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派往明天的教师》——品味书中的教育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1:2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派往明天的教师》——品味书中的教育理念 2008年11月28日  作者:张朝全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李源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教育是面向明天的。在通往明天的路上,有一群渴求知识、渴望成长的孩子在等着我们。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向明天,走向那群可爱的孩子?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近读完《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品味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案例,我真切地听到了来自明天的召唤,胸中充溢着一种以新的姿态关注教育的渴望。

  今天,教育面临着诸多压力,但书中的事实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为人师,即使是身处夹缝,也要直面眼前的困境,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教育阵地。且行且思是我们得以成功的不二法门。面对复杂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实践中的反思。

  “反思得真谛,顺意开远怀。梦萦八万里,灵机自天来。”该书告诫我们,应该让思考和反省成为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思”之所存,师之所存。时时保持思考的姿态,让“思”相伴教育过程始终。比如,在教学前思,在教学后思,几十秒或是几分钟都行。

  思考之中,不可少了反省。我们需要反省什么?反省教育内容是否恰当,教育过程是否合理,教育行为是否得体……怎么反省?从时间上说,有教育前的反省——对行进方向的审视;有教育中的反省——对教育行为的检视;有教育后的反省——对教育成败得失的总结。唯有如此,才能反省得持久,反省得深入,反省得明明白白。当走进明天时,我们才不至于慌不择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要振兴中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就要背靠五千年文明。”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似乎走上了“崇洋媚外”的极端,这是极其危险的。该书告诉我们,今天的教师应沿着历史之河前行,在传统中吸收成长所需的营养。
现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阅读和积累。比如,学习孔孟教育之道,追寻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守望静谧,去除浮躁;可以静静地享受文字的温暖,触摸人文的脉搏;可以享受知识和思想的甘霖,浸润贫瘠的精神家园……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守住一份高贵的孤独,守住一片宁静的港湾。

  在书中潜心,在书中静心,嗅着沁人心脾的书香,乘着飞扬的思绪,从书里汲取生命所需的养分,蓄积传统文化的底蕴。这样,当我们走出书的世界时,才能倍增面向明天的勇气。

  “教育者还必须练就对话能力,因为教育的真谛潜藏在对话之中。”假如没有了对话,教师就成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独者。我们并不缺乏对话者——我们可以与大师、与专家对话,丰满自己理念的“双翼”;我们可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审视前进路上的每一个“脚印”,让灵魂不再迷茫;我们可以与同事对话,从同事这面镜子中深刻认识自己;我们还可以与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学生对话,让教和学真正“相长”。

  通过对话,我们能够捕捉教育信息,叩问教育行为,探索教育规律,升华教育理论,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此,我们才有更充足的理由和勇气走向明天。

  今天,我们就这样思索着,行动着;明天,我们才会因今天的努力而走得更稳健、更坚定。(重庆万州百安移民小学 张朝全)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1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2:46 , Processed in 0.0652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