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1 07: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其对策




  顾建德
   

(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
四川资中
641200)



【摘要】
教育科研是影响学校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学校教育科研相对滞后,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此,必须更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管理和硬件建设,创新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学校
教育科研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2-6-
作者简介]】顾建德(1962—),男,四川省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中学语文教学。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和研究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不重视理论研究的教育科学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从纲要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依赖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进行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一、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前,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被实践证明是教育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选择。只有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的发展才能焕发活力,教师才能得到专业化的发展,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教育在教育科研中得到改革和发展。教育科研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而教育科研正好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此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从中找到新的教育发展规律,从而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让学校获得发展的空间。

其次,教师专业素质在教育科研中得到提高。原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不搞教学的教师,算不上真正的教师;不搞科研的教师,成不了第一流的教师;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教师,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教师。虽然许多一线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育实践,但如果不进行反思和研究,对某些问题并不一定会敏感。只有教师主动投身教育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方法,努力让自己从工匠型、守成型向研究型、创新型角色转变,教师专业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第三,全面育人战略在教育科研中得到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出促进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育科研的出发点正是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要靠更新教育理念的来源和依据,要靠研究探索相关的信息、构架、缘由和方法,要靠通过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从而更有说服力的去引领师生的行为,于此意义上说,教育科研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全面育人中,其实是起到了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引领作用。

二、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科研作为教育生产力发展的先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可是当前多数农村学校由于受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局限,教育科研始终处于虚置状态或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科研氛围不浓厚,实施过程也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办学条件相对差,很多学校还存在着关门办学的现象。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对教育科研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一是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在许多教师眼中,教育科研非常神秘和深奥,只有那些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搞出成绩,而自己理论知识薄弱,水平低,方法生疏,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不知从何入手。二是认为教育科研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兢兢业业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就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搞教育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从而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三是教育科研急功近利。不少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不是思考如何通过抓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而只是为了在等级示范学校评估中捞取份额。很多教师搞科研也只是为了评职称和晋级加薪,或者是为发表几篇文章获取名利,导致教育科研成了名利的阶梯,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

(二)教育科研的质量不高。目前农村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基础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缺乏。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外,很少涉及从事教育科研必需的教育科研理论,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知识缺乏,对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知之甚少。二是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不强。一些教师甚至不能规范填写课题申请书,对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更不清楚。课题的选择不是过大就是过时,或者脱离实际,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紊乱,找不准突破点,操作过程设计简单空乏,研究方法陈旧。三是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从事教育科研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有一种对专业执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而一些教师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或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几篇文章,教育科研活动就此草草收场。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不规范。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教育科研领导管理机构,难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科研网络。许多学校的教研工作由教导处兼管,而教导处由于常规事务缠身,也难以用专门精力来组织开展教育科研。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教科室之类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但总体规划不够,组织不周,管理不力。不仅常规教研流于形式,而且专题教研如课题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课题的申请、立项、审批、成果的鉴定、评审,研究过程的监督、指导、检查不完善,造成实验结果迟迟不能形成,有的中途夭折;虽然一些课题出了研究成果,但没有及时认定和推广。

(四)教育科研的手段落后。很多农村学校在从事常规教研时,由于信息闭塞,“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少,教研活动仅仅局限于常规形式。专题教研的问题更多:课题研究需要搜集、整合大量资料和信息,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可很多农村学校办学资金紧缺,有限的经费要保日常运转,因而在教育科研上投入有限,以致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硬软件比较欠缺,比如没有教师阅览室,没有或缺少藏书,没有或缺少电化教育设备。一些偏远学校甚至不能上网,这就给信息收集、资料检索带来很大的困难,导致研究成果的价值自然打了折扣。

三、改变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的对策
农村学校已经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从教育科研入手,用理论引领学校进行改革和发展,学校就始终只能陷于囹圄之中,举步维艰。所以,怎样突破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瓶颈,让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走出困境,让教研成果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就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学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掌握方法
理念决定一切,农村学校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势必要突破陈旧理念的束缚。要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科研的思想,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理念。
首先,定期开展以会带训,专人讲解活动。让教师认识到搞好教育科研必须深入教育对象,准确把握教育规律,自觉调整实践行为,并在实践中钻研、积累、升华。同时让教师牢固树立科研意识,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育教学即研究活动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自觉做教育科研的践行者。其次,要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自学。学校可为教师推荐学习书目,要求教师坚持写读书笔记,有条件的可通过网络下载资源进行学习,学习后适当组织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最后,方法引导。让教师沉下心来关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学会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学会教学设计、说课、评课和评价学生。并能将问题转化为专题和课题,学会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和报告等。

