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顾农:集句诗与集句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6 19:5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顾农:集句诗与集句联
2012-10-16    顾农    中华读书报   


    在旧体诗的写作中有“集句”一法,分头从前人特别是名人的诗中摘取若干句子,重新组合成一首诗;如此则新出台之诗虽然无一句无来历,而表达的却完全是自己的意思。
    这个办法源远流长,曾经相当繁荣;对此近年来已有学者专门加以研究,写成论文甚至专著,我曾看到过一本《集句诗嬗变研究》(张明华、李晓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洋洋三十余万言;据该书后记说,这乃是系列著作中的一本,其他还有四本将陆续推出云云。我等着拜读。
    如果将集句的规模缩而小之,只取对仗的两句,则成为所谓集句联,过去也曾一度繁荣,颇有佳制。这个题目不知道有没有专家研究,恐怕也可以写出专著来的罢。
    集句联中有一类颇具实用价值,例如曾经有人集唐诗二句作为酒楼的对联——
    劝君更饮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里的上联出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里的一杯酒乃是送别之酒,感伤之酒,劝君更饮者,以后恐怕难以相见,无从聚首也。李东阳高度评价此诗,认为“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于其意之外”(《怀麓堂诗话》)。下联一句出于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豪情胜概,同时也隐含着大量的牢骚。他这几句与前面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古圣贤皆寂寞”诸句相对峙而存在,诗人高自期许之意已在言内。到了这一副集句联里,大诗人王维、李白原作的那些意思统统被消解尽净,一变而为商业广告,颇具促销的诱惑力。
    集句之“集”就是“集资”的“集”,把人家的东西借过来归自己使用;集句的作者将原诗剁碎,或亦可谓之解构,各各借取其中一句,拿来重组为新的文本;这些诗句借来以后,语境全然变了,于是原先那些诗句的“所指”也完全变了,而其字句一字未改,却仍然十分贴切。这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集句者之所以能够作这样奇妙的改造,是因为原诗之句的“能指”相当富于弹性,遂使别具只眼者得以在旧有的文化资源上作出了新的开发。集句诗集句联的妙处还在于,它虽然将所集之句从原诗中分别断章取义地拿出来为我所用,构成全新的文本,但这些话语与原作的联系在有文化之读者心目中却难以完全被切断,不免条件反射似地追忆起原作来——这种藕断丝连的情形所产生的张力,亦即新旧文本的反差让他们且惊且喜,获得审美的愉悦。这种创作和接受的心理都很值得研究。
    这种中国式的大胆借用拆旧翻新的办法,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时代。先秦时代的所谓“赋诗言志”,无非就是断章取义取地借用《诗经》某一首诗里现成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当下的意思,用于外交场合,显得特别风雅而有弹性。这个古老的办法相对简单;集句联集句诗则须从本来毫不相干的两首或多首诗里各取一句,拉郎配似的凑在一起,结果却是门当户对的一对或浑然天成的一首,这就得有更灵活更富于创意的头脑。“赋诗言志”者还只是小打小闹,集句者则近乎大规模的集资了。研究传统文化,自然不可放过这样的题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5:32 , Processed in 0.0907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