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现场,对话让教育开始呼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5 19: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磅推荐
进入现场,对话让教育开始呼吸
《教育现场对话①——教师发展的“阿基米德点”》《教育现场对话②——品牌学校是这样建成的》 房超平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日前,百余位教师、校长齐聚深圳市南山区丽湖中学,围绕房超平的新书《教育现场对话》展开了精彩纷呈的研讨。两本书中29个案例,呈现了29个鲜活的教育故事现场,也呈现了深圳这个独特的城市基础教育的整体风貌。现在,让我们回到书中——
  ■王振权
  《教育现场对话①——教师发展的“阿基米德点”》和《教育现场对话②——品牌学校是这样建成的》(以下简称“对话”),就像寓言的森林:一个个平凡的教育故事,几乎会发生在每一所学校,那样熟悉,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对教育产生更贴切的思考。对此,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评论道:“教育让生活更美好,而思想让教育更美好。当喧嚣的生活归于宁静,深入品读‘对话’,忽然发现,经过思考的教育生活竟然如此精彩。享受‘对话’,也使我们相信,能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的东西,必然具有一种特别的教育力量。”
  中国教育报驻深圳记者站记者房超平的这两本书体例新颖别致,每个篇章都分为事例描述、对话分析、观点提炼和学者视点四个板块。事例描述不是简单罗列事实,而是用文学的手法对教育案例进行深加工,使叙事更具戏剧性和现场感;对话分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感性事例为基础,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深入剖析人物心理;观点提炼能让读者抓住中心,把握教育叙事的关键内容;学者视点则超越事例,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哲学的高度对教育案例进行解读。
  在该书中,作者且行且思,带领读者走进一座“教育的私家花园”:在“对话”①中,作者分析了十七个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典型案例,展示了这些教师的教育智慧。从“五个‘真后悔’背后”、“无人毛遂自荐”,到“构建对话的课堂语境”、“他竟然在教学比武中夺冠”,再到“‘抄’出好成绩”、“‘贷分数’带给孩子希望”等,都在探寻“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阿基米德点”。在“对话②”中,作者分析了十二位校长办学治校的成功案例,揭示了这些校长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从“探索德育为学生成长导航的新途径”、“个性化教育的大胆尝试”,到“学校管理怪才”、“带领‘乌合之众’创造高考奇迹”,再到“三把‘慢火’践行办学理想”、“学校科研的理性回归”等,绘制了新建学校迅速崛起、薄弱学校跨越发展以及优质学校品牌构建的“路线图”。
  尽管两书读者对象略有不同,分别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但相同的体例,以及对象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得两书在叙事上相对统一。此外,由于“对话①”不少内容涉及学生的变化和成长,因此它对家庭教育也不无参考价值。而“对话②”对促进教师了解品牌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也大有助益。
  “对话”在为教育唤回尊严的同时,也让教育者享受到教育的乐趣。深圳大学李长之教授在该书的推荐意见中写道:“以我、你、他三者对话贯穿全书,形成彼此本真的相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教育现场中的故事,让读者穿越三种‘世界’,在不同‘视界’的互动中探究事实、理解人,发现或形成自己关于教育现场中的类似真理的教育意义。这样的对话,可望为朝气蓬勃的教育变革或充斥着无限复杂性的教育现实带来一丝新的希望。”
  该书提出的问题,每个教育者在不同实践中都或多或少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它们却继续敞开,要求继续得到回答。过去的回答构成了我们知识的一部分,并对未来的回答产生影响。“‘对话’中展现的,虽然是思想不断地在心灵深处与教育生活的和谐共鸣,但是真正打动我们的却是背后的一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毋庸置疑来自于‘对话’主人公所洋溢的有价值、有尊严、有意味的‘建设性’的教育存在。”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玉萍这样说道。
  教育对话强调对话在教育研讨中的重要性,它挑战的是我们原有的关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书中诸如“珍惜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学生敢于批评教师,也是教育的成功”,“‘优生’往往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学生”;“‘杜郎口现象’需要批判”,“管理授权,想说爱你不容易”,“学校科研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等观点都很具有代表性。
  “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骆玲芳这样评价该书:“书中的每个字似乎都是从基层长出来的,但同时这些从最底下长出来的字却又有着一定的高度,渗透着科学的思考,这种基层学校校长和教师最稀缺的‘低位’和‘高位’并具的视角或者品质,在我们看来真是太难得了。”笔者与作者相识多年,非常熟悉作者的习惯。凡是遇到教育问题,作者喜欢四处“访谈”,广泛吸收经验,以此激发灵感。可以说,这是一部“聊出来”的著作。
  基础教育要实现新发展,须构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学校文化,校长和教师应适应并促进这种转变。对此,“对话”具有启发思考的意义。考察当今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可以发现,日常所谓的对话往往是“你问我答”。这样的对话并没有改变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的实质。只有当对话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文化习惯,突显出平等、民主、自由的特点时,它才能激发对话主体的创造力,使教育各方实现共赢。
  教育对话作为校长和教师成长的新途径,能够极大地促进校长领导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该书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对话虽是日常的,但由于隐含着教育选择和判断,因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非经典教育叙事及其深层话语结构的张力,有可能成为新的教育智慧的源泉。全球创新教师最优方案奖、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杰出教师奖得主,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宋鹏君这样评价“对话”:“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花些时间读读这本讲述咱们身边最真实的教育故事的书。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比任何理论都更重要,都更能扣人心扉。一个个故事宛如一个个脚印,我们可以踏着这些足迹,激发教育激情和智慧,稳健迈向追求理想教育探索之路。”
  教育可以如此智慧通达吗?教育可以如此生机盎然吗?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教育没有新鲜事,然而教育却因对话日新月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分享,共同前行,打开“对话”,释放几乎被尘封的热情,赋予教育新的活力与精神。当我们懂得对话的意义时,教育也将开始呼吸。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4:01 , Processed in 0.0725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