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7 11:4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绍禹


个人简介

  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中国语文教育学理论的奠基者、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原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绍禹先生,因病于2008年5月9日14时在长春不幸逝世,享年87岁。



人物生平  朱绍禹先生1922年12月13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院国文系。1950年起,在东北师范大学执教,先后为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成为我国语文教学论专业首位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受原国家教委的委托,主持了三期由来自全国各地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法教师参加的语文教学法研讨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语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1990年离休后,对学术研究更加热衷和执著,相继出版了多种著作,并频繁地被邀请到各地讲学,国内曾两次举办“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这更加奠定了他作为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一代宗师的地位。



个人成就  朱绍禹先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近60载,不仅以其坚实的教学实践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中学骨干教师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还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出版了大量著作,著有《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科研导引》《朱绍禹文存》,主编《国外语文教学资料》《九国语文教育资料》《语文教育学》《美日苏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文存•外国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语文学科研究动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18部著作和教材,发表《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课题和发展》等论文百余篇。
  朱绍禹先生在其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价值、目标、内容、原则、过程和方法,构建并完善了我国语文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朱绍禹先生在学科基础观、学科结构观和学科发展观方面卓有建树,他的观点对语文教育学科发展影响深远,生动地反映了其语文教育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和权威性,无愧于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一面旗帜。在此期间,他作为《语文报》起始阶段的特邀编辑,还参与了《语文报》的创办工作,是《语文教学通讯》1989年第6期封面人物。
  朱绍禹先生一生情系教育,心向祖国,淡泊世俗名利,关心弱势群体,自己省吃俭用,却多次捐书、捐款并义务讲学。为了学生的成长、学术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朱绍禹先生严己厚人,学风谨肃,师德垂范,成果彰著。朱绍禹先生的逝世,给全国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天摧兮奈何,余风激兮万世。朱绍禹先生所开创的事业将彪炳千秋,薪火长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00:57 | 只看该作者
学者之风
聆听朱绍禹先生语文之声


