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5:3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综述
厦门市海沧中学 林枝示(361026)

[摘要]

立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写作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概述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情况和写作指导方向进行疏理,并对提高中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学生;写作指导;有效性;研究综述
[正文]

张桂春先生《在激进建构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中这样论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知识权威。”就写作教学而言,核心是学生,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的经验、体验,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手段和方法,进而提高语文素养,是增强写作指导有效性的关键。
下面谨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写作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概述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情况和写作指导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疏理,并对提高中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展望。
一、《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写作”如此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基于此,《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还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1]
二、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2]
何谓有效教学呢?我国学者通过对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发现他们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取向。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认为它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2)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认为它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3)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4)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鉴定,有效教学分别是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思维和一种教学理想。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内涵的理解常常囿于“特殊认识说”的范畴,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在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重教的有效性、轻学的有效性,从而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只讲效果不计手段、只重分数不重全面素质的弊端。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作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
研究成果表明,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3]
三、问题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⑴写作教学内容缺失,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除了少数教育实验以外),写作教学内容依附于阅读教学,或作为读写结合的材料,或作为读写知识的一部分,在语文教材中仅占很小的一个角落。⑵写作指导缺位,尤其缺乏对“怎么写”的指导。⑶写作教学观念落后,新课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新理念就能自然地形成和实行,也不意味着新内容就会自然地指向目标和有效达成。⑷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命题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范围涉及面宽泛,指向不太明确,提示文字华而不实,使人不得要领。⑸写作体式要求失当,在正常的生活中,师生都不喜欢说假话,但事实上学生在说假话,教师在鼓励学生说假话,这说明原本正常的写作生活,写作活动已经变得不正常了。[4]
从微观上分析,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⑴忽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仍应坚持的写字教学;⑵多数学生写不通或者写得不够通顺;⑶为准备升学考试而学习写作,把写作课的作文看成应试的急就章;⑷教学方法上缺少计划性,习惯于随意性。[5]具体到高三教学的视角,写作指导的问题更加突显:重视练习数量,忽视有效讲评;强化文化积累,淡化有效输出;强调文采铺陈,忽视思想意蕴;强调趋同构思,忽略个性发挥,使作文教学成为应试的附庸和傀儡。[6]⑸“当下,作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强,虽然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一个科学的操作性比较强的作文教学序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因课时紧而不能到位,另一方面,教作文已变成了‘叫作文’——叫学生作文,学生往往兴味索然,加之写作是最难一下子出效益的,所以很多学生弃而不写,如果要写也只是编造应付。”[7]

