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芭学园在搞怎样的教育(摘自芭学园网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5 13:5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芭学园在搞怎样的教育(摘自芭学园网站)

芭学园在搞怎样的教育(一)
发布时间: 67 阅读次数:293  
经常有人在问我,你们是蒙特梭利吗?我回答不是。又问,你们是华德福吗?我说也不是。我看到对方很疑惑。有些来参观的家长问,你们都教什么?这次轮到我不好回答了。我们不能说什么都教,也不能说什么都不教;我也不能说我们不是蒙特梭利,也不能说我们是。对华德福也是这样。
有一些人就在说了,他们到底是什么?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一种帮助孩子发展的教育。
我们信奉什么?一个学校,要这样做,不那样做,总得有个说法。
这将从我们怎样看待孩子说起。
很多人会觉得谈什么儿童观、教育流派是一件很矫情的事。孩子就是孩子,还什么儿童观?难道教育还需要什么流派吗?农村的老太太,大字都不识一个也培养出了一家优秀的儿女。在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用一种解释来解释准确的东西就是
但人们一直在试图解释。
我们在小区里,在街上,会看到一些带孩子的人。他们对待孩子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一路走,一路见什么就给孩子讲什么,不管孩子此刻在感受什么和注意什么,也不管孩子对自己的所谓告诉的内容是怎样理解的。
有的人把孩子打扮得很好玩,很好看,惹得过路的人们都带着欣赏的目光在观看他们的孩子。做父母的显然心中很是得意,他们不管这些欣赏的目光给孩子的是怎样的感受,会让孩子怎样理解自己和他人,将来会以怎样的自居形象来给自己定位。
有的人认为应该给孩子的是自己以前缺失了的自由和爱,于是无论孩子怎样都可以,孩子可以做那些在人群中任何人都不应该做的事。家长无法两眼带着满满的情感注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想象那些可能让他人不会舒服的事,将可能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事全部扫除。结果往往他们孩子的不愉快和不舒服要比不这么做的家长要多得多。因为他们的孩子受到了忽视,失去了导师,却受到了自己是脆弱的暗示。他们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我们看到了,其实教育需要教育者对孩子有个看法,如果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观点,那么他就可能不自知地在使用自己已经吸收了的父辈的观点。
芭学园认为:
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就有了心理活动,有了探索的行为,他们有一部分精神的内容是先天的,有一部分是后天习得的。他们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成人,但成长为怎样的成人,过怎样的生活,却与后天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有关。
芭学园的教育还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带来了发展的蓝图,这个蓝图要在来到世界之后被实施,实施的方法和力量都是像电脑程序一样已经被定好的。GHJ: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可这个观点!)
芭学园的教育认为,儿童会利用环境加上自己的坚决,按自己的计划以及先天带来的不可知的力量来实施这个苍天给予的计划。
这个计划不是一日完成的,要几十年才能完成,但它大致有个阶段性。
芭学园的教育是针对6岁之前的这一部分的计划实施,并为儿童提供条件和帮助。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里,我们讲芭学园认为儿童是怎样实施计划的。
在第三部分里,我们讲,我们怎样帮助儿童实施自己的发展计划。
在第四部分里,我们讲,这一工程的结果怎样。

芭学园在搞怎样的教育(二)
发布时间:67 阅读次数:284  
在前一部分里,我们讲了芭学园怎样看待儿童,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有观点的。关于孩子的信念不像我们对于艺术和服装,每个人都可以随自己主观产生独特的爱好,并为自己爱好的独特性而感到自豪。
对孩子来说我们的观点,应该来建立在是否最接近孩子的事实上。我们的观点越接近孩子的事实,我们针对孩子的态度和帮助就越对孩子有益。
看到有朋友问,你说孩子先天带来了发展的蓝图,那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了解了这个蓝图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实施这个蓝图。
我们怎样能了解孩子的事实呢?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在研究所有的东西。在十八世纪初,人们还认为儿童无法研究,一是因为儿童死亡率过高,二是因为儿童在回答研究者的问题时胡说八道,不足以作为研究依据。所以人们认为儿童研究没有价值。佛洛伊德是通过成人来推论儿童的,直到皮亚杰才开创了通过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儿童。皮亚杰之后,人们开始把研究儿童作为一个学科,这个学科虽然历史不是很悠久,但全世界有很多人尽其一生在观察研究儿童,并把这一学科推向了与其他学科同样完善的高度。(GHJ:学习皮亚杰相关著作)
