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世之作”有待“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05:1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世之作”有待“出生”
    中国当代青年诗人写作状态研讨会在沪举行
    上世纪90年代起,在经历商品化时代的同时,知识分子“精神流亡”的现象出现,在社会承担与批判性上都有所削弱,不少人认为文学“失根”。诗歌创作在经历了一阶段的狂欢后,形形色色的语言实验也逐渐平息,诗歌开始回归本来面目。日前,作为第四届上海朗诵艺术节的议程之一,中国当代青年诗人写作状态研讨会在松江举行,来自各地的评论家、学者与诗人共聚一堂,剖析时下诗歌创作中的现象。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诗人舒婷等出席会议。
  在对于当今诗歌状况的描述中,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归纳出五个多:“创作多、诗刊多、颁奖多、节日多、诗集出版多。”面对“盛况空前”的创作与诗歌活动,他提醒说,诗人与评论家都应具有清醒的判断。“许多人做了许多工作,但我们的作品中还缺乏更多深刻、有分量与审美价值的传世之作。”同时,在他看来,诗歌不一定都要存在对现实的思考,“不思考无意义”的说法并不妥当。“我们需要借诗歌保留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丰富多彩、复杂、忧虑的时代情感与特质,这是其他文学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他说,“诗歌需要凸显当代性,但并不意味着诗性就可以削弱。我们的诗歌,需要再高雅一些、语言再提炼一些、韵味再多一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则表示,经过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近20年的创作与反思后,相当一部分青年诗人开始“悟”,在创作中超越了单纯现实与个人心灵书写,并在对于人性的开掘上达到了新高度。随着社会生活变迁,青年诗人的创作由简单对于主流政治的解析、对于年轻人的歌颂向现实与平常位置回归,更多诗人尝试着“让诗歌拥有一颗平常心”。对于谢冕所提出的当代诗歌缺乏传世之作的问题,吴思敬也表示了类似看法并指出,消费时代下,诗歌创作首先需要摒弃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如何将真实的心理状态与“大诗”结合进行写作,需要引起重视与思考。
  对于目前部分人提出的“底层写作是站在道德高点进行批判的姿态”的论断,吴思敬认为,对底层社会的关注强调了诗歌对于现实的接入感和贴近感,是当代青年诗人创作中的一个突出表现。“许多作者本身来自于底层,不存在‘道德高位’之说,而优秀的底层写作在展现社会现实外,也显示出对于理想、对于现实的批判精神,这种创作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值得肯定,不能简单加以判断和谴责。”他说,“但其中艺术水平不高的作品的确存在。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在于如何在展现底层生活,同时也在于对其进行怎样的提炼和提高,将它真正诗化。”
  在充满信息碎片的时代,青年诗人对于诗歌纯正品质的坚持也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诗歌评论家陈仲义所说,对于诗歌正面价值的肯定,并不是反对现代性视野下对人性暗面的关注与挖掘,而是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读者,并提供慰藉。这种对于诗歌纯正品质的专一性写作,值得充分鼓励。坚守诗歌品格之外,青年诗人所经历的“文化断乳”也成为需要关注的现象。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赵思运则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与创作演变,以诗人地理为长的写作面对着各种外部因素的挑战,如何在自我文化人格与写作路径的基础上“二次发育”,由内亲式的写作向外扩散、走向更复杂的人性体味,是当代诗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研讨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诗探索》编辑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承办。在当天由上海市文广局、松江区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上海朗诵艺术节开幕式上,2010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颁奖仪式举行,黑枣、徐俊国、林莉等三位青年诗人获奖,另有22人入围。开幕式上同时宣布“我为世博献首诗”诗歌创作、朗诵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与会领导、嘉宾和来自社区、街镇、学校的1000余名观众观看了朗诵表演。





来源:文学报  作者:张滢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37 , Processed in 0.0927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