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犁教育: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9 12: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犁教育: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
时间:2009-12-01
来源:学校品牌管理  作者:曹玉辉
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


学校文化无论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我以为都是一种对师生当下生活的引领,一种润泽生命的智慧,一种和谐精神的铸造。“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
设计校园, 让触目所及的美激动心灵
校园里的景点、文字是显性的,但一直被认为是隐性课程,就在于它们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孩子,只有那些触目就能让心灵激动的美,只有他觉得自己就是那草、那花、那片绿叶,而产生了“由物及我的移情”,才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的校园建筑朴素,景点简单,所有的景物都因十分的儿童化而给人笑盈盈的感觉,似乎都有灵性和呼吸。《六艺柱》以我国古代教育的“艺礼乐射御书数”,指向全面发展的六年小学学习。《荷竹亭》种竹数杆,只为传达一个理念:“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走进餐厅,映入师生眼帘的是一幅简单的循序而行的企鹅壁画,题为“生命的秩序”。较之“文明就餐规定”是抽象了些,但学生是懂的,从就餐的秩序就知道。校墙上只有蓝天白云和草地,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水泥和颜料做成的《七彩叶》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斑斓。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童从树叶中间欢腾而出。一棵棵棕榈、枫树、石榴树挂上一个小牌子,又立刻风情万种 :
掌掌相印:没有一丝纤尘,装点楼台方塘半边的葱郁,人景相宜水墨淡青,无不温馨。
铮铮棕梁:顶风冒雨捐蓑笠,避暑迎晴送翠凉。”只为让生命灿烂,让思想斑斓。
红消化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纷落的火红燃尽,只为捧起枝头灿烂的晶莹。
学校师生,来来往往,偶尔驻足,低声诵读,悄声交谈。读完了一段美文,也读懂了一个生命。瞬间,人与自然与美就如此混沌地交融了。
所有的景物设计,都突出智慧和生命的主题。即便是厕所,我们也把它整治得温馨可人:顶上有绿藤,壁上有鲜花,冲刷的水管便道底边轻轻地流淌,如厕处挂着诗词小令、谜语幽默,洁净的洗手盆,宽大的美容镜……把厕所变成了放松的好去处,也把 “厕所若干管理规定”化解于无形,走进这样的厕所,谁能不文明?
我们的校园里找不到“开拓”“进取”之类的大词,甚至连勤奋刻苦的字样也没有,但师生时时都在开拓进取,天天都在勤奋刻苦。因为我们用校园里触目所及的美,淹没了冰冷的规章制度,用散落在校园各处的开放小书架,用一幅幅和大师并排着悬挂的学生的书法作品,用英语字母广场……营造了智慧的氛围,温润了师生的心灵。
我相信,从这个环境里走出去的师生,一定能带走超越景物的感受,在生命的潜意识中隐藏,隐藏又会变作一种观照生活的眼光,一个生命的出发点。
享受“现在”, 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现在”是为了“将来”作准备。其实,这是对教育的一个误解。“教育是一个生活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而做的一种准备。”(杜威)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天都当作一个独特的生命看待,我们能够欣赏和享受的只有现在。”(叔本华)享受‘现在’,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学校文化价值观。
我校的学生都有一个成长袋。那些手工作品、师生评语,那些生日贺卡,阅读卡、背诵卡……全都真实的没有丝毫做作。兴趣爱好因同化心理而相互影响,才艺特长因竞争意识而相互学习。多元智力成就了多样化的发展,多样化的发展又让每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成绩,都有成长的快乐。
校园里的“温馨港湾”,每天贴着当天过生日孩子的名字,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happy birthday”,虽然只是校园广播里点的一支歌,却让孩子们享受了当下的快乐,有了享受爱表达爱的机会。爱人者人恒爱之,张集小学的今天也许就是爱与被爱的结果吧。
2005年,我们创办了『木犁教育』网站,给师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发展的空间。在《木犁视界》点燃思想火花,写教育随笔尽在《萤窗细语》,探讨《本色数学》。在《茶余饭后》聊聊奇闻,侃侃趣事,啦啦家常,谈谈心事,都是满足。学生则在《蓬头稚子》《童言无忌》《我读我秀》《学生书社》里,体验、分享成长的喜悦和烦恼。一个版块就是一个思想的停车场;一篇文章就是一犁新鲜的泥土。按住鼠标拉下去,快速浏览的感觉已不是看文章,而是释放一种能量了。忙碌依恋间,一个乡村小学就这样被每天的快乐填满了。木犁网站成了师生生命的驿站,也成了学校的品牌。
打造特色,使师生享受有情趣有追求的生活
打造特色,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的手眼口心都动起来,让生命以最活跃的形式投入学习,过一种有情趣有追求的生活。本着学校文化建设的这一理念。我们致力打造墨香校园、书香校园。凭着书香和墨香,把中国的精神、传统的文明,生动地介绍给了学生。
营造氛围。《羲之广场》上,大书法家王羲之塑像, “书法浮雕” “书法石桌”相映成趣。通往厕所的主干道上是 “厚积壁”,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相间;对联、中堂、条屏、扇面、手卷、信札满墙,把中国的书法艺术似行云流水般展示给学生。
开发校本课程。书法指导课、欣赏课和文化研究课,每天任上一节,每节20分钟。或软笔或硬笔,每人每天一定要写一张。开始还得作为任务规定,后来由于欣赏课和文化研究课的引导,老师渐渐陶醉其中,学生也跟着着了迷。因为学校天天的展示,因为南来北往的参观者,人人都想自己的书法拔粹,苦炼书法也就成了自觉的行动。在书法世界里,几乎一切都是可能的,因为这是一个浑然一统的世界。审美、毅力、情感、态度、过程、感觉、悟性统统都有了。写字时不由自主的正襟危坐,欣赏时不由自主的精神飞动,正是这不由自主的“移情”,一步步引领师生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雅。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张白纸,放纵涂抹中,不同的心性,如春日里不同的花,以不同的形式,开放。
书法与典籍向来相互灌溉、相互滋润。读书、充电、洗脑,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就是供起这些法宝激动教师、滋润学生、沸腾学校的。“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写一千字”的目标,把老师领进“书”的世界; “教师读书沙龙”,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讨论;在“读书时间”,师生同时读书;“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交流,也建立了亦师亦友亦学兄的新型师生关系;“赏诗会”“读书秀”师生共展风采; “好书推介台”“好书交换站”让好书在全校漂流;资源共享;开放书架,少了在规定时间到图书室借书的限制,更是加大了了师生阅读量。
各种各样的读书形式,无非表明:要让师生成为读书人的意志。其实读书就是读书,本不需要这许多形式。但对于师生来说,智慧构成的一种生命力,时时要求展示,展示才能感到自身的强健。只要看一看师生那一本本图文并茂、书写隽秀的读书笔记,谁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读书养人”的感叹。全校师生就这样一天天读去,一月月读去,读得校园一片滋润。
在这个充满笔墨趣味的团队里,在这个弥漫着浓浓书香的校园里,读书写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成了对一个人灵魂的内在和谐的塑造。一年365天,开放书架里的书不曾丢失一本;一天24小时,校园里不曾见到一片纸屑;全校上千名学生,没有过任何伤害花草树木的行为。一群农村的“土”孩子渐渐“洋”气,应该是对“和谐”的一种诠释吧。
事实证明,学校文化“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朱光潜《谈美书简》)才能实现 “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之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57 , Processed in 0.0688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