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彩瑶:理性与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8 10:3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梁彩瑶:理性与教学

-


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最基本或者说是最主要的教育生活。
那么现在我们要探讨理性与教学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是理性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
社会学角度来讲,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在现代文化中,“理性”是一个高频词。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们都会经常用到“理性”这个词,如:“这个人没有理性”,“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公共的理性”,“现代建筑风格要体现理性主义”,等等。
教学生活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那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来应用和发展理性呢?
其实,很简单,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教”是以“学”为中心的,那么,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理性,使他们习惯于通过理性来探索自身的幸福与社会理想,那么我们就做到了“理性的教学”!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甚至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排斥和压抑学生理性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生活中理性精神的严重缺失。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下,老师和学生都成了考试的机器。“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一系列富含意义的句子,教育工作者看到听到又有怎样的看法,我个人是表示非常的感兴趣的。
  为了考大学,我们的周末都被无情的抹杀了。特别是上了高中,每个星期只有半天的假期。与其说是假期,还不如说是比较有自由的“自习课”。只有半天的时间,语数英文综都发下了几大张试卷,留下根本不可能做完的作业,然后第二天就要讲解。能不做吗?不做的话,明天的课就不用上了;做吧,又何有假期放松之说呢?每天都处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中,大脑神经天天都是绷紧的。那我们的思维又怎么会活跃呢?我们逐渐也变得呆板、机械了,逐渐成为做题工具。中国的孩子考试能力是无人能比的,但是从未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就是我国教育制度弊端吧!也是说明我国教育制度存在严重问题的强有力证据。而且,我个人认为,我国教育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理性,教学与理性没有结合起来。
   如果教学生活中,理性精神严重缺失,那么相反地,非理性精神就会弥漫,如此下去,整个教学生活必定逐渐变得机械、呆板、专制、毫无理智的活力与乐趣而言,整个教育生活就会崩毁!
  那怎样才能做到教学与理性的结合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做到理性地教学呢?
  首先,我认为一定要理解教学目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理解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就是教学实践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而这种预期效果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老师与学生的思想中;从具体来说,就是包括通常所说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等的项目。教学目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老师只有了解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很好的安排与设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学目标,才能够集中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对于师生来说,理解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识记或告知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性理解过程。
  其次,就是要构建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来说,将良好的师生关系看成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现代的教学情境下,一个老师同时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要想与每个学生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的学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学校的教育哲学等。尽管如此,每个学校、每个老师还得必须在见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以便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构建师生关系,意味着师生关系是“生成”的,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状况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不仅是老师,学生也需要好好的思考思考了。
  最后是认同教学论理。教学活动与其他的任何人类活动一样,是一种伦理性的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师生双方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伦理要求。就老师方面而言要“遵循”伦理要求如:“爱学生”、“认真备课”、“尊重学生”、“公正的评价”、“对学生一视同仁”等等;就学生方面而言,需要遵循的伦理要求如:“尊重老师”、“不迟到”、“不旷课”、“考试不作弊”、“课堂认真听讲”等。这些要求,有的是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提出来的,有的尽管没有制度化,但也是支配师生关系的一种缄默力量。不管是通过何种形式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师生双方只有遵循这些教学的伦理要求,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理性是教学的条件和基石。只有是教学与理性结合起来,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改变现今的“教学病”——教学活动缺乏思想活力、魅力及理智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15:33 , Processed in 0.0653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