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问:上世纪80年代曾客居孝感的-许宏泉-这小子跑哪去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5:4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野”孩子 +“旧”文人=许宏泉的画


/



            

  “一心可以周万里,一室可以摄千峰。但恨此身少大翮,所至不能与心从。唯有老笔恣肆到,云气呼吸当相通”



  “古人真迹不易见,尘眼犹难辨真赝;真山原是古人师,古人尝对真山面……慨叹尚多向千载,何必古人皆同时,本来爻象写心境,六法各显山河影。”

                                  ——戴本孝




  明末画家戴本孝在画史上并不是大家,但在美术史却是一道奇特的风景,以焦墨画出一片苍润。许宏泉是戴本孝安徽和县的同乡,出于对故乡山水和文化的情有独钟,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把自己的艺术触角放在这方水土,下工夫研究明清新安诸贤,写了《戴本孝评传》。许宏泉多年寓居黄山,绘黄山山水,意浓情深、心态平和地去表现自己所热爱的生活,他青睐董、巨以及历代的“徽派”大家,但又无门户羁绊,他的绘画语言便因此多彩了起来,透露出一个善学者的敏感聪慧和丰富的阅历。



  第一次见到许宏泉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对他特别的印象来自现在想起来都颇让人难为情的一个特别场景——那年20刚出头的我为了一点小事情正冲当时的男友大发雷霆,尽管感觉到周围朋友的诧异,可少年气盛,竟然也不懂得克制。光阴似箭,眨眼间那个动不动就乱发脾气的无知女孩儿被时光磨平了棱角,而许君也从当年的小画家变为画坛、文坛颇有人气的一个人物!



  说实在的,这十多年我和许君并无过多交道,与其见面也多在一些画展或者朋友聚会之类公共场合,寒暄几句,不痛不痒。从他人的嘴里我知道他阅历丰富、经历坎坷,从他的文章中我知道他思维敏锐、一针见血,从他的画中我知道他勤奋努力、机智聪颖。



  中国人向来讲究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文与画无非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而已,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该是相通的。章诒和在谈到许宏泉的《一棵树长在溪水边》时曾说“世事观察越细,人性体验越深,内心就越容易生出忧郁和烦闷来。许宏泉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的烦闷忧郁,始终带着一种或漫不经心,玩世不恭的色彩。这也如同他的文章呈现形态一样,貌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构造。便览溪水旁这棵树的枝枝叶叶,我发现里面藏着两个身影。一个是乡间男孩:天然、童趣,馋嘴,掏马蜂,说脏话。一个是知识分子:画国画,编刊物,做文章。而笔墨之间透露出的,则是作者的丰富畅溢、敏感犀利不伪情的人格。”而事实上,在许宏泉的画中我同样看到了一个信马由缰的“野”孩子和一个文质彬彬的“旧”文人,看到了他在这十多年的人生历练与品行修为中所创造的自己的艺术世界。



  许宏泉不是科班出身的画家,但是他的画却丝毫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画家逊色。他总说自己没读过几年书,可他的文章也并不因此而缺少文艺学养。无论是作画还是为文,他的作品始终表现出内敛的气质,而内敛中又流露出一种恣肆和灵性。



  《尘外来客》用枯润相生的笔法,灵活沉稳,“野”中带“逸”。观其画,入其境,心中尘俗的块垒一洗而净,清爽而快慰。《烟峦无尘》,绘层峦叠嶂树木苍郁的景色,那种苍莽浑然的感觉,给人无穷的回味与迁想。《山路迢迢》乍看粗头乱服,无法无章,可仔细品味那些粗细相间、点线结合条以及恣肆汪洋的线条营造出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烟岚、晨霜、清秋、晓雾…… 狂放岑寂的画境中隐隐带有一丝冷逸、惆怅,蜿蜒的山路中绝无人物出现,在寂凄中透露出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这就是许宏泉画笔下的故乡—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让人联想到他的文字,弥漫在其中的情感含蓄而深沉,忧郁而徘恻,凄婉而迷离,可气息却又是那么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而足以润人性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游历名山大川,滋养笔墨造诣,是历代山水画家求新求变的不二法门。许宏泉遍历皖南等地胜景,纵览名山大川,不过他似乎更喜欢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体悟自然之道,听说他只游山水而不写生,可见他并不是写实,而是写山水之意。他的山水,朴素雅逸,意境萧疏。皖南的山岭、新安江的烟溪、以及笼罩在潮湿空气中的湖光云影都是他所钟爱的题材。《一片皖南》是他的近作。笔墨的质实浑厚、深沉含蓄,既有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又有戴本孝的皴斫坚实,还有梅清的清灵与陈邃的苍浑……但都由于自然的触发感兴而自然流露。他把对传统的广博资取和对自然的观照揉合融会起来,一如己意地把它加以表现,因此变化极多。