李震







学者之风——聆听朱绍禹先生语文之声

初识朱绍禹先生是在山西大同。1998年8月,我应邀参加在山西大同召开的第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会议。会议之前,我先到太原参加编辑部召开的翌年《语通》组稿计划讨论会,接下来随同当时《语通》主编靳保太先生、副主编桑建中先生等一同北往,一路边游山访古,边讨论组稿计划。经阎锡山故居、五台山、北岳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最后到大同,住中北大酒店。
路上,我就听靳保太先生讲,大同会议请来了著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东北师大朱绍禹先生,请他和上海师大的陶本一校长一起担任大赛评委会主任,并参加在大同召开的庆祝语文报社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对于朱先生我非常崇敬。这是因为我比较早地学习过先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这本书是朱先生组织了全国12所师范院校参加编写的,朱先生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部本学科教材的主要执笔者和统稿者,填补了新时期本学科领域的空白。1983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育概说》,对年轻的语文教师来说读过受益匪浅。后来我在连云港师专科研处工作时又读过朱先生在1987年出版的《语文教育学》,对朱先生更是心向往之;1991年,朱先生出版了《美日苏语文教学》,读后又深知朱先生具有国际视野,尤其是朱先生对语文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使我感觉到新意扑面而来。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又出版了朱先生的《语文教育序文集》,这本书收录了朱先生在1993年前为后辈学者近百部论著所写的序言,这不仅真实地写照了朱先生为语文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且我通过阅读深知朱先生对语文后辈的奖掖扶持方面也全心全意。先生还在语文刊物上发表了许多语文教育论文,体现出先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屋建瓴地视角。如1998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朱绍禹先生答<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问》,精辟地阐述了关于怎样看待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认为负责任的语文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这份责任;引用了切实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国家母语教育中重视思想品德的形成加以说明;还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认为国外很重视,国内也应该重视,教学模式不等于程式化。
对于朱先生这样的语文教育大家、学界泰斗,总想一睹其学者之风采,亲自聆听先生的教诲,只是无缘相识相会。8月4日,我们驱车到了大同,又开了半天会,讨论《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世界》的九九年发稿计划;下午去云冈石窟、九龙壁参观。5日和6日,徐同、申士昌、陶伯英、王宗礽、朱绍禹、方仁工等先生陆续到了大同。7日晚我就去拜访朱绍禹先生,请教中学语文教学问题。记得朱先生和徐州师大汪缚天教授住在中北大酒店312房间,我去时先生正坐在床沿上和汪教授聊天。先生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戴一副近视镜,瓜子脸,头发苍白,说话声音洪亮,随和朴实。我初见先生有点拘谨,又怕打扰先生休息,好在有靳保太先生引荐,我和汪缚天教授又熟悉,汪教授也向朱先生介绍了我。
室内的气氛还是轻松的。这时,我和徐师大汪缚天教授讨论编写教学用语应用丛书问题,开明出版社黄炯相先生、高军老师也在座。想搞六个分册:《教学用语规范》、《教学用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用语机智》、《教学用语的情景创设》、《教学用语的不同风格》、《教学用语百例评析》。各分册由中青年特级教师独立著述,力争理论上具有前沿性,研究范围上具有广泛性,语言表述上具有灵活性,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讨论时,请朱绍禹先生给以指点。8日上午,我们几个听了三节语文课后就返回到酒店。我到312房间和朱先生请教语文教学问题。当时,我编著的《曾巩年谱》刚刚出版,借此机会,我送给朱先生一本。朱先生看了书前作者简介后问我: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语文学科性质讨论综述》的文章是你写的?我点点头,朱先生大声说:我和你在观点上还是一致的。
这么说来我们还是‘道合’者了。说完爽朗大笑。我知道先生在《语文学习》1997年第4期上发表了朱先生的《从语文科目标看语文科性质》,列举了美英法德日等国母语科教学目标,来说明语文科性质的。我没有想到,我参加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写了一篇《一场重要的讨论——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鸣综述》发表在上海《语文学习》1996年第10期上,朱先生竟然会这么注意。他这么一说,我拘谨的心态放松了许多。我顺便借助这个话题,向朱先生请教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问题。先生非常健谈。朱先生谈兴正浓时,我向朱先生汇报了全国青年语文教师联谊会正编写《全国青语论集》第二集,已经选文143篇,分理论探讨卷、名家研究卷、教师修养卷、模式建构卷、鉴赏审美卷、教材推敲卷、教法学法卷、历练测试卷、作文教学卷、语文活动卷,共十个部分。
想请朱先生为《全国青语论集》(二)作序,朱先生慨然应允。临近中午,室外阳光灿烂,室内光线甚好,我提议和朱先生合影留念,让开明出版社黄炯相先生拍照;又同朱先生、汪先生合影,当黄炯相提出和我、汪缚天教授合影时,朱先生自告奋勇为我们拍照;这位七十六岁的大名鼎鼎的著名教授幽默风趣。我和汪缚天教授商量,待《教学用语应用丛书》面世时,请朱绍禹先生、刘国正先生、阎立钦所长担任顾问,汪缚天教授说:朱先生应该是第一号顾问。朱先生马上幽默地说:顾问还编号吗?室内充满了愉快的笑声。晚上,我又同朱先生参加语文报社建社二十周年座谈会。返回赣榆县中学后,我即把论文集清样寄给朱先生,并修书一封。先生收到后马上给我复信,他在12月1日的信中说:大函和文字资料,一并读过。
在大同,得以见到久知其名而未见其人的青年学者李震,的确喜出望外。虽属初晤,你的严谨和谦虚,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先生对我鼓励有加,让我汗颜。先生作序,非常认真,恐怕为空虚之言。1999年1月17日,先生又来信,让我告他以下几点:1、《论集》(一)出版后的反应;2、《论集》编辑宗旨;3、文章选取的来源、范围;4、整体内容涉及领域;5、整理和分类所取标准;6、自我评价。可见先生绝不草率从事,一定审慎为之。先生在2000年写了一篇《与书结伴慰平生》中有这样一段话:评书这件事,从要我为其编著写序作评的朋友那一面来看,显然是对我的高看厚待,含有抬举我的雅意。而在我这一面,当然既引以为荣,又难免自觉不安。
所以不安的是,惟恐缺乏评书的眼光和作序的笔力,以致无法同朋友的大作相匹配。也惟其如此,每于执笔之前,都先读原著,经三思而后执笔。一旦草成,还每每要反复加工,务期符合该书原貌和作者本意。因此每一书评,虽终属平庸之作,但已竭尽己力,略可自慰了。从这段自叙的话中,可以知道先生是多么负责任!这种奖掖后进、扶持后学的拳拳之心,是多么令人敬佩啊。朱先生在2月2日即写完序寄我。他在附信中说:前天上午接到‘论文集’和说明文字,昨天写出草稿,今天上午修改加工,下午抄写,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因你急需,而我又没有可能写得好些,只好以此来交差了。倘不合用,我想不妨弃之。这是多么谦虚地心怀,多么认真地态度。
