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5日上午9:30展览开幕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5 08:3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5.25-5.31河南省博物院〈正 大 气 象--汤立大写意花鸟画展》全记录


专    栏

正在直播中。。。。。。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1:23:42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3997845_0_1.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3997845_0_1.html

晚上,在开封一品皇家酒店和一了/蠢疯在一桌喝酒,占伟坐我右手边,我们一直在聊《当代美术》杂志该怎么编,我在琢磨怎样可以帮得上他的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40f6c30100xlif.html

  2012年一了艺术仓库、嵩山十方精舍教学工作简况



1、3月至5月嵩山写生,并择时举办“山高画展”。

2、5月于郑州目标艺术空间举办“三人行---魏群、李洁、果真纸上作品展”。

3、6月师生同往景德镇画瓷。

4、8月于郑州举办画瓷展并出版画集。
5、10月师生同往山西云冈石窟等处参学。

6、11月于郑州举办“魏群个展”。
7、12月于北京、成都举办嵩山十方精舍参学展。
8、十方艺术系列杂志全面免费跟踪报道,立体展示学生的参学成果。
9、相关展览、出版将得到十方艺术机构的全力协助。

==这几个孩子我都见着了。挺喜欢他们。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1:03:53 | 只看该作者
一了的耳朵                                         文:马明博
  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胡一虎说,他父亲曾教给这样说话:“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急事慢慢地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没有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有发生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现在的事小心地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自己的事,静听自己的心怎样说。”
  从小就知道“少说为佳”这句话,但一直未能领会其中的深意。胡文虎转述的老人的一番话,让我省悟出弦外之音。
  这段话,像一面镜子。揽镜对照三十多年的涉世,试问镜中人:“你会说话吗?”心里真是没底。虽然每天都在不停地说着,谁敢说自己“会说话”呢。
  人这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是两件:说与听。
  想一想,人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巴。2:2:1,这个比例,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深意。说白了,就是人这一辈子,应该多听、多看、少说。
  在中国书坛的大草原上,一了及其特色鲜明的现代书法,诚如闯进羊群的“一匹狼”。虽然另类,但一了的“看、听、说”却非常本分。
  一了眼睛好使。他纵着看上下古今,对于中国书法的演变、时代同行者的创作,洞若观火;他横着看左邻右舍,对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韩书坛,也有深入地了解;他还看书法之外的,绘画、雕塑、自然、山水。作为一个习禅者,在观察外在的世界之后,他还会找个角落,在静默中,观照自己的身心。
  那么一了的耳朵和嘴巴呢?
  夏初,在艺术家王浩的归原居,我与一了初次见面。
  王浩把我们相互介绍了一下,彼此握手后,围着当作桌子的磨盘坐下来。院内野草萋萋,晌午阳光浓烈,在大槐树的绿荫中,一干人等喝酒、唱歌、聊天、吃茶,舒服极了。
  言谈间,王浩大着嗓门对我说:“明博……”。坐在我对面的一了忽然张大了嘴巴,他急着问王浩,“你说谁?这是明博?你这咋做人嘛,也不介绍一下。”他明显地冤枉了胖胖的王浩。
  王浩体胖心宽,毫不介意。此时,大家才知道,一了有只耳朵失聪。
  一了指着自己的耳朵,“耳朵听不清,看你们说话,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为了不让大家扫兴,我就点头说‘是’、‘好’、‘对’。”
  他身旁的朋友补充说:“有时候,他不知道别人说什么,别人在笑,他也跟着笑”。
  因为耳朵的原因,一了闹过许多笑话。
  比如,有一次,一了去拜访画家老甲(贾浩义)。
  老甲对一了说:“上次我去看你的画展,你不在。”
  一了点头:“是!是!是!”
  “你的作品,我很喜欢。”
  一了点头:“好!好!好!”
  老甲:“你年轻你厉害,我们上了年纪,都不行了。”
  一了点头:“对!对!对!”
  同去的朋友听着不对劲,把一了拉到一边说:“你也太狂了吧!”。
  一了充满不解地看着朋友,“我怎么啦?”
  耳朵听不清,自然话也少。一了说:“现在耳朵听不见了,我不知道你们说什么,搭不上话。”熟悉一了的朋友,渐渐接受了一了的寡言与沉默。然而,对于多年不见面的朋友,久别重逢,会觉得昔日健谈的一了现在故意玩深沉。
  饭间,有人问一了,“耳朵怎么就听不见了?”
  一了说:“我一个甘肃农民来到郑州22年,在中原大地混迹,在城市里做事,要比其他人多付出,才能把事情做好。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折腾成这样了。先是经常耳鸣,后来越来越听不清,去年一只耳朵彻底听不到了。听了二十年的废话,听坏了一只耳朵。不过,这样也好,不该听的终于听不到了。”
  说着,他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对于一了线条奇崛的现代书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囚”系列。勿须讳言,一了早期的书法作品,有日本大书法家井上有一的影子,然而近年来,他越来越真实地逼近了自己的内心。
  《说文解字》说:“囚,系也。从人在口中”,本意为监禁。在一了眼里,“囚”是当下生存在现代文明中的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在社会规则设置的种种僵硬的框框里,一个个鲜活的人,成为毫无生命活力的“方盒子”空间里的“现代人”,为利欲的消费价值所愚弄与欺瞒,对于生命深层的自我灵智的体认,愈来愈成为空谈与梦想。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在一个与自我生命无关的“囚境”里?为什么人们被自我追求的、社会营构的虚假幻象所“囚禁”却茫然不觉?
  在这里,一了的书法,演化为对现实批判的一种的实验与可能,且意味深长。写“囚”的一了,书写愈多,所见愈深,“囚”系列作品,渐渐成为质疑自我生存状态的自问自答,颇像禅宗所说的“参话头”。素有禅心的一了,以“囚”为门,渐渐体会到佛法无处不在,汉字通灵,字字菩提,字字佛性,字字宇宙。
  享誉世界的泰国高僧佛使比丘曾指出,执著就是“囚牢”。只要有“囚牢”,便会有痛苦。执著使人被监禁于各式各样的生命的“囚牢”中,心甘情愿地成为“囚徒”。深入地认知“囚牢”的存在,会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对于个体生命来说,眼、耳、鼻、舌、身、意——佛法所说的“六根”,也是“囚牢”。通过“六根”,我们得以和外界沟通、接触,产生感受、经验等,导致人对自身生命产生执取。当执著于“六根”时,我们得侍候它们,从而成为它们的“囚徒”。
  对于佛使比丘教人放下执著、走出囚境的教导,不知道一了是否有所听闻。他的“囚”系列书法作品,那一个个处于框框中难以解脱的具象,可以说是佛使比丘所说的“囚牢”的具体表现。
  当我们执著于听时,耳朵就成为我们的“囚牢”。耳朵功能的丧失,对于一了,倒成为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他少了一个“囚牢”。
  放下对外在音声执著的一了,会更静地倾听内在的声音,借笔墨纸来淋漓地表达它。





