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仙李白的另一面:写诗谩骂同居女友不守妇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20:4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仙李白的另一面:写诗谩骂同居女友不守妇道2012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另外,李白的两个妾,那个姓刘的女人,据说是不守妇道,“不贤”,把李白给蹬了,说你再不回家,就与你李白离异,因为李白长年不回家。

李白(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佚名,原题:《揭秘:诗仙李白身后有多少女人 是什么样?》
《说李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的知名主讲人黄玉峰,在演讲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补充、修改而成的。作者以一种“还原”李白的立意,清理了以前被人忽略的史料,加以必要的阐释,全面地描绘出李白的原貌。
一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追求,甚至性格特点。
李白的婚姻情况到底如何?他结过婚吗?结过几次婚?他的妻子是谁?夫妻关系怎么样?生了几个孩子?孩子的情况如何?这都是我们了解李白思想性格的重要方面。
可惜,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实在太少,除了李白诗歌,见诸文字的很少。还好,李白有个追星族,一位叫魏颢的人写的《李翰林集序》中有记载。魏颢又名魏万,曾到处追踪李白几个月,相遇后李白就赞他前途无量,说他将来必得大名,还对他说,你得大名后你大发后,不要忘了我和我的儿子。后来此人果然中进士。他在为李白编的集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万是李白同时代人,李白又托他编集子,对李白的了解应该比其他人更真实,它的这段话是关于李白婚姻和子女权威性的记录。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李白结过四次婚,二次是正式的,用一个“娶”字,二次是一般的同居,用一个“合”字。
不过魏万的话也有误导,从他的话中,我们只看到李白是“娶”了老婆,而事实并非如此。李白的两次正式婚姻都不是“娶”,而是“赘”,“入赘”。
魏万故意避讳了这个“赘”字,笼统地说“娶”,这是因为敬重李白之故,为尊者讳。可是,李白在自己的文章中却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是入赘,他在给安州裴长史的信中,说:“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曰移三霜焉。”他用的是“见招”两字,“见招”就是“入赘”。这个招字说得很明白,说明李白对“见招”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不以为羞耻。
那么,李白为什么会不在乎做招女婿,而且大大方方地讲出来呢?
这与他的观念有关,在他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又与他的出身和文化背景有关,李白从小生活在胡人中,对中原文化中这样的习俗没有切身的感受。在男女婚姻关系上,李白是很开放很现代很平等的。而且,李白从偏远的四川来到中原地区,举目无亲,要升迁、发达,在李白看来只要有机会让他一展才华,实现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招女婿又有什么关系。有时,李白也是很灵活,很庸俗的。
李白与许氏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在安陆成亲的。成亲以后,李白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共同生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中,他基本上生活在湖北安陆,虽然绝大部分时间仍在“名山游”,但还算是“常回家看看”的。
许家小姐倒是一个有才有貌、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相门之女,婚后有好多关于他们夫妻的故事。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这位相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听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同寻常。由此也可见,他们的夫妇关系,还是颇恩爱的。
他与许氏生了一女一男。女的叫平阳,出嫁后不久便死了。男的叫“明月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认为,这个名字怪,不像男孩名,应该是平阳的小名,于是认为这句话有漏字,应该是:“娶于许,生一女,一男,女曰明月奴”。这是主观臆断的,解释不通就说漏字。其实,要知道西域人取名与汉人不同,李白是“华侨”,受西域文化影响,取名自然不同。明月奴意思是像月亮一样明亮的小家伙(奴是妮称),明月奴,名伯禽,他姐姐叫平阳,平阳是汉武帝姐姐的名,嫁后寡,后嫁大将军卫青,能歌善舞。李白也不在乎她是个寡妇,同样用这个名。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像平阳公主那么漂亮,能歌善舞。这也与中原汉人不同。对寡妇名字也不忌。他小儿子名字颇黎也是怪怪的,其实就是“玻璃”,就是要孩子像水晶那么明亮,从起名也可知李白受西域影响之大。
许夫人大概死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当时李白四十岁,还正在南阳游玩。
李白最后一任妻子宗氏,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个女子大约是李白五十岁左右结合的,也跟了李白好多年,后来跟李白上庐山,李白入狱流放时,她与家人还极力营救。李白被赦后,可能又见过一面,后来李白又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从此再没见面。
纳妾两个
另外,李白的两个妾,那个姓刘的女人,据说是不守妇道,“不贤”,把李白给蹬了,说你再不回家,就与你李白离异,因为李白长年不回家。
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骂这个女人,说: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这样斥骂自己妻子的诗,大概在我国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作为丈夫,李白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自己说: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赠内》
嫁给这个又没钱又整年整年不见人影的李白,已经很委屈了,还要挨这样的毒骂,这实在不公平了。
不过,李白有时似乎也会换位思考,对她的行为也有所理解,他想象她“落花寂寂入青苔”,生活很寂寞,难怪她有怨言。
他用“去妇”的口吻写了《去妇吟》,为这位大胆离去的人妇的行为辩护: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余身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他站在女方的立场说话:你不回家,我也有权利走。从这里倒也可以看出李白有男女关系较为平等的观念。看到女方也应该有自己的生理与感情需求,不是一味指责谩骂。
更令人感动的是,李白还进行自我反省,他在诗的最后写道:
“忆昔初嫁君,小姑方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模拟去妇的口吻对小姑说,“今后你嫁人,可千万不要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人啊”。
如果说那位挨骂的“去妇”还有个姓氏,我们还知道她姓刘,那么,李白在山东的那位妾,就连一个姓都不知道了。这位“鲁一妇人”,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颇黎(玻璃)。取其纯净闪亮之意。又有个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李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像他的诗句,是很有个性的。可惜,李白不久就又远走高飞,与家人天各一方,一门散百草,从此再也没有相见。颇黎(玻璃)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0:42:28 | 只看该作者
“君子不器”正解:君子不是东西
新闻日期: 2010年04月27日

