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人与治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4 22: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人与治学
                               顾泠沅
      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近日举行《吕型伟教育文集》首发式,希望全市中小  学教师、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和学习。
    吕型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社区教育和农村教育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和鲜明的理论特色。本文从一个侧面给我们描绘了一位睿智、幽默的老人。
   
    吕型伟先生是当今教育界的历史老人,人称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如果从课题研究算起,本人跟随吕老已有20余年了,感受颇多,略述一二。
   
把事业与学问统在一起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吕老坚持“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鲜明个性,在节骨眼上敢于指摘时弊,机锋所向,锐不可当。学校改革异常复杂,常在过度控制与无序之间徘徊,有很多的未知因素和不可预测性,没有预定的路线图,简单的控制手段常常不起作用。吕老把教改作为探索过程,叫做“摸石头过河”,过河目标明确,路径各有不同,为了防止盲目,要借助学习的力量。比如他要求大家要读一点教育史,不知道奥运会的记录在哪里,你就不能老说破记录。
   
做学问的途径:一读书,二云游
    吕老的两个途径,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广读博览,到高龄仍然视为乐趣。他介绍我要多看《读书》杂志和《新华文摘》,而且说教育思想在教育外,向我推荐:教育学的迷茫,百年前纽约时报谈中国的冷门书(从教育制度的视角分析中国人为什么缺少创造力),从英国动物学家莫利斯的《裸猿》(讲人的动物性)到王阳明“唤醒良知”(后来,吕老的自传体散记名为《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从近代怪杰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到英日合著的《展望21世纪》。他说:要一边读,一边想,爆发思想的火花。
    第二是云游。吕老好动,戏说现在有几种特别的人,一种是酒肉和尚,喜欢吃喝,一种是歪嘴和尚,不念好经。人家问他,你是什么和尚?他自号云游和尚。在70余岁时,还去苏南,去温州,去珠江三角洲,去东北,去西南,考察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探讨这些模式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吴越有亲情,燕赵多壮士,齐鲁、巴蜀、中原与西楚文化各有千秋,中国有几大人才带,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小气候发挥大作用。他对教育的关注更是深入。
   
诙谐的学习、工作与休闲情趣
    吕型伟先生高龄之后,还常开玩笑,有一次外国人问他中国人为什么很聪明?答:因为中国人从小用筷子。自己人问他为什么我们黄皮肤?答:上帝用陶土造人放在火上烤,有的烤糊了,有的没烤熟,我们刚刚好。大家常在捧腹之余,领略其机敏。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5:21 , Processed in 0.0616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