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盘式与切片式”评课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3 11:5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盘式与切片式”评课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书桂
一、现状分析
毋庸讳言,听评课作为校本教研基本的常规的形式多年来存在着讲真话的不多,动真碰硬的少,有效性不高的问题,鲜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思维火花的碰撞更是一种奢望。初中语文听评课的一般程式是“授课者上课—听课者填写评价表—授课者谈设计思路—听课者集中评课”。事实上,一方面,在课改的背景下,不少教师理念优于实践能力,理念先行,大话多,套话多,没有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碍于情面,同时评课者有自己或前或后也会接受别人评价的顾虑,美言多,好话多;此外,部分同志学科素养和业务能力不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碎话多,空话多。听评课一团和气,似乎成了完成任务式的应景的事情。
如何在不挫伤授课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既充分挖掘和肯定授课教师的优点,又能在务真求实的氛围中,以实在的对话启迪教师积极思考、深度参与,发挥样本的剖析与示范效应,让听评课活动更有效,成了以评价促课改过程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
二、关于“复盘式”与“切片式”
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评课样式的创新还不多见。自学习了杨万扣主任推介的徐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魏本亚教授首创的语文复盘式评课后,我感觉耳目一新,这是种源于围棋的复盘概念而来的评课新模式,它的优点是:通过课堂回归、审视对照、剖析研讨等步骤,对课堂进行细致、高效的参与式的评价,凸显了目标、内容、活动设计、活动效果四位一体的评价,关注学生活动及教学实效。评课过程中人文性科学性并重,强调一要尊重授课者和评课者;二要心平气和地用欣赏的眼光去发掘样本的精要之处,遇到问题协商交流,面对任何一方的缺点都不要穷追不舍;三要确立“整个评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这一理念。
当时我就萌生了要在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活动中予以试验推广的想法,反复思考后我发现还可以在复盘中再嵌入“切片式的观察”, “切片式”课堂观察的概念来自医学诊断领域,是听课者凭借自身的业务素养对授课者的课堂采取单一主题或微格化的点式观察、研讨与交流的听课形式。比如只针对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分配、导学单的使用与反馈、整节课学生参与的面、教师课堂评价方式、讲授与训练的时间比等某个角度定位观察,这样更契合我区推进的“三性五要素”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实际。
三、初步实践
10月19日,在九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基地第一次活动中,在提前短暂与基地组长和授课教师沟通后,我与泽夫中学的张大春老师就其开设的《与朱元思书》一课进行了一次“复盘式与切片式”评课尝试。
评课时我列出了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四项内容的评课维度表。然后一边引导张老师回顾课堂每个环节的具体实况甚至细节,一边进行连续的追问:
1.你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基于什么思考?文言字词的目标是什么?当堂成诵的目标达成度有多高?
2.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突破的?
3.情境导入有什么样的用意?
4.教学设计分成几个板块?围绕目标你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或任务?是以什么主活动串联的?
5.你组织了多少学习活动?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你课堂上的各个活动,如果要删去一些,你觉得是那些活动?哪些活动你觉得效果不错,必不可少?
6.你觉得你这节课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复盘后,我还针对学生展示参与面、小组合作内容形式时间及评价、训练的形式、板书设计、活动单的设计等进行了切片观察交流。接下来,毓龙路试验学校的孙秋云老师,仿照我与张大春老师的交流形式,与盐都实验学校的朱燕华老师也进行了一次“复盘式与切片式”的评课,我在当中适时参与穿插提问。
10月21日在张庄举行的七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活动中,我和七年级组长张丽老师又做了进一步的实践尝试,分别与刘忠全、周长红老师进行了对话评课。10月25日在北龙港举行的八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活动中,我和毓龙路赵建军主任分别与刘忠老师、花兰干老师交流时,其他同志开始主动加入进来。
四、实践反思
在三个年级基地首轮活动后,我分别与老师们交流,有的老师感觉不仅是“新鲜”,更是“吃惊”,认为这等于是对课进行了CT扫描;几位开课老师更是有真切而深刻的体验,说促进了他们由实践层面向深入反思迈进,有很多活动他们以往只是想到了做,没有想到为什么做,如何更好的做;但也有老师觉得不好操作,感觉到不适应;也有老师感觉评课时间偏长,40分钟左右评一节,时间上难以保证。     
我感觉“复盘式与切片式评课”“回归”环节由执教者与听课者一同完成,既有反思又有讨论,没有了执教者说课时自卖自夸抑或自我批评的尴尬,有的是大家对课堂事实的重新认定和向善性思考。但因为是初次尝试,所以在我追问的同时,其他大多数老师只是在倾听和摘记,未能参与发问;我发问时也未及时在黑板上同步进行关键词的归纳,这些都让评课的效益打了折扣,这一点令我比较遗憾。
不过,通过尝试新的评课方式,我主要是想传达这样一个思想:课堂评价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环节,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创新也罢传统也好,一定要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如果这样,也就达到我尝试“复盘式与切片式”评课来助力“三性五要素”课改的推进的初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57 , Processed in 0.0589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