  许宏泉除了画画,还搞些收藏,尤其是书法、信札的收藏,颇为用心。从字体、年代、印鉴、题款他都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张铁林说许宏泉有唱京剧的欲求,可惜我从来没有机会听他咿呀过。不过,闲谈时,听他说起过昆曲,从唱腔到演员,从剧本到服装,一套套的,不得了,了不得。说到唱戏,自然少不了美人。曾听许宏泉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2004年秋天,他和朋友在杭州西湖美术馆看黄宾虹展览时遇到了一个美人儿,细眉、小眼、溜肩,活脱脱地一个费小楼画中走出的仕女!尤其有趣的是,一问,还居然是我在美院上课时的学生。可怜我给他们上了一年多的美术史,却从来没把这个女孩儿和幻灯片里费小楼画笔下曼妙的小仕女联系在一起。看来常受烟云涵养的他,比我们大多数城市里呆久了的人更有情趣,更善于发现美丽,更懂得欣赏美景。


  静水流深,笔墨情怀,许宏泉是一位不倦的探索者,“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旧约·诗篇》卷一)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50:21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问:

     上世纪80年代曾客居孝感的-许宏泉-这小子跑哪去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许宏泉先生简介   
  



    许宏泉,字昉溪,别署和州、留云草堂主人、蒲庵等。著名画家、鉴定家、批评家、作家。1963年 5月生于安徽和县白渡桥,现居北京。自80年代初先后师从罗积叶、黄叶村、石谷风先生研习书画和美术史,并得杨仁消、亚明等先生指授。本行是绘画,不过可能他的文名要盖过他的画名了。
  《边缘艺术》、《神州国光》、《艺观》主编。也时常写一些小说和随笔,2004年,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访谈了40多位中国当代画坛上独具面目的画家,探寻他们各自的发现之旅。作品有《寻找审美的眼睛》(史论•评论)、《管领风骚三百年》《留云集》(随笔)、《戴本孝》(史论)、《醉眼优孟》、《淇园清影》(画集)、《江山美人》(画集)、《乡事十记》(小说)、《燕山白话》(随笔)、《当代美术现象考察•对白》、《一棵树栽在溪水旁》(随笔)、《艺术家对话录》等。2006年,被《中国画收藏导报》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9:38 | 只看该作者
且将宏愿付墨耕 — 许宏泉其人其画其文其性



文/王  卉

宏泉先生少时即喜山水,走过许多名山佳胜,自然的性情与自我的性情相契合,心胸中雄浑大气的一面得到了极大的陶冶,其人也,骨相清奇,气质浑朴;其画也,意境萧疏,笔墨清新苍厚,尤为可读。

宏泉眼界开阔,心胸博大,于绘事用心甚笃。饱览名贤古籍,诗书滋养其根,广游助添其气,心性写照其神。宏泉笔下神气自非寻常。因其喜天地间博大气象,故五代及北宋山水中荆关之雄壮、董巨之浑茫、李郭之苍秀,在其作品中皆有所取。然其在照顾自然形貌之际,更注重笔墨本身的审美内涵。在此方面,黄宾虹的艺术给了他莫大的启示。黄氏艺术华滋浑厚,在笔墨与形象的取舍上极有建树,为山水画在表现上完成了明清以来由物象向笔墨的转型。相对于自然物象的描绘,笔墨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与画家的心灵更为贴近,其一笔一墨、一点一划都直接呈现着画家的学养与心性。宏泉山水,小品清隽优雅,大幅雄壮萧淡,其笔墨的凝练清润与画境的开阔沉雄相得益彰。观宏泉山水,笔酣气壮,意韵无穷,天地之间浩然正气于铁豪老干之下勃然而出,气韵贯通,畅爽不滞,是为写山妙手。其笔力劲健,点划强韧,大有钟鼎文的用笔意味。相比黄氏的沉雄浑厚,宏泉山水多了些疏澹雅致,在画境的苍莽之中稍有清隽之气,从而更具文人意趣。写山摩水之余,宏泉亦喜为花鸟,构图开合大气,笔墨淋漓畅快。老藤连绵劲节似右军行书,新萼恬淡可人如芙蓉出水,显示出画家内心温婉细腻的一面。