(二)深化改革,理顺机制,健全机构,分工负责
农村学校要改变过去视教育科研为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将教育科研提上学校重要工作日程,将之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教育特色和品牌的中心工作来抓。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总领导,要保证政策与经费的落实,全面督查与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针对学校科研管理不规范的现状,学校内部要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科研的教科室,教科室做为教育科研的首要执行者,必须明确并充分履行好职能,一体化管理好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力争取得良好的教育科研成效。教科室的内部还必须实行分类与协作管理。教科室可将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的管理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大家明确各自职责,协作配合,以强化工作效能。

(三)完善制度,科学规划,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为使教育科研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教科室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要牵头制定并完善好一系列教育科研制度,比如:课题研究制度、教师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案例分析制度、课后反思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研成绩计入绩效工资制度等。

在制度管理下,教科室还要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制定出近中长期规划。长期规划以十年为期,中期规划以三至五年为期,近期规划以一学期或一年为期。规划要提出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程序、参与人员、保障措施等,以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强化教育科研的计划、过程和成果管理。学校教科室要在每学期初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教育科研计划,并存档备案。在教学与科研实施过程中,要调动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指导、管理和督促,帮助教师按计划有序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四)专家引领,领导示范,骨干带头,全员参与
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的开展不能缺乏专家的引领、同伴互帮,必须聘请县级教研部门教研人员以及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指导本校教育科研工作,定期开展座谈和会诊,确保指导到位。学校对各层次的人才进行分层管理: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教育科研,承担学校重大科研项目,承担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责任,以此带动和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投身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承担研究项目,带头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要将此项职责落实是否到位与骨干教师评职晋级联系起来,督促骨干教师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常规教研要鼓励所有教师参与,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对策、解决问题。在日积月累中达到三年内每位老师都能参与一个以上的课题研究项目。

(五)优化活动,外引内联,学做合一,教研一体
每学期初,学校教科室要组织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学期常规教研活动和专题教研项目,再由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带动教师人人参与教研活动,达到教研活动参与面广、突出实效。

要落实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外引内联。积极支持教师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教育研讨和培训活动,并选送教师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回来后再向全校教师做报告与示范。同时,定期邀请外地专家和优秀教师到校讲学、上示范课、给学校教师作现场评点和指导。为使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更迅速的上台阶,学校还要和先进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和兄弟友好学校,请他们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学校内部,在优秀教师和后进教师之间,也要鼓励他们结成帮扶对子。还要利用网络、信函、会议、沙龙、汇报、评比、展示等方式,促进本校与外校、教研组与教研组、年级组与年级组、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参加外引内联的活动时,要求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实现学、研、做一体化,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实践。

(六)加大投入,完善条件,落实奖惩,强化考评
首先,学校要努力加大投入,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在学校运转经费中,要为教育科研留足预算,专门用于支持硬件改善、资源整合、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在硬件上,学校要努力完善图书室、阅览室设施设备,大量增加教育艺术、教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同时着力建设教师教研博客圈、QQ交流群、学校教研网站、教师论坛(沙龙)等,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载体。

其次,学校要完善教育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考评。学校教科室要对教研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反馈,将做得好的年级、学科、个人作为榜样,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在期末综合考核中,要强化对领导和教师教育科研绩效的考核。要增强评估效应,将教育科研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评职、晋级挂钩,以此督促全体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投身教育科研工作。

总之,搞好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加快农村学校优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剖析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必须更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管理和硬件建设,创新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唯有如此,农村学校才能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7:39:59 | 只看该作者
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实践研究

