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兰亭集序》踪迹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8:3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亭集序》踪迹之谜



王羲之将《兰亭集序》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一直到七世孙智永手中。智永为出家僧人,身后无子嗣,就将祖传《兰亭集序》真本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并时常临习描摹。对《兰亭集序》,李世民更是心仪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后终于从辩才和尚手中得到《兰亭集序》。
李世民对《兰亭集序》十分珍爱,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朝夕观摩,不忍释手。当时,唐王朝正在组织编写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李世民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御评,这就是有名的《王羲之传论》。李世民评述说,“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关于《兰亭集序》真迹最后去从,唐人记载有两种版本。
刘悚《隋唐嘉话》记载:王右军《兰亭集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集序》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集序》,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法,仿摹真迹备尽,唯独《兰亭集序》未获。后访知《兰亭集序》在辩才处。太宗三次召见辩才,希望辩才献帖。辩才却诡称经乱散失,不知帖之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辩才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与辩才成忘年交。后辩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集序》真迹,《兰亭集序》遂为萧翼乘隙取去,回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对李治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集序》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称,以上故事,是辩才的弟子元素在永兴寺智永禅师禅房内亲口述说的。
以上两种说辞,情节悬异。但是,《兰亭集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
另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集序》真迹经“劫陵贼”的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了。
此外还有一说:李世民下令《兰亭集序》真迹埋入昭陵,为大臣所“掉包”,埋入昭陵只是《兰亭集序》摹本。
然而至今《兰亭集序》真迹杳如黄鹤,其下落究竟如何,则是千古之谜了。
所幸的是,李世民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兰亭集序》副本数本,并分赐亲贵近臣。冯承素钩摹本世称神龙本《兰亭集序》(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神龙本《兰亭集序》墨色鲜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王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钩摹的《兰亭集序》,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高24.5厘米,宽69.9厘米。现传世《兰亭集序》种类较多,有木石刻本、摹本、临本等。著名的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这些传世《兰亭集序》版本,为我们研究王羲之及其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4:49 , Processed in 0.1288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