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不是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1 15:3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读《为自己的人》(1)作者:河的第三条岸
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不是人
——读《为自己的人》
先从这两天大家都在谈论的“化学天才”在美国自杀的消息说起,从奥赛化学金牌得主到知名公司首席软件工程师,从寒门学子到成功人士的楷模,美满家庭,一双儿女……被称为“神一般地存在”的他为什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外人恐怕很难揣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所谓“成功”,所谓“荣誉”并不能解决一个人的人生问题。人的一生要面临和处理很多很多问题,比如说求学、工作、婚姻、家庭、事业、前途等等,但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如果下面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话,这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个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人生问题,就是“人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
《为自己的人》就是一本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并试图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书。我想我们中国人恐怕不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们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多聪明啊,怎么会在“人是什么”这类幼稚的问题上费脑筋呢?人应该怎样生活?这还要说吗?做一个成功人士嘛,从进最好的幼儿园到进最好的小学,从“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到“奥赛冠军”,好工作,高收入,位子、票子、妻子、车子、房子……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做一个成功人士,挤进社会上层,抢占更多的社会资源,这就是我们对“幸福”的定义。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我们的幸福感呢?尽管朝鲜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都认为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排名位于前列,甚至是世界第一,但实际感觉好像不是这样。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为自己的人》一书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我们通常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成功就是“根据人的本性法则展现他的力量”,“他能够肯定他的人之潜能,只是因为他实现了他自己。活着的责任就是成为人自己的责任;就是发展人的潜能,使之成为独立的人”。“对人道主义伦理学来说,善就是肯定生命,展现人的力量;美德就是人对自身的存在负责任。恶就是削弱人的力量;罪恶就是人对自己不负责任”(《为自己的人》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11月第一版,第39页)。也就是说,“人的目的就是造就人自己(to be himself),而且,达到这一目的的条件就是:人一定是为自己(for himself)的人”(同上,第27页)。
这段话里反复强调成为人,成为自己这个人,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成功,就是最大的幸福。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强调“成人”比“成才”重要,但在今天,一方面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成人”看成是虚幻的、可有可无的、嘴上说说的而且谁也说不清楚的东西,“成才”则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立刻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人全力以赴孜孜以求的东西,另一方面,对“成人”的理解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成人”就是成为“人”,所以这里有个对“人”的理解的问题,有个对“人性”的理解的问题,也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
本书第二章第三节“人的科学”里阐述了“人性”和“文化”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所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中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人和人性,因为文化是人创造的。但文化又是强大的,因为文化是集体创造,是长期的历史积淀,面对这个强大的、无所不在的、既是历史又是现实的、既表现为制度又表现为道德律令的文化环境,作为个体的人显得十分软弱和无力,似乎只能去适应它,但是一味地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又会造成人的异化,因为人之为人,肯定有一些特质,有些作为本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有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改变。
当然,大多数人是不会自杀的,因为求生也是人的本性,所以有很多人生活在痛苦中,生活在迷惘、困惑和挣扎中,他们在改变自己的本性和维护最基本的人性尊严之间寻求着一种艰难的平衡,还有一些人改变得比较彻底,适应得比较好,他们的痛苦要少一点,但要说他们一点痛苦都没有,我不相信,因为他们毕竟是人,这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尽管他们不把自己当人看。电影《窃听风暴》里有句台词:“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不是人。”但这只是一种文学的语言。
“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常常用来教育孩子和开导别人,也算是中国式的“智慧”吧。人确实有很强的适应性,适应性强也成为对一个人的褒评,但在适应过程中,人会产生一种精神和情感反应,这说明人是有其不变的本性特质的。这个本性特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复杂,留着以后慢慢说。下面这段话让我震惊——
“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素质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第41页)
“降低他的智力素质和道德素质”,“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这些描述用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无道德和低智商社会,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了。有人概括出“笨蛋社会的四大图腾”,很有代表性,抄录如下——
统计局——症状:无记忆
脑子坏掉的标志之一是记忆力减退,有些则是常年无记忆,比如咱们的统计局。能把全年房价飙升的事实忘得一干二净,出一份1.5%的房价涨幅的报告,也算骇人听闻。而民众似乎也健忘,在愤怒两三天后平静下来,继续等着这个权威机构下一个数据出台。健忘会彼此传染,还是这个社会都笨了呢?
凤姐——症状:无审美
一方面,凤姐长相特别,择偶标准高,盲目自大,这些都不是大众谩骂讽刺她的理由。而另一方面,她作为公众人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大众也有权对她评点一二。但这种对她的指责讽刺轻蔑,竟然能把她捧红,成为中国最火的话题人物。这只能证明这个社会整体的审美出了问题,才会成就了这样的明星。
孙东东——症状:无心智
在当今的网络语境下,“专家”一词即使不是贬义词,也肯定不会有太多的褒义色彩。学者多为豢养,其在媒体上的发声与其说是出于学术思辨,不如说是屈从于某些压力或利益。看着当年孙东东教授惊世骇俗的“99%上访者都是精神病”论断,我们还能对这样的无心智专家学者有什么期待呢?
兽兽——症状:无底线
号称中国第一车模的兽兽小姐,她从半红不紫,到受人围观,到被人怜悯,再到大红大紫的过程,可以视作笨蛋社会造星的典型案例。很难讲她的不雅视频是刻意流出还是被人陷害,但她却从容不迫地化丑闻为眼球,成功赚取关注度,从而身价倍增。无底线的兽兽爆红,是社会病态无序的一个信号。
这个社会乱象丛生!
集体不读书,集体不思考,集体失忆,集体无良……集体失语却又集体狂欢。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适应的结果!适应什么?我不说,你懂的。
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不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39 , Processed in 0.0833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