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20|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邀|请|函|---《教师之友网》友情存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4 17: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的

| 邀 | 请 | 函 |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困惑;课改十年,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丰富,新主张,新经验,一线教师期待分享;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发布,新要求,新趋势,一线教师期待引领。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合作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

本届研修班呈现五大亮点:
1、讲座、质疑、交流,零距离感受专家、名师风采
2、权威引领理论研讨把握作文教学前瞻趋势
3、名家现场示范当面点拨破解作文教学瓶颈
4、个性化范本展示,创新作文教学思路
5、助教团阵容强大,全部由特级教师担任




我们在一起:聆听——对话——展示!
我们的口号:作文教学,亮出您的观点!

的主张:发现作文教学的价值!




一、研修内容
1.2011年版课程标准专家解读;2.作文教学热点透视;3.名家作文教学新主张演讲;4.名师作文教学新课型展示;5.学员作文教学案例研讨;6.学员研修成果现场交流。

二、研修对象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思考和追求的青年骨干教师,各单位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优先;每位学员必须提供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以便专家现场指导,优秀者推荐发表)。

三、专家名师(南京作文五人组)
领衔专家

孙绍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著有《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文学创作论》等专著。近年来不但对高考作文命题持续进行了十年的追踪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选择一系列学生作文进行评点和修改,其作文专著将于本年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主讲导师


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多年应邀担任江苏省高中生和初中生现场作文大赛评委。作文教育主张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曾出版《蔡明讲语文》(语文名师出版工程)和《跟特级教师蔡明学作文》等图书。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座、上课若干场次。连续多年参加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并任专家组成员。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中语会会长。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应邀在浙江、山东等地做省级培训讲座百余次。近年来致力于课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追求作文教学的智慧》、《新课程视野下的写作知识教学》等多篇,论文多次选入人大复印资料,被收入名师成长研究丛书(《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

高子阳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材培训组专家成员。“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是终身课题,研究成果《人民教育》《新作文》等杂志发表。语文教学思想入选新近出版的“苏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小学语文卷)。在全国做过百余场讲座,在上海、山东等地为家长做过“与孩子共读共写”的讲座,出版《儿童写作课程论》等多部著作。

张祖庆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领雁工程”语文教学实践导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著有《张祖庆讲语文》(语文名师出版工程)等。张祖庆老师是新生代语文教师代表之一,他的作文指导课简约丰满,清新灵动;他的作文讲评课,幽默风趣,扎实高效,深受一线教师喜爱。

特邀名师

和与会代表现场指导和互动交流。主要包括特级教师,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已经有专著出版,广泛影响的作文方面的文章,确实特别优秀者。

四、内容形式
本次培训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
1.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支撑。本次培训注重向学员介绍当今作文教学研究领域理论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更好的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
2.互动研讨。互动研讨,话交流。互动研讨有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员的个体经验,使之成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同时,也使得培训中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学员的个体知识。
3.实践操作。教师的成长最终是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操作是教师专业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次培训通过现场说课、专家现场点评及做中学等方式开展实践学习,帮助学员通过行动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具体内容与形式安排如下(2012722全天报到)
时间

研修方式

内容

地点

2012.7.23

开班仪式、集中研修

专家报告+互动

京师范大学 培训基地

海苑宾馆)

2012.7.24

集中研修

名师新主张+互动+展示

2012.7.25

集中研修

名师新主张+互动+展示

2012.7.26

集中研修暨结业典礼

专家报告+沙龙+成果交流



五、组织管理
1. 本次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由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与管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选派教师在培训点工作期间的指导用餐和住宿;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秩序;配备素质好、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中小学名师培训班的班主任。
2.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研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负责选派专家、学者及一线名师为研修班讲学,确保研修质量;帮助学员解决学习、查阅资料以及论文指导等事宜。
3. 研修结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颁发结业证书;拟由《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负责学员研修成果推荐发表,并在适当时机结集出版。
4. 研修学时列入2012年继续教育学时。

六、研修报名
2012611——710组织报名。2012715前提交学员名单(届时公布学员信息、班主任信息、负责管理人的信息);2012722全天报到。

七、研修费用

培训费1580/人,食宿等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八、报名方式

报名联系电话:025-83598780;QQ群:146668086
报名邮箱:1040242837@qq.com;联系人:汤老师15951802682,刘老师13811633288;