宏泉善属文。所著《戴本孝评传》,史料详实,思路严谨,为同类作品中佼佼者。《乡事十记》情感真挚。文笔优美,显出一个游子浓重的乡思与乡情;《燕山白话》以“一席话”、“一程路”、“一个人”、“一段情”为人标题,言畅语谐,情真味长,娓娓道出作者对人的真情感悟,雅谑之外透着对生命的另样体味。除此而外,宏泉所书散文随记,极尽自如,妙语佳文,幽情雅悟,令人时有会心之笑。

宏泉于艺术评论方面显示出的眼光和天赋更是了得。其评析艺术作品,犀利中肯,一针见血,直指其实,其如剑的笔刀令不少虚荣、活跃而功力、禀赋俱欠的画家、书家汗出如浆。然而对于那些艺术品位甚高、默默耕耘于墨疆的老艺术家,宏泉对他们的人品极尽钦崇,不盲从、不势利,坚信自己的艺术眼光,对他们的艺术不遗余力地进行推介与宣传。这从其对江南老画家吴藕汀与祖籍安徽的贵州已故老画家刘知白的推崇可见一斑。文如其人,此亦非常明了地显现出宏泉个性中的刚正和真诚。

宏泉自性真挚,从其人其文其画中即可窥得。生活中的他清恬散淡,落拓无羁如世外高逸,于诗书墨海之中立定精神,于邀游冥思之中屡有所得。每当有思,即晏坐于中厅之摇椅,置素笺于膝头,握豪管于掌中,心内遐思悠悠,笔下行云流水,妙辞佳句渐次而出。双唇之间那杆烟斗中袅袅冒出的青烟,将他笼罩在一种几近神秘的氛围当中。在他的笔下中,大到天地山川,小到一花一叶,均能入诗入画,历经其心灵的照耀之后阐发出妙理卓识。


宏泉于古人散文随记类所读极丰,时与先辈古贤心汇神交,对中华文化精髓多有领悟,深情不泯,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艺术日渐庸俗化的状态下不禁时发慨叹,怅时风之浮华,恨古意之不存,对目下多元的文化语境当中传统文脉之续断存亡多有忧患。彰显出一介文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儿忧其君”的高贵品格与博大情怀。一个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的人必定富有情趣。宏泉性情纯真,散怀无羁,有时见孩童嬉玩道边,兴起之下即参与其中,跑跃腾挪一回;及至焚香烹茗、高朋雅聚之时,兴至之处也会和着丝竹清唱数语。他喜藏画,好文人手迹,交游、观展之际时有所获;如遇中意之品,不惜于拍卖场上奋力竞回,置于左右。


夏日闲坐,曾以七绝一首问安于宏泉宏泉,其辞曰:且将宏愿付墨耕,欣然泉林遁此生。微雨夏来初晴早,草堂安坐听流莺。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9:16 | 只看该作者
许宏泉,安徽和县人,自谓“一少年来自田间”,世纪之初成为“北漂一族”,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近年来主持多本艺术刊物,尤以《边缘·艺术》以其独立特行的文艺批评精神在文化界颇具影响。他还著有小说《乡事十记》,史论《戴本孝》,以及多种随笔、评论,其文字同样以清新、朴素风格见长,史论深刻清晰,批评犀利客观。作为一名“现代文人”,他的文化魅力正在于他的独立精神和游离于传统与当下之间的人文情怀。

名家点评许宏泉

  章诒和 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

  世事观察越细,人性体验越深,内心就越容易生出忧郁和烦闷来。许宏泉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的烦闷忧郁,始终带着一种或漫不经心、或玩世不恭的色彩。这也如同他的文章呈现形态一样,貌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构造。遍览溪水旁这棵树的枝枝叶叶,我发现里面藏着两个身影。一个是知识分子:画国画,编刊物、做文章。而笔墨之间透露出的,则是作者的丰富畅溢、敏感犀利与不伪情的人格。