先生在序中概括了《论文集》三个特色:特色之一,当首推内容的丰富性和充实性,特色之二,是它的精辟性和条理性,特色之三,当是它的创新性和先导性。我知道,这是先生怀着对青年语文教师深厚的情感,给以充分的鼓励。《论文集》出版后,我寄给先生两本样刊,先生收到后,即于4月30日服函与我,仍不忘对后辈的鼓励。信中说:论文集收到。每文之后均附作者简介,甚为可取。似是为使每一文章能占满一页。又选登少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言论,我竟也被列其中。序文以大字印出,并在《后记》中提到,深感你的盛意。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学学术殿堂的泰山北斗,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大家,对青语会一本小小的论文集竟然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恩泽后学,真是可感可佩。
2003年9月20日,我在新海实验中学任校长时,学校和连云港市中语会联合召开了一次全国学校创新教育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打算邀请于漪老师、朱绍禹教授、陈钟梁先生来连云港作报告。时朱先生刚刚度过八十华诞,有关方面还举办了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朱先生邀请我参加,我因事未能前往。因连云港距离长春很远,交通不太方便,我怕先生年高不方便,就先打电话给朱先生,征求朱先生意见。朱先生很高兴,在电话里大声说:我没有问题,我很乐意支持你工作,我也希望到连云港。接着是爽朗大笑。朱先生到连后,先是和语文组的老师座谈,又出席我校状元班(当时,学校组织了初三前20名学生成立了状元班,单独辅导,拟在中考中夺取连云港市第一名)开班典礼,当他从学生手里接过鲜艳的花束,开心地笑了;我让状元班的学生和大师名师对话(时于漪、陈军、程红兵、史有为等都出席典礼),先生的耳朵有点背,学生提问时,总会习惯地把右手遮在右耳后,头微左侧,认真听学生发问。
我把全校的学生组织起来,请朱先生作报告,报告结束后,许多学生冒着小雨上台,请他签字留念。因登台要求签字的学生太多,先生签不完,我就动员学生不要再签。没有签字的学生就和他这位老寿星拥抱一下,亲一下先生的脸,可把先生逗乐了。除了给学生和与会教师先后作学术报告外,先生还接受了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采访。参加的活动多了,他的心情非常愉快,和于漪老师打趣地说:李震会宣传,会用人啊,把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太用足了。在全国学校创新教育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朱先生作了《以问题为纽带的理念》的报告。先生报告时声如洪钟,语言幽默,逻辑性强,报告赢得阵阵掌声。先生对讲题解释说:就是要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用问题贯穿始终,使问题成为我们教学的支柱,使问题成为我们教学的根本点、支撑点。
先生主要谈了这样几个角度。一是关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二是发现问题的策略,三是三种教学方式(独白式、提问问答式、探讨式)中提问策略。先生的报告,视界开阔,如在讲到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时,先生拿美国一个州的课程标准的内容来比较;在讲探究式时,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思想家卢梭、伏尔泰,引用了《孟子》和欧洲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句。先生的报告深入透彻,充满了逻辑力量。如谈到如何提出问题时,先生认为要有指向性,能够集中体现课文作者和编者宗旨意图的文章,能够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要具有扩展性的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大学生思考范围的问题;能够具有深化作用的问题,善于从小的地方画龙点睛的深入;具有假定性和想象性的问题。
朱先生返回长春后,给我寄来一本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新出版的《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集》,先生亲笔题赠言。这本文集收录了1999年和2002年两届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文章。这使我有幸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先生。先生寿且秉烛,不辍于学;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每每思之,能有机会多次沐浴先生教诲之春风,幸甚幸甚!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59:33 | 只看该作者
我接过话题说:“语文新课改喜忧参半,成绩多多,问题也不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呢?”
朱先生喝了一口咖啡,大声说道:“我们要如实反思昨天,自信面对今天,理智把握明天。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第一,是否体现了学科的本质。语文姓‘语’名‘文’字‘实践’,语文课不能离开‘学语习文’,要有语文味。要动情朗读,静心默读,要圈点批注,品味词句,要动笔书写,积累感悟。第二,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课应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学有所获。或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或触动情感,提升人格。第三,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手段的运用应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常规教学手段各有所长,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恰当选用。教学中应处理好手段与目标,手段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第四,是否拥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布满活力的语文课,应是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布满聪明与创新的。语文教师应有较强的资源意识,能够随时抓住教育的资源,创造布满活力的课堂。第五,教学是否布满个性。语文课应该是个性化的,有特色的。由于教师的性格、习惯、阅历不同,学生的班情、学情不同,上课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彰显师生个性和优势,不求完美,但求有所突破。”朱先生越说越激动,两只手不停地在颤抖。
我说:“从先生的精辟话语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语文课一定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继承与创新走向融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浑然一体。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朱先生笑了。
这时房门开了,走进一位满面红光的老太太,也是高个,身体特殊硬朗,我猜她一定是朱先生的夫人吴素贞老师。我判定得非常正确。吴老师热情地说:“午饭我安排好了,一会儿咱们到外面去吃。”说着便和朱先生进了卧室。此时我仔细观察了朱先生的客厅,朱先生的客厅特殊简单:一组旧沙发,一个小茶几,屏风架上放着几块观赏石,沙发的对面立着两个大书橱,一个书橱装着《宋史》,另一个书橱放着各种工具书。
