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电子书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02: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电子书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
2011年04月18日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百年梧桐冠盖有道。梧桐绿化堪称南京一绝。请看屏幕,说说南京的梧桐树。”这道非常贴近生活的考题就出现在了昨天在宁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讲演比赛中。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室、《全国优秀作文选杂志》等主办的大型作文大赛,今年共有近千万中学生参与。比赛通过选拔筛选出161名参赛选手进入了最后的决赛,会师南京。
前台情况
现场演讲大城市的孩子表现好
启示:让孩子多些生活经验
本次决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仅考作文,而且要进行“综合素质考核”,笔试现场作文,文化常识考核,考官面试和主题演讲四个部分,听说读写样样齐全。首轮面试后,40名佼佼者冲进演讲总决赛,他们分成两组,采用抽题的方式来进行每人两分钟的演讲。来自吉林大学附中的丛莹第一个上台,凭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顾,我叫丛莹”的开场白成为了初中组选手中的“人气王”。
“一个人的媒体,微博的力量”、“电脑游戏是玩还是不玩”、“说说中国人眼中的君子”、“说说南京的梧桐树”,这些十分热点的话题让参赛学生有点蒙。从演讲的情况来看,大城市的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这可能和孩子的视野和机会有关。一位大赛评委老师指出,演讲得好坏除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深度。很多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对生活缺乏思考,是谈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作文情感香港学生明显要出色
启示:日常训练要“真情流露”
据悉,此次作文大赛决赛的试题都是材料作文。初中组的作文题为“纯真”,高中组的考题为“角度”。在阅卷过程中不少评委感到心痛,因为40%以上的学生存在着文章角度牵强、思维散漫诸多问题,真正能够文采飞扬真情流露的文章很少。
大赛评委、《全国优秀作文选杂志》主编姚卫伟认为,内地学生在文章的情感上要比香港学生逊色很多。内地学生书写个人小情感的比较多,不少学生在写“心灵原色”这样的题目时缺少中学生的朝气与生机。大赛去年在香港举办时,给出了20道考题,大陆学生选择心灵情感类作文题的占到了60%,而香港学生则更喜欢选择和社会生活相关并有一定思考深度的考题,如“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等。
“向往纯真不代表回到幼稚,名校学生更应该在文章的选材、角度等问题上具有一些社会思考深度。”姚卫伟呼吁,学校的日常作文训练中应注意阅读与写作的价值导向。
后台分析
模式化教学让中学生作文水平连年下降
一位参加过这几年的作文大赛阅卷的评委直言不讳:近5年的中学生作文水平在走下坡路!一位上海学生在接受面试时直接就说,觉得“应试作文和真正的作文是两种东西”,因为应试作文里“自己想的”和“能够写的”是完全两码事。学生的这个看法深深刺痛了长期从事语文研究的姚卫伟的心。“好的文章应该打动人,应试作文和真正想表达的作文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学生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呢?”
记者采访发现,这与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模式化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喜欢给我们设定一个模式,比如考试作文时应该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这样文章就能确保不会跑题。”一位参赛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不会跑题是对了,但这样也把学生的作文装进了老师的“框”。文无第一,真实的感受才是文学的生命!
“电子书”越来越多也影响了作文水平
台湾明道大学中国文学学系主任罗文玲博士也是此次大赛的评委之一,她同时也是台湾大学联考的阅卷委员之一。“我感觉近年来台湾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罗文玲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台湾中学追求多元化学习,这样一来就压缩了国文课,这对学生学语文能力造成影响;二是学生普遍阅读能力不够,阅读量也不够;三是学生接触“实体书”的机会少,更多是在看“电子书”,看上去都在看书,但差别却很大。对这一点,罗文玲做了解释,“拿到实体书,心是安定下来的,而且可以边读书边思考,有想法和心得还可以随时记在书的空白处,电子书看似很方便,却是浮躁的。而且触摸实体书本身的温度、感觉,都是和电子书不同的。”
她告诉记者,台湾的语文试卷对作文也相当重视,100分的试卷,写作占到54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给篇现代文,让学生写200-250字的分析文章。二是翻译古文;三是写一篇跟时事有关的作文。比如前年,台湾经历“八八风灾”,很多珍贵的木头从山上漂流下来,去年的作文题就是“漂流木的独白”,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写漂流木的感受。今年的作文题则是《学生与学校》,也是考量学生“社会思考度”的。
实习生 杨甜子
本报记者 王璟 张琳 文/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32 , Processed in 0.0981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