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和所有的社会改革和发展一样,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欲认识和发现这些规律,就要依赖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进行探索和研究,亦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所谓教育科研,是指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说,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透过表面的、零散的问题,从中找到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并把这些规律运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让它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
切实抓好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全面育人的根本途径。相比城市学校,多数农村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育科研始终处于虚置状态或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科研氛围不浓厚,实施过程也存在种种问题。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思考讨论,深感有必要对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以此激发农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课题组制作了调查问卷,以所在的金李井镇中心学校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查阅和走访,发现该校建校近100年来,只在近年立项并结题验收了2项市级课题,4项县级课题。在问卷调查中,全校134位在岗教师中,在正规刊物发表过论文的累计不超过10位教师;超过90%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内涵完全不清楚,只有少数骨干教师能勉强解释;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92%的教师不甚了了;64%的教师从未参加过教育科研培训;86%的教师迄今没有参与过一项课题研究;镇内的村小和中心幼儿园,没有一项课题,也没有一位教师发表过论文。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和归纳,认为所在学校在教育科研上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多数领导和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存在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学校的工作重心和教师的使命就是抓质量,搞教育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从而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二是认为教育科研与己无关。不少教师认为,教是自己份内的事,但研是教研机构和专家的事,自己可干可不干。三是对教育科研存在畏难情绪。即使上级和学校要求搞教育科研,不少教师也认为教育科研很神秘很深奥,只有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搞出成绩,自己作为普通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根本无暇搞科研,就是搞也很难研究出有价值的成果。四是很多教师搞教育科研的动机不纯,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为评职称和晋级加薪,硬着头皮搞一点科研项目应付了事。
其次、教育科研的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教育科研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引导和激励。没有建立起专家引领、领导带头、教师参与、协作研究的机制,导致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缺乏帮扶和引导,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学校在教育科研上规划不够,组织不周,管理不力,常规教研流于形式,专题教研如课题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课题的申请、立项、审批、成果的鉴定、评审,研究过程的监督、指导、检查不完善,导致实验成果迟迟不能形成,有的中途夭折;个别课题出了研究成果,但不能及时认定和推广。学校在教师目标管理和考核上,没有突出教育科研这一块。加上给教师施加了过多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让教师身心俱疲,急功近利意识突出,只想快出成绩,而无心从事需要慢工出细活、利在长远的教育科研。此外,缺少必要的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难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三、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偏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由于学习和实践不足,接触面窄,多数教师的理论知识薄弱,教育科研水平低,方法生疏,缺乏研究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育基础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缺乏。很多教师对从事教育科研必需的教育科研理论,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对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知之甚少。二是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不强。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论证、科研计划设计,科研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科研成果分析总结和研究过程的协作攻关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甚至不能规范填写课题申请书,对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更不清楚。课题的选择不是过大就是过时,或者脱离实际,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紊乱,找不准突破点,操作过程设计简单空乏,研究方法陈旧或不对路。三是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精神不够。部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或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几篇文章就草草收场。
其四、教育科研的投入不足,方法手段落后。由于信息闭塞,“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少,学校一搞教研活动就是相互听课、评课,而且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陈旧,效果不佳。专题教研的问题更多,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和物质平台支撑,比如学校没有建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以对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激励。同时,没有教师阅览室,教育理论和科研类图书极其缺乏,教师办公室没有电脑,学校仅有的几台入网电脑网速极差,这也给教师从事理论学习和开展教育科研带来了一些困难。
显然,上述不少问题不仅在课题组所在学校存在,也为全国众多农村学校所共有。而且,有的农村学校更突出,问题更严重。农村学校普遍性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缺乏专家引领,教师参与不够,硬件设施不足,机制不健全,方法陈旧,流于形式,成果偏少,科研与教学不是有机结合而是相互割裂,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贡献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普遍薄弱的现状,鉴于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本课题组确立了《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实践研究》课题。目前,不少专家学者已对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上存在的问题作了很多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这方面已有了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如徐卫东《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章师亚《农村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困惑与出路》、肖文《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段爱华《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科研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等等。考查这些研究成果,或者局限于理论分析,或者仅是部分结论,或者将希望寄托于教育主管部门,因此本课题将立足实践性、综合性、校本性三个基点开展研究,以此寻求新的研究突破口。课题组相信,如果在认真学习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研究措施,着力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机制、制度、意识、方法和技术改良上做文章,全方位开展研究,一定可以明显改变所在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面貌,同时探索出一套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实施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概念界定
1、学校教育科研
学校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进而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学校教育科研一般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常规教研活动,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跟日常教学的进度相协调,按教学计划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开展活动。第二层次是专题研究,由教师个人或若干教师组成的集体,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侧重研究如何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或者探求某一教育或教学的规律。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科研侧重指第二个层次。

