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歌:闲话读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17: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歌:闲话读书
2012-04-25    谈歌    光明日报   




谈歌,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协副主席。

    人类或是天性使然?重视节日。喜庆的、悲哀的、民俗的、政治的、科学的、历史的、时下的……种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平均每天有三五个节日。现在,我们又迎来了第17个“世界读书日”。


就像过年必要放鞭炮包饺子挂灯笼贴春联种种,连袂活动竞相上演,“国民阅读”、“阅读季”、“评比书香家庭”、“读书演讲比赛”、“精品图书展销”,一个接一个。所以在读书日里有必要说说当下读书的一些现象。


    找几个数字说由头:20121月开卷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放缓了脚步。但通过2011年多部畅销作品的拉动,图书零售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即2011年的地面书店渠道,年增长率达到5.95%,网络销售渠道的码洋,增长率在50%以上。而2008年至2010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地面渠道,年增长速度在2%5%之间。

    在这个传统读书人头疼的读图时代,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当然值得额手相庆。但是,小数点的提升,不应让我们忽视阅读结构的变化。关心图书销售的同时,还要注意市场上到底在畅销什么书。不用数据也能显示,不少人读书似乎趋向功利化,被称为“功利性读书”。我们曾经沧海的单纯化理想化读书,已经发生变化。用灵魂和内心体察咀嚼文字的美感和阅读态度,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纯粹的阅读,从小学生就弱化了。中国目前国民教育的链条中,许多环节都与功利挂钩。许多家长把教育视为投资,把孩子看成股票,别管未来有没有成长空间,也花大钱、费大力气,希望培养为潜力股。家长对于孩子的第一期货指数,莫过于考上一所名校,渴望将来有份大好或者小好的工作。天大地大,孩子最大。由此,中国教育成了家庭参与的投资。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教育本义,近乎成了买椟还珠。当学生作为这一链条的终端实现者时,书籍阅读承担的功用,早已南辕北辙了。高尔基描述的“进步阶梯”,充当了工具。阅读不再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人文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而是“不考试的不必看”,在一些老师和机构的悉心速成指导下,以高铁般速度,修炼出收效更快更强的应试绝杀秘籍。检阅我们文以载道的阅读传统,或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人们对于国民阅读的期许很高,可是,畅销的、通俗的、流行的、实用的、功利的、消遣的书籍,常出现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甚至构成了当今阅读的主流。踏入拥挤的书店,各种实用类书籍——具有实战指导性意义(有无意义另说)的书籍大行其道。若股市稍稍回暖,诸如《投资交易笔记》、《伟大的博弈》等等财经类书籍,就会一夜之间占领排行榜;自主创业热甫一兴起,《海底捞你学不会》、《谈判圣经》、《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等等便闪亮登场,商业巨擘们为你上好创业第一课;房价高位攀升,有关房产投资的书马上成为“葵花宝典”,如《问鼎房地产:房地产从业人士实战专业知识一本通》等等,迅速变成热销书。


    认真刨根问底,这种现象决不是“新上市”。“功利”与“读书”从老祖宗那儿就挂上钩了,今人不必藏着掖着羞羞答答。南宋文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说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古人读书的功效利益观,跃然纸上。宋真宗(赵恒)所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更是阅读功利化的直白叙述。