报到地点:南京市海苑宾馆(南京市前半山园21号,宾馆电话:025-80841999,13851555649)。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附:报到乘车路线
南京禄口机场:机场大巴至瑞金路,再乘出租车到中山门前半山园路直行至海苑宾馆;直接乘出租车约100元。
南京火车站(南京车站)、中央门汽车站:乘36、59、游1路公交车至中山门站,过地下隧道至对面前半山园路直行至海苑宾馆;乘出租车约20元。
高铁南京南站地铁一号线南延线(高铁南京南站)上车至新街口下车往中山门方向转乘9路等公交车至中山门站下。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

报名回执表

单位名称


食宿安排

是(

(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办公电话





传 真








办公电话



传真/邮箱




















备注:1、因名额有限,此表请尽快E-mail1040242837@qq.com

2、友情提醒:学习期间,请勿带家眷;请自备衣服、水杯、常备药等日常物品。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已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 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3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20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0个本科专业及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与世界上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101人,有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655人,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3项,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15所,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佩斯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3个孔子学院。



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已经发展成为保持着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统筹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弘扬学校百年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打造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2010年教师教育学院与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合署办公,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学院下设教师教育理论系、学科教育系、教师技能系和教师教育研究所,相对独立地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专业化教师人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及教师教育研究等活动。

教师教育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硕士(学科)、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积极探索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构筑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新体系。学院拥有教育理论及各学科方向专任教师61人,其中80%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学院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校内兼职硕导25人,60多名校外兼职实践型导师(其中特级、教授级教师26人,14名高级教师均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通过与南京市及省内中小学名校合作,设立了研究生学历教师培养基地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强化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师教育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任务,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技术等师范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安排。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拥有“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10余人,并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近年来在完成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还承担了数十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市县(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教育管理干部等多种层次的研修学员。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优质的培训服务充分体现了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风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教风,给前来游学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领导们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和丰硕收获。

45#
发表于 2012-7-31 16:29:07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实名注册会员方西河=南京报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4#
发表于 2012-7-31 16:26:2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实名注册会员方西河=南京报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3#
发表于 2012-7-31 16:22:38 |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2-7-31 16:18:13 |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2-7-31 16:16:33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21675-1-1.html

和一个语文老师交谈作文修改的对话
孙绍振
课文解读成为目前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课文是经典,解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毕竟有历史的积累,有时一篇文章,有上百篇的文章可以参考。相比起来好像而作文教学要容易得多,但是,这是误解。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是手工业式的,其基础是对每一篇作文的解读,由于没有历史积累,因而更具挑战性。其次,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解读得准确,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改进。从这个意义上,理想的教师,不但要会解读,而且还要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其水准。这就是说,教师不但要有相当的解读的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写作的水平。道理说起来抽象,下面是我和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对同一篇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时的书面对话。

作文的题目是《机会》   作者是殷旻
在文章前,作者有一个题记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题记
师:“头脑”改为:“人”,如何?
孙:不能改的,因为第一,原文是是法国微生物学家细菌学的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的话。这是权威的格言。如果要改的话,把“机会”,改为“机遇”,这是更准确的翻译。在古代汉构辞法中,往往用“头”代替“人”如元首(《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如黎元(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第二,从现代汉来说,这句话中的“头脑”比“人”好,因为人是抽象的,而头脑则比较具体,再则,头脑是人的局部,却是人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所在。它能唤醒读者的记忆去补充其余部分。从形象构成来说,有特点的细节胜于整体。如辛弃疾的“春在溪头荠菜花”,不是别的地方没有春色,而是辛弃疾选择了局部代替整体。比整体更生动。
人人都喜欢成功,喜欢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师:把“羡慕”改为“赞美”,把“感觉”删去如何?
孙:不好,羡慕可能是无声的,如某种眼神,也可以是有声的,如赞美的语言。羡慕到一定强度,关系密切,才会用有声语言表述出来。 故羡慕比之“赞美”不但涵盖面要大,而且更贴切。
“感觉”二字,可改可不改。凡可改可不改,一般不要改,以免学生觉得一无是处,失去信心。