朱先生和吴老师正在房间里说话,从说话中我才知道,明天是朱先生85岁大寿,家人们正忙着给他过生日。此时此刻,我有点坐立不安,午饭果断不能吃,不能给先生添麻烦,得马上走。朱先生和吴老师走出来,见我要走的样子,急忙拽着我的手,再三挽留。我撒谎了:“我是下午1点半的火车,来不及吃饭了。”先生信以为真,就把我让进他的书房。嚯,好大呀!书房里除了一张写字台,其余的地方都是书架和书橱,地上也摆满了书。先生从书柜里取出两本书,一本是《朱绍禹文存》,另一本是《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集》,签上他的名字递给我说:“留个纪念吧,以后常联系,欢迎再来做客。”。双手捧着这两本书,面对平易近人、热情宽厚、著述宏丰的前辈,我心潮起伏,我为有这样一位“忘年之交”的良师益友,真乃三生有幸耳。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59:04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12月24日,我去长春参加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观摩会。会议是由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上海师范大学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会议地点设在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净月先锋会馆。会场布置得非常非凡,没有主席台,只设一个讲台,专家、学者和代表一律坐在台下。开幕式由上海师大吴中豪教授支持,他首先介绍来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出席今天会议开幕式的来宾有:原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学界泰斗、德高望重的朱绍禹先生。”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位长者站了起来,回过身来,微笑着向我们挥手示意,会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只见他高高的个儿,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衫,围着一条蓝色的格围脖,腰板挺直,头发花白,精神矍铄,面容慈爱。仰慕20多年的先生,没想到今天终于见到了,我多想走到他的跟前,握一握这位从事语文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泰山北斗的手。可惜,我只参加了半天会议便因故离开了长春。
时隔3年,也就是2006年12月16日,我终于如愿以偿。上午9时,我拎着一箱鲜奶,敲开了东北师大老校区39栋5单元301室的门,给我开门的正是朱绍禹先生。他热情地把我让进了客厅,又泡上了两杯咖啡,我们一边喝着清香的咖啡,一边聊着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朱先生说:“新课改实施以来,老师们以高度的创新精神投身实践,涌现出很多新做法,给语文课
带来了新的气息。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台前’退隐到‘幕后’,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留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问题,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其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听说读写,教师还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给学生提供了体验、创造、发挥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除此之外,学生的质疑问难,课外资料的引用,多种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等等,都打破了传统课堂单一、静态、平面的结构形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对以往语文教学的改革,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吹来了渐渐春风。然而,在令人欣喜,让人振奋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的现象。我们看到一些语文课上,太多资料的补充,太多媒体的演示,太多小组的讨论,太多片面追求形式的做法,大大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果。一些青年教师甚至‘走火入魔’,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思想观点接受很快,而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了解不多,错误地认为后现代课程论是教改依据的基本理论。因而,教学中出现了轻视语言的工具性,一味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文本没有完全读懂便天马行空式地倾谈、发散、拓展,以异彩纷呈的课件代替学生潜心读书等现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58:34 | 只看该作者
拜访朱绍禹先生日期:2007-06-01  地址:  作者:白金声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有名的语文教育家,是新中国第一代语文教学法专家,是当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代宗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战线的一面鲜艳旗帜。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就听说了朱先生的大名,那时我刚到县教研室负责全县学语文教研工作。一次,我领着几位语文老师到长春解放大路小学听课,该校的校长牟丽芳就给我们介绍过朱先生,说他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是研究语文教学法的专家,是解放大路小学的首席顾问。从此我便记住了朱绍禹的名字。后来,在很多有名的语文报刊上经常看到朱先生的大名,拜读了
朱先生的一些文章,心中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俗话说,“七分资料,三分研究”,做语文教研员,图书文献
对我来说特殊重要,为此,我出差在外总是抽时间逛书店。那时的新华书店图书非常少,尤其是教育理论反方面的书籍几乎看不到。1980年初秋,我去北京开会,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学语文教学法》,我如获至宝。翻到扉页一看,第一统稿人是朱绍禹先生。回到家里,我把这本书认认真真地读了3遍。《学语文教学法》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部文科教材,这部教材作为新时期学科建设的开端,填补了新时期本学科领域的空白,为后来的教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先例,因而被称为继往开来的教材。
后来,我的书架上又摆上了几部朱先生的专著,如《中学语文教育概说》《语文教育学》《学语文教学法》等。这些著作阐述了他对语文教学法学科和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展示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
1991年10月,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书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语文教育辞典》,主编是朱绍禹。我立即给延边人民出版社写信求购,结果泥牛入海无消息。无奈,我只好斗胆给朱先生写了一封短信,请他帮忙。不久,朱先生便回了信,说:“《语文教育辞典》售罄,再版时定能满足你的需求。”半年后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吃午饭,收发室的曹老师喊道:“白金声,邮件!”我放下筷子,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楼下,打开邮包一看,原来是一本《语文教育辞典》。在书的扉页上朱先生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了4个字“金声存念”,我手捧着这本书,望着书上的题字,不禁热泪盈眶。朱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学者,他的名字对我来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没想到对一个素不相识的晚辈竟这样关心,让我受之有愧。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50:07 | 只看该作者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朱绍禹



