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是生命的智慧
作者:黄耀红
生命、智慧,美好中见出深刻的语词,以这样的语词来表达教育的内涵与品质、教育的品位与境界、教育的理想与期待,似乎不是在描摹山头的招展与辽阔,而是灯光辉映里的美丽和温暖。
我们习惯于说活着,而不说生命。同样,我们赞许聪明,而鲜言智慧。生命与智慧,似乎属于哲学,属于有言辞无思想的学术百衲衣上的纽扣。在一切为了应试的强劲和苍白、愚昧与浅薄中,生命、智慧这种本应贴着心灵的表述却成了高处不胜寒的遥远言说。 即使这样,当我应约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组织的全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之时,依然选择了《课堂的生命智慧》这样一个演讲主题。不是出于话语的时尚,而是出于教育的根本。 在我看来,不理解生命,就无法理解教育;不追寻智慧,就无法抵达人生的境界。教育的智慧是就是生命的智慧。生命是教育的前提性提问,亦是教育的终极性提问。 那种试图将生命当作一个概念,试图从定义开始的话语铺排,在神奇的生命现象面前,总会在言及意的无奈里暴露出学究式的迂腐。且将生命置换为存在的事实,现象,抑或意象。 山上的大树是生命,天空的鸽子是生命,墙角的牵牛花是生命,石桥上的蚂蚁是生命……生命形态、样式是如此丰富,庞大的、微小的、简单的、复杂的、飘忽的、恒在的、天空飞的、水里游的、路上爬的、隐性的、显性的,它们都是不同的生命样式,都必然经过由生而死的过程,它的当下是活着的。 高天厚土之间,人这种生命与牛羊、与花草有什么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是这个族类有语言,有文字。因为语言与文字,便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了关于族类的悠远记忆,有了文明的累积和发展。人为世界命名,为生命确立意义,人在语言与文化里拓展生命的时空。或许说,语言与文化开启了人类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我们的伟大和杰出之处在于,我们除了拥有一个事实和现象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思想与精神的世界。一个活着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活着的世界。这种意义指向历史的纵深、世界的辽阔与族类的超越。 如果说教育要回到原点说生命,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命理解。 另一个关键词是智慧。一个很有光芒感的语词,似乎总在灯塔之上。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不缺知识,甚至不缺技术,不缺能力,我们最缺的是整全、通透、沉淀的人生智慧。智慧关乎你感知、理解、阐释、融入历史和世界的认知方式、体验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体验方式、行走方式、言说方式。智慧,化入气质,化入人格,化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无所在,亦无所不在。与之相关的是智力、慧心、觉悟、感应等。智慧是当下教育的最缺。因为,课堂缺的不是知识、能力甚至素养,而是指向生命成长的智慧物语。
(二)
与生命毗邻的语词还有哪些?生存、生长、生活、生态,所有的一切,都因为生生而不息。就教育而言,生命智慧在于懂得生命的本质,尊重生长的规律、重建生活的方式,培育精神的生态。 生命,生长、生活、生态,一切统于生命智慧,一切归于教育智慧。若论教育理念,此是最根本的教育理念。理念就是朝向,正如坡地建房,坐北朝南,乃缘于地理与气势而选择的朝向。一间房屋的朝向错误,影响到的或许还只是温度的冷与暖,光线的明与暗,风力的大与小。而教育的朝向错误,而可能是南辕而北辙,是生命的凋零和创造的枯萎。 何为生命的本质?为师者不只是要从理性里理解,更要从情感上懂得。懂得比理解或许更为内发。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生命的本质,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就会充满慈悲。 生命的最高本质在于自由。自由,即由自,它意味着每个个体的生命诉求都应被尊重、被理解,被宽容,意味着个性是生命的本然。生命值得敬畏的基本事实在于,它是自由的精神,并以自由的方式来释放创意与想象。其二,生命又是独特的。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之间都是不同的存在,懂得独特性才有可能不让“我”被“我们”淹没,才懂得”i”应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首字母。其三,生命又是丰富的。生命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审察世界的多极性,透视问题的多层性,每种“多”的背后都凸显出生命的丰富和微妙。其四,生命还是高贵的。因为人有语言,有精神,有情怀,我们得以区分于其他生灵,同时人因为懂得爱,将爱上升到宗教信仰的境界,将悲悯当成一种胸怀,我们得以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个体基础上群体的尊严与幸福。 教育者在谈起生命的时候,至少可以用这种最基本的生命理解去开启更多的丰富玄奥! 以上所说的只是理念。具体到教育的场景与过程,最大的教育之道乃生命成长的自然之道。尊重生长的规律,即回到生命的原点。 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生长。其实,我们不妨像对着宇宙间任何一粒种子一样,这样来提问:讨论生长有条件吗?生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任何生长都是从头开始吗?生长有起点吗?这种起点在哪里?生长有姿势吗?这种姿势是怎样的? 生物学常识早就这样表述,生长离不开阳光,离不开水,离不开空气,离不开土壤。以之作为隐喻,课堂里的生长过程是怎么的呢? 我以为,课堂里最和暖的阳光是对于孩子的尊重与激励。给点阳光,生命就灿烂。给点鼓舞,童心就绽放。反之,没有尊重,不善激励的课堂,那一定是阴暗的黑洞。没有光,就没有启蒙;没有光,还谈什么美丽与快乐? 课堂的阳光是赞美,那空气是什么呢?是对话与交流。没有对话与交流的课堂,就是死寂的课堂,正如空气稀薄的高原,深度缺氧的大脑。对话,不只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言说与交流,它是一种哲学境界。即世界不是独白的,而是对话的;不是主观对立的,而是主体间的。正如你看一株树,人看到树的春夏秋冬,树亦看到人的生老病死。此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