===1986年,管季超与一了[朱明]通信;大约在1998年,第一次见到一了。其后在来中州时数访一了。

     朋友的耳朵咋就。。?


   一了本名朱明,甘肃人,现居郑州。独立艺术家,十方艺术馆馆长。曾于日本东京、中国美术馆、上海、西安、郑州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多次参加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举办的重要的当代艺术学术展。出版作品集、文集十余种。作品广为国内外当代艺术机构收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均做过专题介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0:57:10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yliaocn9

http://blog.sina.com.cn/yliaocn9

》》管季超留此链接就可以随时了解一了和他的朋友/弟子的行止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0:46:2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嵩山参学展开幕式作者:


===九鱼小妹妹今天在《休里-启封/起风》给我和一了拍的片子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0:41:49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6:59:15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6:57:33 | 只看该作者
  精简,气和,神奇—— 我看汤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作者:黎鸣
   进入耳顺之年,能结识画家汤立先生,真乃平生中一大快事。我虽非画家,但自幼醉心书画,终生不改,自称书画界一票友,大

概不算自夸。

   在我的少年时代,仰慕老一辈大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固且当然,但让我最感佩的还是比较在年龄上距我

不是太远,而在画界却是极其活跃灵动的两位大画家,一位是已故著名大画家黄胄先生,另一位即汤立先生的令尊,著名大画家汤文

选先生。我认为,汤文选先生大概是当今在世的已获得全方位大成就的艺术家了,他无论在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走兽等写意画各