尽管在儿童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多流派,但这些流派并不是在把儿童解释为猴子,白纸和自然属性之间存在有区别的。发展心理学大都在怎样解释儿童的发展和发展特质,从那些方面解释存在着区别。就是说这些不同的流派只是在正确更正确之间具有区别。所以每一种解释都能给我们带来对儿童某一方面的了解。在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发现的基础上,我们再观察我们的孩子,就能看到那些我们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也能理解那些我们以前不理解的东西了。
这时我们就要疑惑了,过去的乡村老太太,她们是怎样养孩子的?他们肯定没有去读儿童心理学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但我们知道,如果过去的乡村老太太遇上了今天的大城市环境,遇上了今天的一家就一个孩子,遇上了好几个大人或一个大人专门照顾一个孩子,遇上了孩子除了很少可探索物质的家庭,就是很少有自然属性的小区院子,再加上极丰富的生活物质满足,我想,这个优秀的乡村老太太是很难再养出那么优秀的孩子了。搞不好,她可能也一样成为把孩子养坏的罪魁祸首。(GHJ:有些道理,妈妈也不一定是懂得教育,在农村自然的环境中加上辛苦的劳动带来了积极的教育,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尽可能贴近原来自然简单的教育方式,类似自己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和方式。)
我们再回到对孩子的了解上:
奇怪的是,在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无论是哪个流派,都认为孩子在六岁之前是属于大自然的。意思是他们跟世间万物一样,有苍天给他们的发展蓝图。
那么人的蓝图是什么呢?
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就是从出生起,在某个时期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处理环境中的讯息。
起先他们的大脑还不成熟,他们就用身体学习和探索,慢慢的他们开始探索他们身边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所有事物,这时看上去他们在不停的玩,我们管这一时期叫探索游戏时期。
再大一点,他们的大脑成熟了许多,他们通过感觉器官为大脑积累起了丰富的信息,他们开始用不太多的时间探索,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研究怎样利用刚刚探索过的事物。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他们对自己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利用,比较突出的是对真实事物进行儿童版的改造,这可能就是童话的来源。人们以为这是儿童的想象能力,其实这是儿童用他们的思想在解释这个世界。仔细倾听儿童的童话跟成人给孩子写的童话完全不一样,儿童的童话更加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从来不故意想象,他们的童话更加轻松朴实、实在、美丽。我们管这一时期叫象征游戏时期。
后来再大一点,儿童通过跟人类共同生活,通过几年来不断的努力工作,在他们生活的范围内已经变得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了,但他们还得继续了解人,他们得通过他人的外表了解他人的感受、意图、信念。他们要了解不同的人身体的象征性符号,了解这些象征符号说明内在精神是什么。于是这一时期他们要和别人在一起,几个人在一起做事一定要制定规则的,而规则制定的过程正是逻辑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群体生活的练习过程,我们管这一时期叫作规则游戏时期。
孩子们每天忙着可不是像我们成人那样的玩,我们不能把儿童不挣工资的工作不叫工作。他们在一岁之内就要迅速形成可以在以后处理环境信息的心智系统,以后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改革和丰富这个系统。如果在六岁之前孩子没有建立起来可以处理信息的系统,或系统过于简单,他们就无法处理将来学习和生存环境中的信息,于是他们就出现了所谓的不适应现象。
现在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以至于在芭学园的亲子班,你随便到一个班里转一下就会发现好几个这样的孩子。在我几十年跟孩子一起时间里,还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状况。而我不认为这些孩子都是因为食物污染造成的。芭学园的招生老师怀疑有这么多发展方面出了问题的孩子,是不是他们的父母认为芭学园能帮助这样的孩子(实际上当孩子被养成这样我们就帮不了了,那就需要特殊教育了),于是家长才专门带孩子来芭学园,其实通过我们跟孩子的父母来往,发现年轻的家长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发展已经出了严重的问题。许多人还在等着他们三岁不说话的孩子成为爱因斯坦。