  陈丹青 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第一、非常羡慕他有那样的胡子。
  第二、他要是个古人的话,可能是个汉代人——无论东汉西汉。
  第三、我非常欣赏他文化独行侠的江湖气。
  第四、在他出版的文集中,写农民的部分我非常感动。因为现在的艺术家还记得农民的不多。
  第五、我相信他收藏了非常多的东西,又认识江湖上的三教九流。我的意思是他以后能否送我一件好东西。
  最后,他非常快速度的安徽腔的男中音,而且是正当壮年的男中音,很性感。
  
    张铁林 影视编导、演员

  许宏泉这群“部落”,在我看来是一片绿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群年轻人,使我看到难能可贵的有探讨传统精神的兴趣。以推崇传统精神为己任,为主要乐趣。这样一种精神,我觉得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在北京其它地方还看不到,也许我孤陋寡闻没碰到。
  《边缘·艺术》杂志,讨论的是一些批评,这个批评在当今就是思考。大部分人不思考所以不批评。唱赞歌谁不会呀?张口闭口,所有的歌都是赞歌。其实也不尽然都是批评,所谓“弃”,是相对于“扬”而言。

  胡秋萍 书法家、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宏泉以一种边缘的心态来对待艺术。这恰恰是他独特的角度。
  他常以冷静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当下。我却从他那冷漠的字句里读出了一种最深切而又悠远的爱。
  吴冠南 画家、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许宏泉这个家伙鬼精灵,鬼点子来得多,但都是好点子。他才气横溢,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且敢说敢为,立场鲜明,所以往往与时流不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8:45 | 只看该作者
走近许宏泉
                                                  ——墨香·国学·情怀


   许宏泉,安徽和县人,著名的画家、美术评论家。

   应发行公司的邀请,老许从北京回到合肥,给自己的新书《管领风骚三百年》(第一辑、第二辑)做一次新书发布会。

   09年3月28日中午,我和侯仁明随和县书协主席王俊,驱车赶到合肥。在安徽大学逸夫楼图书馆前,见到了许宏泉。

   他身量不高,略显单薄,剃着光头,手里夹着一支牙黄的玉质烟嘴。男男女女一群人拎着、捧着一些东西跟在他的两边和后面。略作介绍后,大家随着安大的接待人员,走进图书馆三楼的会议大厅。

   时间还有半个小时,许宏泉走到我们这边坐下来。王俊说,“这个季节,怎么剃个光头?”老许随意地将右腿架上左腿,左手捏着长烟嘴架在椅子后背上,右手在自己的光头上拍了两下:“没想到这边气温下降这么多,剃光头,弄得有点感冒了”。

   我们笑。

   门外陆续进来不少人,是《江淮晨报》、《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商报》等媒体的记者。接着蜂拥而入的是安大的师生,会议室一下子坐了一百多人。

   活动主持人、著名女诗人西娃走过来说:“差不多了。”老许和王俊、发行公司代表随主持人走上主席台。媒体记者们端着相机赶紧拍照。

   老许的助手,示意安大的两位美丽的女生,走到主席台一侧,将一张四尺宣纸的两角牵着。又有人捧着纸和笔。记者们端着相机围过来,我也端着相机凑过去。老许在“咔嚓咔嚓“的闪光灯里,饱蘸浓墨,在白宣上一气写下“墨香里的旧时文人”八个字。助手和工作人员将字挂在主席台后面的布幔上。

   先是发行公司代表发言,介绍书籍出版发行情况。

   之后,王俊以许宏泉的好友和《管领风骚三百年》最早读者的身份讲话。他以“文化”为切入口,向大家推介许宏泉其人和《管领风骚三百年》其书。

   最后是老许开讲。

   老许介绍说,《管领风骚三百年》,计划出八辑,这次先出版发行两辑。

  《管领风骚三百年》是对自明末清初以降,至民国三百年间,未被主流书法史关注和重视的“旧文人”书家进行梳理,并客观、冷静、理性的展开评述。书中所有作品都是老许的藏品。

   老许从三百年间文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生存状态,谈到旧文人生存的尴尬,但他们仍能坚守那一份“墨香”。老许一路侃侃而谈。谈到这里,不无揶揄和调侃地谈到当下热门的“振兴国学”的话题。