方面,全都成就斐然,国内在世的画家中,能望其项背者几稀。黄胄先生擅长大写意画驴,汤文选先生擅长大写意画虎,我也喜欢画

这两种动物,刚好又有一著名成语典故“黔驴技穷”把这两种动物联在一起,因此,尽管几十年过去,这两位大师在我脑海中的记忆

却仍旧非常鲜活。

   今日的中国画界,大师们纷纷离世,令人怅惘。汤文选先生虽然身患恙疾,毕竟是硕果仅存的大师级人物。今我能结识汤立先生

,并与之友好,既可了我少年时仰慕之思,一睹昔日偶像之风貌,又能有了绘事上著名的师长,岂非人生一大快事也哉?
   观画有感
   观赏汤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则是我的又一大快事。在我看来,中国当今花鸟画大写意的高境界,大概就只在汤立先生这里

了。

   何为花鸟画大写意的高境界?我用六个中国字表示:精简、气和、神奇。精简在平淡、自然;气和在和谐、韵生;神奇在注目、

回想,以至味道无穷。

   泛观今日中国画界,其实是一片乱象。有人悲观,以为大写意的极境已随黄宾虹、齐白石等人飘然而逝,再不可能有新的大师产

生;有人彷徨,不知路在何方;有人轻言“笔墨等于零”,彻底颠覆国画的传统,向西方的绘画艺术看齐;或废弃传统,自创“笔墨

”,然而有胆无识,以至滥画成灾。于是繁复涂鸦、满纸充塞者有之;固守陋规、千篇一律者有之;……,更让人称奇,未有任何绘

画基本功底居然也敢自称大画家者,亦有之。在我看来,这一切乱象全都是“钱”闹的,同时也因为严重缺乏最基本的理论思维。多

数所谓的“画家”,其实是既不读书、也无(或不会)思考者。

   汤立先生不然,不仅具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底,而且勤于读书,善于思考。这从他大量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古人评品绘画分能、

妙、神三级,又各分上、中、下三等,共分九品。观汤立先生的画作,我个人认为大部分都在妙品之中、上,少部分可列为神品,有

个别可列为神中极品。下面我举几幅稍加评论。例如《寒鸦》(1994年)、《梅鹤同春》(2000年)、《留得残荷听雨声》(2001年

)、《素装》(2002年)、《桃花蜜蜂》(2002年)、《早梅散漫入春诗》(2003年)等作品。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用笔简练,墨色酣畅,气韵生动,引人瞩目;更加上位置经营,平中见奇,散乱成理,意出画外,令人神往。我赞叹《素装》的幽雅

、散淡和《梅鹤同春》的自由、轻灵。《桃花蜜蜂》、《早梅散漫入春诗》画面清新,令人心动。《寒鸦》和《留得残荷听雨声》等

作品则有八大的遗风而又不同于八大,毕竟汤立先生的身世与八大的身世有别,意同而心不同,但他们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却有着深邃

的相通之处,这些足见汤立先生作画时用心之精微、技法之考究、功力之深厚。

   正是因为如此,在当今中国画界,真能高擎花鸟画大写意高境界之旗帜者,我认准汤立先生,世间与我具有同感者也并不乏其人

。例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孙美兰教授即认为:汤立“用笔之纵横捭阖,用墨之淋漓酣畅,如舞如泼,如狂如醉,罕见于前

人,画面产生的强烈振奋感和动情力,展卷令人惊慕。”

   江苏省画院院长宋玉麟先生也说:汤立“把八大山人的简这一块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功力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当代中国画家

中,汤立的艺术成就应该说是相当突出的。”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先生亦认为::汤立的作品,“自然而然,笔势开张,气势轩昂”,“设色布局,清新典雅”,正所谓

:“性灵出万象,天然去雕饰,这些均是一个大艺术家的做派,汤立先生的作品有如此气象,其前程不可限量。”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画家、评论家何怀硕先生同样认为,“汤立的写意花鸟极潇洒狂放……,看似狂笔乱墨,却形神兼备;极豪

放,极精微,几乎到了无一笔可有可无之严谨。”

