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27日,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评审委员会,在中国美术馆从参加第五届北京双年展 “未来与现实”主题展的500件作品中,评选出10件获奖作品:最佳作品2件,优秀作品5件,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3件。
获得最佳作品奖的是意大利艺术家亚历山德罗·卡迪纳尔(Alessandro Cardinale,1977-)的灯光装置《重绘未来》(Redrawing Future,2011)。卡迪纳尔毕业于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1997年他的艺术探索从雕塑转向装置,放弃了雕塑材料的纪念碑性和沉重感等传统价值,给按常规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以重要性,经常通过物质材料的缺席,借助灯光和影子来暗示理念和形式,试图给诸如记忆和时间等没有重量的概念以实体。他的装置作品《重绘未来》是紧扣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未来与现实”而创作的,从一张简朴的木质书桌(实际上也是灯箱)的玻璃纤维桌面上,用灯光投射出一个坐在桌边描绘的儿童的身影。虽然只是虚幻的身影,但仍可看出儿童左手托腮,右手握笔,双腿放松,神情专注,正在描绘什么。作品的题目“重绘未来”,大概意味着20世纪人类对未来的梦想已经破灭,21世纪初人类需要重新描绘未来的蓝图。一百年前,20世纪初意大利兴起的现代艺术流派未来主义(Futurism),曾经对现代都市社会的高速度动力和快节奏生活充满狂热的激情,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打破了未来主义的梦想。不过,未来主义艺术家博乔尼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1912)中倡导的“透明的玻璃板、金属板、电线、室内外的电灯,就能够表现平面、方向和一种新鲜的半明半暗调子”的材料革新,可能对卡迪纳尔的灯光装置有所启发。但与未来主义艺术强调剧烈的动态不同,卡迪纳尔的艺术强调平稳的静态,表现深沉的理性思考。《重绘未来》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书桌、玻璃纤维、灯光、儿童描绘的身影。作品中未来的蓝图没有具体的图像,只有灯光映照出来的空白,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儿童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希望,儿童描绘的未来大抵是光明美好的未来。整个作品光影交辉,虚实相生,人物神态静谧安宁,艺术语言单纯朴素,精神内涵丰富深刻,而丰富的单纯、深刻的朴素正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获奖的最佳作品还有斯里兰卡艺术家卡兰纳戈达·杜米卡·尼罗斯汗(Karannagodage Duminda Niroshan,1982-)的炮弹雕塑《后战争时期》(Post-war Period,2010)。尼罗斯汗是斯里兰卡的80后艺术家,他虽然年轻,他的祖国却饱受内战的痛苦。他的雕塑作品《后战争时期》采用金属炮弹、子弹空壳等实物改造组合成一簇美丽的盆花,表达他对现实的战争灾难的厌恶,对未来的和平世界的向往,完全符合第五届北京双年展 “未来与现实”的主题。这件雕塑作品令人联想起俄罗斯雕塑家武切季奇的青铜雕像《铸剑为犁》(1959年至今安置于联合国总部大厦广场),也令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祈愿,而我们今天的现实世界仍然战火不熄,生灵涂炭,这更增加了人类对未来的“后战争时期”的渴望。斯里兰卡自古是弘传佛教的和平之邦,这件作品的盆花也借用了佛教传统雕塑艺术的吉祥装饰图案“满瓶”的造型。
获得优秀作品奖的有:墨西哥艺术家亚伯·西门尼斯(Abel Jimenez,1958-)的布面油画《星际旅行》(Astral Journey,2010),津巴布韦艺术家谢菲德·恩杜佐(Shepherd Ndudzo,1978-)的铁、木雕塑《拔河》(Tug of War,2008),泰国艺术家扎卡拉博(Jakrapong,1981-)的凹版版画《我的父亲》(My Father,2008),中国艺术家陈琦(Chen Qi,1963-)的水印版画《编年史No.2》(Annals
No.2,2012),比利时艺术家莫里斯·帕斯特纳克(Maurice Pasternak,1946-)的平版版画《寓言2》(Parabole2,2007)。西门尼斯毕业于墨西哥国家绘画学校,在他的油画作品《星际旅行》中一对青年男女躺在室内地板上牵手酣睡,睡梦中他们虚幻的灵魂仿佛已脱离真实的肉体结伴遨游火星,这种亦真亦幻的浪漫情景富有拉丁美洲文学艺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恩杜佐毕业于南非大学,他的雕塑作品《拔河》把非洲传统木雕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三个男女拔河者共有一双粗壮的大腿,人物造型简洁夸张,动态整齐有力。扎卡拉博是泰国拉卡邦先皇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他的版画作品《我的父亲》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泰国平民现实生活中的父子亲情,在水花波浪中泅渡的儿子凝视着自己的双手捧着的父亲坐在那里的小像,他那敬爱老人的眼神和呵护亲情的手势极其感人。陈琦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他的版画作品《编年史No.2》使用中国传统的餖版制作技术,以42块整版拼成超常的巨幅画面,在生宣纸上水墨拓印的水波光影效果呈现从浅到深9个层次,创造了符合当代人视觉审美的水印版画艺术语言。他所刻画的水波不是现实的水波,而是象征着历史的动荡、时间的流变、内心的波澜。帕斯特纳克毕业于布鲁塞尔大学,他的版画作品《寓言2》吸收了黑白摄影艺术的元素,丰富了版画的表现语言,画面光影斑驳,天旋地转,营造了一种超现实的幻境。
获得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的有:康剑飞(Kang Jianfei,1973-)的木刻版画《作为媒体的艺术——安土重迁No.2》(Art as Media-Unwilling to Leave Ones Homeland No.2,2010),路昊(Lu Hao,1976-)的布面油画《梦回巴黎》(Return to Paris in Dream,2006),刘松(Liu Song,1980-)的雕塑《远方的呼唤》(Remote Call,2011)。康剑飞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他的木刻版画《作为媒体的艺术——安土重迁No.2》是他的系列作品之一,试图还原版画艺术作为媒体的基本传播功能,仅仅保留传统黑白木刻黑点疏密的基本成像方式,借鉴了当代数码影像技术疏密像素化成像的原理,以便更加快捷地获取、传播和浏览图像。路昊曾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留学,他的油画作品《梦回巴黎》以非常细腻的写实技法把自己心爱的女友画在心爱的巴黎建筑背景前面,表明画家留学巴黎的梦想已变成现实,回国后依旧留恋着梦想的巴黎。刘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他的雕塑作品《远方的呼唤》塑造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骑在一匹神奇的大马背上,仿佛正在响应远方的呼唤奔向未来。人物与马的造型既有中国青铜器的古朴,又有民间泥塑的稚拙,也体现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写意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历届北京双年展的参展作品都是以绘画、雕塑为主,第五届北京双年展一如既往,但本届北京双年展评选获奖的两件最佳作品却是装置或准装置。这说明在当代艺术中装置与雕塑的边界已变得模糊不清,也说明北京双年展的策划理念和评价标准已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