   研究孔子,就是国学?我们今天要振兴国学,不是要大家都去读孔子,就是都读孔子,“国学”也还是不能振兴的。“国学”,它其实是一种“精神”。从书上,你只能读到“面”上的东西,而“精神”却早已离我们远去了。旧时的文人,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状态下,仍能坚守那样一份“精神的操守”,而那份“精神的操守”、那份“墨香”,才是“国学”的精髓所在……

   我第一次,就这样走近了许宏泉。

   都说老许“牛”。我随手翻着老许出的几个小集子,读着他的那些“随意”的小文章,听着他在上面侃侃而谈 ,我觉得我在走近他。我真切地感到,原来他的“牛”,不是靠媒体、靠名人吹出来的,而是他的“精致”:文章的精致和思想的精致;还有他对旧文人、对国学深层次里的东西的那份别样的情怀。宣传画上,老许翘着二郎腿,刁着烟斗的瘦小的身影,是精致的;他的小册子里的文章,是精致的;他的思想也是精致的。因为无论是他翘着二郎腿、刁着烟斗,短小的文章,还是他的敏锐的思想,都能精致在“点”子上。因为都能扣在“点”子上,所以,老许在宣传海报上的身影是经典的,短小的文章 是精彩的,老许的思想是鲜活的!难怪老许出的杂志,出的书,总让人感到另类,有着别样的精彩!

   他的“另类”和别致,让诸如吴祖光、章诒和、余杰、陈丹青、吴冠南、陈传席、李世南等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佩服莫名。
   我想,老许将成为大家,也不会是偶然。

   这就是我眼中的许宏泉。用在车上听到的一首歌的歌词也许正能代表我此时对老许的感想“有没有人能告诉你,我很爱你”,还是用老许招贴画上余杰的一段写老许的文字作为这篇随笔的结尾吧。

   “许宏泉在几年前主办的《边缘。艺术》杂志的时候,便对当代“书坛”发出了“皇帝的新衣”式的呐喊。正如韩寒对“文坛”的深恶痛绝。许宏泉对这个被权力和金钱左右的“鳄鱼潭”,也匆匆掩鼻而过。而他选择对近代学人的墨迹的收藏、整理和研究,也正是基于对当下恶劣的文化环境的反思。在那段已经逝去的历史当中,在一页页定格了激情的文字之中,他读出了什么样的的密码呢?

    他还会继续写下去的,——既是怀念的那些人、那些字,也是为了告诉今天的人们,我们其实还可以过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8:08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7:41 | 只看该作者
春色如许·许宏泉画展




《春色如许·许宏泉画展》2008年1月9日下午2时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展览由南京博物院主办,南京广电书画院承办,中国典藏杂志协办。共展出许宏泉新作60余幅。有“新安纪游”和“闲花野草”两个系列。


  许宏泉的新安山水是其深入皖南山区与自然对话,从造化中悉心体会新安前贤的笔墨精神,非一味院派“写生”的状摹自然风景,求之象外,写胸中丘壑,从自然中印证新安画家程邃、戴本孝、查二瞻、黄宾虹诸前贤笔墨和艺术思想,故其新安山水既得自然烟云变化之生机,又充盈文人笔墨之真趣。

  “闲花野草”以山间田野杂花野草入画,笔墨纵逸,色彩清新,深得陈道复、徐青藤乃至近代黄宾虹及当代名宿吴藕汀老人的艺术品格,为当下花鸟画创作展现了一个极其清新艺术境界,益见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恩与礼赞。

  许宏泉,安徽和县人,自谓“一少年来自田间”,世纪之初成为“北漂一族”,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近年来主持多本艺术刊物,尤以《边缘·艺术》以其独立特行的文艺批评精神在文化界颇具影响。他还著有小说《乡事十记》,史论《戴本孝》,以及多种随笔、评论,其文字同样以清新、朴素风格见长,史论深刻清晰,批评犀利客观。作为一名“现代文人”,他的文化魅力正在于他的独立精神和游离于传统与当下之间的人文情怀。

  名家点评许宏泉

  章诒和 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

  世事观察越细,人性体验越深,内心就越容易生出忧郁和烦闷来。许宏泉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的烦闷忧郁,始终带着一种或漫不经心、或玩世不恭的色彩。这也如同他的文章呈现形态一样,貌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构造。遍览溪水旁这棵树的枝枝叶叶,我发现里面藏着两个身影。一个是知识分子:画国画,编刊物、做文章。而笔墨之间透露出的,则是作者的丰富畅溢、敏感犀利与不伪情的人格。