   画家范扬先生也极力称赞:“汤立先生的作品,耳目一新,……,雄强大气,十分精妙。……,他无疑丰富和发展了大写意绘画

传统,丰富和发展了文人画传统。”

   类似的言论还有不少。

   关于高擎花鸟大写意高境界之旗帜者,我不仅认准汤立先生,更好有一比。比谁?怎么比?比已故公认的两位花鸟写意画大师:

潘天寿先生与李苦禅先生,还比其父,尚硕果仅存的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这三位大师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们作品的雄强极具风

貌:潘天寿先生的雄强在其经营严谨、用笔老辣;李苦禅先生的雄强在其笔触精到,墨气淋漓;汤文选先生的雄强在其笔沉墨厚、形

神兼备。但这三位大师也都各具其软肋。潘天寿先生的软肋在其用墨单薄、天趣不足;李苦禅先生的软肋在其经营位置不足,形神调

和失衡,造成作品精粗悬殊较大;汤文选先生的软肋在其作画用心过于精当,故而发挥自由略显不足。

   可以认为,上述三位大师的软肋恰恰在汤立的作品中获得了较好的处理,而且几乎成了他作品中相当突出的优点:墨气淋漓、富

有天趣;位置适宜、形神调和;豪气勃发、自由潇洒。

   只要汤立先生本人不固步自封,并进而把上述三位大师的雄强之处亦在其今后的时日全然兼备,擎旗者且不说,我看中国花鸟大

写意画当今之大师,也将一定非其莫属。
   究往鉴来
   汤立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其实不易。

   汤立先生出生于1947年,到今年刚好一个甲子。1957年,他才10岁,父母竟双双成为右派分子,下放农村;其父为著名画家,当

年还专门留下了《次子汤立学画》白描写生作品,然而真正想要学画,谈何容易?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去学戏、放羊、挖草药、做

泥瓦匠。直到1980年,他已33岁,才终于有了可能跟父亲学画的机会。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中国画基本功的训练之后,他又在湖北美术

学院接受了西方艺术思想和理论的陶冶。

   他最初从临摹任伯年的花鸟画入手,然后旁及青藤、八大、缶翁、白石。刻苦用功,加上天纵之才,短短不到三年,便有了超逸

的创作。

   1982年,其作品《荷塘立鹭》由文化部选送参加法国《青年沙龙艺术展》。

   1984年,其作品《三思图》参加日本《第十八届现代水墨精选画展》,并获优秀奖;此外,其作品《晴雪》、《寒枝》、《秋兰

八哥》分别参加了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花鸟画展。

   1985年起,汤立先生不仅创作花鸟画,而且涉足山水画,他选用水晕墨张的中国画特色,加上西方美术的抽象构图和色彩原理,

创作了别有韵味的新作,如《晨风》、《高原风情》、《丝绸古道驼铃声》、《晚风》、《新月》、《倒影》、《风骨篇》、《回音

》、《春之情》等等。

   1988-1994年间,汤立先生应邀赴英国、美国、波兰、日本等国举办个人画展,这一系列的出国经历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这几次

的出国办展,均以他的水墨山水画为主。在日本人的画廊中,汤立的一幅画在橱窗中整整挂了三年,画下标以“汤立——当代中国画

坛新锐画家”,画廊中还同时挂有程十发、亚明、宋文治等著名画家的作品。

   在经过了种种现代抽象的、构成的等等多方面的,同时也几乎均有所成就的绘画创新的试验性探索之后,特别在1994年之后,汤

立先生开始了重新回到花鸟画大写意传统的转型。他深信,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以及她的弥久日新的魅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在外国跑了一圈,西方各个画派的原作、名画都看到了,都感受到了,便有了一些反思。1994年以后,我回归传统,练书法,研读

中国画史画论,埋头做功夫,画写意花鸟。”

   正是在此之后,他重新回溯青藤、八大、缶翁、白石等历代中国写意画的大家,再回头练习书法,悉心研究摹写古今书法大家如

颜鲁公、黄山谷、王觉斯,以及近人于右任、郑孝胥等人的法书。此时的汤立先生,不仅为自己确立了终生付诸花鸟大写意的壮志,

而且满怀雄心。这从他的一首自述志向的诗中已充分表现出来:

