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6年中国画艺术年鉴》曾来德访谈录——中国画笔性最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5 12: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中国画艺术年鉴》曾来德访谈录——中国画笔性最重要 发布时间: 2012-02-29

  曾老师:辛苦了。

  《2006年中国画艺术年鉴》正在后期设计中,时间稍紧,望改完后给我电话:13641319161我来取。

  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1:2006年画家艺事文本一份(按月记录,展览、出版、发表、出游出访)。

  2:2006年创作反转片8张(或电子光盘)

  3:回赠出版机构6平尺山水画一幅。

  4:按计划6月中旬出版,每位画家赠书5本(其中精装2本)。

  5:感谢曾老师几年来对《中国画艺术年鉴》的支持!

  再次谢谢!艺安叩首

  陈子游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7年5月7日晚

  时间:2007年1月7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国国家画院

  陈子游(以下简称“陈”):曾老师,每一年我们有这样的机会相约艺术家访谈,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命历程。这与我们是一种幸运,与历史是一种记录。今天我们最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国家画院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一个文化形象的建立,在未来的日子更能显现出它的光芒。作为在这个过程的见证者,你对中国国家画院有着怎样的期望和畅想?

  曾来德(以下简称“曾”):中国国家画院是国家文化教育中某一个专业高度的总体思考成果。正因为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式格局,建立中国国家画院就要它深远而广大的意义。所谓国家画院的成立,实际上标志着中国自己思考中国文化的同时,又考虑到怎样同国际文化交流,保留自己的认定,而又赋予它一种高度。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昌盛,第一标志是审美。其实一个社会、时代最大的标志就是审美。审美是一种高度,是人们的生活、社会稳定的一种反映。你可以看出来,从20世纪以来,无暇顾及审美,尤其是无暇顾及深度的纯粹的审美遍及公众。这是一种文化缺失。世俗审美、一般概念的美丽甚至西方生活方式美,几乎全部取代了我们的审美活动,甚至构成了一个时期、一个世纪的审美。而中国画、中国书法作为我们国家历史最长的纯艺术形式。中国美术今天将中国美术提到这样的高度,标明这个时代国家的思考,国家的文化态度,国家的文化策略。

  中国国家画院宣布成立,说明我们突破了瓶颈,认识到了中国画生存的高度。这就是中国国家画院成立的价值体现和一个政策的策略。我作为国家画院的一员,一方面很荣幸骄傲,一方面也很有责任。

  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专业书法家,你自己的艺术水准和艺术造诣水平,最终能否通过国家画院的验证身份,能不能代表国家的文化水平,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不仅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而且损害、降低了或者影响了国家画院的形象。这是每一个国家画苑的成员应该有的,最起码的检测标准。

  陈:你在中国国家画院当中,你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应该有哪些?

  曾:作为我来讲,我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创业部的副主任和教学部的主任,教学培训中心的主任。我的主体工作就是中国画,中国书法的教学,而且站在中国国家画院的立场。这个东西就非同一般了。把中国画、中国书法引入何方,这个需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

  陈:我在过去跟你交往过程中,曾经听过你这方面的理念,就是说现在的书法家,如果不懂画,或者今天的画家不懂书法,肯定难有出路,是不是有些绝对化了?。

  曾:不会。我用过两句话,评述今天的画家和书法家,对他们在当代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评判。画家的书法水平,是展现这个画家最终艺术成就的标志。而一个书法家的绘画才能,又是评价一个书法家在当代能不能够完成真正的当代书法创作的标志。恰恰这两点在我们中国国家画院也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因为我们很多画家的成长中他们缺少的最基本的就是书法。中国历代的绘画大师没有一个没写过书法的绘画大师。中国画,要画好中国画首先不解决书法问题是非常有限的。

  陈:书法不是一时功或者几年就能够感悟出东西的。

  曾:这个问题总体上是这样的。但还是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异。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到国家画院后留意到,就是书法能不能回到绘画当中去。画家对书法的心里的重视和表面上的虚视或者那种不自信的尴尬,甚至于逃避,不敢正面面对,构成了他们心里的恐慌,就是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

  陈:你今天对书法的理解,或者对书与画之间关系的理解会不会影响一些后来的画家对艺术判断的一种方法。

  曾:我来了以后,这次办了一个画家书法班。办这个班的问题我的理解很简单。我觉得书法和绘画相辅相成的。你可以不要它。但你要它以后,你会有更好的画法。至于要不要,是画家自己的问题。所以,我跟这个职业班进行了松散的一般概念上的体验和学习。也进行了恰恰相反的全封闭式的练习。结果发现结果不一样,大相径庭。一般的教学,用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方法对他解决不了问题。一个画家先知一点,我是一个画家,我写词的时候仍然想到画画。所以他进不去,如果他是非常端正的投入,他必须要去体察最精细、细微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画家等你要追求一个高度的时候,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书法的问题。我现在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解决书法的问题。按五十年的计算,五十年当中的一年,只是五十分之一。所以我们现在绘画,五十年绘画实践当中,有一年去练习书法。不是说这一年的时间像书法家一样把书法的问题全部解决掉,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把书法的技巧、技法、书写状态,把你引入到可以在你的书法层面上达到60—70%,高的达到80%的程度。这是站在一般的角度讲。