  陈丹青 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第一、非常羡慕他有那样的胡子。
  第二、他要是个古人的话,可能是个汉代人——无论东汉西汉。
  第三、我非常欣赏他文化独行侠的江湖气。
  第四、在他出版的文集中,写农民的部分我非常感动。因为现在的艺术家还记得农民的不多。
  第五、我相信他收藏了非常多的东西,又认识江湖上的三教九流。我的意思是他以后能否送我一件好东西。
  最后,他非常快速度的安徽腔的男中音,而且是正当壮年的男中音,很性感。

  张铁林 影视编导、演员

  许宏泉这群“部落”,在我看来是一片绿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群年轻人,使我看到难能可贵的有探讨传统精神的兴趣。以推崇传统精神为己任,为主要乐趣。这样一种精神,我觉得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在北京其它地方还看不到,也许我孤陋寡闻没碰到。

  《边缘·艺术》杂志,讨论的是一些批评,这个批评在当今就是思考。大部分人不思考所以不批评。唱赞歌谁不会呀?张口闭口,所有的歌都是赞歌。其实也不尽然都是批评,所谓“弃”,是相对于“扬”而言。

  胡秋萍 书法家、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宏泉以一种边缘的心态来对待艺术。这恰恰是他独特的角度。

  他常以冷静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当下。我却从他那冷漠的字句里读出了一种最深切而又悠远的爱。
  吴冠南 画家、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许宏泉这个家伙鬼精灵,鬼点子来得多,但都是好点子。他才气横溢,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且敢说敢为,立场鲜明,所以往往与时流不合。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7:10 | 只看该作者
一片皖南——许宏泉写意山水







特立独行是需要勇气的,你必须承受别人的令眼相待。还好,许宏泉并不介意他人评论,也有很多言语投机的朋友,大多数心性平和,也有一些争议不断。

我最佩服的是他看画品画的功力。对于他的文字,大伙儿似乎没什么意见;对他的画,看法可就多了。那也叫画呀?他根本不会画画,瞎搞的——某位我同样敬重的画家很不以为然。

或许,这就是史科和术科的差距吧。有的人看他画画,对笔势走向横眉竖眼挑剔一番。而许宏泉评画,倒要说很多人不读书不知笔墨,一味做作,慢活紧赶,自然是薄而不透,大而无当。

《边缘艺术》夹带的他的两个小单页我倒是一直留着。一幅着色花卉,很清淡秀丽,晨露中的花草很醒很嫩,丝毫不似时下花鸟走“现代化审美”路线,焦躁狂热败火;一幅蕉荫酉鸡,指墨画,落墨大胆随意却又非常独到,有渗透力,不是行画那般的呆若木鸡或铁公鸡一毛不拔。

《七月红蓼》的清润,《百草图卷》的生动,《抚藕翁意》的秀逸……


但我神往的却是他的山水画,一片皖南系列犹让人留恋。不论是青绿还是水墨的,看着都那么郁郁苍苍有生气,通纸烟云弥漫,满幅气息通透——似乎看得见云流气动霁霭风光。意念中,观者已走在弯弯小径上,随手折一束枝叶,紧走慢走,悠哉游哉,好不自在。这皖南春色,除了墨色盎然,倒也似岭南桂北山水般有灵气呢,真个让人思归。

这么说着有些口水化,流于个人感知了——而这恰恰是美术批评诟病的,那就来点理性的——谈谈笔墨这一公论吧。

说实话,当今一提笔墨动辄黄宾虹或几个不见朽骨的老祖宗,弄得正经人都不好意思开口啦。一个黑、厚、密,弄得天下的山水都黑乎乎的一整片压得人透不来气来。所谓“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下之谓器”,捡了一张皮毛就往身上披个个都说自个参透了宾虹老玄妙的大有人在。中国水墨却是贵乎“写”和“意”二字——不拘形迹,写到意随才是正道。

