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育就这样“温柔”而又“有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8 17:3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育就这样“温柔”而又“有力”
日期:2012-10-26 作者:张彦昌 来源:文汇报








阳光成长从规范行为做起 学会做人从阅读人生起步 德育就这样“温柔”而又“有力”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德育建设充满“阳光”   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优质办学的主旨。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培育“阳光学校”,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们认为,这是“阳光学校”的“核心光源”,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阳光的人、大写的人、正直的人,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也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本保证。   在育人的过程中,德育具有核心的地位,这是“阳光学校”的“重要元素”。而要使德育产生“阳光”的照耀作用、温暖作用、辐射作用,就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德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自我陶治的锻炼熔炉。   多年来,学校创造了德育“阳光操作法”,探索了德育由浅入深、由外向内、由此及彼的途径与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情景中的美 自编、践行《阳光少年自律歌》   让校园阳光沐浴,让学生阳光起来,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致力于建设“阳光学校”,于是有了师生共同创作的校歌——《阳光学校之歌》。   与众不同的是,学校还有校园三字经——《阳光少年自律歌》,分为四个部分——“人文求善”:讲团结,求合作,爱集体,创和谐;有理想,敢攀登,惜年华,重践行;做真人,懂道德,辨是非,守信义。——“科学求真”:讲科学,重求是,遵严谨,求真理;讲方法,敢质疑,勤思考,求新知;讲实践,善观察,勇探索,求创新。——“快乐学习”:培兴趣,育素养,德智体,共发展;爱学习,乐动脑,勤发奋,能自主;爱生活,乐动手,勤劳动,能自立。——“阳光成长”:善沟通,懂礼仪,敬师长,重友谊;爱运动,乐参与,增活力,强体魄;有灵气,活思维,健心态,展阳光。   别看这首特别的自律歌,每一句虽只有三个字,但句句有内涵、有分量、重引领,学生唱着唱着,从朗朗上口的吟诵到内化为行为指南,既唱出了心声,又明确了方向。一位初二学生说:“这首歌,细细琢磨,真是我们学生阳光发展的经典,能指引我们学会做人。”    从小处着手、从细微渗透:行为规范教育“个体”与“群体”互动   行为规范教育,是形成学生阳光品质的“第一课”。倡导个人自律与营造群体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一级一要求”和“阳光班集体建设”颇有一功。    年级要求具体明确“引路”   学校为巩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荣誉称号,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年级学生发展要求,把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当成教育学生的大事来抓,小事实做,时时处处体现德育的“实”。   “一级一要求”,是学校对行为与品质教育按生分层引导的重要载体,体现学生逐级深入、积极向上的特点。校长亲自执笔撰写学校学生发展要求,形成1—9个年级具体要求,同时把1—9年级行为规范的侧重点分别落实在9个既有交叉又有侧重点的目标上,体现出一个年级一个要求的特点。如对一年级提出“活泼又灵气,适应新环境,热爱新集体,确立新目标,作出新规矩,养成好习惯,为完成小学学业打好基础。”而对九年级学生,则提出“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提高学习效率,做到‘点点实、段段清’,迎接人生的第一次挑战,考入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心愿。”   为了使“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校政教处采取了“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总结”的办法,从制度的健全上加以落实。   同时,学校通过各类评比促进学 生自觉规范行为,如学生“六大奖项”的评选活动,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发现一批“遵纪守法、文明示范”,“服务班级、乐于奉献”,“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默默无闻、辛勤奉献”的阳光少年,引导学生自觉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阳光少年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    阳光班级集体建设“助力”   班级,是学生在校内成长的基地,是学生的另一个“家”:知识与能力融汇的“学习之家”、教师与学生共处的“教学之家”、人格与品质磨练的“校园之家”。可以这样说,每个学生,都是在班级中成长,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强调“阳光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并视其为促进学生个人的内涵发展,成为推动学校行为规范内涵发展新的生长点。“阳光班级文化”,特指学校学生不同层次的群体、乃至全体学生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他们的主要行为、基本规范、价值观念。   为了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并最终培养学生自身的主动发展能力,学校开展有计划的教育:如选择班级文化主题,让师生形成共同愿景;设计班级文化标志,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建设班级自治组织,让学生成为班级主人;设计班级自治制度,让学生担当集体责任;设计班级团队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温情。学生对班级文化主题,纷纷做出了富有特色的选择和诠释。如五(4)班在赵燕玲老师的组织下,班级全体师生提出了“REN”文化,解释为“仁爱、信任、仁学、人和”;九(2)班在班主任祁克莹老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提出“积极向上、互相欣赏、提高情(智)商”的“SHANG”文化。