如果是比较讲究创意或学术性,我可能会特别注意孩子体现的创造力情况。如果是特定主题,我可能会考虑他在题材理解和表现方面是否深刻。一般我们评价儿童画,常常关注由儿童的天性导致的童趣,反对刻意表现出来的“成熟”,更反对老师捉刀代笔。作品要符合他相应程度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展示学生自己的艺术个性,是“不故作简单的童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00:04 , Processed in 0.0956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