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的艺术
戴维·洛奇文集(卷五)
王峻岩等译
肖毛校对
作家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定价:14.20元
校对说明
作家版《戴维·洛奇文集》的其余诸卷,很早就已买到,其中的《小说的艺术》偏偏始终找不到。昨晚偶然在百灵书库看到此书的超星版,费了好大力气才下载完成。此书真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书话集,与毛姆的《书与你》各臻其妙,比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更加有趣,比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更加活泼。我将陆续把它校对为txt版,由于是简体横排,校对速度很快,两三天恐怕就能全部完成。
16:13 07-3-26 肖毛
几天后,网友赠我一册《小说的艺术》,不胜欣喜。
——肖毛
中文目录
前言
序言
1 开头(简·奥斯丁、福特·马道克斯·福特)
2 作者闯入(乔治·艾略特、E·M·福斯特)
3 悬念(托马斯·哈代)
4 少年侃(J.D.塞林格)
5 书信体小说(迈克尔·弗雷恩)
6 视点(亨利·詹姆士)
7 神秘(罗德亚德·吉卜林)
8 名字(戴维·洛奇、保罗·奥斯特尔)
9 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芙)
10 内心独白(詹姆斯·乔伊斯)
11 陌生化(夏洛蒂·勃朗特)
12 地点观念(马丁·阿米斯)
13 清单(F·司各特·弗茨杰拉德)
14 介绍人物(克里斯托夫·艾什伍德)
15 惊讶(威廉·美克皮斯·萨克雷)
16 时间转换(缪里尔·斯巴克)
17 文内读者(劳伦斯·斯特恩)
18 天气(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
19 重复(欧内斯特·海明威)
20 华丽散文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21 互文性(约瑟夫·康拉德)
22 实验小说(亨利·格林)
23 喜剧小说(金斯利·阿米斯)
24 魔幻现实主义(米兰·昆德拉)
25 浮在表面(马尔康姆·布莱德伯利)
26 展示与叙述(亨利·菲尔丁)
27 叙述:不同的口吻(费·威尔顿)
28 历史感(约翰·弗尔斯)
29 构想未来(乔治·奥威尔)
30 象征手法(D·H·劳伦斯)
31 讽喻(塞缪尔·巴特勒)
32 顿悟(约翰·厄普代克)
33 巧合(亨利·詹姆士)
34 不可靠叙述者(石黑和夫)
35 异域风情(格雷厄姆·格林)
36 章节等等(托比亚斯·史沫莱特、劳伦斯·斯特恩,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乔治·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
37 电话(伊夫林·沃)
38 超现实主义(雷奥诺拉·卡灵顿)
39 反讽(阿诺德·贝内特)
40 动机(乔治·艾略特)
41 时间跨度(唐纳德·巴西姆)
42 暗示(威廉·库珀)
43 书名(乔治·吉辛)
44 概念(安东尼·博尔赫斯)
45 非虚构小说(托马斯·卡莱尔)
46 超小说(约翰·巴思)
47 怪诞小说(埃德加·爱伦·坡)
48 叙事结构(列奥纳德·迈克尔斯)
49 犹豫表达(塞缪尔·贝克特)
50 结尾(简·奥斯丁、威廉·戈尔丁)
译后记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英文目录
Contents
Preface
1 Beginning (Jane Austen, Ford Madox Ford)
2 The Intrusive Author (George Eliot, E.M.Forster)
3 Suspense (Thomas Hardy)
4 Teenage Skaz (J.D.Salinger)
5 The Epistolary Novel (Michael Frayn)
6 Point of View (Henry James)
7 Mystery (Rudyard Kipling)
8 Names (David Lodge, Paul Auster)
9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Virginia Woolf)
10 Interior Monologue (James Joyce)
11 Defamiliarization (Charlotte Brontee)
12 The Sense of Place (Martin Amis)
13 Lists (F.Scott Fitzgerald)
14 Introducing a Character (Christopher Isherwood)
15 Surprise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16 Time-Shift (Muriel Spark)
17 The Reader in the Text (Laurence Sterne)
18 Weather (Jane Austen, Charles Dickens)
19 Repetition (Ernest Hemingway )
20 Fancy Prose (Vladimir Nabokov)
21 Intertextuality (Joseph Conrad)
22 The Experimental Novel (Henry Green)
23 The Comic Novel (Kingsley Amis)
24 Magic Realism (Milan Kundera)
25 Staying on the Surface (Malcolm Bradbury)
26 Showing and Telling (Henry Fielding)
27 Telling in Different Voices (Fay Weldon)
28 A Sense of the Past (John Fowles)
29 Imagining the Future (George Orwell)
30 Symbolism (D.H.Lawrence)
31 Allegory (Samuel Butler)
32 Epiphany (John Updike)
33 Coincidence (Henry James)
34 The Unreliable Narrator (Kazuo Ishiguro)
