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与绍兴发展漫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1: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与绍兴发展漫议
http://www.sxywh.cn  时间:2011-9-30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是一种直接间接影响天、地、人,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的伟大的“万能”的力量。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显地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所有这些,无不例外地证明了一条,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和摇篮,是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所必需的基本资源,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作为水乡、桥乡、酒乡和书法之乡,绍兴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贯穿了绍兴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水养育了绍兴人,见证了越地变迁,演绎着古越文明。绍兴的一部文明史,无不透视着水的秀气、灵性和柔韧,无不证明着一个朴素的道理,绍兴因水而秀,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水成就了绍兴的秀美。绍兴多水。发源于南部会稽山脉的石泄江、富盛江、平水江、若耶溪、南池江、坡塘江、娄宫江、漓渚江、秋湖江、项里江、型塘江、陌坞江、夏履江等10余条江河溪流,史称鉴湖36源,实有43条,北向涌入北部平原,与浙东运河、鉴湖、西小江相交,或溢而为江,或渚而为湖,或为沼为池、为溇为荡,形成河道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平原河湖网,瓜渚湖、贺家池、青甸湖、白塔洋、芝塘湖等18个湖泊点缀其中,平静如镜,荡漾其间,由此使得绍兴神韵独具,赢得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水乡必然多桥。绍兴亦以桥梁之多而被誉为“桥都”,以桥梁造型之丰富多采而被称为“桥的博物馆”。故绍兴民间有 “出门坐船,抬腿过桥”之说。府城即是一例。据清光绪十九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其时府城面积为7.4平方公里,而城内有桥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1座,由此可见桥梁之繁。据陈从周教授《绍兴石桥》一书记载,从桥梁密度看,绍兴是苏州的两倍,是威尼斯的四十五倍,故有“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之说。由此,绍兴可谓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山青水秀,钟灵毓秀。户户临水居,家家尽枕河,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绍兴之秀丽动人当可想见。“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亦分别作过精彩描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水托起了绍兴的繁荣。千百年来,绍兴人民依水而居,临水架桥,以水为生,靠水致富,是水成就了绍兴的繁荣富庶。得益于富含矿物质的鉴湖水,绍兴因此酿出了以琥珀色的醇香名扬四海、天下独绝的绍兴黄酒,成为了黄酒之都。“城因酒而风望倍增,酒以城而名闻遐迩。”绍兴的酿酒,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国语》、《吕氏春秋》、《吴越春秋》等记述,公元前492年,越国失败,句践入质于吴。群臣送行,大夫文种前去祝词:“臣请荐脯,行酒二升。”公元前490 年,句践返国,为行生聚教训国策,酒成了奖品,史书亦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之记载。10多年后,越国出师伐吴,家乡父老向句践敬酒,句践将酒倒于河中,与三军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史称“投醪劳师”,绍兴市区至今还有投醪河的遗址。如今,酿酒这一传统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绍兴县的重要产业,会稽山黄酒品牌在国内外乃至全球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绍兴成为了丝绸之乡。早在隋唐时期,今华舍、柯桥一带就已“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过《线隧》诗,盛赞绍兴丝绸之精美:“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纺织业已经成为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和“母亲产业”。绍兴县5300多家纺织企业,涵盖化纤、印染、织造、服装、家纺等五大行业,形成了从石油化工、化纤原料,到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的完整的产业链,化纤原料、化纤面料的年产量和化纤面料的年出口额占到了全国的近10%,印染布的年产量占到了全国的28%,中国轻纺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产品专业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销售基地。纺织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百业兴,纺织业在绍兴县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孕育了绍兴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绍兴独特的山水孕育了辉煌的古越文化。绍兴文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名人辈出,夏商春秋,及至明清,代有名人,史不绝书,历历可证。《二十五史》为绍兴人列传的,多达227人262篇。《四库全书》收录的绍兴人的著录的提要,多达112位164篇。难怪明朝袁宏道誉绍兴“士比鲫多”,毛主席称绍兴为“名士乡”。绍兴文化另一个鲜明的特色是无数名人志士、文人墨客,为秀丽的绍兴山水风光所倾倒,涉足稽山鉴水。《唐才子传》收录的278位才子中,有174位来过绍兴,占了63%。《全唐诗》2200多位作者,有不下于400位到过绍兴。这些名人,游览名胜古迹,品头论足,激扬文字,留下了诸多绚丽诗篇。譬如,鉴湖,李白就赞美:“鉴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就赞赏:“越女天下白,鉴水五月凉。”陆游就赞叹: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陆游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有近千首是讴歌鉴湖的。被这唐宋文坛三大杰出诗人同时讴歌过的风景名胜,除了鉴湖,恐怕是绝无仅有了。《全唐诗》中,直接讴歌鉴湖的诗作多达150余篇,这对我国的其它风景名胜而言,恐怕也是难以企及的。明朝袁宏道在《山阴道》中叹道:“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说明至少在隋唐之前,鉴湖的名声远远超过杭州西湖。稽山与鉴水交相辉映,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独特的稽山鉴水加上承载于其上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成就了绍兴丰厚独特的人文底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9:07 , Processed in 0.0821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