这真不是言过其实。就像你担心有人吸烟吸坏了身体,但他认为他没见过谁吸烟吸坏了身体,反而看到很多伟人都吸着烟活到八九十岁(比如丘吉尔),结果等他吸坏了身体之后,到医院里,看到整个一个呼吸科,几乎都是吸烟吸坏了身体人。医生说,现在的烟,吸一个倒一个。这听上去蛮夸张的,但看到那些等死的人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如今芭学园每个班里都有几个没养好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没被养得太不好,但他们的家长还在拼命努力加油把他往坏养,不惜把那些想救他们孩子的人打倒,我认为这需要有人为孩子帮助他们的父母。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因为为他人服务获得了生存机会。教育的作用是为了使人将来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生存。当然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教育,这些教育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有的教育为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的功能;有的教育为了爱,她们的孩子是从神那里来,孩子承担着为神实施爱的使命;有的是为了培养英雄给人们去崇拜;有的为了培养神仙;有的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被选拔,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被选拔上就有好日子过,这是咱们中国的教育传统的精华。我要说的是,这个世界是什么都需要的。
芭学园选择培养易于生存和能创造良好生活的人的教育,基于孩子的真实事实,基于对孩子们的父母和我们社会为孩子提供的生活特质,基于孩子将来所要承担的生命任务……所以,芭学园选择了建构主义的教育,芭学园教学内容,是在分析了中国已经形成的生活文化的精华和缺失,分析了孩子将来所要承担的时代任务之后所设立的。(GHJ:对于这种描述还是不太理解具体的内涵,需要深入的了解如何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建构的?)
按照这个目的,芭学园要帮助孩子建构起三方面性格特质:
一、道德自律:意味着孩子不是在他人看管之下才选择对人群有建设性的行为。他们会在自然的环境文化熏染下,根据相关后果选择自己恰当的行为。
二、智力自主:意味着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思考结果不是来自于对权威的讨好。
三、生存能力:意味着孩子具有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特质,如,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性能力,对感兴趣的事情的专注力,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自己和他人,很好的团队精神,很好的适应能力,很好地感受力,自我觉知能力,等。
那么芭学园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芭学园毕业的孩子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特质?
我们在下面的段落里来加以说明。
学园在搞怎样的教育(三)
发布时间:616 阅读次数:193  
芭学园是怎样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芭学园如果说得那么好,做不到,或没有办法做到自己所说,那才叫真正的失败。因为我们如果不搞这个教育,我们可以去办园,在说的别人相信后,在做到一点点可以证明我们的事实后,我们就可以加盟连锁了,可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完善。
   
芭学园在解码自己所选择的教育时,需要在多方面进行,首先就是在用人的选择上和要求上有明确方向。大家如果去芭学园会看到芭学园的老师都不是很漂亮,这不是武大郎开店,而奇怪的是长得很出众的年轻人,在巴学园怎么都待不住,不仅如此,多年来我们还发现,那种要献身教育事业的热血青年在巴学园也待不住。芭学园把最大最多的力量用在了老师的培养上。
老师们入职前要接受职业信念,儿童观,教师守则等方面的基本学习,一进来就进行爱孩子的心理建造,把喜欢孩子变成爱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进班后每个人都有一位指定的老教师负责指导新老师。三个月里他们要每周拿出一天来参加培训,所有的教师每周四晚都要参加培训,高级教师要派出去参加国际水平的培训。下一步争取送人出国考察学习,开阔眼界。
每年年底所有的主班、副主班都要被拉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参加一年一度的教育研讨会,大家用两天时间讨论一年来教育中的不足,然后讨论出弥补计划,然后再讨论出具体实施计划。最后大家认领任务,各负责一块。每周都要召开主班会,讨论一周工作和孩子问题的解决方案,每年有理论的考试。所以才会把美女吓跑了。
老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怎样能保证对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相当,对孩子的引领在一个基本的水平线上,而不是脱轨的。芭学园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家长指导手册和十万字的教师指导手册。指导手册对每个领域都有基本的要求。芭学园再让老师成长起达到手册或超过手册的能力。
   