35 The Exotic (Graham Greene)
36 Chapters etc.(Tobias Smollett, Laurence Sterne, Sir Walter Scott, George Eliot, James Joyce)
37 The Telephone (Evelyn Waugh)
38 Surrealism (Leonora Carrington )
39 Irony (Arnold Bennett)
40 Motivation (George Eliot)
41 Duration (Donald Barthelme)
42 Implication (William Cooper)
43 The Title (George Gissing)
44 Ideas (Anthony Burgess)
45 The Non-Fiction Novel (Thomas Carlyle)
46 Metafiction (John Barth)
47 The Uncanny (Edgar Allan Poe)
48 Narrative Structure (Leonard Michaels )
49 Aporia (Samuel Beckett)
50 Ending (Jane Auaten, William Golding)
Bibliography of primary sources
Index of Names
前言
王逢振
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英国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学界,他是著名的小说家,作品曾几度获奖,被称为“校园小说”的代表;在学术界,他是著名的教授和批评家,被认为具有理论思辩的天才;而对一般大众,由于他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并两度获奖,他也是个知名度甚高的作者。
在中国文化界,洛奇的名字也不陌生。他的小说《小世界》几年前已译成中文出版,得到相当多的好评;他编的《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中文版也在大学里广为流传,至今被许多人引用;至于他的英文原版著作,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几乎人人都读过一些。
当然,对中国广大读者来说,洛奇的名字也许还不那么响亮。不如英国侦探作家阿加莎·克丽斯蒂,也不如美国的畅销书作家谢立丹。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远远超过了那类作家!
不过,读者不熟悉洛奇并不怪他们自己。谁让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没有更好地介绍他呢!值得庆幸的是,作家出版社决定推出一系列洛奇的作品,包括四部长篇,小说(校园小说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及《你能走多远》)和一部文学论集《小说的艺术》。这些作品的出版不仅会为广大读者提供高雅有趣的读物,而且也会给文学界和学术界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戴维·洛奇一九三五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八七年一直在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任教。一九八七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前面提到,洛奇既写小说又写文学批评,而且在两个方面都有建树。他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电影迷》(一九六○)、《你这个傻瓜》(一九六二)、《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一九六五)、《避难所之外》(一九七○)、《换位》(一九七五)、《你能走多远?》(一九八○)、《小世界》(一九八四)、《美好的工作》(一九八八)、《天堂消息》(一九九一)和《治疗》(一九九五)。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一九六六)、《格雷厄姆·格林》 (一九六六)、《十字路口的小说家》 (一九七一)、《伊夫林·沃》(一九七一)、《现代写作方式》(一九七七)、《运用结构主义》(一九八一)、《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一九九○)和《小说的艺术》(一九九二)。另外他还编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一九七二)和《现代批评理论》(一九八八);写过剧本《四面墙》(一九六三)、《击中要害》(一九六五)和《写作游戏》(一九九○)等。
洛奇自己曾说,“因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所以)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的要求完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洛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创作的每一部小说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通过想象和描写,将人类命运交织成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网络,使其在文体、修辞、道德、心理、社会和历史等诸多方面展现出意义。他从整体构思出发,对人物和事件不断进行选择和取舍,以实际作品体现他的学术观点:反对激进的“作者死了”的看法,认为作品中的各个场面并非偶然发生,也不是读者的创造,而是作者有意识的构思。