由于作文教学综合性太大,培养时间长,培训难度大,操作费时,又没有固定的课本,固定的方法,作文教学的成效不大且显得相当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无序性,老师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没有提供给学生可行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大多建立在感觉或个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2)随意性,教师什么时候布置作文,以何种形式作文,一学期写多少作文,怎样批改作文,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思考。(3)盲从性,随着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丧失自己的教学主张。(4)功利性,表现为作文教学只针对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8]
四、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情况概述
1、国内作文指导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对作文教学指导逐步转变以教师指导为主导的作文指导观,走上一条以学生为主的作文指导之路,主要体现在:(1)转变作文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认为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9]为此,我国改变了定文体的作文考查模式,引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突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优化和身心的和谐发展。(2)注重生命体验,认为“体验性作文教学是指教师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教学情境,通过‘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产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使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达到‘文道合一’的最高境界。”[10]3)注重人文关怀,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达到有创意的表达。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为他们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寻找释放心灵的渠道,使他们的习作焕发个性的光彩。[11]4)赏识评价、激励评价、自主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方式逐步推广,让习作评价充满阳光。
2、国外作文指导研究
1)美国母语教材的编写理念突显对学生的认知指导。如:2004年由同心出版社推出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加利福尼亚初中综合母语教材《语言》,高中综合性语言教材《普能提斯厅文学教程》以及亚利桑那州高中写作教材,在作文编写方面,这四种教材都极其重视对学生写作的认知指导,全方位体现作文与生活的联系。[12]
2)美国作文指导程序有特色。方帆在《我在美国教中学》一书中介绍的美国作文指导程序是:教师拟题脑力激荡(同学们随便聊,看看题目可以写什么)同学讨论(同学们说说看到题目后马上想到的东西,有哪些是“有前途”的,也就是有潜在的意义可以深入讨论,成为一篇作文的)复习写法(复习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要求)自定文体,每一个同学准备记录别人的口头报告,假如发现有好的论点,好的故事情节,好的例子……马上记录下来,看看能否实行“拿来主义”,放出眼光,拿来给自己的作文用。[13]
3)日本语文教育界认为作文训练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作文与阅读联结,作文与生活联结。作文与阅读联结是指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如读后感、续写、仿写和扩写等。作文与生活联结是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进行社会调查,写出研究报告,即“生活作文”。 [14]日本教师认为:文章并非无情物,指导中学生作文应该着重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如表现父母的恩情、奋斗的乐趣、朋友的情谊、教师的关心、人生的体验等等。怎样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日本语文界的作文评改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这与他们的作文目标是一致的,作文就是应该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15]
4)加拿大写作指导。加拿大的写作训练有非常严谨的要求和清晰有序的过程,反映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活动为中心,注重过程牵引;第二,以技能为目标,渗透写作策略;第三,加强指导建议,辅以写后反思;第四,重视找米下锅,不忘锦上添花。[16]
五、写作指导的方向
1.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认为,学生熟悉的东西写起来不困难,重要的是平时要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多看看,用心看,还要用心想。作文教学不能只见文,不见人。只见文,就会以“文”论高低,见到不顺眼的,就会埋怨、责备,甚至与不屑一顾,放置为管。见到“人”,就会有爱惜之心,就会有千方百计教好的智慧与责任。
她认为,教师在具体指导中,要“一次又一次,不断鼓励,不断加温,学生的心就热起来,对写作有了感情。对作文有了感情,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她还认为,“作文教学应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师生之间的真情。教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目的是使他们终生受益。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引领他们认识社会、体悟人生、增长见识、提升思想。要担当起如此重要而艰难的任务,必须对学生丹心一片,有耐心,有韧劲,肯下水磨的功夫。师生亲,情意真,作文教学就不会是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而是灵动的,有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17]
朱华贤老师尤其关注作文题目的隐性指向对于激发写作情感的作用,认为“作文题怎么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蹩脚的作文题,往往给人一种压抑和窒息的感觉,让人透不过气来;而灵巧的作文题,却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唤醒’功能,唤醒情景,唤醒感情,唤醒语言”,进而提出“口语化作文题具有独特的魅力”的口号,原因是“口语化作文题是指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作为写作的题目,其语言形式随意、自然,没有明显的限制或修饰,像大白话。它不像传统的作文题目,严谨、呆板、规范、端庄,给人一本正经的感觉”。其魅力有三:因亲近而乐于接纳,因细节而易于具体,因上口而行文流畅。[18]
2.在仿悟中建构学生的写作能力
夏维波老师倡导在仿悟中实现三种写作素质的建构:(1)建构个性化的写作语言;(2)建构感觉、感受、情感、思想、联想、想象等写作心理能力;(3)建构写作基本技能。他认为,“人们接受知识和获得能力的过程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被刻写,而是在与外界的交往中,不断改变旧有的心灵图式而形成新的心灵图式。”[19]
对“仿悟”,黄伟老师给予三个方面的肯定:一是在评议的仿悟方面,关注学生个性的、鲜活的语言建构,避免了对原作的简单模仿和机械套用;二是在建构学生写作心理能力的过程中,关注体验、情感、思想的捕捉方式和表达方式。三是关注学生在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做到仿而不僵、悟而有路,在仿和悟中完成写作能力的自主建构。[20]
3.关注写作主体的心灵观照
陈明华老师指出:“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是个体生命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经由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内觉),从而得以独创‘精神’产品的过程。”写作的目标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所以,写作主体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对于写作主体来说,对心灵世界的观照比对大千世界的观照更为重要。中学生作文内容泛化、情感弱化、“我”的丢失、“个性”的畸变等痼疾,跟他们缺乏对心灵世界的观照不无关系。[21]
4.授之以渔,扶之杖藜
付蓉老师认为,“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职责”。为此,他强调提出:着眼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要求;着意个人体验,鼓励自我话语;着力思维建构,注重过程指导;怎么评——引发学生写作兴趣。明确提出“在履行教给学生基本写作技能的重要职责时,语文老师要积极思考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问题。[22]
5.重视“写什么”,更重视“怎么写”