  朱绍禹,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男,1922年生,吉林省人。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院国文系。1950年起在东北师范大学执教,历任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所著《中学语文教育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分别获1989年、199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主编《国外语文教育资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年)、《九国语文教育资料》(东北师大出版社1985年)、《美日苏语文教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语文教育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1991年)、《语文教育文存·外国语文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所撰专著还有《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等。发表论文《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课题和发展》等百余篇。1987年担任中央电大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和中国电视师范学院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主讲教师,并编写教材《语文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年)。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余年,不但以其教学实践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以其学术成果为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地剖析和揭示语文教育规律,系统地阐述语文学科的本质、价值、目标、内容、原则、过程和方法,努力构建和完善我国语文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他的学科基础观、学科结构观和学科发展观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发展。他致力于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指导编写和认真审查各类语文教材,促进了我国语文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他还积极倡导语文学习科学的实验和研究,并创设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他十分关注外国的语文教学状况,编辑出版大量评介外国语文教育的书籍,开创了语文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他的学术研究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辩证的哲学思维、开放的学术观点、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都是科学研究工作所崇尚的风格。朱绍禹先生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科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学科建设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曾多次举办高师语文教育学科师资班、讲习班,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乃森/图、文 顾黄初/策划、审定)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49:12 | 只看该作者
[10][11][12]《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6-7页,5-7页。
[13]《语文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第8页。
[14]《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6期。
[15]《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6期。
[16]见《语文教育序文集》,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17] [18][19]《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集》,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20]曹洪顺、周庆元、王松泉《心血浇开花满园》,《语文教育序文集》,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21]葛海有《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审美》,《语文教育序文集》,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2期)</P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48:39 | 只看该作者
他的谦和的治学态度体现为一个“逊”。

