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18: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
(本文选自《随笔》2012年第3期)
段怀清


李慎之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炎黄春秋》1999年12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今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而且一定会成为现代化以后的全中国人民的人生理想。


可以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有的,甚至其语言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有的(中国古文中的“独立”与“自由”与现代语言中的“独立”与“自由”意义迥不相侔)。首先引进“自由”这个词儿的是严复。他在日本学习西方变法维新而变成强国以后,在甲午(1894年)海战中打败中国海军、朝野震动之际,于1895年提出,西方之所以强、中国之所以弱,原因就在于国民之“自由不自由异耳”。二十年之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自由”在全国知识界得到广泛的讨论,也得到广泛的拥护,然而以干脆的语言标举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个原则的,则不能不首推陈寅恪先生。




这段论述非常明确肯定地提出,至今为现代学界所广泛认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学术思想原则,最早是由陈寅恪先生提出来的,时间是1929年,缘起是为王国维纪念碑铭所作的碑文。李慎之先生文章亦提到,陈先生这里的“自由”“独立”,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独立”“自由”不可相提并论,它是现代思想语言范畴的新概念,而这一学术思想原则,也“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有”。换言之,或许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有所谓“独立”“自由”之词汇使用,但其所包涵之思想内容,绝非现代思想中的“独立”与“自由”。或许是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关乎“独立”与“自由”思想之讨论,在“五四”时代已然兴起,断非到二三十年代才引发知识界思想界之关注,所以李先生在上述论述中又加了“以干脆的语言标举”一段话予以限定。


而一般议论陈寅恪先生思想学术人格者,也大多会提及这一为陈先生所高扬并奉行终生之学术思想原则。尤其是遭遇到种种压力挑战之下,陈先生依然能坚守践行这一思想精神信条,进一步增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现代知识分子思想精神原则之严肃性、崇高性或神圣性。久而久之,人们似乎也接受了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原则口号,最早是由陈寅恪先生提出来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陈寅恪先生此文之前,尤其是在倡导自由、民主、独立思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亦不曾有人提出过相近观点主张吗?


不妨先来重温一下陈寅恪先生所表述的这一思想原则之核心要义。


陈寅恪在王国维先生纪念碑铭中,是如何表述这一思想原则的呢?在这一受邀题撰的碑铭中,下列文字素为现代学人耳熟能详: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那么,在陈寅恪之前,在与陈寅恪几乎相同的时代思想语境中,究竟是否还有人表述过相近的思想主张呢?


当然有。这里撇开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几乎与陈寅恪上述表述几乎高度一致的若干思想言论不论,单就“五四”时期曾经一度产生过时代影响而今天几乎已经全然泯灭于历史尘埃之中的某些人与言,来看看是否还有类似观点论述。


1919年4月13日,《每周评论》“特别附录”
——“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专版,一共四版,基本上是转发全国各地报刊上相关言论。而在头条“警告守旧党”(署名“渊泉”,录《晨报》)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问独立,思想自由,为吾人类社会最有权威之两大信条,有敢蹂躏之者,吾侪认为学术界之大敌,思想界之蟊贼,必尽吾侪之力,与之奋战苦斗,以拥护之。在昔帝王专制时代,往往因个人之爱憎,滥用权力,压迫思想。然其结果,反动愈烈,卒莫之何。试问今日何时,旧派乃欲以专制手段,阻遏世界潮流,多见其不自量耳!



这段文字特别提出了“学问独立,思想自由”这“为吾人类社会最有权威之两大信条”,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有敢于“蹂躏”这两大信条者,将被视为“学术界之大敌,思想界之蟊贼”。对于这两大信条,此文作者亦提出“与之奋战苦斗,以拥护之”。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文作者提出“学问独立,思想自由”这两大信条的时代社会语境,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思潮论战,其批评矛头所指,为“帝王专制”时代的“滥用权力,压迫思想”,这与陈寅恪在王国维先生纪念碑铭中所指,亦不无契合之处。


无论是从观点主张的肯定明确来看,还是从阐述的思想高度与深度来看,“渊泉”所提出的“学问独立,思想自由”这两大信条,应该说并不逊色于陈寅恪先生所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思想原则。更关键的是,“渊泉”提出的这两大信条,要比“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时间上早十年。


而在《晨报》上发表“警告守旧党”的作者“渊泉”,实为《晨报》负责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福建人陈溥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8:25 , Processed in 0.0701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