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应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减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中小学生书法和写字现状的关注程度逐渐变大,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暑期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程。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还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近几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书写问题,许多地方(如河南、广东等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学活动如何操作、课程如何安排、教材怎样编写等问题都缺乏相应的交流。有的是拔高了,有的是缺少理性的思考。加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书法学科在学校教育中“非应试学科”的地位,使得人们对其探索不够重视,或者因缺乏师资而研究不到位,人们很少思考这方面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初中,在2008年主动承担了“农村初中学生书法能力培养研究”十一·五区级规划课题。在几年的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作为该课题的执行负责人和学校校本书法教材的编写者,我想针对钢笔书法校本教材与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做一些理论上的梳理。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根据课程改革以及目前我对校本书法教材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认为课程改革背景下,钢笔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应处理好四组基本的关系。
一、书法校本教材中课改理念的渗入与教材编写稳妥性之间的关系
书法是一门传统且有着灿烂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同时它又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多方参考其它学科的改革,努力做到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开发符合学生现状的书法教材。目前在这一点上,成果还很少,这就为我们的校本教材开发提出了难题,因为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教材范本。但仔细分析我们教学的现状,书法课设置和书法课教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有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对教育、对书法艺术、对书法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书法的目的和要求还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水平上;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内容单调,方式简单。教师对书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太少,对待传统的教学方式感情深厚,对学生不负责任,对自己缺乏信心,把这门课始终放在次要位置上。特别是对书法教学缺乏成就感,学生学习时没有激情,缺乏兴趣。书法课同美术课,音乐课一样成了学生的放松课,减负科。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心目中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书法家,高度重视技法的学习,教材及其使用过程中过多地强化技能,就会轻视书法课的人文因素,忽略书法的审美作用,弱化了书法课对人怡情悦性的作用,无形中弱化了书法的地位,最终失去了书法课本身的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这里所讲的无非是要强调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要顺应改革热潮,要有新的理念。
然而,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又必须是具有稳妥性的。首先是要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势必问题不断产生,影响校本教材课程编写与开发的质量和实施价值。其次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既然是校本课程、校本教材,那么,就应该本于校情,了解校情,不能空想空喊,既要考虑到教师师资的现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和教学评价的现状,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年级高低。由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地区甚至是缺失,所以学生书法基础差,对书写得美的汉字有认知能力,但表述不出。加之现有的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诸多情况,比如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规律,如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编写训练的内容。
再者,教材的编写与开发,最后的目的是要落实于教学实践,使学习受益。因此,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要确保难度,确保相应的书法教学的目标要按既定要求达成。例如在《汉字基本笔画专项训练》教材中我将每类基本笔画都设置成了两课时,如点画,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点画的基本写法(竖点、斜点、钩形点),第二课时则为点画的变化写法(上下点、左右点、多点组合等)。这样既符合新课改对教材难易程度分项设置的精神,同时又能极为稳妥的运用于教学实践。当然,要编好一套行之有效,推之有益且系统的书法校本教材,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把握好了这种观念,才会避免欲速则不达,但对于教材中课改理念的渗入与教材编写要求稳妥性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编者要处处留心的。
二、书法校本教材中创新内容与继承内容之间的关系
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要时时处理好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一谈到校本课程,一翻开校本教材,听得看得最多的可能是创新,而大家感兴趣的也是创新。确实,我们的创新精神太过缺乏,但作为教材而言,就当慎重了。有新的东西固然能与别人的形成差异,彰显其独特之价值,但一定要有度。有些知识和内容是无法创新的,是难以出新的,如汉字结构关系的处理,汉字笔画轻重关系的处理,再比如章法形式与整体美感的创造等,都是约定俗成的,难于创造出新的样式。那么,我们就应该动脑筋。既然在知识上不能创新,可是,能不能在教材的版式上创新?能不能在内容的设置上求异呢?例如,我在本校的书法校本教材中编排了书家小故事,以期从情感态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再比如在教材中设置“纠错练习”、“试写练习”,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的教材既能守住书法学习的底线,同时又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三、书法校本教材中技巧训练与理论修养之间在权重上的关系
书法校本教材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它应该集教、学、练、评于一体。既是老师教授知识的浓缩和文本显现,又是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主要内容,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师生评价的基础。但这四点之中,关乎学的内容是最多的。所以,谈技巧训练与理论修养之间的内容在权重上的关系,肯定是前者多于后者,在这种很明确的权重比例之下,我们只需要按照内容增减各部分的繁简就行了。一般而言,除了课题之外,我在教材中主要设置了学习目标、种类特点、专项练习、运用练习、巩固练习、纠错练习、拓展练习、附加练习、书史图例或书家故事、思考与讨论等10个环节,其中种类特点又以表格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按照种类、名称、运笔、写法、示范、举例等分为六个部分,整个教材除了“种类及特点”和“书史图例或书家故事”中涉及了书法理论修养内容外,其余均为书写实践的内容,充分抓住了书法学科以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学科特点,至于上课是如何讲授,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此不赘述。
四、书法校本教材实施中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之间在编写中的侧重及其关系
教材中如何显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之间的侧重及其关系,其实是个难于说清的话题,因为教材是静态的,而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是动态的,如何在动态过程中去审视静态的内容,看来有些纠结。但我坚持认为,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就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结果,忽视过程,尤其是只注重作品作业的完成与优秀,这确实是一种功利性的又扼杀个性的教学。书法不比美术,它没有一个具象的形象,其使用的汉字均为文字符号,尽管有些字依然存在着象形的因素,但象形符号与具象形象毕竟是两码事。我们在教学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总是迫不及待地把精品和书法字例的精妙之处告诉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揣摩、感受,更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汉字的魅力。所以,如同教学中要注意过程评价一样,教材编写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我们在教材中设置了两种方式,以便让学生能将其临写过程中呈现于纸上。第一个方式是一个字让学生反复临写几次,这很常见,一般的书法教材都是这样的安排;第二个方式是加入了“纠错练习”,即写出一个不美的汉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出“错”的位置及理由,然后自己去纠正它,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所以说从教材编写的角度而言,我们同样强调结果,但也绝不忽视和否认过程。
诚然,钢笔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在目前看来还是一个能大有作为的领域,笔者粗浅的认识和尚未完善的编写实践,将会继续。希望我们能借着教育部的《意见》,努力去将可为之事变为大有作为的追求,而将大有作为的追求做真、做实、做细、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