自此朋友们也看出来,其实李跃儿教育不是那个叫李跃儿的人一个人干出来的东西,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我总觉得我们像一棵小树,旁边有很多有力量的支架支撑着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中挺直腰杆继续成长。那些支撑我们的人就是许多像张同道导演那样的朋友,网友朋友们和家长们。
既然孩子是发展是有先天计划的,发展方向是朝向生活和生存。他们又是环境的产物,他们又吸收环境的一切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审美,那我们就知道怎样来设立我们的教育内涵了。
首先,如果将教育比作修成的河道,孩子发展的力量比作洪流的话,我们的河道要朝向人类生存和人类生活这样的方向,我们的工作就是使儿童发展力量的洪流随河道流淌到社会这个大海中。
所以芭学园将人类基本生活内容微缩打包,以真实的方式将它们设计成工作区,儿童使用这些工作材料工作后其能力和对事物的了解就朝向了生存的方向。我们又给予孩子一个自由使用这些功能区的机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把他们在任何地方获得的信息,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形成他们个人的经验系统和知识系统,形成心智体系。同时生活的物质是琐碎而丰富多样的,正好符合孩子的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一举好几得啊。正好这也是国家幼儿园纲要中所提倡的。我们觉得上帝对我们很好,怎么会把这样的想法送给我们。
芭学园从来没有创造教育理论和世界观,芭学园也不是使用李跃儿自己的个人教育观点,芭学园使用的是被人类验证过的建构主义教育理念。(GHJ:上面的描述还是比较片面,只是讲到了教师培养,对于具体实施教育没有阐述清楚)
芭学园在搞怎样的教育(四)
发布时间:616 阅读次数:182 作者:李跃儿
  芭学园的教育结果怎样
      很多家长都担心,我们搞的这个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教育,出来的孩子不适应未来的主流教育。
      芭学园在北京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个教育若要有回报,就得需要八年的时间。我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到八年的那一天,现在到了八年我却不知道所谓的回报是什么——是经济方面,还是教育方面?
      我们还是说教育方面吧,芭学园一共毕业了有六批孩子,不包括今年九月毕业的这一批,毕业的学生大约有七十多个。上各种学校的都有,选择非传统学校的孩子不必再说,他们都几乎不存在适应的过程。选择传统学校,尤其选择那种名校的孩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他们超过一学期,有的需要一学年后,就会越来越好。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大多数孩子具有以下一些特质:
      1、孩子们不易受伤害,这就是说他们有自我保护的素质。
      2、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打发自己时间的能力。就是说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在怎样的时间干什么,这对人是很重要的。说明孩子有想法,能找到事做。
      4、能关怀别人和感受别人。
      5、顺从于真理,遵守规则但不是没有道理的顺从。如上课专注听讲,下课却不按老师要求去做。他们不遵守老师在下课时对他们不合理的要求。有些学校因为这些事认为他们不守纪律。
      6、比较有力量,在玩时玩得很疯。
      7、对文化和艺术有自然的好感和共鸣。
      8、兴趣广泛,表现在对生活、对玩、对朋友、对学科。
      9、专注,对自己的任务具有责任心。
      10、孩子比较皮实,不猥琐,上进心强。
    另一些特质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述,一种美好的快乐的性格,总之大多数学校的老师都很喜欢芭学园的孩子。
      共同的一些特质大致有这些,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也可以说不利的方面是:
      1、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我们教育建构的特质都一样强,有的某些强一些,有的另外的强一些。
      2、还有五六个孩子不适应于自己要面对的环境,在上小学前期很艰难。
      3、有的孩子有一些对将来的生存很不利的特质也突出的留在性格中离开了芭学园
      4、有个别的孩子学习很费力,五六个孩子一直成绩都上不去,但他们依然阳光灿烂自信满满。
      5、有一两个已经出现了在芭学园不曾见过的状态,他们由热爱学习到厌烦学习,由自信到不自信。
      6、还有当芭学园的家长带着孩子去面试像北大附小、中关村一二小这样的小学,遇上像以下这样的面试题孩子们就晕了。
      如:一个天平,一面有三个苹果,另一边有六个桃子,天平呈水平状态。
      另一个天平一边有三个梨,另一边放六个桃子,天平呈水平状态。
      再一个天平,一边有一个苹果一个梨,问另一边放几个桃子天平呈水平状态?
