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6 11: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乃作者10余年潜心研究之成果。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内在精神,归纳为3种最能体现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并以此为支柱,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结构。外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的外在形式,选择了6种最具民族特色的批评形式加以探讨。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一方面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另一方面也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并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目录
导言
内篇
第一章 以意逆志论
第一节 从儒家人性伦看孟子“以意逆志”的提出
第二节 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新检讨
第三节 得意忘言与义疏之学--魏晋至唐代的古典解释
第四节 宋代的儒学复兴与“以意逆志”法的发展
第五节 集成期的清代
第六节 “以意逆志”法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推源溯流论
第一节 “推源溯流”法释名
第二节 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形成--论“推源溯流”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古代文学史上的摹拟之风--论“推源溯流”法的文学背景
第四节 “推源溯流”法的成立
第五节 “推源溯流”法的类型
第六节 “推源溯流”法的类型
第七节 “推源溯流”法的评价

第三章 意象批评论
第一节 “意象批评”法释名
第二节 “意象批评”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意象批评”法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四节 “意象批评”法的评价

外篇
第一章 选本论
第一节 选本的形成
第二节 选本的发展
第三节 选本的影响

第二章 摘句论
第一节 摘句的渊源
第二节 “摘句褒贬”的形成
第三节 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的分析
第四节 摘句的独立与渗透
第五节 摘句的评价

第三章 诗格论
第一节 “诗格”一词的范围、涵义及缘起
第二节 从《文镜秘府论》看初、盛唐的诗格
第四节 晚唐至宋初的诗格及其特色
第五节 宋代以后的诗格概观
……
第四章 论诗诗论
第五章 诗话论
第六章 评点论
后记
文献索引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1:13:12 | 只看该作者
张伯伟  教授
  
      1959年1月生, 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此后获文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学位。
        1984年开始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历任助教(1984)、副教授(1990)、教授(1995)。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客座教授(2000-2001)、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现为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2006年受聘为南京大学高研院“赵安中特聘教授”。2009年受聘为高研院特聘教授。
        代表著作有《禅与诗学》(1992)、《钟嵘诗品研究》(1993)、《全唐五代诗格校考》(1996)、《临济录》(1997)、《诗词曲 志》(1998)、《中国诗学研究》(2000)、《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2002)、《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2002)、《朝鲜时代书目丛 刊》(2004)等,主编《中国诗学》、《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中华大典·文学典·文学理论分典》等。
        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江苏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 二等奖(2003)等。
      

张伯伟教授著作论文目录(2005年以来)

著作
《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  中华书局2007年7月版
《东亚汉籍研究论集》  台湾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7月版
《禅与诗学》(增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编纂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  中华书局  2005年5月版
《中国诗学》第十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  中华书局  2006年5月版
《中国诗学》第十一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版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三辑  中华书局  2007年5月版
“域外汉籍研究丛书”(主编)  中华书局2007年7月版
《中国诗学》第十二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四辑  中华书局2008年5月版
《中国诗学》第十三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版
《中华大典•文学典•文学理论分典》(主编)  凤凰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9年5月版
《风起云扬——首届南京大学域外汉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版
《中国诗学》第十四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版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  中华书局2010年5月版
论文
2005年
《二十六种朝鲜时代汉籍书目解题》(下)  载《文献》2005年第一期
《华西先生说孟子“浩然章”义平议》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  中华书局2005年5月版
《翁方纲致金正喜书释文并跋》(署名二庵)  同上
《〈文镜秘府论〉与中日汉诗学》  载《中国诗学》第十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朝鲜时代目录学新探》  载《中国学术》第十九、二十合辑  2005年9月版
2006年
《域外汉籍研究答客问》  载《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
《域外汉籍研究——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  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二期(此文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4.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9.)
《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  中华书局2006年5月版
《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四期
《佛经科判与初唐文学理论》  载《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007年
《再论骑驴与骑牛——汉文化圈文人观念比较一例》  载《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
Buddhist kepan and literary theory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ume 1 Number 1, 2007
《李钰〈百家诗话抄〉小考》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三辑  中华书局2007年5月版
《汉文学东传研究法举例》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
2008年
《汉文学史上的1764年》  载《文学遗产》2008年第一期
《论唐代的诗学畅销书》  载《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  中华书局2008年4月版
《近年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に関する一見解》  载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七十五册  2008年4月
《廓门贯彻〈注石门文字禅〉谫论》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四辑  中华书局2008年6月版
《抒情诗诠释的多元性问题——以杜甫〈江村〉的历代诠释为例》  载台湾《政大中文学报》第十期  2008年12月
2009年
《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  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一期
《廓門貫徹『注石門文字禅』浅論》 载《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と經典詮釋》,関西大学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センタ-,2009年3月
《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新论》  载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十五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版
《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  载《典范转移:学科的互动与整合》,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2009年9月版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载《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
《从朝鲜书目看汉籍交流》  载《书籍之路与文化交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010年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oetry Wri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载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4 No.1,March 2010 (2010年第一期), Higher Education Press & Springer
《东亚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变迁——以文学与绘画中的骑驴与骑牛为例》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中华书局,2010年5月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05:06 , Processed in 0.06856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