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石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 20:5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类”石涛来源:《美术报》 作者:皇甫琳琳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留给我们学习的重要参考文献。石涛是中国绘画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更是中国绘画史中一个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的革新家,他不仅拥有自己的一套画论体系,而且在技法上也有其独特的创新。其作品及绘画思想对当代书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汲取传统精华
  1·石涛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底蕴
  道家认为,艺术应该像自然一样,天然而朴素,无知而无欲,这种艺术才能称得上是道的艺术,因为道的艺术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矫饰,故道家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道的艺术深藏于自然之中,道是无所不在的。庄子曰:“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在这种审美观点的感召下,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淳朴素净的表现方法应运而生。中国的山水画自唐代开始便是逐渐褪去了绚烂的色彩,改着以朴素的黑白素衣,一种水墨意笔的绘画风格开始产生并慢慢走向成熟,影响至今。
  石涛晚年,弃佛入道,以及他的“一画论”的出世,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人画的美学思想,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的。中国的历代文人将做学问的历程分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个过程,缺一不可,而尤喜参禅悟道的中国山水画家更愿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在山林之中。道、禅所提倡的入川、云游、山居与中国山水画家的理想追求不谋而合,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很显然是受到道、禅思想的影响。
  2·石涛与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是中国画的传统美学思想,创作理论之精髓。当你真正地走遍了名山大川,才能从万千气象中取材,精粹而集中地反映出生动的形象、完美的意境,山水画家历来要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石涛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是到位。他的画论及其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都是师承传统的有力证据。
  如果要说石涛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的典范,那当属他的《石涛画语录》了。“一画”论是石涛最重要的山水画美学思想,任何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绘画技法及其理论也是如此,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有无相生”的过程。如,山水画中的斧劈皴、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等皴法,皴法的产生可以说是“有生于无”,但这种“无”并不是纯无,因为自然中的山石、形体结构及其纹理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因而,也可以说是“有”。

  标新“另类”之法
  1·书画同源同体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是绘画界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画风多变,笔法丰富多样,同时他在书法方面亦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书法配合诗词,增添了画面的意境与韵味,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石涛的书法具有别致的个性,是介于一般楷书与古隶之间的书体,他把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相互贯通,认为书法与绘画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石涛以草、隶、篆书之法来作画,他总是以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去观察书画艺术,他把书法与绘画看成是相互联系着的重要两端。
  2·“另类”点与圈
  石涛的画,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石涛在笔墨技法上突破中国画的艺术程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表现方法。其中,点与圈的运用就是他绘画技法形式创新中两个重要方面。
  石涛好用苔点,他不仅将点作为绘画技法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且更强调点簇在绘画表现中的独立性,他将米家点法推向一个新境界,西方绘画主要是块面结构,而中国画主要是点、线结构。在点、与线中,线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不少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画的“线条主义”,米芾、石涛等对点的拓展,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线条相比,点具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功能,点出顿挫,线出流畅;点较虚,线较实;点与线相比较而言,线文而点粗。
  圈是石涛艺术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符号,石涛将其视为自己的艺术秘密,自己生命世界的徽章。石涛的圈是多种多样的,以细笔快速画松针的小圈,以枯笔焦墨重重地画大圈,以似有若无的纤秀之笔,画云一般飘渺,雾一样蒸腾的圈,圈圈相连,又圈圈不同,随意舒卷,呼之即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0:37 , Processed in 0.0894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