学生提出的主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容易被大家所认同。    从阅读入手、从体验拓展:人生品质教育“间接”与“直接”互补   行为规范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人生的思考上、对品质的垂范上。学校的“230——我们的读书时间”与“巡游博物馆”,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阅读书籍与沉思感悟结合   阅读,能使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知,从服从规定变为内化行为。学校组织“230—我们的读书时间”活动,即每周二中午12:20—12:50(30分钟)为全校阅读时间,主要阅读学校图书、教师推荐图书、特长学生最爱的图书等。一学期雷打不动坚持了下来,政教主任倪青老师有了发现:学生不在走廊你追我赶;不在领操台前一字排开地坐着;不在教室啃着苹果嘻嘻哈哈地玩井字游戏……学生安安静静地在教室的座位上看着书。这样的读书活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点点滴滴中,同学们有了细微的变化,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学校为学生开设这样一个阅读的平台,目的是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抛开浮躁,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中细细品读一本好书,从而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受益终身。   每周二12:20开始的校园中,只听得见轻轻的翻书声,知识的氛围渲染着每一个角落。各个年级的同学们都开始静静享受书的无限乐趣:四年级的同学读起历史名人的故事,永不屈服的革命烈士、成果显著的科学家、爱国爱民的政治家,这些传奇性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深深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五年级同学则走进文学巨匠,理解创作的精髓,学习写作的深层立意,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想必是在细细品味文学的魅力吧!六年级的同学进入了小说的奇妙世界,他们随侦探一起破解谜案,紧张而又刺激;他们随孩子感受美好的童年,不时还“咯咯”笑起来;他们随旅行家环游世界,经历各地的探险。七年级的同学穿过书本来到大自然中,在只字片语间,他们好像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甚至风轻轻吹过的声音,顿时生活变得那么美好,充满着希望。八年级的同学则在名人传记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他们这才明白,其实名人的奋斗和不易会比常人更多,作为普通的学生,难道不应该更加争求上进,做出一番成绩吗?   不仅如此,学校还邀请辫子姐姐郁雨君、儿童文学家秦文君、郑春华来校为同学们开设讲座,签名售书,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五(4)班学生孙欣蕾说:“郑春华作家的报告,讲了许多她写作中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些有趣的地方都把我们逗乐了。这次报告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懂得了要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我们的好伙伴。我们要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用头脑去认真思考,用双手去详细记录。我认为,只有多读好书,多写文章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   为了更好地推进读书活动,政教处每月对读书活动还进行一次阅读盘点,把学生当月的阅读的数量进行统计,通过阅读盘点,也使班级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阅读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这学期,全校班级读书总量达到七千多册。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好读书,老师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认真组织每一次的读书活动,七(5)班卓民老师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选举了图书管理员,还制定了《图书角管理条例》。七(3)班潘荷芬老师从网上购置了几千元图书,成立了“班级书柜”,让同学免费借阅,她结合教材里学到的名家名篇,开出了三批共三十套推荐书目。徐双乔老师更是细致统计了班级读书情况一览表,促进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上比、学、赶、超。   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获得成长。五(5)班有个小邱同学,原来多动,而在“230阳光读书”活动中,班主任宋美芝却发现了他的大变化,在长达三十分钟的时间里,他竟然能表现得非常安静和专心。    巡游博物馆与真谛领悟融合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满足学生接触社会的需求,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社会阅历,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安全意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团体合作,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游游逛逛博物馆,知史、知事、知世界,穿越时空我翱翔”主题实践活动,按年级在不同的校外场馆进行“巡游”,通过这一活动促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形象地了解历史;扩充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基本素养;学会观察了解事物,分析探究事物,把握某些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弥补学生只学书本知识,时不时面对电脑,缺少实践、缺少观察、感悟能力差的缺陷。本学期,德育领导小组精心策划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记录本,为每一位学生参观博物馆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过程的监控。学校更是将每学期一次的春游活动改为特色项目,每一个年级分不同的博物馆参观学习。   