2、全面提升
即从农村学校办学实际出发,立足于通过学校自身的机制、制度和管理的改进,立足于学校自身的资源潜力和能量释放,全方位研究和解决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上带有普遍性的所有问题,进而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课题组所在的金李井镇中心学校为实验研究现场,以全体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学校教育科研的两个层次来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农村学校在教育科研上知识和意识不足、机制和制度不活、方法和能力不够、过程和评价不优、技术和资源欠缺等问题,从而全方位提升课题组所在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并为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实现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探索到一些可行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依据
(一)政策依据
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领域,旨在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加强决策咨询研究、课程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管理研究、评价研究”,“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视基础教育多样化目标的研究,深化新课程改革研究,注重开展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加强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的研究和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二)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要求必须认识和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一唯物的观点,要求人们想问题与办事情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探索教育科研的内在规律。在科研活动中要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做到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是由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螺旋上升,推动着管理过程的前进。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管理的三要素是指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手段。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同其它管理一样,必须严格按照自身特点和规律办事,它同样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或评价等基本程序,而执行环节是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包括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教育等管理活动。教育科研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则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应用化,是管理原则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强调人是社会人,同时人的各种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类内在的、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需要。在组织管理中,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和动机来加以激励,使之更好地完成任务,在这中间也就能更好地实现自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都属于行为科学理论,这些理论对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同样有借鉴意义。