安徽师大何更生老师认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决定学生“写什么”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学生大脑中是否具备一定的主题知识(即“什么”),另外一个是对主题知识的有效提取(即“写”)。他认为,“学生要将大脑中储存的主题知识顺利地提取出来有三个条件:一是知识的组织,在通常情况下,结构性知识和网络性知识有利于提取,而零散的、联系不够紧密的知识难于提取。二是知识的激活水平,主题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之中,平时处于抑制状态。三是有无明确的提取线索。”写作教学中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有两条重要途径:设法引导学生获得相应的主题知识,解决主题知识的缺乏问题;设法为学生创造提取知识的条件,解决主题知识的提取问题。基于此,他提出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丰富直接经验;引导学生精读博览,丰富间接经验;精心命题,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创设情境,实现老师引导和学生表达的有效互动。[23]
倪文锦老师的观点是:“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在形式出现之前,内容并不存在,‘写什么’生成于‘怎么写’之中。因此,写作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切实加强对学生‘怎么写’的指导上。当学生不能用话语形式恰当地表达他的话语内容时,这话语内容一定是外在于他的心灵的。”[24]
6.网络写作与中学作文教学相结合
叶黎明、陶本一二位教师倡导中学生开展网络写作活动,他们认为网络写作具有自由平等,娱乐精神,效率至上,叛逆精神四个特征。其文本载体数字化和网络交流网络化的优越性,使网络成为深受中学生喜爱的宣泄情感、发表观点、自由言论的平台。它给予中学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变革是:交际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对于中学写作教学而言,网络写作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正面功能体现在:促使我们在热衷于研究写作“如何教”的同时反思写作和写作教学“为何”的意义,并深感“为了交际”作为写作教学取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使我们思考写作教学方式与评价的改革,认识到“交互式”写作教学与“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反面功能体现在:网络写作可能对中学生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写作的自由随意性也可能改变学生对于写作的态度,甚至有可能把写作推向文字游戏的极端。另外,把网络写作对于日常生活的兴味注入到中学写作教学中,固然起到推动写作教学生活化的作用,但是,这种骨子里浸染实用主义思想的教学理念,也有可能导致写作教学过于关注日常生活层面,而疏于去关注更高层次的人类生存境遇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发展变迁等问题。尽管我们反对中学写作教学中那种“代圣人立言”式的成人化、文人式的写作腔调,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就把使命感与责任感统统从写作情感中抹去;我们通过交际性写作连通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但也不能以此就割裂了写作与文化、政治、艺术、科学等的关系;我们固然反对“信、达、雅”作为中学写作评价的一元审美范式对滑稽、朴实、直白的拒斥,但我们同样反对滑稽、朴实、直白对于“信、达、雅”的颠覆。总之,以“一元来取代多元”,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是我们进行写作教学改革需要警惕的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25]
7.全面布局,科学规划
张芮老师从写作指导的整体发展程序入手,认为必须全面布局,认真规划和构建高中三年的作文指导体系,为此,他从作文教学的顺序、作文教学的态度和作文教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构想。[26]
张芮老师的三年规划与安徽无为二中曹玉兰老师对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必修中“写作部分”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谋而合。曹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眼中没有写作教材”与“写作教材的不可操作性不无关系”,具体表现在写作教材与写作要求的南辕北辙。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话题探讨”难以实现编者意图;“写法借鉴”不能给出学生需要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练习中的大多数内容成了虚设;教材中的“话题探讨”内容与“写作练习”内容不匹配;写作教材与阅读鉴赏教材缺乏应有的照应,如此等等。为此,曹老师同样认为该版教材的“写作部分”必须进行调整,以切合中学生写作的思维。[27]
8.培养素养,重视“下水”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蒋平老师强调,在阅读名著、美文欣赏与摘抄中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强化写作基本图式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师生共同读书、交流、讨论。
教师多写下水作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进行具体指导。叶圣陶先生在《答梁伯行》中说过“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28]。教作文,是需要教师进行示范的,在给学生作示范方面数理化教师比我们有优势,他们能直接进行演示,因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学生也往往新其师乐其学,爱屋及乌。[29]
六、写作指导有效性研究的展望
1、读写本是相辅相成的,研究者关注到现行教材与写作部分的脱节体现了对这一理念的坚持。但是无论是张芮老师还是曹玉兰老师,其想法和努力对解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还需要进行研讨。
2、如何建立相对适合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学生写作发展需求的作文指导体系,除了读到《美国老师如何教作文》(见方帆《我在美国教中学》)一文外,尚未见到来自本国研究者适合本土中学生写作指导的探讨文章。
3、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作文指导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征,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途径,还需要我们众多研究者和实验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环立忠.基于建构主义的有效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7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 1A
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第29卷第3期
张传宗.写作教学科学发展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陈 军.高三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J],语文教学通讯,2009.1A
蒋 平.作文教学:培养素养,重视“下水”[J],语文建设,2006.5
潘亚军.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初探[J],语文教研,2008.14
刘金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
黄红梅.让有效的体验生成鲜活的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08.6
陈 建.学生习作焕发个性光彩[J],教育科研论坛,2008.5
欧治华.美国母语教材的作文编写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06. 6
方 帆.我在美国教中学,
刘 淼、祝丹兰.根植民族土壤 面向国际社会[J],中学语文教学,2003. 2
叶启秀.真情批文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日本作文评改经验的启示
杜红梅.介绍一个加拿大的写作指导模式[J],语文建设,2008.1
于 漪.点燃写作的热情[J],语文学习,2009.1
朱华贤.命题应该有强烈的“唤醒”功能[J],语文学习,2007.12
夏维波.在仿悟中建构学生的写作能力[J],语文建设,2008.9
黄 伟.让我们一起探寻有效作文教学的可行路径[J],语文建设,2008.9
[21]陈明华.写作主体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J],语文教学通讯,2009.1
[22]付 蓉.授之以渔扶之杖藜[J],语文建设,2009.2
[23]何更生.用现代心理学看“写什么”教学[J],语文建设,2008.9
[24]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第29卷第3期
[25]叶黎明、陶本一.网络写作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新思考[J],转引自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张 芮.全面布局 规划三年[J],语文建设,2009.3
[27]曹玉兰.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必修中写作部分调整尝试[J],语文学习,2008.2
[28]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教育与人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蒋 平.作文教学:培养素养,重视“下水”[J],语文建设,2006.5

(发表于《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CN22-1347/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18:31 , Processed in 0.0984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