但朱先生是说不尽的,他的学术理念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不是这六字所能概括的。对于语文教育宝库中的这一重大财富,我们应当深入探究,认真学习,进而发扬光大。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让我将以下联语赠给敬爱的朱先生:
人生八旬未一憩读书教书著书评书学贯中外立德立言声望煌煌若泰斗永耀
杏坛半纪逾五载重才育才惜才举才识通古今求实求真英豪莘莘乃黄埔何堪



【注释】


[1]《进取的十五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2]为黄麟生、倪文锦主编《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所写序言,《语文语文序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3]详见王松泉《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试论朱绍禹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贡献》,《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6][8]《中学语文教育概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见冯力行《一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语文教学法专著——<中学语文教育概说>简评》,《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9]贺联为:“人生八旬未一憩读书教书著书评书学贯中外立德立言声望煌煌若泰斗永耀;杏坛半纪逾五载重才育才惜才举才识通古今求实求真英豪莘莘乃黄埔何堪”。“黄埔”,圈内人士以“黄埔一期”比喻朱先生受国家教委委托举办第一期语文教学论硕士课程高级研修班,培养了一大批我国语文教育界学术骨干。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48:11 | 只看该作者
朱先生对广大教师和后学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他满腔热情地扶植和提携年轻一代,为培养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界的学术骨干和教学专家倾注了毕生精力。仅16年前国家教委委托东北师大举办的第一期语文教学论学科研讨班,担任导师的朱先生所培养的来自16个省市区27所高校的27名学者,现在人人成果迭出,有的简直“著作等身”,许多人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极有影响的学术骨干,绝大部分已是副教授,不少成了教授、硕导和博导,有些还担任了全国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常务理事、全国研究中心主任、省级学会理事长等等,更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荣获曾宪梓教师一等奖、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等许多科研奖的。这批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栋梁之材”把朱先生认作永生的导师,他们在深情回忆这个研讨班时,都说:“长春那个永难忘怀的春天,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是那般四季如春。当我们回味长春那个花园式城市春天般温馨的时刻,我们同时也就忆念起我们敬爱的导师朱先生——那百花园中的育花人。”[20]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朱先生还进行着一项极富意义的工作,那就是应一些作者的请求,为他们的著述作序,既热情洋溢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努力的方向。这对于莘莘后学当是一种最好的嘉勉。字里行间流溢出长者的慈爱,倾注了师友的深情。难怪连中学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对众多教研编者的评点,或褒扬、或策励、或扶揄、或抉正、或生发,苦心孤诣,匠心独运,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倾注和切中肯綮。”[21]

总之,朱先生的学问,是基于他与从不同的学术理念。归纳朱先生的上述理念,至少具有突出的六种特质,这六种特质可用以下六个字来概括:

他的强烈的创造意识体现为一个“新”;

他的辩证的哲学思维体现为一个“深”;

他的开放的学术观点体现为一个“明”;

他的严谨的结构思路体现为一个“清”;

他的练达的语言风格体现为一个“精”;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47: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朱先生的每一论证,都是极其严密的。哪怕年届八旬,朱先生的报告也是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环环紧扣,无不扣人心弦,获得强烈共鸣和热烈掌声!