4、系统理论。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大大小小系统所组成,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思想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科研活动中,同样有系统存在,科研活动中的系统由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手段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而研究者由研究领导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三个层次构成,研究的对象从微观到宏观也有多个层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因研究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5、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各有特色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积极的、综和的教育模式。教育科研只有把研究课题和努力方向放在如何破解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上,在这方面取得成果并推广应用,才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四、研究对象
农村学校尤其是研究基点校(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的全体在岗领导和教师。
五、研究目标
(一)全面解决实验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明显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打造全新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和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打造丰富高效的科研活动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形成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校本教研文化和教研特色,并将学校教科室建成内江市达标教科室和乡镇学校示范教科室。
(二)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总结提炼出关于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有效策略,并在全市乃至更广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六、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收集反映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的材料。具体实施:1、准备。选定金李井镇中心学校领导和教师为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二)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教育科研文献资料,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查阅学校教研档案资料,了解学校教育科研的历史和现状。学校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具体实施:1、收集与教育科研有关的文献,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进行阅读,做好摘录。2、收集反映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历史和现状的档案资料,并写出报告。
(三)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并进行认真精密的记录。具体实施:1、决定实验方法﹑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2、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3、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4、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
(四)行动研究法
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具体实施:1、明确问题。2、明确目标。3、讨论解决办法并分工实施。
(五)个案研究法
对某位教师或某方面的教育科研行为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在对多个个案进行研究后,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具体实施:1、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2、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3、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分析报告。
七、研究措施
(一)调查了解实验学校教育科研现状,明确问题和原因所在。
1、制定调查问卷表,从“教师基本情况、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参与教育科研情况、科研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参与科研培训情况、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设置问题,分发给全校领导和教师填写,以了解学校教育科研现状,了解领导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看法和心态。
2、收集学校教育科研档案,分析学校教育科研的历史和现状。
3、组织领导和部分教师讨论,并请专家参与诊断,明确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4、根据上述调查和讨论结果,课题组撰写本校教育科研的现状和对策建议,供学校领导决策和课题组开展本课题研究作参考。
(二)组织全员学习教育科研知识,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1、组织学校领导集中学习,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科研”的思想,真正确立“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理念,切实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好。
2、定期开展以会带训,专人讲解,让教师认识到搞好教育科研必须深入教育对象,准确把握教育规律,自觉调整实践行为,并在实践中钻研、积累、升华。同时让教师牢固树立科研意识,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育教学即研究活动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自觉做教育科研的践行者。
3、要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自学,学习如何做好一名研究型教师。学校可为教师推荐学习书目,要求教师坚持写读书笔记,有条件的可通过网络下载资源进行学习,学习后适当组织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
4、通过学习培训,让全体领导和教师掌握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逐步让大家学会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学会教学设计、说课、评课和评价学生,学会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和报告等。要求教师不能停留于传统的听听课、议议课,而要沉下心来关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转化为专题和课题,使教育科研专题化、课题化。训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能立足实效,综合运用个案分析法、课堂跟踪法、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成果展示评比法等方法。
(三)完善学校教育科研运行机制,落实教研责任制。
1、将教育科研提上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改变过去视教育科研为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将之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教育特色和品牌的中心工作来抓。校长要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总领导,保证政策与经费,全面督查与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
2、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科研的机构并明确其职能。课题组所在学校有这样的机构即教科室,关键是进一步明确并履行好职能,一体化管理好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力争良好的教育科研成效。
3、教育科研工作实行分类与协作管理。教科室人员要科学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并加强协作配合。可将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课题研究)的管理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以强化工作效能。
4、镇内各校点指定一名人员专职负责各自学校的教育科研,并加强和中心学校教科室的联系,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四)健全学校教研工作制度,加强管理和督促。
1、为使教育科研有章可循,落到实处,课题组将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牵头制定完善一系列教育科研制度,主要是:(1)课题研究制度。(2)教师学习制度。(3)外出学习汇报制度。(4)集体备课制度。(5)案例分析制度。(6)课后反思制度。(7)教研成果奖励制度。(8)教研成绩计入绩效工资制度。等等。
2、教科室对全镇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近中长期规划。长期规划以十年为期,中期规划以三至五年为期,近期规划以一学期或一年为期。规划要提出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程序、参与人员、保障措施等,以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3、学校要对全体领导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出适当的要求,每学期规定一定的任务,同时要求教师要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写计划,确保每学期、每学年在教育科研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在教育艺术修为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4、强化教育科研的计划、过程和成果管理。学校教研主管部门要在每学期初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教育科研计划,并存档备案。在教学与科研实施过程中,要调动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指导、管理和督促,帮助教师按计划有序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在学期或学年末,学校教研主管部门要指导教师开展自我总结,并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展示、评价和考核。
(五)落实专家引领和领导示范,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1、聘请县级教研部门教研员以及其它学校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指导本校教育科研工作,定期开展座谈和会诊,确保指导到位。
2、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教育科研,承担学校重大科研项目,承担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责任,以此带动和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投身教育科研。