      类似这样的口述题我们的孩子真就被考晕了。
      我认为我们的孩子很正常而健康,遇上超越他们大脑处理强度的信息时,他们大脑会停机。过于不人性的逼迫会使他们痛苦。他们个人的特点很强,有的人天赋是体育,数学却很差;有的人艺术感觉很好,数学很费劲。有的拼音学不好。有的是全优学生,全校的班里的年级的尖子学生也不少。据说我们的孩子都很智慧。
      我很心痛我们那些上太有名的传统学校的孩子,和教师水平太差的学校的孩子。不知他们会不会也像现在很多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大学生那样。从小被逼承受超越他们生物承受力好几倍的学习,这让他们感到痛苦和厌烦。到长大了,该学习时他们再也不想学习了,老师也不想好好教这样的学生。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要从孩子将来的生活着想,选择人性的、选择懂孩子的、爱孩子的学校,而不要选只爱自己职业,对自己的事业重视多于对孩子发展重视的学校。
      如,我的外甥的高考,上学时,是死记硬背式的,高考的卷子却是脑经急转弯,知识面很广的素质式的。考的内容不是学的内容。外甥说,你没有经历高考前的那一年准备,你根本不知道那种不是人能承受的痛苦是什么,考完他们相约到山上,都背着自己的这一年用的练习卷子,每科十套,到山上用它烤羊肉吃。
      他们恨死了那些卷子。外甥没考好,眼泪真的打湿了胸前的衣服,因为他每次模拟都是高分,考上应该是没问题的,指望着就此脱离苦海。但他失败了,明年再苦一年,上刑也不能上这么久。我们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经历这样的苦难?这种经历能带给孩子们建立良好生活的能力吗?能带给我们孩子建立自己学术系统的能力吗?能使我们的孩子获得对社会和人类建设性的能力和人格吗?如果我们知道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为什么非要我们的孩子走这条路呢?
      芭学园有幼小衔接,在这一年里孩子们不再混龄,他们要完成芭学园的最后一个提升,这个阶段不仅仅完成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进行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手法和艺术欣赏,体育精神等等多方面的了解和接触。
      在这样的篇幅里我们无法把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讲得很全面。
      总之芭学园的教育没有成为万能教育,没有把所有的孩子都帮助成为理想的统一的样子,也没有把每个孩子都帮助得一样优秀。
      虽然芭学园很重视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帮助孩子,并希望在孩子毕业时,家长成长到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正确帮助孩子。但是有一些家长会后悔来了芭学园,一样会有家长把孩子转走。也有孩子在入园期哭的时间很长,家长们焦虑的也不少。
    还有开放一些的,希望家园共建的学校对我们的反馈,芭学园家长是最能干涉他们教学的,也是最有力量跟他们交涉的,这让他们有些头痛。
      很抱歉我们无法用文字将芭学园说完整些,如,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格方面的帮助?那真是不好用文字讲的事,希望有机会当面沟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2:53 , Processed in 0.1450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