   风雨纵横豪气生,

   坎坷萍生耳目清;

   含英咀华残灯泪,

   我写江山无限魂。

   耷非耷,齐非齐,

   掷笔大笑墨淋漓;

   非我轻狂非儿戏,

   我有我法会天机。

   十多年的回归传统,再加上重塑自身的功夫,构成了他今天作品中充溢精简、气和、神奇的大写意高境界的强烈个性。
   画亦有道
   青少年时的苦难,几乎从来的自强不息、刻苦用功,再加上家学渊源以及本人的天纵之才,终于成就了汤立先生的今天。但在我

看来,这还不是全部,画亦有道,尚有它自身的规律。顺之者生且成,逆之者死且败。汤立先生隐隐中顺应了此道,所以他成功了。

何为中国画之道?我总结为如下的九个中国字:笔、墨、性;形、韵、意;精、气、神。

   笔、墨、性是中国画的先验本性,笔是中国书、画的先验用笔,墨是中国书、画的先验用墨,性是中国画传统(先验)的民族性

,其中特别包括中国画的用纸,以及它与笔、墨长期以来相互之间的调适性。

   形、韵、意是中国画家的经验理性、实践性,形是画家面对事物空间的经验(敏感)能力,韵是画家面对事物时间的经验(敏感

)能力,意是画家面对事物意义的经验(感受)能力。

   精、气、神是中国画家的超验悟性、天才性。缺乏天赋的画家将不可能达到这个层次。正是因此,精是笔精而简、而自然,形精

而准、而质朴;气是墨气而匀、而和谐,韵气而感、而生动;神是性神而立、而独特,意神而奇、而创新。

   也正是因此,我在前面总结了中国画大写意的高境界是如下六个中国字:精简、气和、神奇。说得更精确一点,即:笔、形精简

而自然,墨、韵气和而朴实,性、意神奇而超逸。这六个中国字不仅表达了国画大写意的高境界,而且其实也是全部中国画,乃至全

部中国表现艺术的高境界。汤立先生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这六个字,虽然还有待继续升华、提高,但他的确是在以这六个字作为他创

作的最高目标,所以我认准他是高擎中国花鸟大写意画高境界之旗的旗手。

   从汤立先生创作中国画的经历中也可看到,他顺应了上述的规律,他没有放弃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而是认真回溯其本源,从传统

中吸取中国画先验的本性,再又在绘画实践之中外师造化(事物对象的空间、时间、意义),然后加上自己的天赋,内得心源。由此

可见,我对古人的说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有了修正,应是:外师造化,中继前贤(传统),内得心源。

   再说一点题外话,但决不是不重要的。这里说到的“画之道”实际上也可以经过变化而运用到其他方面,如其他的艺术之道,乃

至科学之道、技术之道,甚至最后的为人之道。正如中国古代圣人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
2007年2月4日于北京
(本文作者:著名哲学家、文化学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6:56:08 | 只看该作者
众名家评说大写意花鸟画家汤立