  站在专业的角度讲,那就是90%。你已经把问题理解得差不多了,你学到80—90%,其实作为投入的人,作为有才华的人,你要学到百分之百永远不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需要百分之百。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像专业书法家一生那样,但是作为一个画家我解决到70—80%的时候,我就随着我的绘画,我知道有一个正确的路,往这条路走。明年我再走几里路,我终身的积累以后,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但是你路走错了,或者压根就没有走。说明你这个领域是空白。还有画家的书法,和书法家的画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写书法的笔墨,正确的用笔方法和对书法的用笔感觉,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这个笔性是最重要的。

  陈:我理解,大部分的画家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没有书写的基础。实际上他们以绘画的方式来看,觉得书法并不太重要。包括很多画家通过另外一种绘画方式,不是用笔来直接书写绘画。这是很多特殊的一种技法完成一张绘画。这样的话,就减弱了书法的功能和含量。这类画家在今天比率更大。

  曾:这个问题就要分别来谈。首先我们谈的是中国画,什么是中国画?没有笔墨的中国画是不是中国画?它是一个什么程度上的中国画?第二,我们画中国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借西方人的观念,来完成中国文化的本体创造还是把中国几千年的人类和中国绘画的历史结合起来,完成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为什么说从今天的绘画可以看出来,二十世纪以来,画的几种结构。一个是中国画的传统就是从过去到今天一直用墨的传统。我们讲笔墨,更重要就是用墨的传统。你要用墨就要用笔写。中国人用毛笔墨画的画,什么时候都还是中国画。

  陈:现在很多人不要用笔了,可以用手指画。

  曾:但是他不用墨,谁都不会说是中国画。实际上中国画是用毛笔用墨画的画。水是辅助的,是配合的,它不是主体,不是根本。你讲的用其他方式完成的,比如中国画几千年来的传统,我们的写意画也是书画,意就是诗,具有诗意。今天由于20世纪中国的弱势文化被西方文化的观念整个侵蚀中,突然之间难得一张大画,像长江,三峡,下一个就会变成滔滔江水系列。虽然流没有断,但是它不能正常的流淌了。所以这个领域的大师,基本上我们都知道。今天谁是大师,很难鉴别,当一个时代没有大师的时代,没有高度的时代,你觉得这个时代承受得起吗?

  今天也有这个情况,我们讲的传统派。传统派就是末流。滔滔江河变成涓涓溪流不就是末流嘛。我们对传统派非常的尊重,它至少给我们高级陪练这样的身份,如果没有这些高级陪练的话,我们全是死学传统了。

  新文人画概念,为什么出这样的概念?新在什么地方,文在什么地方,画在什么地方。八大山人,那是真的大师。他是真正的简到极致的,今天的人再简也简不过他了。他是大师,他是高手。

  还有彩墨派。彩墨派舍去了中国墨的本质,舍去了笔的这种东西。彩墨是西方人色彩整体的笔调完成创作的东西。我们最后的努力,同济到人家身上去了,相当于人家的影子。所以这个东西,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到底能走到什么程度?值得思考。中国宋以前的民间色彩绘画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个彩墨画中国人也有传统,但是这个传统不像今天的彩墨画,今天的彩墨画基本全是西方的意思。

  实验水墨。基本上借助水墨的符号、手法。完成的最后结论是,西方把我们的艺术买过去,确定我们的价值。对于这个东西,我们20世纪几大流派当中它的身份和最后的价值取向,当然我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大的几种倾向,有一个中心的判断。今天的水墨画画得都还不错。

  我们很多中国画家的画放在一起,就很难找到截然不同的东西。一个是难度太大,而且难度太大并不是说不可能。实际上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首先还是以中国的立场,中国画的立场,中国书画的立场,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华民族的立场,毕竟这个是我们最根本的宣传。

  陈:从我的理解,我觉得中国画传统的比重可能很大。从你的观念来说,传承的比重和创新的比重,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划分?