    如此坦白揭底,只是为了不让我们为今天的功利阅读态度大惊小怪而已。



阅读的价值观念变化,与生活观念的嬗变如影随形,时下大众阅读的标尺,躲不开物质和精神的孰重孰轻谁先谁后的本能选择。当人们用实用主义的观念与尺度来评价图书与知识的作用时,陶冶精神、提升审美的人文书籍,传统的阅读方式,在生活压力之下,必然减弱。放眼看去,一些媒体关于阅读的栏目里,传统阅读只是装饰餐桌的小菜,真正的满汉全席则是传授生活经验的实用阅读:养生保健类图书亲切地告诉你要如何保养身体,怎样才能延年益寿;生活常识窍门类图书指导你享受生活之道,获取治家之术;穿越玄幻类图书则让你暂时忘却烦恼人生,寻找另一片净土。不必指责这种阅读态度,理想的人文阅读,从来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上了年纪的诸多读者依然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民众对于阅读的激情。真正的阅读,从不会在书中寻找理财良方,也不心心念念强身健体。《有病不用吃药》之类,绝对不会是真正阅读的案头必备。审美的愉悦与心灵的满足,应该是书籍给予阅读者的最大快乐。漫漫人生,匆忙旅途,蓦然回首,却会发现我们对于阅读的忠贞与怀念,仍然停留在童年的《安徒生童话》里,这一过程,如此短暂,却那般辉煌。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7:11:45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人,该如何读书?——叶辛的读书三得
2012-04-23    叶辛    光明日报   




作家叶辛在书房


所有的人都说读书是一件好事。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代一代传下来,还要通过我们的传承,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莎士比亚所说的格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印成了图片,张贴在全国城乡的好多中学和小学校的走廊上、教室里。我插队落户在贵州的贫困山乡村寨里,那是“文革”的特殊年代,社会上到处泛滥着“读书无用论”,偏僻的山寨里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许多老乡还是文盲,但是乡亲们还是希望他们的子女们能读上书,省吃俭用地供他们的后代读书,希望以后能掌握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的偏远山乡里书籍不多,要找一本好书来读,真要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好书,还得点起油灯抓紧时间读,后面还有人催着、等着呢。



如今这样的情形已经很少了。走进书店,各种各样印刷精美的书籍时常让人花去不少功夫去挑选。统计数字显示,我们每年出版的新书种类,数以万计。书籍上了网络,更让人有一种浩如烟海之感。



当代人,该如何读书呢?



在我看来,在今天,读书要选择。尤其是要读到你心仪的好书,一定要做出选择。如何选择呢?面对大量装帧精美、时常还是名家推荐的书,怎么才能找着一本你真正喜欢的好书呢?博览群书是古人精辟的指点。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还是有差别的,古时候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言简意赅的形式写下来的。即便是古代散文,每一篇也不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今天的书本那么多,一本本读过来,读完之后才能知道书的价值,那怎么读得过来?今天的文人们碰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翻一翻”或者是“随便翻翻,浏览一下”。其实这翻一翻,浏览一下,就是在做出选择。选择的同时和别人交流,也是一种选择。一本有价值的好书,经常是在读书人的相互交流、口口相传之后,其价值才能被逐渐发现的。如果读者像我一样热爱文学,那么我还可以多说一句,你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挑选那种文笔能够令你怦然心动、或者至少能吸引你的作品。



选择了书籍,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消化了。一个少年郎,非要捧起一本哲学书来读,不是绝无可能理解,但很可能就会消化不良。我们的古人提倡读书要三到,即所谓心到、眼到、口到。口到是指朗读,眼到是指默读,我觉得也都是基于古代文言文、古诗词的一种读法。当代人读书,无论是在图书馆、校园中乃至自己家中的书房,能读出声来的地点怕是不多的。我感觉心到最为重要。我理解的心到,就是阅读时必须思考。思考得越深入,越广泛,其收获必然越大。“举一而反三”,就是从思考中获得的。而一本真正的好书,在你读进去的同时,就会促使你思考,促进你思考。思考的同时就会比较,比较的过程中人就会提高,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就是这个意思罢。



读书要选择,读书要思考,读了书还要“学以致用”。读了书不能结合生活实际,不能运用于实践,就是古人所说“学而不能行,谓之病”。或者像老百姓说的,读成了一个“书呆子”。当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是越来越少见了。只是,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写,脱离生活实际的事,还是时有所闻的。古往今来,读书做人,从来不是两件事。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和体会,结合自己生活的阅历,工作劳动实践,人生的经验,乃至思想上的忧患、感受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更深层含义。



读好书吧,读书给人以充实,给人以情趣,给人以才干。



这就是我的读书三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9:58 , Processed in 0.0863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