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教改不辍 教学流派独树一帜
特级教师李庾南扎根教坛半个世纪硕果累累
有一位中学教师,自1957年起连续54年担任班主任,1978年起连续33年进行教改实验,2010年底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她就是南通市启秀中学73岁的李庾南老师。5月19日,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流派发展研究报告会在南通隆重举行。渊源:一场长达33年的教改实验
1978年,已从事教学工作21年的李庾南开始反思,为何自己尽心尽责,教学效果却不尽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李庾南花了6年时间来思考、酝酿,并进行了“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的课题研究。这一步便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探索历程的发端。从1978年开始,李庾南的研究和实验经历了4个阶段,研究了8个课题,逐渐走向深入。
“从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到关注学程与教程的内在关系,再到学习主体与学生学力的研究,最后到创新数学教学的模式。”回顾这四个阶段,李庾南感慨良多,“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实践的摸索来一步步前行。”
在李庾南的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互动,“个人自学”“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相结合。33年来,她不仅完成了初中数学全程11个循环的实验研究,送走了11届初中毕业生,并且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等9部专著。在长期的实验中,李庾南不断与时俱进,在不同的阶段都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研究成果,应和着教育改革的浪潮,2010年其课改成果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生动展示了南通教育的深厚底蕴。
精髓:实践与理论的交相辉映
回顾33年的教学实验历程,李庾南及其研究团队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实践探索全过程,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统一,在教学价值取向上坚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发展能力,在优化课堂结构上形成了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的基本模式。
“这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质与精髓的三个方面。”李庾南剖析说,“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其中优化课堂结构是切入点与载体,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改价值取向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得以真正实现。”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33年来李庾南始终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既研究教师“教”的技艺,更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议论”的策略和效果。
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评价说:“在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该项成果既有扎实的实践根基,又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影响:孕育了一批专家型教师
5月19日下午,在南通市启秀中学的课堂上,青年数学教师张晓兵给学生们讲解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张晓兵是如东实验中学运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而迅速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面对第一次教授的学生,他侃侃而谈,细心引导,学生也丝毫没有感到陌生,主动举例,主动发表学习心得。
张晓兵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手段,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早在1986年,南通市就有领导、有计划地推广中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教改实验,包括市属6县在内,全市170多个班开展同步实验。众多的实验教师不仅得到锻炼,也带动了所在学校和本县教师的教育科研和专业成长。从中诞生一大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自2005年南通市成立了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以来,该市又分批培训全市初中数学教师,现已培训了五批共1000多人,为南通市培育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人才。
33年来,李庾南还先后应邀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讲学200多场次,上示范课近200节,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通过由数学学科到所有学科、由市到省乃至全国的推广,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由此,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盛赞她“扎根教育教学一线50余年,根深叶茂,教书育人成果丰硕”并且“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流派”。
陈瑞昌 缪志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