可是人人又都有些惧怕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时间,比如汗水。
师:这个句子不太顺,改为:“人又不愿付出必要的代价”,怎样?
孙:你改得有些道理,原文中“人人”把话说得绝对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害怕付出代价的。改成“人”,绝对化的意味就淡得多了,但是,还是不够到位。如果改成“人们往往”,就会委婉一点。把“惧怕”改成“不愿”,也不如原文更富于感性。

而即便是吃苦耐劳如黄牛般勤勤恳恳,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
师:改成“有一种可能即便如黄牛般勤勤恳恳 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如何?
孙:这句肯定得改。前面说的是惧怕付出时间和汗水的代价,后面说即使如黄牛吃苦耐劳,这是思路的转折,要有足够的强调,光一个“而”。是不够的。你改得挺到位。因为这是核心观念,最好再强调一下,在这句前面加上一句:“然而,成功并不一定与汗水的付出成正比,”,把“有一种可能” 删掉。

所以,人们需要机会。
师:这一段逻辑上有些混乱,一定要突出“机会”的重要性。而且,这句太生硬了,改为:“这时候机会对于人的重要一定不亚于主观的勤奋和刻苦。”
孙:你这两句改得非常好。逻辑转折得到强调,主题也更突出了。如果允许吹毛求疵的话,把“一定”改为“肯定”把“人们”,改为“人”是不是更好一点?

然而机会不像空气,遍布每一寸空间。
它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寻找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些抓得住机会的人们了。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人们得到了机会,就仿佛在去往成功的道路上插上了翅膀,越飞越高,最后达到理想的彼岸
师:我想把“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到“越飞越高,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以下全部删去。因为这一段是“转”,不可一下子就过渡到机会怎么怎么容易得到,而是突出机会的来之不易。
孙:你说“不可一下子就过渡到机会怎么怎么容易得到,而是突出机会的来之不易。”是对的,这里本该强调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重点在:对于没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因而,文章的思路应该落实在随时随地准备迎接、寻找机遇,抓住机遇,而不是机遇“寻找它的主人”。文章的毛病是思路偏移。但是,把此段全部删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而文章中还有可贵的话语,那就是机遇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的“不经意”。因为“不经意”,所以容易失去,最好把它反过来发挥一下,那就是要时时处处“经意”,这个“经意”,就是一种“准备”,属于心理“准备”,是最起码的“准备”。有了这个基础(经意),文章的逻辑大致可以了。但是,严格说来,还不够明确,为了更严密一点,最好从正面说明一下:“所谓‘经意’就是对一切看来平常的(把文章后面所说的 “如吃饭,睡觉一样”说法提到这里来)也不要放过,也要捕捉其中可能存在的机遇。”
这样,下面的一个很长的例子,在逻辑上就接得上气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片羽毛。
师:这比喻来得很突兀,羽毛很含混,是什么没有说清,还不如把“一片羽毛”改为“一件事”,平实一点。
孙:这个批注也比较到位,先要把事情说清楚了(“一件事”),再作比喻(“羽毛”) ,不然就给读者没头没脑的感觉

看着很轻,实则意义重大,那是我最在意的一次成功。
师:不如删掉。
孙:可删可不删的,尽量保留。

也就是那件事,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机会……
那是小时候了,那时的自己。懵懵懂懂,也不知道怎么成功,怎么光荣。只是觉得站在舞台上,有那么多人看着你,为你鼓掌,真的很好。然而又不知道自己怎么有本事站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要知道,表演似赌局一般,表演的好,掌声雷动;表演的差劲,嘘声一片。要知道我自尊心强,万一要是面对一大片黑压压的倒喝彩,不哭出来才怪呢。然而,哪个孩子不愿意被别人多夸几句?所以爸妈常对我说:“你要做好准备,等到有了机会,就要懂得抓住,这样才能够成功。”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固然是听不懂的奇怪的话,然而爸妈也未曾放松过对我的要求。练琴,对那时的我来说几乎就是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
师:与文章中心不符合,整段删去
孙:这一段文章的确有如批注所说“与文章中心不符”之处。
文章写的向往成功和惧怕失败的矛盾。其中有父亲讲的“等到有了机会,就要懂得抓住,这样才会成功。”这正是文章的主旨。只是作者没有抓住。完全删节掉,是比较消极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在逻辑上调整一下,先说自己向往成功,但是对可能的失败怀着恐惧。在练习钢琴的时候,也只是“懵懵懂懂”,只觉得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虽然,爸爸对我说过“有了机会,就要懂得抓住,才会成功”,我也感到有道理,但是,并没有和钢琴练习联系起来。

