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封艺术档案]:穆怀明的界画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7 15:0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穆怀明的界画情结

作者: 翟东丽 魏然
2009-09-12
来源: 开封日报

     
    到达穆怀明老先生的书房要穿过一个狭长清幽的独门小院,院子上方搭起的架子上缠绕着茂盛的藤蔓,阳光从绿叶的缝隙中投射下来,斑斑驳驳,很有一种古风古韵。
    穆老在书房里等着,两杯香茗,故事在淡淡的茶香中铺叙开来。
    穆怀明老先生祖籍河北宛平,1944年生于西安,抗战胜利后回到开封。他耐心地为记者解释道:“界画就是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也是中国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作画时要用界笔直尺引线。界画主要是画建筑、桥梁和船坞,讲究的是考据,关键是严谨,就算是一只小板凳,也要一笔一笔勾画,一丝一毫也不能错。它不同于现在的建筑图,加入了作者合理的想象和夸张,‘工而不板,繁而不乱,清秀俊逸’。”
    早在高中学校劳动时,穆老不慎摔伤腰,落下残疾,走路只能依靠轮椅和双拐。不幸的是,早年的虹膜炎继发了青光眼,穆老的左眼几乎失明,致使研究临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计划,因为视力下降得厉害而搁浅。从1999年开始,他有差不多8年没有再画过界画。“这几年都以画传统的山水画为主了,一直到2006年做了手术,才能适当地画一点”。
    穆老念念不忘的是一本名为《唐宋名人手绘界画画谱》的书,那正是年幼时描摹界画的范本,可惜在十年动乱的时候被焚毁。“明代后期文人画普遍兴起,讲究的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界画渐渐衰落了。现在很多人欣赏《清明上河图》,但却不知道它其实是界画”。
    穆老面上露出惋惜之色,“画界画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国很多像界画一样费时费力又没有市场的优秀文化遗产都丢失了”。
    说到这里,穆老有些艰难地起身,架着双拐来到画案旁,斜身坐上那个高高的木凳,“腿不方便,画画只能坐高板凳”。戴上眼镜,穆老取出一幅还未完成的殿宇的界画,上至雕梁画栋,下至房檐屋脊上的兽型雕塑,无不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别看只有这么半张图,可是凭我目前的身体状况,也要画上一个多月”。穆老又拿出画案旁的一个素材本,一张张翻过去,椽柱、瓦当、斗拱,分门别类画了好多,“这个也是积累了好多年的了,哪个朝代的建筑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说画宫殿,这个瓦当啊,屋脊上的雕花啊,窗户的式样,还有装饰的雕像啊,都要有那个朝代的时代特色,可不能出任何差错!”
    穆老又从旁边抽出一张宣纸,用镇纸压好,拿出一枝毛笔,还取出一根筷子做辅助工具,将它们固定好,左手则扶着三角板,稳稳地在纸上画线,“这是给你们演示一下,用筷子固定一下画出的线条粗细匀称,虽然这个不是画界画的传统工具,不过原理是差不多的”。穆老介绍说,传统的界笔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这样就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而传统书画中的界尺,则类似于一个用四根笔直的竹片订成的可拉伸的平行四边形模具。
    “30年前我就开始着手凭记忆和长辈的口传心授恢复那本《唐宋名人手绘界画画谱》,还可以用多年的绘画经验对它进行整理和增补,但眼疾困扰让这项工作中断8年,现在眼疾得以用药物控制,我也可以继续了。”穆老说得坚定,“完成它是我最大的愿望。”
    本版配图左为穆怀明入选《中国残疾人美术家优秀作品集》四季山水屏局部,上为正在画的界画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04 , Processed in 0.0646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