五、练达的语言风格

前文说到,朱先生曾应邀为93部语文教育论著撰写了序言(10年以后的今天当然已经更多),而每篇都写得十分精练。这些序言,没有一篇是洋洋万言的长文,但往往一语切中论著的要害,在以睿智和犀利的目光探视论著特点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揭示出论著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往往入墨三分,给读者以极深刻的启发。这种评点需要坚实的理论,需要深厚的学养,也需要高超的语言功夫。因此,从这些序言看,即便在文字功底上,就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大师的练达风格。

阅读朱先生的文章,你一定会发现,平时我们纠缠不清的有些问题,朱先生往往廖廖数语就概括得明明白白,甚至十分“经典”。这种练达的语言,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充分展示了他堪为楷模的语言风范。他在为一些论著撰写序言时就较早地提出:“语文科的科学化有别于理科的科学化”;“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研究领域”;“语文科中思维培育的研究将产生思维和语言的聚合效应”;“凡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的教学模式都是一种教学策略”;“任何有效的学习都主要是依靠学习者自学”;“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励学生产生写作意欲”;“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是研究工作者”;“教学是研究的开始,研究是教学的继续”;“了解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见解形成的过程往往比知道其结果还重要”;等等[16]。他在其他场合还一针见血地说过:“说语文科是基础学科,这定义太宽泛,没有表达出它的特定性质;说语文科是工具学科,这定义又太单纯,没有表达出它的复杂性质”;“语文形式的学习必须同语文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工具的掌握必须同思想的提高一致起来。它的一切过程,都既是语文教育,又是人文教育”;语文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并不是两者择一的单纯学科”;“语文科,从贯串始终的基本因素说来,它是语言学科,但又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学科的因素”;“真正既富有效果又有效率的教学,可能从来就不是很多,至少对多数人来说,语文教学还是一个在科学上多半未能控制,在艺术上多半未能把握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而被肯定下来,其历史远比作为科学对象为早”;语文教学“一向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语文教师的个人特点,在实际上比教学大大纲、教科书更起作用”;等等。[17]这些话说得何等发人深省,何等精当而简练!

六、谦和的治学态度

学术理念离不开对人的态度。朱先生治学严谨,德高望重,正气凛然,在一般人心目中,也许因其学高和身正望而生畏。其实不然,凡是了解朱先生为人的,都深感在他身上找不出有些学者的那种故弄玄虚、高深莫测,也从未见到他像某些专家那样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正有人所说,“如果那样,他就不是朱绍禹了。”是的,恰恰相反,朱先生是一位谦逊平实、和蔼可亲的师长。

他曾一度拒绝举办“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理由是:“虽然论年头,我从事语文教育确已有50个春秋,然而成绩平平,而在科研方面,发表过的一些书、文,几乎没有够水准的。”[18]直到许多人说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应当允许人们对此研究和探讨,才勉强参与。但仍说:“在我内心,深知此举并不表明我有什么成熟的语文教育思想,它只表明诸多好友对我的厚爱和对我国语文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别关注。”几年之后,当不少人将他列入语文教育研究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三公”之一时,他又竭力反对,同时举出许多学者的名字,历历陈述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力图证明这些学者和特级教师为自己所不及。这其实正是朱先生一贯的态度。对于自己的教学,朱先生也一直十分谦虚。他说:“‘教然后知困’,大概没有几个教师例外。我则是教然后知大困者。”“踏上(语文教学法学科教学)这条船,竟然航行了五六十年,至今也还没有靠到岸边。”“写然后会更知不足”,“像我这样以研究语文教育为己任,又有着优越的研究条件者,却很少建树,就不能不感到不安了。”[19]这样一位语文教育界的泰斗,却这样自以为不足,这是何等谦逊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8:09 , Processed in 0.0982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