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求实促发展 ——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三十年历程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
从1980年,古开仑老师携手贵州小语人成立第一届贵州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提出“协作、求实、创新”的办会宗旨,到今天,已经整整30年。
30年来,贵州小语以“提升全省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服务全省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为己任,“协助全省教研工作”为重点,前行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了小语人艰辛的付出。
30年间,在波澜壮阔的课程改革进程中,贵州小语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特别是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地方教学资源开发、语文课题的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全省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协作共进三十载
回眸来路,三十年风雨磨砺中“协作”精神引领着贵州小语人收获了三十年春华秋实。
贵州小语成立之初,是以古开仑、陶仕荣、朱翠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小语人在资金缺乏,师资不足的境况中,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携手为贵州小语在大山里开辟了一方天地。
课改浪潮中,是高言经、王桂莲、邱侠、冯晓红、陈福宇、宋建华、王永渔、潘光义、王文碧、罗凤毅、李淑艳等全省百余位小语教研员在培训力量薄弱,教研机制不完善的困难中,通过区域教研交流,多形式培训,一线听课视导等切实有效的教研工作,共同将贵州小语的工作扎实推进,发挥了学术团体的引领作用。
今天,袁克丽、王晓刚、李艳、王缤阳、关娜、吴莹莹、徐贤诗等贵州小语骨干力量在面对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时,不断总结前辈们的经验和成果,求索着一条“思想、人才、成果本土化”的小语发展之路。
目前,贵州小语已成为拥有9个市(州、地)和88个县(市、区、特区)的地、县两级学会(协会、研究会)90余个,会员500余人,会员校12所的学术机构。
教研求实促引领
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日益活跃的学术交流,是贵州小语实践“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切实为一线教师服务”这一学会宗旨的有效手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小语仅有举办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教研形式。通过不断的努力创新,教研工作首先在形式上多样化。定期送教下乡、基地校展示交流、学区教研等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开展走近了一线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老师在家门口就有了学习的机会。其次,在内容上丰富化。改变了单纯注重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的思路,更强调从思想、理论、个人素养上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引领。为此,贵州小语先后组织了“贵州省小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估”、“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等课题研究,开展了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及竞赛等系列活动,举办了“贵州省小学语文地方教材的开发与建设”、“阅读教学专题研讨”、“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再认识与实践”等专题研讨活动,丰富的内容转变了老师的思想,开拓了老师的视野。
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贵州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的变化,更欣喜的发现:一篇篇教学论文、反思、案例中,老师们教学思想的变化;一条条个人博客信息中,老师们对专业化发展的深层思考。
梅花香自苦寒来,就在贵州小语人艰辛的付出中,王晓刚、陈尧年、吴爱萍、徐珏、陈世凯、张蜀南、万祖樱、曾艳、万菁、唐银乔等四十余位青年教师陆续登上全国赛课、研讨课的舞台,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吴莹莹、关娜、王缤阳、张莉、曾郁等二十余位骨干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学术发言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张红冰、李淑艳、李艳、徐贤诗等老师获得省、市级“教育名师”的荣誉称号。这些获奖教师不仅是贵州小语的骄傲,更是贵州小语发展壮大的见证。
目标明确出成果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研支撑和引领学科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贵州小语在坚持“推进语文课改”的工作定位基础上,明确阶段工作目标,合力推进。
2004年,借助全省开展“校本教研”培训的契机,确立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推动“课堂优化”的工作思路。小语教研员、骨干教师深入学校一线组织开展“学习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扎实课前备课,优化课堂过程,及时课后反思”的语文教研组活动。语文教学由个人思考发展为集体智慧,课堂不再是教学经验的重复而是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创新。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贵州省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不仅为层层选拔的优秀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而且成为广大教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经验借鉴提供了平台。
2006年,面对全省语文课改中出现的“重形式轻目标,重人文轻工具”的浮躁现象,贵州小语确立了“专题研讨,明确方向”的工作主题。召开“全省小语会会员及教研员联席会”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举行课堂教学现场会,聘请陈翎、李艳、徐贤诗等骨干教师执教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各类型教学现场课,总结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与目标;组织专题讲座,高言经理事长的《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袁克丽老师的《把握课标,研读教材》、王晓刚老师的《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吴莹莹老师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关娜老师的《不可忽视的口语交际》等专题培训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剖析,促进了广大教师对语文教育教学更新、更深的认识。