曾经以为日子就是这样如流水般哗啦啦的过了,
师:这句话要不要删节?
孙:这句话在逻辑上比较生硬,但是,也可以保留,只要在后面加上一句话“没想到机遇就在‘不经意’中降临了”,就比较顺了。

然而有一堂钢琴课,下课之际
师:这句在逻辑好像很生硬,删掉也不可惜。
孙:你是对的,关键在于“然而”,在这里不但多余,而且引起逻辑混乱。因为这里的上下文并没有转折的意味。

老师兀然说:“你也学了这么久了,这样吧,今年的新年音乐会给你安排一个节目,回家挑首曲子准备一下。”波澜不惊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抹开层层的涟漪。
师:波澜不惊,明显用词不当,改为:老师很平常
孙:你说得很对。这不但是用语不当,而且导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明明下面写的是内心“压了很久的梦被翻了出来”,“梦想成真的感觉”,不是“波澜不惊”,而是内心波澜涌动。

一个在心底压了很久的梦被翻了出来——紫色的绒布帘幕,金色的耀眼的灯光,舞台,观众……
师:我觉得,要与前面照应,应该改为:炫丽的舞台,狂呼的观众
孙:你这样一改,很简洁,而且有文彩

不知道那时是怎样想的了,
师:这句话显然又是自相矛盾,刚刚说了不知那里是怎样想的,接着又说了相反的意思。删去。
孙:咱们所见略同。“不知道那里是怎样想的了”,和内心波澜的描写是矛盾的,删节是完全必要的。

只是心里有点不安,又有点“梦想成真”的感觉。
师:我想改为:“一会儿,我心里开始紧张不安起来。”
孙:改得也是很不错。固然“梦想成真”孤立起来也不错,但是,和后面的“开始发呆”不统一。

所以回到家里,
师:改为:一回到家里。
孙:改得很好。这里是时间上的连贯,不是逻辑上的因果,故不能用“所以”

第一次面对着熟悉的钢琴,
师:第一次,不通。删去。
孙:有道理。“第一次”,明显不妥,明明不是“第一次”。除了删节,还有一个也许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加上一个“好像”。不是“第一次”,而是“好像第一次”。

开始发呆:
师:改为:我竟然开始发呆
孙:好,有了竟然,就写出了抓住了机遇以后,感觉的变化,看见钢琴,就和以往不同了。

你怎么了,这不是你做梦都想要完成的心愿吗,为什么现在又打退堂鼓?往日沉默了那么久,为什么此时不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呢?你忘记爸妈常对你说的话了吗,机会来了吗?
师:改为:机会不是来了吗?
孙:改得是很好的。本来文章的主题就是抓住机遇,可是作者却用了一个疑问句,自我反问,并没有确定,就说自己“没有退缩”了。逻辑上有断裂。把它改为“机会不是来了吗?”就不是疑问,而是用否定的反问来肯定。加上一句“我内心仿佛有两个我在对话”,就加重了主题句的分量。但是,从文章的重心来说,这还不够分量。最好在这里,强调一下主题句,其次,把自己的体悟“不经意”再提示,进一步发挥一下,主题就不会在平面滑行在,而是有所发展册,有所深化了:
“我突然想到父亲的话‘抓住机遇,才能成功’多年的梦想啊,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不经意中来了,也可能在不经意中失去。”
师:再加上一句:“我内心里仿佛有两个我在对话。”
孙:这里加上的句子,不俗,使得主题深化了。

终于,没有退缩。于是我开始比平常花更多的时间;
师:删去。
孙:这句话,本来不一定要删,但是,太软弱,太无力。而且又有碍于思绪的连贯性。删去也好。

于是我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想象登台的样子;我开始期待,开始屏住呼吸期待着那属于我的光芒四射的梦。我想那是属于我的机会,既然我准备了那么久等待了那么久,那么,就让我抓住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把“就让我抓住它”改为“就让我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孙:改为得精彩的是:“我终于战胜了另一个自己”,和前面的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呼应。

那一天,到了。
师:改为“那一天果真到了。”
孙: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依旧是被闹钟唤醒
师:改为“我依旧被闹钟唤醒”
孙: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阳光洒在华丽的演出服上,很像是那么一回事。
师:改为:“我在镜中发现今天的自己真的好漂亮