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从不轻易地展现它的内在含义,而是像乔伊斯或艾略特的作品那样,以独特的方式使读者积极地进行参与,挖掘各种隐蔽的意义。这也正是洛奇的小说追求的目标。他的作品充满隐喻、转喻和寓言,充分调动语言和文学常规派生意义的能力,表现了一个学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小世界》的“圣杯传奇”结构,使许多人物进行漫长的旅行,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聚会中频频相遇,发生纠葛,既保持叙述的连续性又使读者深感兴趣。这种做法使作者既可以以作品本身体现对后结构主义的否定,同时又可以以反讽的方式表现出后结构主义的某些特点:一切词语既是能指又是所指,语言无确定意义,写作系文字游戏,读者可以赋予文本以任何意义,而意义永远处于解构过程之中。柏斯对安吉丽卡的追求,温赖特写不出论文,都可以说是作者通过隐喻和转义表现他对后结构主义的看法。
然而,洛奇并不反对所有的新派理论,例如他非常赞赏接受美学的某些观点。他自己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至少需要两个人玩的游戏:一位读者,一位作者。作者企图在文本本身之外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就像一个玩牌者不时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去看对家的牌,指点他该出哪一张。但愿我尚未因这样的错误而扫了读者的兴。”换句话说,由于语言本身的特殊功能,不论作家具有多么强烈的自觉意识;作品也会产生超出作家意识的某些意义;这些意义取决于读者,读者通过阅读过程不仅可以理解作家的意识,而且可以根据文本和自己的意识投射建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活动的享受或快感。正是由于重视读者的能动作用,所以洛奇经常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寓意深刻的事件。
概略地说,洛奇的小说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从题材上看,他善写知识分子和学术界的生活。他的最著名的小说几乎都以知识分子(如教授和学生)为主要人物,以文化界的事件向社会辐射。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校园三部曲”可谓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例如《换位》写美国和英国两个教授根据交流计划互换了职位,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之后,渐渐融入当地的环境,卷入了当地的学潮,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交换了妻子、家庭和汽车。《小世界》除继续写两个教授之外,以年轻教师柏斯和安吉丽卡为主角,描述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景象,从学术会议到爱情追求,从追名逐利到寻欢作乐,从理论阐释到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有趣的社会画面。《美好的工作》通过年轻女教师罗宾小姐和工厂厂长维克的关系,从学校生活辐射到社会,描写了大学与工业社会、女权主义与大男子主义、人文学者与企业家之间的种种矛盾。显然,这种题材的选择与洛奇作为教授的身份和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写作技巧方面,他的作品贯穿着自己的理论。他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隐喻、讽喻和转喻,在总体构思的框架内,调动各种喜剧因素,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他打破传统的时空关系,强调现时的经验;不注重时间的连续顺序,强调事件本身在空间中的真实存在。因此他的作品叙述常常像电影的蒙太奇或闪回法,穿插、跳跃、交又,构成一个绝对空间中的客体。但这种叙述又有点像照相式的现实主义,仿佛抽象表现主义在反描写的抽象之后又回到描写,而最终并不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就此而言,洛奇的小说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点。
另外,洛奇善于综合运用其它文类的技巧和特征,如哥特式小说、爱情传奇、流行传记、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等等。他一方面保持高雅的文化品位,同时考虑到大众读者所受的商业化污染,又力图跨越高级艺术和商业形式之间的鸿沟,走出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里常常穿插浪漫的爱情故事,甚至有时出现性生活、夜总会、X级电影和脱衣舞的描写。他借用侦探小说中的神秘和悬念,通过寓言和象征,尽可能抓住读者的心理,使他们既喜欢阅读又必须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所以,尽管洛奇的小说不乏深刻的寓意,但总是具有强烈的可读性。
作为自己创作经验的概括和小说研究的成果,洛奇的《小说的艺术》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五十篇不长的文章里,他以小说的“开头”起始,以小说的“结尾”收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小说写作的各个方面,如“悬念”、“视角”、“意识流”、“陌生化”、“文本中的读者”、“魔幻现实主义”、 “象征”、“讽喻”、“反讽”、“元小说”、“叙述结构”、等等,既涉及到传统的小说艺术,也涉及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艺术。每篇文章之前摘引一二段精彩作品的片断作为实例,以实例作为他分析解释的验证,既有深度,又浅显易懂。因此被称为是“自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作品”。
总而言之,洛奇这套作品绝对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上乘之作。它们不仅会受到文人学者的欢迎,而且因其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必然受到广大普通读者的欢迎。
信不信?如洛奇所说,“这任务交给你们了。”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