看了汤立先生的作品,耳目一新,非常醒目,非常雄强大气,也十分精妙,他的作品有深厚的传统功力,看了令人振奋和激动。他无疑丰富和发展了大写意绘画传统,丰富和发展了文人画传统。他的画具有现代构成意味,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我认为他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继承发展是有贡献的。
    ----范扬
  汤立画中的雄鹰、鹭鸶、八哥、雄鸡、牡丹、墨竹、松树、芭蕉、兰花等,均是“求于古人合,能与古人离”后提炼出的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因而极具个性特色。纵观汤立之艺术,乃求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趣外之趣;绘其形,畅其神,写其心;其内在精神,内在学养,内在才情,无不跃然纸上,内中更潜藏着更深一层的文化含义,耐人寻、耐人品、耐人思。他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邵劲之
    汤立先生的作品非常精彩,他从汤文选先生那里吸收了一些营养,但他又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面貌。他的画还从白石、八大那里吸收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把八大山人的简这一块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有很好的笔墨功夫,其功力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当代中国画家中,汤立的艺术成就应该说是相当突出。
    ----宋玉麟
    从艺术语言来看,汤立的简笔花鸟,近似于八大,但又不是八大。八大山人简、清、空、迈,表现出苦僧落寞出世、清寒冷逸的心态。而汤立在他的那简、静、空、逸的画面中,涌动着一种内在的活泼泼的心灵飞跃。“极简”与“夸张”相协调,“暗示”伴随着“象征”,以现代构成意识和精神张力去穿透古今流转的时间隧道,以求最大限度地拓展画面空间,做大块文章。其用笔之纵横捭阖,用墨之淋漓酣畅,如舞如泼、如狂如醉,罕见于前人。画面产生强烈的振奋感和动情力,展卷令人惊慕。
    ----孙美兰
    汤立20世纪八十年代已在画坛崭露头角。经过20多年的潜心学问,眼下他已卓立于当今的大写意花鸟画坛,成为业中翘楚,被誉为“画坛又一大手笔”。
    汤立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里的强势突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他的大写意花鸟,既具深厚的传统渊源,又能以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文化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与观照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前辈大师,博采众长而自成一格。他的创作可以看作是承接传统的一种实践与升华,他的成功给当今日渐式微的大写意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对中国画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无疑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接续八大山人、齐白石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灿烂历史的重要画家。
    ----石延平
    中国画往往大器晚成。齐白石56岁客居京城时,在人们眼里还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靠篆刻为生,经过近20年的努力而成为一代宗师。汤立定居北京也是56岁,而他在艺术上已有了十分良好的开局,他正值盛年,以他的性灵、才情、功力、学养,我们完全可以对他抱有更大的期待……。
    ----林 义
    (文章来源:《经典名家·汤立》画册 2005年8月发表)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6:53:25 | 只看该作者
他用笔之纵横捭阖,用墨之淋漓酣畅罕

见于前人,其画面震撼力令人叹为观止。
《正大气象——汤立大写意艺术展》在郑州开幕

5
月25日,由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正大气象——汤立大写意艺术展》在河南省博物院开幕。画展展出了汤立先生近年创作的大写意花鸟画精品力作80余幅。
汤立先生为人低调,不擅张扬,但他有着过人的天赋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坛最具实力的代表性人物,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为画坛关注和高度评价。著名美学家黎鸣先生认为:“在当代中国画界,真能高擎大写意花鸟画高境界之旗帜者,只有汤立先生。”《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说:“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就6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汤立先生无疑是最优秀的,我们还没有看到有谁能达到他这样的高度和具有他这样的功力和才情。”中央美术学院孙美兰教授撰文称:“观汤立先生作品,遥感惊雷”“其用笔之纵横捭阖,用墨之淋漓酣畅,如舞如泼、如狂如醉,罕见于前人,画面产生强烈的振奋感和动情力,展卷令人惊慕。”
画界一般认为,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花鸟画最难,花鸟画工笔与写意比较,则工笔易而写意难,大写意尤难。大写意集诗书画、文史哲于一体,它通书法、通戏曲、通园林建筑、通唐诗宋词、通老庄哲学、还通禅,博大精深。中国画坛顶尖极大师如齐白石、八大山人、吴昌硕、以及李苦禅、潘天寿等,都是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就才攀登上艺术的高峰,成为一代宗师。
汤立先生出身于艺术庭家,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他有良好家学和受过学院派教育的双重优势。他远师青藤、八大、缶翁、白石,博采众长,化合熔铸,日积月累,终能以勃发的精猛之气,直扣艺术鹄的,破门而入。他的作品,或豪情奔放,雄奇瑰丽,别具堂皇气象;或潇洒旷逸,妙得天籁,尽显才情风流。
汤立先生194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后徙居北京。1988年经文化部批准应邀赴日本举办个展获得成功;1989年应邀赴英国伦敦举办个展,英女皇弟迈克亲王出席画展开幕,部分作品为皇室收藏;1992年为庆祝中日建交20周年,应日本方面邀请,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为后援单位的《汤立中国画展》与《董寿平画展》《宋文治画展》同年在日本举办,获得好评;1998年应邀赴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个展;近几年在北京、南京、山东、广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获得多方赞誉。
此次画展为期一周。汤立先生说:“河南是文化大省,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次画展是自己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之旅和学习之旅。”
尚文 ·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2:05 , Processed in 0.1100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