参观后,学生认真填写了《巡游博物馆》手册,并将活动体验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三(5)班李昕悦同学在巡游体会中写道:“这次参观,真是大开了眼界。我深深地感慨,现代的科学技术多么发达呀!这都是一代一代科学家们努力不懈的成果。我们是新中国的小主人,一定要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课程入手、从制作感受:德育校本教材“系列”与“漫游”互利   德育课程是学生学会做人教育的“蓝本”,有着打基础、学认知的功效。学校探索的“德育课程校本化”与制作的《人生漫游》,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各年级德育校本课程专题研发各有特点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了各年级德育校本课程专题,一年级研发以“苗苗成长关爱生命”为核心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二年级研发以“不说谎话以诚立身”为核心的诚信教育校本课程;三年级研发以“缅怀英烈 珍惜生活”为核心的民族教育校本课程;四年级研发以“独自学习 阳光成长”为核心的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五年级研发以“走进你我拓展视野”为核心的人际交往校本课程;六年级研发以“自信自强自主自立”为核心的立志教育校本课程;七年级研发以“明确责任 自理自强”为核心的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八年级研发以“脚踏实地激扬青春”为核心的成长教育校本课程;九年级研发以“刻苦学习放飞梦想”为核心的理想教育校本课程。   德育校本课程的撰写是学校德育特色的创新,老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围绕育人目标,编写符合本年级思想认知规律的德育教材,目的是解决好不同年级学生德育认知水平的提高,形成与本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匹配的教育方法,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材形式活泼多样,融教育性、可读性、可视性、兴趣性为一体。八(5)班王华东老师总结说:在政教主任倪青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围绕八年级“明确责任自理自强”这个德育校本课程研发核心,在办公室里开会、讨论,上上下下几次商量、改进,最后集所有班主任的智慧,确定了八年级的多个主题,我分别负责“自主管理建班立制”和“广交挚友博采众长”两个主题进行校本化探索。由于德育课程校本的素材来自于学生、来自于学校实际,很有针对性。    制作电视教育篇传递人生哲理   《人生漫游》,是将素质教育的内涵融入丰富多彩的学校现实生活,以美文、美图、美乐的电视教育片,集德育、心育、美育于一体的一档教育电视片,它不是说教,而是“人生金言”、“人生万花筒”、“人生一点通”、“人生花絮”和“人生漫游”五大版块相得益彰,以富有哲理的短句、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感悟、人生小故事、问题解决的技巧、生活趣闻、励志散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娓娓道来的讲解词带给学生思考与遐想的广阔空间,悦耳的背景音乐和精致的图片又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在带给学生优美的视听享受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感悟人生,寻找解决人生困惑、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促使学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   该教育电视片涉及人才学、心理学、美学、道德伦理、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学习策略等方面,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方式,尽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对心育与美育的内在理解,促使学生能真正运用于生活中,达到内外结合的领略和感悟,从而使得德育培育成果得到“固化”,逐渐形成“习惯”,转化为较为稳定的个体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量。   《人生漫游阳光伴我成长》实践研究作为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在学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核心价值目标的带动下,以“阳光生命特色”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将素质教育的内涵融入丰富多彩的学校现实生活。在张彦昌校长的领衔下,成立了项目开发组,由心理辅导员许颖担任制作,艺术组指导配音和配画。电视教育片以美文、美图、美乐的形式,培养学生自我塑造的心理力量,传授学生做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感悟人生,为塑造优良品性、开创阳光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学期学校共播放22期,有150位学生自发通过书面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深切体会。这些形式多样的内容,实实在在提升了教育的品质,丰富了德育的内涵,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内化。    让德育更有教育的分量和温暖   张彦昌   经常听到,有人说“德育难说,更难做。”   其实,难与不难是相对的。我们在德育过程中,也碰到过困难。然而,正因为有难度,更需要我们去研究与探索。因为只有研究,才能进入领域;只有探索,才能走出困境。   近年来,学校在德育建设上,提出“阳光”的理念并积极实践。事实告诉我们,德育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在育人为先、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德育,而且更需要为师生所接受和认同并能产生效果的“阳光”德育。这样的德育,有内容本质的生命力,有事理情理的说服力,有深入人心的感召力,有拨开迷雾的穿透力,有科学持续的影响力。   学生不是不需要德育,而是需要有阳光温暖的德育,有走进心灵的德育。显然,让德育更有教育的分量,取决于我们对内容的取舍与把握;让德育更有温暖,取决于我们对时机的选择与利用。   德育是一门科学,“阳光”德育就是对科学的驾驭。德育的分量和温暖,对学生的成长要具有提供“能源”的作用,这或许正是以德育人的“阳光”所在。   (作者为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0:12 , Processed in 0.0653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