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2 14: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



内容简介: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集》主要讲述了:“新基础教育”丛书由叶澜教授领衔主编,由7本专著组成,包括1本成型性研究报告集,6本指导纲要,分别涉及语文、数学、外语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与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丛书深刻揭示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办学理念之“魂”,与学校各种机构、活动、人员之“体”的内在关系,建构了“魂体相附”、“形神皆备”的当代中国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集》的报告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成型性”研究的总报告。它试图形成这一研究整体性的图像,包括过程、成效、方式方法与问题诸方面。第二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各分专题负责人和成员撰写的6篇报告组成。其中5篇与本丛书中主题词相同的5本著作对应,前者重在揭示研究过程和阐述主要成效,后者则是系统阐述相应领域研究成果的专著,期望能对“新基础教育”今后的研究,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来者有一些相对具体的帮助,期望能与更多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交流。闵行区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报告与10所试验学校提供的研究报告,组成了《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集》的第三大部分。

媒体推荐:

    “新基础教育”的推广性、发展性研究历时五年,这本书是从学校发展、管理变革与班级建设的视角,对这一实践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力图浓缩地反映研究者探索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本书虽由我们楮署名主编,但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志同道合者真诚合作,共同创造的结晶。

目录:

在现实中携手走出建设新型学校的创业之路 /1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总报告
一、研究过程 /2
二、主要成效与意义 /19
三、参考文献 /42
附录1:“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45
附录2:“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发表文章目录 /48
附录3:“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评价表 /60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语文教学改革报告 /83
一、回望:成型性研究的前期基础 /83
二、推进:成型性研究的历程 /85
三、深化:成型性研究走向系统 /95
四、生成: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立场与推进策略 /100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数学教学改革报告 /103
一、研究的已有基础 /103
二、研究的推进与成果 /105
三、研究的深化与系统化 /112
参考文献 /121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英语教学改革报告 /123
一、起点 /123
二、推进过程 /125
三、研究进展 /130
四、结语 /140
参考文献 /141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变革报告 /142
一、成型性研究的学生工作变革历程 /142
二、成型性研究的学生工作变革成果 /150
三、“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变革的研究范式 /157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研究报告 /161
一、发展性研究阶段的相关基础与问题 /161
二、成型性阶段领导与管理改革的宗旨与目标 /163
三、研究过程、推进阶段与实施策略 /164
四、成型性阶段的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 /168
五、反思与展望 /179
参考文献 /180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评价改革专题报告 /182
一、探索性研究阶段:以“批判”探索为功能的评价改革 /183
二、发展性研究阶段:以“重建”为主旨的评价改革 /192
三、成型性研究阶段:追求“自觉性成长”的评价改革 /197
四、学校改革“推进型评价”的基本经验与特征 /206
参考文献 /216

转型与创生: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区域性实践与探索 /217
——上海市闵行区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概述 /217
二、区域性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的历程 /218
三、区域性推进学校整体变革、深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224
四、主要成效及后续发展思考 /232
五、结语 /236
参考文献 /236
附录 闵行区“新基础教育”课题组主要成员 /237

追求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转型 /238
——上海市闵行区明强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导语 /238
二、初始阶段的基础状态分析 /238
三、学校推进成型性研究的过程 /239
四、成型性研究的具体成果与自我评价 /253
在转型性变革中实现百年老校的更新式发展 /255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规划中清思 /255
二、实践中浸润 /258
三、更新中收获 /267
四、反思中展望 /270
参考文献 /272

这里,生机盎然 /273
——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目标达成 /273
二、发展过程 /274
三、变革成效 /284
四、后续研究 /289

阳光满园 /290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学校“洵阳文化”的发展历程 /290
二、阳光领导的自我超越 /292
三、阳光教师的精心培育 /295
四、阳光少年的茁壮成长 /301
附录学期的活动(部分)菜单 /307

执著前行在学校转型之路上 /308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回顾:优势与问题并存的崭新起点 /308
二、开创:挑战与发展共生的实践历程 /309
三、舒展:积聚与辐射建构的自觉形态 /319
四、展望:生命与实践演绎的教育理想 /321