3、要求骨干教师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承担研究项目,带头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要将此项职责落实是否到位与骨干教师评职晋级联系起来,督促骨干教师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4、常规教研要求人人参与,专题教研要求在三年内,学校教师均要参与一个以上的课题研究项目。鼓励所有教师都成为研究者,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对策、解决问题。
(六)精心设计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工作中研究。
1、每学期初,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要搜集教师意见,然后学校教科室组织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学期常规教研活动和专题教研项目,活动要力求参与面广、突出实效。常规性的教研活动大致要包括:一学期一次的镇内优质课竞赛、一次说课比赛、一次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展评等等。
2、落实“走出去”和“请进来”,实施外引内联。积极支持教师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教育研讨和培训活动,并选送教师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回来后再向全校教师做报告。同时,定期邀请外地专家和优秀教师到我校讲学、上示范课、给我校教师作现场评点和指导。为使我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更迅速的上台阶,我校还要和先进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和兄弟友好学校,请他们的教师对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学校内部,在优秀教师和后进教师之间,也鼓励他们结成帮扶对子。还要利用网络、信函、会议、沙龙、汇报、评比、展示等方式,促进我校与外校、教研组与教研组、年级组与年级组、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3、课题研究实现大课题和小课题相结合。学校每年确定两到五个大课题,十个左右小课题。大课题以三至四年为研究周期,小课题以一年为研究周期。大小课题均规范操作,规范指导,确保顺利实施,如期取得成效。
4、要求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实现“学、研、做”一体化,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实践。
(七)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健全激励、约束和考评机制。
1、学校要努力争取资金,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同时学校运转经费中,要为教育科研留足预算,每年准备一定经费,专门用于支持硬件改善、资源整合、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
2、努力完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设施设备,大量增加教育艺术、教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同时努力优化教师生活环境,让教师因安居乐业而乐于从事教育科研。
3、完善教育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学校教科室要对教研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反馈,做得好的年级、学科、个人作为榜样树立起来,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取得教研成果和教研成果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4、在期末综合考核中,强化对领导和教师教育科研绩效的考核。要增强评估效应,将教育科研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评职、晋级挂钩,以此督促全体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投身教育科研工作。
(八)强化校本培训和科研力度,打造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特色。
1、以“金李井镇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强化校本科研和培训力度。为更好地实施全员培训,让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信息,接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导,得到长期的系统培训,课题组所在学校争取四川教育学院和内江师范学院的支持,建设了市内第一所农村教师发展学校。定期邀请两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和名师到校开办学术讲座、会诊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并为教师上示范课。同时两所高校将我校作为实习基地校,每年派毕业生到校实习,为全校教师带来很多新鲜的信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除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研活动,还要着力建设教师教研博客圈、QQ交流群、学校教研网站、教师论坛(沙龙)等,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载体。
3、以科研参与全员化、常规教研高效化、课题研究精致化、校本培训常态化、互动交流经常化、教研训一体化为基本要求,努力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特色和品牌。
4、通过长期坚持学习培训、有计划开展常规教研、突出重点抓好专题教研、促进教研训一体化,让教育科研意识深入人心,让“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努力建构起乐于学习、积极钻研、自我完善、不断创新的教师教研文化。
八、研究周期和进度
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三年(20123月—20154月)
(一)准备阶段(20123月)
1、调查本地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2、在网上搜集整理外地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3、搜集学习有关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理论文章和已有研究成果,形成共识,明确研究方向,4、讨论并撰写实验方案。5、申报课题立项。
(二)实施阶段(20124月—20153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2、研究完善学校内部教育科研管理机制。3、讨论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4、讨论完善学校教育科研考评体系。5、制定学校近中长期教育科研规划。6、精心设计教育科研项目和活动并有效组织实施。7、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调整。8、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发表论文,写好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54月)
1、搜集整理实验资料。2、对实验成效进行检测评估。3、提炼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4、申请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5、组织成果推广和应用。
九、成果形式
(一)理论成果
论文集、研究体会、研究报告。
(二)实践成果
学习培训资料、教研制度汇编、教研活动记录和录相、教师教研工作阶段自评和学校评价汇总表、教师和学生获奖汇总、教育质量阶段考评结果等。
十、组织管理
(一)管理机构
本课题由内江市教科所和资中县教研室指导,由金李井镇中心学校教科室具体领导和管理,由金李井镇中心学校课题组组织实施。
(二)顾问人员
刘明清(内江市教科所  所长)
陈理宣(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院长)
肖和平(内江市资中县教育局  局长)
吴向东(内江市资中县教育局  副局长)
黄荣安(内江市资中县教育局  副局长)
(三)课题负责人
顾建德  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校长
(四)主研人员
顾德德  负责全面安排和把握课题研究进程、负责学校教研机制的改革完善、撰写研究论文。
    负责学校教研制度和教研硬件的完善、制定完善教研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撰写研究论文。
李辉明  负责常规教研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检查、组织制定学校近中长期教育科研规划、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培训、教师文化建设、撰写研究论文。
喻志杰  负责管理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协助课题组组长设计并撰写实验方案、撰写研究论文、搜集整理实验资料、提炼实验成果、撰写阶段总结和结题报告。
    负责审查并确立研究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五)参研人员
马乐元  崔友  刘凡友  蒋文群  邹丽清  张利辉  曾碧  钟梦菊 郑涛 叶圣清 张一秀 王群芳 黄义炳
十一、保障体系
(一)课题顾问人员为内江市教科所、内江师范学院和资中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能对课题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组主研人员有学校主要领导,有专家学者,也有具备丰富教育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其中课题组组长顾建德是学校校长,又是四川省中学语文名师、内江市教改标兵、内江市优秀人才示范岗;主研人员李兵,是原资中县教育局副局长,现任资中县督学责任区工作办公室主任、资中县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级咨询师,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内江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四川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内江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主研人员喻志杰是四川省骨干教师。课题组人员的组成,有利于从行政上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也有利于从专业上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课题组所在学校将此课题的研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上台阶的突破口和抓手,将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保障。
(四)课题组所在学校位于成渝高速路旁,离县城不远,交通较为方便,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有利于引入外部智力和资源支持,有利于与其他农村学校加强交流、探讨与合作。


二O一二年三月



参考文献:
1、徐卫东《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32期。

2、章师亚《农村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困惑与出路》,《教育科研论坛》2004年第09期。

3、刘晓峰王凯民《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策略》,扶余教育信息网。

4、段爱华《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科研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江西教师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6:26 , Processed in 0.0677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