孙:原文“很像是那么一回事”。词不达意。这样一改,就明确提示了作者内心的快乐。

《天鹅》,
师:改为:“《天鹅》,对,我今天就演奏《天鹅》,我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我仿佛看见自己在天空翩翩飞舞。”
孙:加得好,这是重点,表达自己的激动,用抒情的想象,赋于双关含义,很生动。 改到这样程度,说明教师有相当的文学修养。

我将要在音乐会上弹奏的曲子。它正安然的躺在桌上,仿佛沉默,却又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准备在一瞬间释放出来。
师:这似乎应该删节。
孙:我想这几句,挺精彩的,渲染作者兴奋,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对乐谱的想象,这是抒情,不过是通过对乐谱的感受,和前面的直接表达不一样,挺生动的,删去是可惜的。

妈妈没有说什么,
师:改为:“要上台了,妈妈没有说什么。”
孙:这里改得也有道理。连贯性加强了。保留了作者的含蓄的用笔:用母亲没有说话,但是,在眼神中有更多的话。

只是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把握机会,就能成功。”
师:改为:然而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一直注视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对我的叮咛与嘱托
孙:这里改得也不错,如果要在全文意脉上更细致地推敲的话,这里说妈妈的眼神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把握机会,就能成功”,是不严密的,因为前面并没有交代妈妈说过类似的话,倒是强调过爸爸说过。为了让文章的意脉(内在逻辑)更严密,如果把妈妈眼神里的话改成爸爸的,可能就更好了。

挽起头发,套上长裙,
我看着镜中的自己,喃喃道“这是属于你的,
师:改为:我再次。在属于你的后面加上“绝佳机会”。
加上“再次”虽然只是两个字,很含蓄,但是很有潜在量。说明不止一次地端详自己。而“绝佳机会”则是画蛇添足。

好好表现“。演出现场自然很是热闹,我静静地坐在后台,
师:把自然删节掉。
孙:“自然”,是多余的,删得好。

数着裙子上的小花。一朵,两朵……
师:改为:“等待着属于我的那一刻的到来……”
孙:数着裙子上的花朵,细节的内涵不清晰,不知是要说明激动还是沉静。删去也好。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曲《天鹅》,带给心灵无限的抚慰,
师:改为:希望这首曲子能带给你心灵无限的抚慰
孙:原文有点断裂,这样,比较完整。

掌声欢迎!”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在耳边。
到我了,轮到我了。那么多天的辛苦,就集合在这几分钟之内了。走上舞台的瞬间,我仿佛看见上方机会闪烁着灵光。
师:改为:我仿佛看见一只美丽的天鹅在向我闪烁着灵光
孙:改得好,把抽象的“灵光”改为“天鹅”与前面的“天鹅”的乐意和想象连贯起来,形象的感染力就叠加起来了。

其他的已经记不清什么了,只是记得那时候的心跳很快,周围都是金色的光,我被围绕在一片光芒之中,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滑落,我的心也变得沉静下来。
师:先在这句后面,加上一句:“又回到了我扬帆启航的海港”这里要有足够的份量,:“悠扬的琴声响起,大厅里的我仿佛就是一只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长,指挥着键盘在音乐的海洋里驰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也随着波浪远赴重洋……
孙:这一段补充,好处在于,第一,这是全文的情绪的高潮,要增加氛围和感受的强度,要浓笔重墨加以渲染,;第二,很生动,从现实境界进入想象的境界,用了一些华丽的语词,强化了情感的力度。

停顿几秒,我听到了如雾气般向我袭来的掌声,那是属于我的掌声
师:把“雾气”改为“潮水”
孙:改得好,把不恰当的比喻变成恰当的形象。

属于我的第一次表演的掌声;属于我准备太久、抓住机会取得成功的掌声,
师:删去。
孙:这是可以删节的,但是,最好保留“属于我的”。因为它很生动,又很有思绪含量的。非删不可的应该是“准备太久”那样可有可无的定语。

