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调查:培养信息时代小公民 2012年08月05日 作者:张海波 来源:中国教育报培养信息时代小公民——广州市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调研报告 北京某小学学生统一使用学生笔记本电脑上课,试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资料图片)
当代小学生是新媒介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已经处于媒介化生存之中。
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形势下,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深刻影响、改变和塑造着小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对他们的思维、心理、道德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影响。置身于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全面认识媒介,正确看待和使用媒介,并通过媒介认识世界、理性表达、发展自我,在吸收国际先进文化的同时,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成为新时期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为了及时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和掌握当代小学生媒介接触、媒介使用和媒介素养的基本状况,为制定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下,2012年3至5月,由少先队广州市工作委员会主办,广州市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和广州市少先队队刊《都市人·成长》杂志承办的“广州小学生媒介素养调研”正式启动。调研组向全市38所小学及12个区市的少先队组织定向发放了5000份问卷调查,与此同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个人深度访谈。据此形成了这份报告。
59%高年级学生拥有手机 40%学生用零钱玩游戏
调查显示,电视机、手机、电脑三大媒介已经成为广州市小学生必备的媒介终端。普及率最高的媒介是电视机(98.94%),其次是手机(98.19%)、电脑(94.35%)、报纸和杂志(67.56%)、收音机(67.06%)、平板电脑(45.90%)、游戏机(39.38%)。面对各种情绪的变化,如开心、不开心、感到无聊、摆脱压力、感到孤独时,学生们主要选择使用课外书、电视、网络等三种媒介来调整自己的心情。
数据显示,当小学生希望娱乐的时候,首选的是网络,其次是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再其次是电视,显示了“苹果一代”的课余生活轨迹。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少儿拥有手机的比重正迅速提升,基于手机和ipad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成为儿童媒介使用状况中值得关注的重点。
数据显示,广州地区49.76%的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仅五至六年级的学生手机拥有率高达58.88%。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学生们拥有手机主要是以娱乐功能为主,听音乐、玩游戏分别占据了主要功能的第二位、第三位。通过性别对比可以发现,男生与女生在使用习惯上有一定的差距,女生会更多地使用手机作为沟通的工具,尤其喜欢发短信,男生则更喜欢拿手机来玩游戏及上网。年龄段较小的学生,手机更多是一种娱乐工具,游戏功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机的沟通功能及上网功能会被更多的学生所接纳和使用。
广州地区的小学生对儿童网络游戏的接触比例非常高,他们当中只有5.84%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同时,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男生对儿童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以及钟爱程度,明显比女生要高,表示非常喜欢儿童网络游戏的男生比女生高出了接近20%。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明白要控制游戏时间,绝大多数高年级小学生玩游戏要有节制的观念基本确立。
小学生们获取儿童网络游戏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朋友、同学的介绍,排名第二位的是互联网的信息,排名第三位的是电视。其中,高年级学生会更倾向于朋友、同学的介绍以及互联网。
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小学生对儿童网络游戏的选择,在年龄段及性别上有较大的差异,他们选择的儿童网络游戏产品会有不同的倾向。虽然有接近60%的小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向儿童网络游戏支付任何费用,但还是有超过40%的小学生每月会用自己的零用钱去支付游戏的相关费用,如购买点卡、道具卡等。其中更有超过10%的小学生,每月用于游戏支付的费用在10元以上。
受测试者最常用到的手机功能(全性别、全年龄段数据)(百分比)
1.打电话69.16%
2.听音乐54.63%
3.玩游戏38.83%
4.发短信37.59%
5.上网32.69%
6.看电子书14.74%
7.看影视剧、卡通片13.23%
8.其他3.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