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林薇:诗歌煮熟的月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21:5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林薇:诗歌煮熟的月亮


月亮的脸在改变 郭德鑫 作
这两天,7岁的儿子跟李白开起了玩笑,把一首千古名诗给恶搞得不成样子。早晨吃面条,他摇头晃脑地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吃面条,低头喝面汤。”晚上临睡前,他又翘着二郎小腿哼哼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打蚊子,低头踩蟑螂。”让人哭笑不得。倘若诗仙再世,情何以堪?我的感慨还没发出,他又发话了:妈妈,李白的胡子是不是很白很白,所以才叫“太白”?他的诗写得还真不赖,就是给人编着玩的吧?
我一时无语。李白有过这个想法吗?也难说,他本就是一个放荡不羁、不按常规出牌的人。经典名句沦为黄口小儿的无厘头接龙,倒也有趣,虽然不是雅趣,但至少是乐趣。隔天,我翻闲书,读车前子的《好花好天》,读到一段有意思的狠话:“如果要我去禁书,我首先把唐诗宋词给禁了——它们已经使中国人在生活中在自然中的诗意程式化、群体化、陈词滥调化,看到月亮就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碰到分别就说‘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点创意也没有。”
车前子的激愤不是没有道理。诗意被程式化、群体化、陈词滥调化,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亘古一轮月,盛放在一樽千年大鼎里,被诗歌煮呀煮呀,供人们品来尝去,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抬头看见月亮,再木讷的人也会生出点与平日不大一样的情愫,更何况文人骚客呢。如何抒情?诗歌载之。诗从何来?每每一下子想不起,搜肠刮肚,似乎也只有拾几句古人的牙慧,才配得上当下的情境,聊寄无处安放的心情。
月亮诗意地栖居于遥远的夜空。人类不仅用充满诗意的句子来吟咏它,还以充满诗意的科学行为来探索它。我给小儿讲故事,从古老的嫦娥神话讲到登月的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小时候问妈妈:我可以到月亮上去看看吗?他的妈妈说:可以呀,只是别忘了回来哦。长大后,阿姆斯特朗果然第一个跑到月亮上去了,并且也没忘了回来。小儿听得出神,急急地问,后来呢?阿姆斯特朗到哪里去了?我说,他前一阵子去天堂了。为了怀念他,人们对着月亮眨眨眼,来表达敬意。小儿笑了,眼睛弯成月牙状。科学的诗意,诗意的童话,在古老的夜晚美好地流淌。
又一年佳节来临。我提笔想写点什么,低头便想到月亮,笔一落到纸上,就是那一首:“花间一壶酒,独酌独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程式化啊程式化,我换一纸新笺,又写:“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这算不算陈词滥调呢?如果是,“滥”得是多么古美!当抬头看见月亮就想起那些诗歌成为一种习惯,是否说明诗和月已经一起成为我们心灵的一份皈依?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这一枚被诗歌煮熟的月亮,散发着千年熏香,我们已经被浸淫太久,走不出来了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3:45 , Processed in 0.0911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