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教学中教学艺术的组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9 16:4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教学中教学艺术的组织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214437)
吴静静

古人云:读史可以明智。人类发展到今天,从古猿发展到人,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农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经历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艰苦奋斗中谱写了大量的英雄史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历史,不断地去发现、探索历史上的奥秘。然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对历史课不感兴趣。
探究其原因是什么?传统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本,教师把重点、难点、考点,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需要,忽略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门艺术表现的过程,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无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日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学、想学、愿学,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过程,重视历史教学艺术的运用。如果不重视教学艺术的运用,课堂教学就会呆板、生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无法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反之,若掌握好了这门艺术,就可以使教学过程熠熠生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但要想很好地展示教学艺术,并使其能真正发挥效用,就应当要探索研究教学艺术的组织问题。下文通过四个方面简单谈谈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艺术的组织问题。
1、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情感,求得学生的认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过“好好学习的愿望,是照亮儿童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儿童欢乐世界的明亮火光,这一火光是微弱的,不设防的,孩子以无限信赖的心情把它交给了您这位教师,而要是您没有觉察到儿童的愿望,那就是说,您还没有意识到为自己学生的今天和明天所担负的令人激动的责任。粗心大意地接触儿童的心灵,令人感到委屈,生硬的话语或漠不关心的态度,足以使这一火花就此熄灭。”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是“爱”。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过“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的欣赏他、拥抱他、赞赏他。”教师要寓爱于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并用自身真挚的情感诱发其产生乐学情绪,学会欣赏、倾听学生意见,并作出反馈;学会肯定、表扬、鼓励学生的观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一名教育者,深知把握学生情感的重要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教学艺术的力量所在。把握学生的情感,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能够交融起来,心心相连,息息相通,教师就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言行上要树立榜样:言必行,行必果;奖惩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奖惩分明;教育上要以多鼓励、多帮助为主,不讽刺、挖苦学生。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认真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经常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家庭状况,既做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的家长,使学生能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感受到朋友式的关爱,使他们得到被尊重的感觉,又使他们的行为得到良好的约束,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爱憎分明的好老师,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愿意接受你和你的教育及教学(特别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程度的),这样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更容易做好。

2、互动交流,和谐协作,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变单一的主客关系为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的交往。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再让学生举手,然后点名发言,而是实行“无须举手,自由发言”的课堂教学格局。在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探究学习,允许学生接“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互相帮忙,合作学习,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有一次我在讲中国科技的进步时,讲到神舟五号的例子,有一位男生突然向我发问:“老师,请问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中国的宇宙飞船有什么区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就很谦虚的请教了学生:“这位同学问的好,可惜老师不太清楚,谁能告诉老师呢?”语音未落同学们就笑了,这种笑不是瞧不起的蔑笑或冷笑,而是对老师谅解的微笑,同时有几位同学就互相补充的答完了这道题,其它学生则抱以热烈的掌声。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中心,他只是个诱导者;而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是一个“容器”,他们应是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诱导下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现代人素质的新时期的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才。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与学的关系是和风细雨式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一种和谐协作关系才能达到师生间的良好的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我们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否则,就会产生教师觉得自己什么都讲清楚了,但学生的反馈情况却难令人满意,教学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充分体验到追求知识,探寻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3、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要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在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如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但是这种方法也不能常用,因为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单一同样也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单调,枯燥,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 如何让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呢?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来实现,其一教学方法上可以较多的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在讲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可以围绕 “鸦片战争能否避免?”这个问题来展开。其二在课堂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的形式或即兴演讲,历史话剧表演,或创设情境,或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讲“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时我把全班分成二个大组进行辩论,评出优秀组,最佳辩手,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三在组织教学中点缀一点艺术味,把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引入课堂。如在讲“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雄伟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屏幕上展示不同的三国人物,并配上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使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也领略着历史的无穷魅力。其四教学过程的处理尽量避免单一,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或自然流畅、顺理成章,或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或落在情理之中,或超出想象之外,这样的教学才会充满艺术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风格独特,教态亲切,语言富有美感
教师应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这些独特的风格和个人魅力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在教学中,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态和语言。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与他们一起在学习、探讨问题,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也是展示个人魅力,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主要方式。优秀的教学语言应体现在其旋律和节奏美,其旋律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需要,形成不同的旋律线,体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其节奏时重时轻,时缓时急,抑扬顿挫。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历史科学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的内容;既包括生产力的情况,又包括生产关系的内容。它的内容极其丰富,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由于它的这一显著特点决定了它常常是以一种严肃的面孔出现,若能在教学中辅以精心设计的幽默,通过口头语言或是体态语言勾勒出一幅既不哗众取宠也不流于庸俗的漫画,就可以带来一种亲切感,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若再配合教师的即兴表演,将会使学生愉快地领会知识的内涵,在谈笑中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它也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但是要注意的是幽默也要把握分寸,注意尺度,不能幽默过头乃至哗众取宠。
诚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教学艺术的组织形式有许多,需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和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不唯模式,超越模式,“无招胜有招”才能使教学真正达到艺术的境界。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感受到美——一种高境界的美,那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参考书目:1周成平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朱慕菊  《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就师范大学出出版社
     3董远骞
 《教学艺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6:28 , Processed in 0.1866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