2008年,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贵州省教育厅提出了“决战课堂,新课程大练兵”的号召,贵州小语也确定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重点。在省级教育报刊杂志社、师范专业学校、普通话测评委员的支持下,常务理事会议确定了包含“钢笔字书写、粉笔字书写、课文诵读、书面评课和下水文撰写”五项内容的全省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方案,并制定了评分细则。各市、县级小语会围绕该决议内容组织开展了校、乡、县、市的四级教学技能培训与竞赛,最后推选出60位教师参加了全省的首届技能大赛。大赛的结果令人欣喜,杨尧、余銳红、张梅、田茂芬等一批优秀的语文教师脱颖而出,大赛的过程则令人振奋,它有效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整体进程,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重视与好评。
明晰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推动着贵州小语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树立了鲜明的语文教育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肯定。
立足本土谋发展
连绵的群山为贵州织起一道美丽的天然屏障,同时也阻隔了大山里老师们的脚步与视野。当一曲《多彩贵州》掀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后,渴望成长与发展的老师们迈出急迫的步伐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名师的讲堂,走进了一所所高等学府,走进了全国名校的校园,希望以此缩短差距,成就自我。
诚然,老师们收获着,但是“外面的月亮比山里亮”的思想,导致“脱离实际,盲目效仿”,“听时激动,回去不动”的学习之风依旧阻碍着许多老师们前进的步伐。
结合全省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贵州小语努力实践“立足本土谋发展”的新策略,带领老师们学会“拿来”,懂得“运用”,实现“发展”。
(一)转变思想,认同自我价值。
思想决定行动。要改变“教学跟风”的现状,贵州小语通过下发教师专业成长学习资料,开展“名师讲堂里学什么”的的讨论,组织“我和名师”的研讨会等活动,首先从思想上帮助老师辩证地看待“名师讲堂”:“名师”的经验成果是教学领域中宝贵的财富,使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但是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无论是幽默诙谐的语言,还是机智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都是以其自身素质为基础,与广大老师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名师的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与一线教师也存在差别,其教学艺术,某些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是不带有普遍性的。因此,“名师讲堂”给予我们的不是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更不是一句一句的教学语言,是他们渗透在课堂上的教学理念,是他们成功背后对“语文”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案例”评析活动中,于月红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我该怎么做》,史恒老师的《习作教学——动物名片》藤娴老师的《阅读教学——掌声》等优秀课例的展示,让老师们看到了发掘地方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而一个个成长起来的榜样更让老师们意识到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成果,依靠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发挥自己的潜能,就能成就自己的教学风格,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完善机制,壮大人才队伍。
通过优质课竞赛、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科研成果评选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贵州小语的舞台上不断展露出一张张优秀的面孔。锻造这一张张面孔,让他们不仅能时刻走在教师队伍的前列,而且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教师与之前行,走贵州小语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教研机制是关键。
从2007年开始,贵州小语逐步开展“导师制”研训体制。由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定点定期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在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完善其专业素养,提升其教学能力,推进其由教学向研究的发展。而两年一次的优质课展示、不定期的送教下乡活动、骨干教师轮流承担教研培训任务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磨砺了这群贵州小语的希望。他们不再只是课堂上的佼佼者,更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递者,优秀教学经验的推广者,一线教研团队的组织者。
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于月红、曾小丽、岑刚、石现等新一批贵州小语人已成长为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推进着贵州小语的蓬勃发展。,
(三)成果推广,打造本土特色。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贵州小语人探索出许多切合本省教学实际,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成果:黔东南州李正义老师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低年级拼音教学策略》,遵义市李淑艳老师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贵阳市王晓刚老师的《构建“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模式》,毕节地区谢玉英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等。
“推广优秀成果,打造本土特色”是贵州小语为实现地方教学资源的共享,合力推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拟定的工作目标。
由贵州小语主编的《洗净浮华,梅香如故》、《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学案例集(光盘)》、《语文教师的思考》等文件资料的下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学术交流、教研活动中,展示优秀成果,积极推介。2008年,在“贵州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对平坝夏云小学倪吉学老师的《试析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方德顺校长的《小学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舞台》,红花岗区忠庄镇中心学校汪国强老师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初探》等教学经验的介绍,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入思考。一次次推介,一次次思考过后是语文课堂悄然发生着的变化。
“贵州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交流会”,“专题教学研讨”,“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培训”等活动的开展,则为成果的实践、论证与改进提供了机会。在2009年的“贵州省小学语文课题评审会”上,老师们就结合课例,评析成果报告,对仁怀市中枢一小《小学生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提出了“完善评价方式”等建设性意见。
成绩与收获已是过去,今天的贵州小语人正视着自己的不足,坚信着努力会让明天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