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尊重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规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6 05:2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尊重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规则


来源:2010-07-10 新京报 2010-7-101

       90.0%的网友反对删去《背影》,这种更为理性的判断是语文教科书正常建设的社会保证。
    围绕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发生的争论,显示了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关注,但是有些争论是无谓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日前撰文建议,将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新京报关于“语文课本是否该留下朱自清《背影》一文”的调查,似可说明一些问题。
    在回答“你怎么看朱自清父亲‘跨过铁路,爬上月台’”的问题时,认为“相对于文章价值,瑕疵可以不计”的网友达到45.7%,认为“不违法,年代很重要”的达到50.1%。同时,90.0%的网友认为“没有必要”把《背影》删去。这两组数字说明,重视作品的价值作用,尊重作品产生的时代环境,这种更为理性的判断是语文教科书正常建设的社会保证。
    这类争论以后可能还会有。如何评价语文课文,是个专业问题,在此无法细说。但我反对动辄拿“学生反映”来评论教科书。在应试教学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会作出非理性的判断,如果以部分青少年的偏激言论来指责教科书的编写,是不明智的。基础教育代表民族意志,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教学中,确有一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提出过疑问,但我从没发现他们以这种“掀老底”的方式揭露一个“坏父亲”,从而否定《背影》的教学价值。即便所谓“违反交通规则”,也不过是早先个别语文教师的戏说,并非丁启阵老师的发现。丁老师主张从语文教科书中删除朱自清作品的有关文章,所依据的“审查标准”过于严苛,以此类推,近现代作家可能没有人够得上他的入选标准。
    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所体现的不是个人旨趣,作为教育一代国民的教科书,要有客观标准,无论如何不能以个人好恶来决定语文教科书的选目。入选的语文课文,要遵从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也要符合教科书编写的规律;既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国情,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从母语教学的目标出发,还必须具有能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作用,对学习者来说,优秀的课文就是示范和例子,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同时,还要注意内容与一定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相符。《背影》这样的篇目如放在小学阶段,儿童理解有困难,放入高中,文字比较浅,所以它适合放在初中。至于有人担心的《背影》“会不会诱使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真是杞人忧天。学生已经有“时代背景”的意识,已经懂得“局限性”,不至于会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在火车站去“爬月台”。
    当年江苏教育版《古诗文诵读》一书的编者曾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编写意图:有个人在黑夜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意旨,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想看一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便惊异不止:神灵要他捡的那把东西竟然是钻石!———说故事的人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教育。人在接受早期教育时,总是被动的;而到了成年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后悔自己接受的教育太少。基础教育之所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也正是考虑到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这些特点。
    当然,这个问卷调查也有疏漏之处。“你认为语文课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可以说,问卷设计的五个选项合在一道也难以涵盖语文教育的要义。固然母语教育可以承载“思想品德教育”、“公民教育”等功能,但首要的应是作为语文能力和语言习惯的素养教育,这一点应当明确,而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有必要保留在语文教科书中,最重要的原因也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40 , Processed in 0.1015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