草根情怀下的自我变革 /323
——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324
二、探索“共生融合”的教育之路 /325
三、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31
四、开拓空间:新的目标与新的发展设计 /335

自觉变革跨越发展 /338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背景、选择与定位 /338
二、启动期——“新基础教育”理念着陆 /339
三、调整转换期——“新基础教育”实践突破 /342
四、跨越发展期——学校新形态初建 /348
五、认识与展望 /355

走向和美 /358
——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背景与过程 /358
二、经验与成效 /359
三、思考与展望 /375

转型性变革背景下学校“变革文化”的培育与刨生 /377
——闵行四中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发展基础 /377
二、拼命追击,死缠到底:变革文化的寻找和自觉培育 /378
三、砺志健体,自育自强:学校新文化的创生 /380
四、自育成人,自强成事:开拓学校转型性变革之路 /383

开掘,向变革的深处 /387
——上海市马桥强恕学校“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
一、突破常规,打造新型管理文化 /388
二、创设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391
三、研究教育系列,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396
四、营造开放文化,实现教师生命自觉 /397

后 记 /400

后记

    本报告集是《“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以下简称“成型性”研究)丛书中最后交稿的一本。本人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承担了主编和撰写结题总报告的任务,并与张向众博士合作完成了专题报告中关于评价部分的总结。
    构成全书的报告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成型性”研究的总报告。它试图形成这一研究整体性的图像,包括过程、成效、方式方法与问题诸方面。第二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各分专题负责人和成员撰写的6篇报告组成。其中5篇与本丛书中主题词相同的5本著作对应,前者重在揭示研究过程和阐述主要成效,后者则是系统阐述相应领域研究成果的专著,期望能对“新基础教育”今后的研究,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来者有一些相对具体的帮助,期望能与更多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交流。闵行区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报告与10所试验学校提供的研究报告,组成了本书的第三大部分。他们精心选择的主标题和活泼、具体、丰富的内容,道出的不只是发展的欣喜与艰难,而且是崇高的责任感、坚定的信心、开阔的眼界和灵动的智慧。我为有这样携手同行的合作伙伴而庆幸、自豪,也常被他们的精神与行为深深感动。

文摘

    所谓“内”,是指这种实践形态对实践者本身的深刻内在变化的影响过程,这是一条“成人”之“心路”。我们这一研究共同体中任何一个成员,只要真实投入研究性变革实践,无论在研究中身处哪个团队、承担什么任务,都发生过真实的变化心路和有着切身的体验。从形式的角度作概括,这条心路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拓展视界,改变认识自己身处,并进行着的教育实践(或研究实践)的参照系;形成新的价值追求、有关现实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图、变革的愿望与目标;通过研究形成实施目标的设计方案,并实实在在地付之于行动;反思、判断实践的成败及其原因,形成综合了自身成败经验与体验后的、较之第一阶段已变化了的认识,一种更具有内在性和个体性的独特认识,产生或顿悟或发现或困惑或愉悦或焦虑等多种可能的内在复杂心态变化和情感体验;对自己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创造性行为的体验作出理性提升,形成至少在自己今后实践中的可迁移的概括;依据新的认识和任务,作出重建性的具有新因素或新质的设计并付之于实践……如此的心路往返,若能随着研究的进展而巩固、发展、提升,就意味着研究主体自身的发展。如果总是在同一问题和水平上徘徊,长期不进,则有可能退缩,失去继续研究的信心与能力。
    与个体性心路之“内”相对应的是研究共同体走出的变革之路。它建立在各种心路变化与外在行为复杂汇聚后产生的、整体性设计与研究实践效应的基础上,是研究过程从起点到结束的真实伸展之“外”显之路①。可以说,没有内在心路的真实变化,就走不出外显之路,内外之路的复合性是真实存在和不可缺失的。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它统一于研究性变革实践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54 , Processed in 0.2683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