  一部《论语》记录了孔子许多关于君子的经典话语,其中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君子不器。”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何含义?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从“器”说起。《说文解字》上讲:“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由此可见“器”的本义是指有用的器具,正因有用所以才用狗来看守。古代的器具有多种类别,如劳动之器、攻伐之器、饮酒之器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器可以说是人们广为使用的工具。作为工具使用的器有三个特点:一是可利用性。人们造器总有目的,造出的器若是不能使用自然会遭废弃。二是专一性。每类器都有特定的用途,没有可当万能工具使用的器。三是被动性。器一旦定型,只能被动地任凭人的摆布和使用。
  由器及人,我们会发现工具之器的特点在许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在《论语》里孔子就描述了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或见利忘义、“穷斯滥矣”,或结党营私、“骄而不泰”,或好与人争、“同而不和”,或言行不一、文过饰非。他们“怀土”、“怀惠”、“难事而易说”。孔子把这类人称为小人。因为“小人下达”,“小人喻于利”,所以小人很容易被利用。而小人一旦被利用,就会死心塌地地追名逐利。他们终日忙碌,或为名趋或为利往,失去了做人的自主性。这样的人不是工具又是什么?为钱财、为享乐而活的人,正是受欲望驱使的工具;为权势、为私利而活的人,正是被他人利用的工具。小人不就是这样的工具吗?
  古代的器具除工具之器外,还有贵重如“瑚琏”的礼器。不过“瑚琏”虽为器,却是器的极品,神圣而有尊严,远非小人之喻的工具之器。孔子就曾把子贡比喻为瑚琏以勉励他继续上进,子贡最终也因为自己的精进不休而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说完“器”,我们接着说“不器”。从字面上讲,“不器”当然是在否定作为一般工具之用的“器”。但深究下去,“不器”应该是指一种境界——一种达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境界。而“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要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孔子心中的君子又是怎样的形象?
  细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子心中的君子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他们“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而考察孔子的思想,我们还会发现君子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人格。尽管君子也会有过,但君子之过会被及时改正,就像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犯错只会掩饰,如子夏所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这也就是孔子总结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就在于:“君子求诸己”,君子会不断地反省内求,有过必改,以求实现“君子坦荡荡”、“内省不疚”、“不忧不惧”的心境。通过反省与改过,“君子上达”,最终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的境界。而“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正是孔子一贯思想的体现。曾子说:一以贯之的“夫子之道”是忠恕之道。孔子认为“忠”是从积极方面来讲的行仁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则是从消极方面来讲的行仁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忠恕结合,就实现了对他人的爱,达到仁而“爱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归纳《论语》里有关君子的话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君子有五种品质。
  一、君子有志向。君子立志有阶段之分、层次之别。君子首先志于学。特别是在少年时代更是立志求学,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其次志于仁。立志实行仁德,则“无恶也”。最后志于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他看来道是最高的目标,值得为之奋斗。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孔子之志便是这最高目标的具体体现,就应该成为君子的最高追求。
  二、君子有修养。有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没有修养的人只会是“巧言令色”之徒。他们“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而有修养的君子能守仁而怀德,“能好人,能恶人”。君子有修养,首先是能尚德。尚德是一种崇尚道德、尊重和推崇一切美好事物的心理追求,君子就有这种心理追求。其次是能崇德。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可见崇德就是在修德,而君子修德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德的最高境界是好德。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而如此难达到的“好德如好色”正是君子尚德、崇德的终极目标。
  三、君子好学。好学的标准如孔子所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亦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而不好学则弊端很多,孔子就讲:“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所以好学很重要。而君子好学,首先表现在博学。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其次表现在“不耻下问”。孔子就是“入太庙,每事问”。此外,君子好学能“学以致其道”。致其道又学道,能如孔子所说:“君子学道则爱人”。
  四、君子慎思。首先是近思。子张说:“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孔子也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可见君子“能近取譬”,慎思自己的言行。其次是远虑。君子眼光长远就因为他们深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而在近思、远虑之中,君子能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内自讼”就说明君子通过自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看到别人的优点并马上学习。
  五、君子敏于行。君子说话不多,但做事敏捷,总是“耻其言而过其行”。而敏于行,首先是君子的行为能行得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其次是君子能笃行。孔子批评冉求:“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而君子既不会画地为牢、止步不前,也不会因为力不足而中道废。
  总之,君子有志向,能笃志于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不会被他人利用;君子有修养,就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不会为各种物质欲望和功名利禄所操纵;君子好学,能通晓道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君子慎思,因此不会被动地听任摆布;君子敏于行,而身体力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君子具有的品质告诉了我们君子不是受欲望支配、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说君子不是工具,君子不是东西,君子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王大林、马晓晗
  来源:光明网——《博览群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28 , Processed in 0.0626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