我笑了,笑里含着那些梦与泪,无限春风!
师:改为:笑里含着梦的甜蜜与泪的咸涩,终究还是无限春风从我的面庞拂过,只是不再无声无息。
孙:改得是很到位的。主要是在“梦的甜蜜”中增加了“泪的咸涩”,文章的思想分量就更重了。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登台,之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已经忘掉许多了,然而这件事却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因为我一直记得:
机会,真的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师:把“第一次登台,之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删去。改为“现在登台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但我更加明白:机会,真的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孙:这样改动,是不错的。从结构上说,是首尾呼应。但是,这样的呼应,并不是最好的呼应。最好的呼应,是把主题句,名人格言再发挥一下。在重复了“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后,把文章中自己独特的体悟点明一下:机遇往往来得是很轻易的,失去是也是很轻易的。所谓有准备首先就是对轻易而来的,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中看出潜在的机遇,紧紧把它抓住。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强调名人名言的重要,但是,却忽略了名人名言,是别人的,写文章就是要把别人的化为自己的,只有把自己的体悟渗透进去,文章才有可能深度,才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首尾呼应才不会呆板的公式,才会有灵活性。
   
修改后的
机会
2010级文学班  殷旻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题记
   人人都喜欢成功,喜欢被别人赞美,人又不愿付出必要的代价,比如时间,比如汗水。这样,成功一定与之失之交臂。有一种可能即便如黄牛般勤勤恳恳,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这时候机会对于人的重要一定不亚于主观的勤奋和刻苦。
   然而机会不像空气,遍布每一寸空间。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件事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机会……
   在一堂钢琴课下课之际,老师兀然说:“你也学了这么久了,这样吧,今年的新年音乐会给你安排一个节目,回家挑首曲子准备一下。”老师很平常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抹开层层的涟漪。一个在心底压了很久的梦被翻了出来——紫色的绒布帘幕,金色的耀眼的灯光,炫丽的舞台,狂呼的观众……一会儿,我心里开始紧张不安起来,一回到家里,面对着熟悉的钢琴,我竟然开始发呆:你怎么了,这不是你做梦都想要完成的心愿吗,为什么现在又打退堂鼓?往日沉默了那么久,为什么此时不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呢?你忘记爸妈常对你说的话了吗,机会不是来了吗?我内心里仿佛有两个我在对话。
    于是我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想象登台的样子;我开始期待,开始屏住呼吸期待着那属于我的光芒四射的梦。我想那是属于我的机会,既然我准备了那么久等待了那么久,那么,就让我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终于战胜了另一个自己。
    那一天果真到了。我依旧被闹钟唤醒,只见阳光洒在华丽的演出服上,我在镜中发现今天的自己真的好漂亮。《天鹅》,对,我今天就演奏《天鹅》,我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我仿佛看见自己在天空翩翩飞舞。要上台了,妈妈没有说什么,然而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一直注视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对我的叮咛与嘱托 “把握机会,就能成功。”我心领神会般地挽起头发,套上长裙,我再次看着镜中的自己,喃喃道“这是属于你的绝佳机会,好好表现”。演出现场很是热闹,我静静地坐在后台,等待着属于我的那一刻的到来……“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曲《天鹅》,希望这首曲子能带给你心灵无限的抚慰,掌声欢迎!”主持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到我了,终于轮到我了。走上舞台的瞬间,我仿佛看见一只美丽的天鹅在向我闪烁着灵光。周围都是金色的光,我被包围在一片光芒之中,悠扬的琴声响起,大厅里的我仿佛就是一只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长,指挥着键盘在音乐的海洋里驰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也随着波浪远赴重洋……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滑落,我的心又回到了我扬帆启航的海港。停顿几秒,我听到了潮水般向我袭来的掌声,那是属于我的掌声,我笑了,笑里含着梦的甜蜜与泪的咸涩,终究还是无限春风从我的面庞拂过,只是不再无声无息。
    现在登台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但我更加明白:机会,真的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点评
    关键要能完整地记述一件事情,从具体的一件事情中悟到了什么?切忌空洞的议论或是随意的说出某种情绪性的话来。作为第一次登台一定有心理活动描写,这也是本篇作文必须要用到的表达方式,其次铺垫和对比也是本文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

==>本站前方记者湖南方西河南京发来[高研班]图文报道!谢谢西河!!!
40#
发表于 2012-7-31 16:14:52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2-7-31 16:1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12-7-31 16:1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发表于 2012-7-31 16:1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12:14 , Processed in 0.1095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