  曾:20世纪看,前50年是不一样的。像过去的文学大师,一些大艺术家,他们也在西方寻求旧的思路。他们出去之前都是饱学之士。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深厚的。他们一出去以后,总体上还是中国人。他也借鉴了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找到自己新的实质和切入点。我们现在本身的根基不够,再加上人家又很强大。我们很多是被人家俘虏了,被人家指示了,被人家整个包围了。我们没有独立的东西。不要说国外,国内都是一样。所以今天国家画院的成立,不光里面个体水平怎么样,我们不去做评价。但是整体来讲,应该说体现了这么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认定。做出这么大的选择和决定,迟早会起到必然的作用。

  陈:从个人创作角度看,今天的中国画生命感大概需要几个什么样的要素?

  曾:中国画的生命感,总体还是体现在一派人优秀分子的总体要求和方向上。但是最后的价值去体现在少有的体制上面。今天的这个时候还无法下定结论。但是现在人们怎么做,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走得如何,我觉得是可以反思的。我觉得要走大道,第二要走正道,第三要符合乾道、地道、人道。其次,我们书法也罢,绘画也罢,最终必然是在大道和正道上。其实大道正道是什么?就是人道。不是老鼠之道。人道就是文道。所以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

  另外中国画这块,它的大气、厚重、深度是没有办法的。它的气色、气象都是旁人不可取代的。再有就是它的独特性,独一无二。这是构建一个时代代表人物的基本的主张。至于谁能夺到,我能不能夺到,那并不是最重要。首先要认识到。如果你认识不到的话,就很难得到。

  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他也是整体的水平重要。所以这方面要清醒的认识。

  要想成为一个画家,绘画方面学术思想,专业等等所有的东西缺少哪样都不行。齐白石的画,你看上去好象不错,黄宾虹都很不错,但是他们内心的知识非常的宽泛,丰富,很深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陈: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你的山水画更多是自然状态。

  曾:人家都要写生,我是不写生的。但是我这个不写生的画画,有时候反而感觉就是写生的形象。其实我这个自然就是心动的自然。因为自然和自然之间大同小异,全看你取舍。你要最合理的一部分,你要最独特的一部分。对不对?上次我们一百个画家去写生,画完了以后,还有认认真真的描摹自然,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画了一大批,我觉得我画出来的不一样,从感觉上诠释那个地方。但是具体的可能不是。其实我们是画整个东西南北的画,整个自然的画融到一幅画里面,取舍左右。而不是什么东西都拿过来。

  写生有史以来,我们用得自然的就是这种方式。人的心比山高。所以我们自己写生,可以取其生活,然后渲染出来。

  为什么取舍呢?画家就是在某一瞬间,对于一个特殊的事物的特殊感受,用一种特殊的手段,画到强调到一个局部,强调到一个高度就成立了。当你把这座山全部画出来的话,就不需要你了。你把东西南北都画到一起的话,就没有意思了,你把春夏秋冬放在一起,矛盾可能无法解决。所以这是一个群体。

  笔法体现了气韵、精细如文,细细感受的东西。墨法体现了气势。墨有张力,要有气势。章法,整体体现的是我们的气象。如果气韵在心里的话,气势就在身外,而气象就在天外。就是一个得到高升的活佛,头上有一个光。一个凡人头上什么光都没有,你眉头还紧锁,你说还有什么呢?所以一个艺术大师,他的气象,跟这个题目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反映出这个东西出来。

  陈:另外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近精微至广大?

  曾:精微其实在某个程度是一个人的笔墨修养。情感是有变数的,情感是可以变的,笔墨也是可以变的。写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他的精微和画的精微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个精微是系统的,但是它是很小的局部,而书法家的精微之处,精微是在对比之中完成的,尤其一个家庭,有配合外家庭,也有配合内家庭的,不可能两个一样,两个一样就搞得玩不到一起。所以精微和不精微的,败笔和非败笔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个东西是总体控制的。精微是多方面的,笔墨的精微,情感的精微,还有人文修养、素养的精微。这个精微看起来好象是从内心深处去感受的东西。很幸运,在人们热恋当中的感受。那是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笔墨上的体现,而广大的话,超出了我们笔墨具体的载体。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佛光力量,他要放光的话,不是光靠时间就能够行的,他的人格修养,他的胸怀,他的包容,他的学识,所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人是一个载体。这是一个无限的,不是说今天的广大,不仅是古今中外,牵涉到具体的画家,绘画、书法、诗歌,人文,人格,所有这些东西,做大师的人,首先是上大当,吃大亏的人,你吃不了亏,上不了当,你画几滴墨的话,你怎么培养。所以精微广大之间,是相互两极。南极和北极互相的呼应。你是我的敌人,我是你的敌人,你是我的广大,我是你的广大。

  所以这是心灵上的感受和感应、体验。你说南极重要还是北极重要。所以精微和广大是可以反复、反向的。绝对不是从小到大,不是那样的。所以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大到一个程度,精微更重要。小到一个程度,大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精微至广大,广大至精微,它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文字整理陆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1:32 , Processed in 0.0778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