黄山十年,许宏泉可不是白呆的,读书养气,交游天下。而不是学院派“对着青山打草稿”似的郊游写生。我想,许宏泉的智慧就在于变他人所长为己之所有,再吐出来已是面目全非,焕然一新,气韵更上。正如《忆写皖南》所记:“余在皖南山中多年疏于对景写生,每忆昔所见皆能生动。”《乡梦吟瘦》一幅,他也不无得意地题写:“久未写黄山,一旦操笔,石涛渐江公拓道人戴瞿翁扑面而来不能自已矣。”又有《宾翁诗意》:“杜老茅层倚石根,往来西村与东屯,一庭秋雨青苔色,白起钩连帘尽绿尊。”神传黄宾虹,意随吴藕汀——这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而我一直追慕的则是他对艺术天赋一般的悟觉和省思。

某日,他来短信,道是藕公某时某刻仙逝。知他对老人家敬爱有加,想必悲痛难耐,正要宽慰,他却回曰:得其天年,愿神眷顾——

他所叹惜的,是世上从此少了一个清心寡欲安心学养的人。

相对于前些年做《边缘艺术》时期,许宏泉变得有些沉默涵容了,让我这等爱热闹的人多少有些痛惜。要知道,他的批驳画风时弊是那样的入木三分。这静默,和信仰也没多大关连吧?或许是出于更深的失望无奈,但并不见得因此变得平和宽容。爱莫能助——所以,许宏泉不“说画”了,宁可喝茶说戏鉴藏闲话。每每问起近况,这位老兄都说,在某地淘什么宝贝。问起对某某画家画作的看法,多半索然无味或讳莫如深地回一句:不了解。要说没兴趣或许更在理些。这么孤高清傲的人,一个独立的持守边缘立场的不为潮流所诱引的人,眼里只有“死魂灵”,是见不得“活死人”的。对于求知上进的我来说,是很危险的——他倒无所谓,涉猎广泛,什么都玩得起。

许宏泉也文人,但并不像人家那般一味地之乎者也或者搬弄指向不明的专业术语糊弄人。他的书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有所指向的,故而有味。不同于“素朴雅逸,一片江南”的藕公,他有自己的野逸生气和青山翠溪云水长流。这也就是所谓的“野性的生命力”吧?还带着点民间的乡土味,清香里带一些涩涩,又有些瓷画的清透婉转,有嚼头。无意图式、风格,却有笔墨坚挺滋润之道,盖出性情。

(文/李红燕)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46:45 | 只看该作者
許宏泉:當代沒有純粹的收藏家



      十二月二十五日,著名畫家、鑒定家、批評家、作家許宏泉在南京松花江西街六十六號舉辦展覽。近日,許宏泉接受了記者,暢談了自己的收藏人生

  內行也買過两萬元贗品

  作為一個收藏家,許宏泉算是相當成功的,業界很多人都把他當做「標桿」,跟著他的收藏腳步走。當天,許宏泉向記者透露,自己已經很少親自現身在拍賣場上,因為太害怕。「我現在都不敢去拍賣會,因為大家幾乎都認識我。有時候遇到好的東西,人家讓我高抬貴手,我礙於面子就得成全別人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有的時候,我出什麼價就有人跟著我繼續出價,我問他為什麼跟著我追加,他說,許老師追的肯定是好東西。這也讓我哭笑不得。」

  雖然縱橫收藏界這麼多年,但許宏泉也買到過假的東西,「其實每個收藏家都或多或少買到過假貨,我也一樣。我買過一個两萬塊的贗品,雖然我知道如果我要拿出去拍賣,賣到廿萬沒問題。但是由於它畢竟是個贗品,我還是最終將其銷毀了。」

  很多人玩收藏只為投资

  「在我看來,當代並沒有純粹的收藏家。收藏家要有雄厚的實力,不差錢,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富有到那個程度。此外,收藏家還要有很高的審美情操,要有好眼光,要能靜下心來研究和絕對的熱愛。但是現在大多數玩收藏的人,都是出於投資的心理又或是佔有慾作祟,買來放在家裡顯擺,或是藏起來等待升值。真正的收藏家,一定要參與到收藏裡面,對這件事真正的有興趣,有想法。」在許宏泉的眼裡,純粹的收藏家,他至今還未遇到。許宏泉也坦言「收藏的水真的有點深」,但是在這潭很深的水裡,許宏泉還是打算一直走下去,走出屬於自己的快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12:21 , Processed in 0.1233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